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乐宁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3300·3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1
第一节社会学的定义1
一、社会学的定义1
二、社会的含义4
第二节社会学的内容7
一、社会学的领域7
二、社会学的主题8
第三节社会学的观点10
一、社会学的观点11
二、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位置12
第四节社会学的价值16
一、社会学的一般价值16
二、在我国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7
第二章社会学简史20
第一节 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21
一、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立21
二、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形成2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统38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39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43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45
一、旧中国的社会学45
二、新中国的社会学48
第三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51
第一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51
一、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体现了社会学51
学科的特点51
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过程的具体展开52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方法系统52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53
一、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党性原则54
二、社会学研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54
三、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调查55
第三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55
一、研究方式55
二、具体方法57
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技术61
一、研究技术61
二、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66
一、人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70
第一节研究人的需要的意义70
第四章人的需要70
二、人的需要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73
要内容73
第二节需要的含义77
一、需要的基本要素79
二、需要的一般特征80
三、需要的分类83
第三节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实现86
一、人的需要的产生86
二、人的需要的实现88
第四节人的需要的历史发展89
一、人的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有机统一90
二、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统一91
三、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统一92
第五章社会交往94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交往94
一、社会交往的含义94
二、社会交往的分类96
三、社会交往的结构100
四、社会交往的功能103
一、相互沟通的特点105
第二节社会交往中的相互沟通105
二、言语沟通107
三、非言语沟通109
第三节社会交往中的相互作用118
一、什么是人们的相互作用118
二、暗示与模仿119
三、竞争与合作123
四、冲突与调适127
第四节 社会交往中的相互知觉131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131
二、社会知觉的社会障碍132
三、社会知觉的心理障碍134
第六章社会群体138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群体138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138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141
第二节社会群体的分类144
一、从个人的角度对社会群体进行分类144
二、从社会的角度对群体进行分类149
第三节社会群体的结构156
一、血缘群体结构156
二、业缘群体结构164
第四节社会群体的功能174
一、社会群体的一般功能174
二、社会群体的特殊功能176
第七章社会组织183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183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183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184
第二节社会组织的构成与分类187
一、社会组织的构成187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190
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结构与体系195
一、社会组织的结构195
二、社会组织的体系199
第四节社会组织的目标与管理203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203
二、社会组织的管理206
第八章社会分层218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分层218
一、社会分层的涵义218
学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根本区别219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与资产阶级社会219
第二节社会阶级227
一、阶级划分的标准227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229
第三节社会阶层236
一、阶层划分的意义236
二、社会阶层的类型239
第四节社会流动243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243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244
一、社区一词的由来和含义247
第九章社区247
第一节社区概述247
二、社区的要素与主要特征248
三、社区的分类253
第二节农村社区256
一、农村社区的起源和演变256
二、农村社区的特点259
三、农村社区体系263
第三节城市社区267
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67
二、城市社区的特点270
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273
第四节农村城市化276
一、农村城市化是社区发展的普遍规律276
二、农村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条件280
三、中国农村城市化问题之探讨282
第十章社会问题286
第一节社会问题的含义、特征、原因286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286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288
三、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292
一、离婚问题296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问题296
二、吸毒问题301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307
一、人口问题307
二、劳动就业问题315
第十一章社会规范321
第一节 社会规范的意义和作用321
一、社会规范的意义321
二、社会观范的作用323
一、风俗习惯的含义和特征327
第二节风俗习惯327
二、习俗的主要内容329
三、习俗的社会作用332
第三节道德、宗教334
一、道德334
二、宗教337
第四节法律、制度340
一、法律340
二、制度343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和形式347
第一节社会变迁的形式、阶段、原因347
第十二章社会变迁347
二、社会变迁的主要阶段350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353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357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357
二、社会现代化的特点360
三、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362
第三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365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回顾365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提出和发展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