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史鉴 第3卷 治乱警鉴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史鉴 第3卷 治乱警鉴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316636.jpg)
- 赵禄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4727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54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12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史鉴 第3卷 治乱警鉴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三卷治乱警鉴(上)1
前言1
先秦3
华夏初兴3
〔治乱纪事〕3
一、华夏文明的拓荒者3
二、涿鹿之战4
三、尧舜禅让6
四、大禹治水8
五、第一个王朝的建立9
〔人物春秋〕12
蚩尤12
舜14
〔大事年表〕16
商朝兴亡18
〔治乱纪事〕18
一、成汤灭夏18
二、盘庚迁殷22
三、武丁治国25
四、商纣丧国27
〔人物春秋〕31
桀31
纣33
〔大事年表〕35
西周兴衰37
〔治乱纪事〕37
一、失人心与得人心37
二、三监之乱41
三、“防民之口,甚于防水”44
四、烽火戏诸侯47
〔人物春秋〕50
姜太公50
〔大事年表〕53
齐桓公以治伐乱55
〔治乱纪事〕55
一、不计前仇,信用贤能56
二、改革内政,富国强兵58
三、尊王攘夷,以治止乱61
四、暮年“三难”,遗恨千古65
〔人物春秋〕68
管 仲68
〔大事年表〕73
一、弭兵罢战77
〔治乱纪事〕77
吴越争霸77
二、吴国的霸业78
三、越国的霸业80
〔人物春秋〕82
夫 差82
勾 践83
〔大事年表〕85
社会大变动的序幕88
〔治乱纪事〕88
一、知伯骄而失国88
二、三家分晋:七雄争立的新格局91
〔人物春秋〕94
豫让94
〔大事年表〕96
一、战国变法的带头羊99
昙花一现的强国99
〔治乱纪事〕99
二、唇亡齿寒101
三、均势的打破:马陵之战104
四、信陵君的命运与魏国的衰亡106
[人物春秋〕110
西门豹110
〔大事年表〕113
四战之国的盛衰121
〔治乱纪事〕121
一、胡服骑射121
二、将相和则国安125
三、纸上谈兵的悲剧128
〔人物春秋〕133
毛遂133
〔大事年表〕135
在夹缝中求生存140
〔治乱纪事〕140
一、申不害变法强韩140
二、在夹缝中求生存143
〔人物春秋〕146
韩非146
〔大事年表〕148
周旋于大国之间152
〔治乱纪事〕152
一、禅让导致的动乱152
二、燕昭公致贤强国154
三、亡国前悲壮的一幕:荆轲刺秦王156
〔人物春秋〕159
苏秦159
〔大事年表〕161
泱泱大国的浮沉164
〔治乱纪事〕164
一、齐威王:君贤则治,君不贤则乱164
二、田单复国167
三、苟安的苦果169
〔人物春秋〕173
孟尝君田文173
〔大事年表〕176
跛足大国的兴亡180
〔治乱纪事〕180
一、楚悼王用吴起变法180
二、合纵连横的迷失183
〔人物春秋〕187
屈 原187
〔大事年表〕189
后来者居上193
〔治乱纪事〕193
一、落后就要挨打193
二、商鞅变法:富国强兵195
三、策略的转变:远交近攻199
四、秦王亲政的新气象200
〔人物春秋〕203
范雎203
吕不韦206
〔大事年表〕209
秦汉217
初并天下217
〔治乱纪事〕217
一、振长策而御宇内217
二、朕即国家221
三、海内为郡县,子弟为匹夫225
四、端平法度,万物之纪228
五、巡游与封禅231
〔人物春秋〕234
秦始皇234
李斯237
〔大事年表〕242
始皇起罪恶247
〔治乱纪事〕247
一、骊山未毕,复作阿房247
二、亡秦者胡也249
三、焚书坑儒251
〔人物春秋〕255
蒙恬255
〔大事年表〕257
二世而亡259
〔治乱纪事〕259
一、载鲍乱臭谋政变259
二、二世暴虐重祸262
三、求为黔首而不可得264
四、足己不问,遂过不变266
五、天下苦秦久矣269
〔人物春秋〕272
赵高272
〔大事年表〕275
治乱转换的契机277
〔治乱纪事〕277
一、一夫作难而七庙堕277
二、刘项原来不读书280
三、约法三章顺民心283
四、楚汉战争论成败286
〔人物春秋〕289
陈胜289
项羽291
韩信293
〔大事年表〕297
拨乱反正299
〔治乱纪事〕299
一、布衣将相299
二、马上得之,宁能马上治之乎301
三、定都长安,万世之利302
四、重农抑商304
五、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06
六、异姓诸侯王的诛灭309
七、山河盟誓封功臣312
八、王子弟犬牙相制314
九、规摹弘远立新制316
十、易立太子的风波318
十一、和亲取代对抗320
十二、萧规曹随322
十三、周勃安刘324
〔人物春秋〕328
汉高祖328
吕 后330
萧何332
张 良334
陆贾336
〔大事年表〕338
〔治乱纪事〕341
一、盛世的不谐和音341
文景之治341
二、道民之路在于务本343
三、断狱四百:网漏吞舟之鱼345
四、国家治乱在予一人346
五、削藩:对地方分离主义的胜利348
六、贵粟之道和移民实边350
七、以整顿吏治为要务352
〔人物春秋〕355
汉文帝355
贾谊357
晁错359
〔大事年表〕361
〔治乱纪事〕364
一、治道与更化364
盛世风采364
二、治国思想的选择366
三、中外相形于义理369
四、强干弱枝371
五、外部威胁的解除373
六、推恩之奥秘375
七、汉之得人,于兹为盛377
八、开放交流的双向效应379
九、民不益赋而国用饶381
十、河塞宣房384
十一、学而优则仕385
〔人物春秋〕389
汉武帝389
卫青391
董仲舒393
司马迁395
公孙弘397
张汤399
〔大事年表〕402
危机的阴影405
〔治乱纪事〕405
一、对外征伐的失控405
二、迷恋神仙的代价408
三、沉命法的误区410
四、巫蛊之祸412
五、下诏罪己,思富养民414
六、立子杀母417
〔人物春秋〕419
车千秋419
〔大事年表〕421
一、燕盖之乱的平息424
〔治乱纪事〕424
昭宣中兴424
二、霍光知时务之要426
三、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428
四、民族关系的调整431
〔人物春秋〕434
霍光434
汉宣帝436
〔大事年表〕438
元成衰世441
〔治乱纪事〕441
一、安定民生的努力441
二、弘恭石显乱政443
三、赵氏乱内445
四、权柄外移:王氏执国命447
五、百姓罢极,天下匮竭450
张禹453
〔人物春秋〕453
〔大事年表〕455
帝国的末日458
〔治乱纪事〕458
一、儒生对时政的批评458
二、胎死腹中的限田议461
三、“再受命”的滑稽剧463
四、王莽篡汉三部曲465
〔人物春秋〕468
刘歆468
〔大事年表〕471
王莽改制的悲剧473
〔治乱纪事〕473
一、托古改制与王田制473
二、六管与币制改革475
三、外部环境对改革的制约477
四、赤眉绿林起义480
〔人物春秋〕482
王莽482
〔大事年表〕484
光武中兴488
〔治乱纪事〕488
一、扫除群雄488
二、缓解社会危机的良方490
三、吾以柔道治天下492
四、以谶纬决事496
〔人物春秋〕499
汉光武帝499
〔大事年表〕501
一、民生的安定507
明章治世507
〔治乱纪事〕507
二、楚王之狱的冲击波510
三、讲论五经异同513
〔人物春秋〕516
马皇后516
〔大事年表〕518
外戚与宦官的争斗521
〔治乱纪事〕521
一、皇统屡绝,权归女主521
二、诸梁姻戚满朝523
三、五侯势倾天下527
四、旷日持久的“羌变”529
〔人物春秋〕533
窦宪533
李固536
〔大事年表〕538
桓灵末世545
〔治乱纪事〕545
一、党锢545
二、外戚宦官同归于尽549
三、三十六方同日而起551
〔人物春秋〕554
汉灵帝554
袁绍557
〔大事年表〕560
董卓之乱与三国鼎立564
〔治乱纪事〕564
一、董卓之乱564
二、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566
三、赤壁之战:三国鼎立569
曹操572
〔人物春秋〕572
刘备574
孙权576
〔大事年表〕578
魏晋南北朝583
诸葛亮治蜀和北伐583
〔治乱纪事〕583
一、夷陵之战583
二、坚持蜀、吴联盟585
三、“南抚夷越”588
四、用心平而劝戒明592
五、北伐曹魏595
司马懿601
〔人物春秋〕601
陆逊607
〔大事年表〕610
司马昭灭蜀613
〔治乱纪事〕613
一、民皆菜色613
二、邓艾偷渡阴平615
〔人物春秋〕618
刘禅618
黄皓620
姜维624
钟会626
〔大事年表〕629
〔治乱纪事〕633
一、东吴举国中分633
晋武帝统一全国633
二、暴君孙皓636
三、羊祜为平吴奠基639
四、一波三折平东吴641
〔人物春秋〕648
贾充648
杜预651
张华654
王濬657
〔大事年表〕660
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664
〔治乱纪事〕664
一、立储之争664
二、杨骏专权668
三、贾南风干政669
四、赵王篡位672
五、西晋宗王火拼殆尽674
六、永嘉之乱678
〔人物春秋〕682
司马越682
刘 渊685
〔大事年表〕688
东晋立国694
〔治乱纪事〕694
一、江东士族三定江南694
二、司马睿移镇建邺696
三、笼络南北士族698
四、王与马共天下700
〔人物春秋〕703
晋元帝703
王衍706
王敦708
〔人物春秋〕……………………………………………………………………(1709
王导713
〔大事年表〕718
一、苻健建国721
昙花一现的前秦721
〔治乱纪事〕721
二、苻坚治秦723
三、统一北方728
四、淝水之战733
五、前秦灭亡738
〔人物春秋〕742
王猛742
谢安746
慕容垂751
姚苌754
〔大事年表〕757
一、王恭、殷仲堪之乱764
〔治乱纪事〕764
东晋乱亡764
二、孙恩起义766
三、桓玄之乱769
四、刘裕掌权772
〔人物春秋〕775
司马道子775
卢循777
刘裕779
〔大事年表〕783
乱世小治——刘宋元嘉之治790
〔治乱纪事〕790
一、颇具生气的统治790
二、危机的酝酿794
三、北伐溃败引起的内乱796
〔人物春秋〕800
宋文帝800
檀道济803
刘义康805
〔大事年表〕808
北魏太和改制817
〔治乱纪事〕817
一、颁行均田制度…………………………………………………………………(817)…二、迁都洛阳821
三、汉化政策825
四、民族融合的新气象827
〔人物春秋〕832
文明太后832
魏孝文帝835
李 冲839
元澄841
〔大事年表〕843
一、“为政若此,事可知也”850
北魏分裂850
〔治乱纪事〕850
二、北镇起义852
三、契胡之乱855
四、高欢称霸关东858
五、宇文泰称霸关西860
六、北魏分裂862
〔人物春秋〕865
胡太后865
葛荣867
尔朱荣869
〔大事年表〕872
周武帝统一北方877
〔治乱纪事〕877
一、北齐的胡汉之争877
二、庸主、勋贵和恩倖880
三、周武帝灭佛882
四、晋阳已陷休回顾885
高洋892
〔人物春秋〕892
齐后主895
杨愔898
和士开901
斛律金903
祖珽905
宇文护908
〔大事年表〕912
〔治乱纪事〕917
一、思安逸民,其兴也勃917
隋朝兴亡917
隋唐五代917
二、勤劳思政,躬行节俭921
三、革文皇之弊,极隋朝之盛925
四、逞欲无厌,其亡也忽930
五、除谏掩过,至死未寤934
〔人物春秋〕938
高 颎938
杨素942
李密946
〔大事年表〕950
贞观之治956
〔治乱纪事〕956
一、理国安民,要在简静956
二、任贤兼听,君臣共成治道960
三、法非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964
四、偃武修文,兴建学校965
五、海内宁一,“唐人”遍天涯971
六、功业虽盛,终不如初975
〔人物春秋〕978
魏征978
房玄龄984
戴胄990
长孙皇后993
〔大事年表〕999
武周改制1005
〔治乱纪事〕1005
一、“贞观遗风”下的“天子家事”1005
二、尽贬遗旧,“更为太平文治事”1008
三、翦除反叛,“英贤竞为之用”1012
四、“还政”于唐,身后仅留无字碑1015
五、开出通往“盛世”之路1018
〔人物春秋〕1021
李义府1021
狄仁杰1025
魏元忠1030
〔大事年表〕1035
开元盛世1042
〔治乱纪事〕1042
一、宫廷喋血的教训1042
二、贤臣当国,以济太平之政1047
三、“行罚者先亲而后疏”1051
四、“将欲富国,必先利民”1054
五、德消政易,极盛而衰1058
〔人物春秋〕1062
…姚崇1062
张说1068
李林甫1073
杨贵妃1078
〔大事年表〕1084
一、委政妃宗,终成其乱1090
安史之乱1090
〔治乱纪事〕1090
二、喜听“效忠”,不识祸心1094
三、天下虽安,忘战必危1098
四、八年平乱,遗恨绵绵1102
〔人物春秋〕1108
杨国忠1108
唐肃宗1114
郭子仪1119
李光弼1125
〔大事年表〕1130
一、藩镇连兵割据1134
〔治乱纪事〕1134
元和中兴1134
二、前朝革弊复积弊1138
三、政归宰辅,君臣共理1142
四、耀武伸威削强藩1146
〔人物春秋〕1150
李绛1150
裴度1153
李想1156
吴元济1160
〔大事年表〕1163
陇右风云1171
〔治乱纪事〕1171
一、吐蕃乘隙,尽占河陇1172
二、会盟与劫盟1176
三、联回抚诏,远结大食1180
四、吐蕃在河陇的统治与张议潮归唐1185
〔人物春秋〕1191
韦皋1191
墀松德赞1196
尚结赞1198
张议潮1201
〔大事年表〕1204
唐末乱亡1208
〔治乱纪事〕1208
一、君奢民苦1208
二、民众暴动1211
三、朝局变动1214
四、天下瓜分1217
〔人物春秋〕1221
庞勋1221
黄巢1223
朱全忠1225
〔大事年表〕1226
周世宗求致治1231
〔治乱纪事〕1231
一、高平决胜,治乱转机1231
二、选贤用能,澄清吏治1234
三、恢复农桑,均定田租1238
四、以治伐乱,英武善战1241
〔人物春秋〕1246
王溥1246
王朴1249
〔大事年表〕1253
一、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1257
辽1257
第四卷 治乱警鉴(下)1257
〔治乱纪事〕1257
辽太宗治乱得失1257
二、智取燕云十六州1258
三、灭后晋1261
四、临终遗言1268
〔人物春秋〕1271
耶律倍1271
赵延寿1274
〔大事年表〕1279
皇位之争与穆宗乱刑1284
〔治乱纪事〕1284
一、皇位迭变1284
二、世宗之死与权力之争的继续1287
三、酒肉皇帝1289
〔人物春秋〕1293
耶律李胡1293
耶律屋质1296
〔大事年表〕1300
宋1305
宋初治平1305
〔治乱纪事〕1305
一、黄袍加身1305
二、杯酒释兵权1312
三、先南后北1316
四、治国方略1322
〔人物春秋〕1329
赵普1329
潘美1335
〔大事年表〕1340
一、灭后蜀1345
宋初蜀变1345
〔治乱纪事〕1345
二、天兵如匪1349
三、“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1351
四、屡起事变的教训1354
〔人物春秋〕1358
王小波1358
李顺1360
〔大事年表〕1363
王安石变法1366
〔治乱纪事〕1366
一、贫弱的泱泱大国1366
二、王安石的政治主张1370
三、民不加赋而国用足1376
四、三不足精神与元祐更化1383
〔人物春秋〕1388
司马光1388
〔大事年表〕1395
君昏臣奸的末世1398
〔治乱纪事〕1398
一、元祐党人碑1399
二、“变法”还是搜括1403
三、万岁山与花石纲1406
四、道君皇帝1411
五、奸臣当道1415
〔人物春秋〕1419
蔡京1419
童贯1427
〔大事年表〕1431
一、燕云恢复1436
靖康之耻1436
〔治乱纪事〕1436
二、二帝北迁1443
三、赵构称帝1450
四、半壁偏安1456
〔人物春秋〕1464
李纲1464
宗泽1471
岳飞1476
秦桧1484
〔大事年表〕1490
金1497
大金立国1497
〔治乱纪事〕1497
一、悠久的历史1497
二、从头渔宴到阿骨打立国1500
三、百战灭辽1503
四、长驱灭宋1508
五、入主中原和两次议和1512
六、取胜之道1517
〔人物春秋〕1522
完颜宗翰1522
完颜宗望1529
完颜宗弼1536
〔大事年表〕1542
海陵兴亡1548
〔治乱纪事〕1548
一、国家大事皆自我出1548
二、治国之能君1554
三、迁都南下1557
四、“得天下绝色而妻之”1559
五、“执其君长问罪于前”1561
六、好大喜功,终成动乱1567
〔人物春秋〕1571
张浩1571
张通古1574
〔大事年表〕1576
世宗致治1581
〔治乱纪事〕1581
一、大难不死1581
二、拨乱而返其正1585
三、以俭自律与察廉惩贪1590
四、求贤与纳谏1593
五、孜孜求治1598
〔人物春秋〕1604
李石1604
〔大事年表〕1607
元1615
武功迭兴1615
〔治乱纪事〕1615
一、大蒙古国的建立1615
二、南下和西征1616
三、武功迭兴,文治多缺1618
四、“思大有为于天下”1620
〔人物春秋〕1623
成吉思汗1623
窝阔台1625
耶律楚材1626
拔都1627
〔大事年表〕1628
一、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1631
立经陈纪为先1631
〔治乱纪事〕1631
二、确定两都制度1632
三、内立都省,外设总司1636
四、赛典赤治理云南1637
五、八思巴与吐蕃地区的治理1639
〔人物春秋〕1641
刘秉忠1641
〔大事年表〕1642
灭宋统一全国1644
〔治乱纪事〕1644
一、襄樊攻坚战1644
二、大军渡江1647
三、丁家洲与焦山会战1650
四、宋人称臣,元军入临安1652
五、崖山海战,消灭流亡小朝廷1654
〔人物春秋〕1656
阿术1656
张弘范1659
〔大事年表〕1662
至元盛世1664
〔治乱纪事〕1664
一、善待降人1664
二、建立军队镇戍体系1665
三、加强行政管理1666
四、确定钞法、税法,促进经济发展1667
五、测天与修历1669
六、修史中的正统问题1670
七、对儒、释、道的态度1671
八、与蒙古叛王的斗争1673
九、盛世气象下的隐忧1674
〔人物春秋〕1676
伯颜1676
〔大事年表〕1679
皇室内乱,权臣迭出1682
〔治乱纪事〕1682
一、大德废长立幼1682
二、至大兄弟授受1685
三、“泰定以臣弑君”1688
四、天历以弟酖兄1692
五、权臣迭出1695
〔人物春秋〕1697
拜住1697
燕铁木儿1698
〔大事年表〕1700
顺帝亲政与脱脱“更化”1702
〔治乱纪事〕1702
一、即位前后1702
二、亲政与“更化”1704
三、变钞与治河1707
伯颜1709
〔大事年表〕1712
天下大乱,元室北迁1714
〔治乱纪事〕1714
一、天下大乱1714
二、元室北迁1717
刘福通1720
〔人物春秋〕1720
陈友谅1721
张士诚1722
扩廓帖木儿1723
〔大事年表〕1724
明代1729
洪武初治1729
〔治乱纪事〕1729
一、初飞之鸟,初植之木1730
二、许拿下乡官吏1732
三、“空印案”与“郭桓案”1734
四、学校与教化1736
〔人物春秋〕1740
李善长1740
刘基1743
〔大事年表〕1747
“靖难”之役1752
〔治乱纪事〕1752
一、封藩之误1752
二、削藩乏力1757
三、误用主帅与北征的失利1761
四、金川门的教训1768
〔人物春秋〕1774
姚广孝1774
齐泰1778
黄子澄1782
〔大事年表〕1785
仁宣致治1787
〔治乱纪事〕1787
一、未及展开的计划1787
二、两代人的努力1794
三、宽松与务实1799
四、人才济济的时代1803
五、创业固难,守成匪易1806
〔人物春秋〕1811
朱高煦1811
杨士奇1817
〔大事年表〕1821
土木之变1823
〔治乱纪事〕1823
一、冲主与权竖1823
二、日渐废弛的边事1828
三、泪洒土木堡1830
四、战和去从1833
五、北京保卫战1838
王振1842
〔人物春秋〕1842
于谦1844
〔大事年表〕1850
弘治中兴1855
〔治乱纪事〕1855
一、弘治初政1855
二、弘治君臣1857
三、中兴之世1862
四、兴革与法祖1868
〔人物春秋〕1874
刘健1874
徐溥1877
〔大事年表〕1879
一、明中叶海防的废弛1883
〔治乱纪事〕1883
沿海倭乱1883
二、朱纨的整饬1885
三、身死从人说是非1887
四、一代烈妓1890
五、戚继光抗倭1893
〔人物春秋〕1898
明世宗1898
严嵩1905
〔大事年表〕1911
塞上风云1915
〔治乱纪事〕1915
一、议复河套1915
二、庚戌之变1919
三、俺答与三娘子1924
四、戚继光守蓟门1929
〔人物春秋〕1934
夏言1934
曾铣1940
丁汝夔1942
〔大事年表〕1944
明末党争1948
〔治乱纪事〕1948
一、由来已久的党同伐异1948
二、东林党与明末三案1950
三、阉党乱政与东林党祸1958
四、党争余波1963
〔人物春秋〕1966
杨涟1966
左光斗1970
魏忠贤1973
〔大事年表〕1977
崇祯乱亡1981
〔治乱纪事〕1981
一、内忧外患的时代1981
二、刚愎自用的皇帝1982
三、文臣私斗,宦侍误国1987
四、督抚乏人,武将玩军1991
五、甲申之变,大明败亡1995
〔人物春秋〕1997
朱由检1997
李白成2002
张献忠2006
〔大事年表〕2009
〔治乱纪事〕2015
人关定鼎2015
清代2015
一、皇太极的宏图2016
二、多尔衮挥师入关2018
三、软硬兼施的两手2022
四、满汉官民,俱为一家2026
五、“收拾民心,莫过于轻徭薄赋”2028
〔人物春秋〕2031
皇太极2031
多尔衮2036
范文程2040
〔大事年表〕2044
平定三藩之乱2049
〔治乱纪事〕2049
一、“夙夜廑念”的大事2049
二、吴三桂发难2051
三、处乱不惊,沉着应变2052
四、大胆起用绿营兵将2054
五、三藩之末路2057
六、清廷的善后措施2059
〔人物春秋〕2061
康熙帝2061
吴三桂2066
〔大事年表〕2070
统一台湾2072
〔治乱纪事〕2072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功2072
二、郑经割据台湾之过2076
三、康熙帝的深谋远虑2079
四、血战澎湖与和平统一2082
五、“永固疆隅”的善后措施2084
施琅2087
〔人物春秋〕2087
姚启圣2093
〔大事年表〕2098
安定北疆2103
〔治乱纪事〕2103
一、一代枭雄的勃兴2103
二、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2106
三、犁庭扫穴,兵占伊犁2111
四、一统西域,百年伟业功成2113
五、迎来土尔扈特部的回归2118
〔人物春秋〕2123
噶尔丹2123
渥巴锡2128
〔大事年表〕2133
一、整饬吏治,奖励清官2137
康熙盛世2137
〔治乱纪事〕2137
二、蠲免钱粮,轻徭薄赋2141
三、宽和为政,重视人才2145
四、六次“南巡”,寻求治理2147
五、盛世滋丁,永不加赋2153
〔人物春秋〕2157
汤斌2157
靳辅2159
张伯行2161
〔大事年表〕2165
雍正内治2170
〔治乱纪事〕2170
一、振数百年颓风2171
二、朝乾夕惕,励精图治2172
三、加强皇权,严惩朋党2174
四、改革赋役,整顿吏治2178
五、秘密立储,稳定政局2180
〔人物春秋〕2182
张廷玉2182
鄂尔泰2185
田文镜2189
〔大事年表〕2191
乾隆鼎盛2194
〔治乱纪事〕2194
一、为政之道,宽猛互济2194
二、平冤狱,翻旧案2196
三、纠正前朝败政2197
四、与民休息,发展生产2200
五、健全行政法规2203
六、十全武功2205
七、国力强盛,四海升平2206
〔人物春秋〕2208
乾隆帝2208
刘统勋2214
陈宏谋2217
〔大事年表〕2220
江河日下,民乱纷起2224
〔治乱纪事〕2224
一、“十全老人”的忏悔2224
二、“和珅跌倒,嘉庆吃饱”2227
三、“咸与维新”,难挽颓势2230
四、天公不作美,官逼民反2236
〔人物春秋〕2242
和珅2242
〔大事年表〕2245
鸦片之祸2248
〔治乱纪事〕2248
一、“闭关自守”的苦果2248
二、毒杀“天朝”的西方列强2251
三、禁烟的争论2252
四、从宣战到求和2254
五、天门洞开2258
〔人物春秋〕2260
道光帝2260
林则徐2263
〔大事年表〕2265
天国悲歌2268
〔治乱纪事〕2268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2268
二、天国的理想与实践2269
三、胜利面前的考验2271
四、兄弟之间的权力斗争2273
五、天京悲剧2275
〔人物春秋〕2277
洪秀全2277
杨秀清2280
〔大事年表〕2283
同治“中兴”2286
〔治乱纪事〕2286
一、战火又起2286
二、辛酉政变2289
三、携手共治2290
四、洋务运动2292
五、短命中兴2299
奕2301
〔人物春秋〕2301
李鸿章2303
〔大事年表〕2306
皇朝末日2310
〔治乱纪事〕2310
一、洋人的朝廷2310
二、列强的再瓜分2312
三、皇朝的苟延残喘2315
四、新世纪众生的苦难2317
五、腐朽统治下的民间斗争2319
六、民主革命冲击下皇朝的陨落2321
〔人物春秋〕2326
慈禧太后2326
袁世凯2328
〔大事年表〕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