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河南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河南 下
  • 《当代中国的河南》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600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河南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政治建设3

第十六章 中共河南党组织的建设3

第一节 历次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3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3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6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6

第二节 党的思想建设7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宣传7

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10

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14

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15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19

一、党员队伍建设19

二、党组织的建设20

三、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1

四、中共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建设24

第四节 党的作风建设25

一、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25

二、优良党风遭到严重破坏27

三、优良党风的不断恢复29

第十七章 民主与法制建设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32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发展32

二、多种形式民主制度的建立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8

一、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38

二、政法工作机构的建立与健全40

三、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43

第十八章 群众团体组织的建设50

第一节 工会组织与工运工作50

一、河南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发展50

二、工人阶级地位和素质的提高52

三、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53

四、工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55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工作56

一、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成长壮大56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队59

三、一代新人在成长61

第三节 妇女组织与妇女工作62

一、妇女组织与妇运概况63

二、妇女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64

三、妇女文化技术素质显著提高66

四、广大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67

五、全社会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69

第四节 其他群众团体组织的建设和发展70

一、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70

二、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72

三、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72

四、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74

五、河南省个体劳动者协会76

第十九章 统一战线工作78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发展78

一、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78

二、统战工作的重点转移80

三、促进祖国和平统一82

第二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日益完善84

一、政协机构的建立和发展84

二、发挥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职能85

三、发挥政协人才库的优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88

四、组织学习,搞好自我教育89

第三节 各民主党派的建设90

一、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90

二、各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93

三、积极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服务94

第四节 少数民族工作95

一、民族平等政策的贯彻95

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98

三、少数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改善100

第五节 宗教工作103

一、爱国宗教团体的成立及其作用104

二、天主教、基督教界的反帝爱国运动105

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界反对封建特权和封建压迫的斗争106

四、宗教界爱国政治联盟的巩固和扩大107

五、宗教界的国际友好往来108

第六节 侨务与侨联工作109

一、侨务工作109

二、侨联工作111

第二十章 民兵建设113

第一节 光荣的革命传统113

第二节 民兵建设的发展115

一、实行普遍民兵制,发展壮大民兵队伍115

二、大办民兵师和民兵工作“三落实”116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民兵工作118

第三节 新时期的民兵建设119

一、调整民兵组织,实行民兵、预备役相结合119

二、改革教育训练,提高民兵素质121

三、加强“四项基本建设”,使民兵工作走向正规化122

四、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新形势,改革城市民兵工作122

五、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探索富国强兵新路123

六、充分发挥民兵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24

第五编 文化建设131

第二十一章 教育事业131

第一节 前进中的教育事业131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河南教育131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河南教育133

三、河南教育的主要成就134

第二节 基础教育136

一、普及和提高初等教育136

二、调整和加强中学教育139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142

四、支持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143

五、发展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144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145

一、中等专业教育145

二、职业技术教育146

三、技工教育148

第四节 普通高等教育149

一、新中国建立后的高等教育149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高等教育150

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152

四、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155

第五节 成人教育155

一、城乡扫盲工作155

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156

三、职工、干部教育157

四、成人高等教育158

第六节 师资队伍建设161

一、师资队伍状况161

二、师范教育162

三、教师进修163

四、民办教师队伍164

第二十二章 科学技术事业165

第一节 科学技术事业165

一、科研机构建设和科技队伍的发展165

二、重要的科技活动和成就167

三、农业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173

四、新兴科技的开发与应用179

第二节 社会科学事业188

一、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188

二、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190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192

第三节 科学普及工作200

一、学术交流活动200

二、科技咨询服务201

三、科学普及202

第二十三章 文化艺术事业205

第一节 文学创作205

一、文学创作队伍建设及文学园地的创办205

二、创作成就及其特色206

第二节 地方戏曲210

一、源远流长的河南地方戏210

二、剧种、流派争奇斗艳212

三、剧目建设214

第三节 社会文化217

一、蓬勃发展的社会文化事业217

二、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218

三、走向多元化的群众文艺220

第四节 文物、博物馆事业225

一、丰富多彩的文物遗迹225

二、文物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226

三、考古发掘的新成就229

四、发展中的博物馆事业230

五、可喜的科研成果232

第二十四章 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事业235

第一节 报刊工作的发展235

一、报纸在河南的发展235

二、河南期刊的发展240

三、报刊干部队伍的建设244

四、报纸、期刊在改革中前进247

第二节 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249

一、广播事业249

二、电视事业254

三、广播电视新闻体制的改革256

四、电影事业257

五、音像制品与音像管理258

第三节 图书出版事业258

一、出版事业的发展259

二、编辑出版工作260

三、图书印刷和发行266

第二十五章 体育事业269

第一节 体育事业的兴起269

一、体育事业面貌的根本改变269

二、体育训练与体育科研的发展270

三、体育设施建设272

第二节 群众体育的发展274

一、学校体育274

二、职工体育275

三、农村体育277

四、中州武术278

第三节 竞技体育280

一、体育竞赛280

二、中州体坛谱新曲282

三、河南体育史上辉煌的一页284

第二十六章 卫生事业28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疫工作287

一、爱国卫生运动287

二、卫生防疫288

三、传染病、地方病防治290

第二节 医疗事业的发展293

一、城市医疗事业的发展293

二、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293

三、医疗设备的改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294

四、医学科研296

第三节 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297

一、努力继承祖国医学297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298

第四节 妇幼保健和药政管理299

一、妇女保健299

二、儿童保健300

三、药政管理301

第五节 计划生育302

一、人口增长概况302

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303

三、婚姻生育观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305

第二十七章 对外友好交往和旅游事业307

第一节 对外友好交往307

一、外事工作307

二、接待外宾、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10

三、友好城市、友好组织和校际关系的建立311

四、人才、智力的引进312

第二节 旅游事业313

一、旅游313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315

三、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23

第六编 城镇建设329

第二十八章 建设中的河南城镇网络329

第一节 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329

一、市、县领导体制的初步改革329

二、中心城市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促进332

第二节 蓬勃兴起的村镇建设339

一、村镇建设的迅速发展339

二、村镇建设振兴了农村经济343

第二十九章 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346

第一节 城市规划与管理346

第二节 城镇房产管理和住宅建设349

一、城镇房产管理349

二、私房改造及遗留问题的处理350

三、住宅建设351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353

一、城市道路、桥梁353

二、城市公共交通354

三、城市供水与排水354

四、园林绿化与城市环境卫生356

五、城市燃气357

六、市政工程及管理358

第四节 城市环境保护359

一、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359

二、污染防治360

三、环境保护科研、环境保护工业和环境管理362

第三十章 河南的主要城市建设364

第一节 河南省会——郑州市364

一、历史悠久的英雄城市365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366

三、轻重并举的综合性工业建设368

四、日益发达的商业旅游业369

五、日新月异的市政建设370

六、繁荣昌盛的文化教育事业372

第二节 九朝古都——洛阳市373

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名都373

二、以机械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建设376

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矿产资源378

四、美丽的花园化城市379

五、中原的旅游胜地381

六、欣欣向荣的市政建设382

第三节 新兴煤城——平顶山市383

一、荒野上崛起的新兴城市383

二、艰苦创建的煤炭基地384

三、综合发展的工业建设385

四、日益繁荣的科学文化事业387

五、面貌一新的市政建设388

第四节 历史名城——开封市390

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390

二、艺苑多姿,文化发达392

三、商业繁荣,经济奋飞394

四、新兴的旅游业,美好的前景396

第五节 豫北重镇——新乡市398

一、交通便利,经济繁荣398

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402

三、文化事业蓬勃兴起403

第六节 殷都故地——安阳市405

一、悠久文明的历史405

二、蓬勃发展的工业407

三、崭新的城市面貌410

第七节 石化基地——濮阳市412

一、龙的故乡412

二、新兴的中原油田413

三、经济建设迅速发展414

四、科教文化事业大步前进416

第八节 古老煤都——焦作市417

一、古老文明的历史417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418

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419

四、科学文化事业日趋繁荣421

五、城市建设突飞猛进423

第九节 其他城市的建设424

一、鹤壁市424

二、许昌市424

三、漯河市425

四、三门峡市426

五、南阳市427

六、信阳市428

七、商丘市429

八、周口市429

九、驻马店市430

十、义马市431

结束语432

附录一 河南省社会主义建设大事记(一九四九——一九八六年)456

附录二 河南省历届领导人名单505

附录三 河南省行政区划表518

彩色插图目录520

后记5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