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308953.jpg)
- 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3584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上市公司-经济评价-中国-2002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1
2002年经济运行状况与股市表现1
一、国际经济形势趋于好转1
(一)2002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1
(二)贸易恢复增长、投资持续走低3
(三)外汇、证券市场动荡不安,美元持续走弱3
(四)通缩状况未见明显改善,主要经济体物价持续低位运行4
(五)美国经济复苏乏力5
(六)欧元区经济缺乏活力5
(七)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情况6
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7
(一)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持续增长7
(二)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8
三、2002年中国股市盘整下滑9
(一)市场运行呈现震荡平衡的特征9
(三)股市走势与宏观经济相背离10
(二)市场筹资额、股票交易额和印花税均大幅下降10
(四)政策环境宽松,但政策导向力削弱11
(五)以绩优成长股为投资对象的投资理念正在悄然形成11
(六)监管方式和重点趋于成熟12
第二章13
2002年主要行业运行状况13
一、钢铁工业16
三、电力行业17
二、石油天然气工业17
四、化学工业18
五、汽车工业18
六、机械工业19
七、纺织服装业20
八、电子工业20
九、家电制造业21
十、建材工业21
十一、建筑业21
十三、有色金属行业22
十二、煤炭工业22
十四、食品工业23
十五、医药行业23
十六、交通运输业24
十七、旅游业24
十八、房地产业25
十九、邮电通信业25
第三章26
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综述26
一、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26
(一)财务效益状况27
(二)资产运营状况28
(三)偿债能力状况29
(四)发展能力状况29
二、2002年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的特点30
(一)主营业务好转,整体财务效益状况向好31
(三)市净率与上市公司业绩综合得分的相关性增强32
(二)资产规模效益明显,大盘蓝筹股投资价值凸显32
(四)沪市业绩领先,深市盈利质量提高33
(五)部分公司业绩出现下滑33
三、2002年各行业的评价结果比较34
(一)横向比较34
(二)纵向比较35
四、上市公司各行业点评36
(二)采掘业37
(三)食品饮料行业37
(一)农林牧渔业37
(四)纺织服装行业38
(五)造纸印刷行业38
(六)石化、塑胶行业38
(七)电子行业39
(八)金属、非金属行业39
(九)机械设备仪表行业40
(十)其他制造业40
(十一)医药、生物制品行业40
(十四)交通运输仓储业41
(十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41
(十三)建筑业41
(十五)信息技术业42
(十六)批发零售贸易业42
(十七)房地产业42
(十八)社会服务业43
(十九)传播与文化产业43
(二十)综合类行业43
五、个股公司评价结果年度对比43
(一)与2001年相比评价结果上升的企业44
(二)与2001年相比评价结果下降的企业45
(三)部分企业近三年评价结果分析46
第四章49
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效益状况49
一、财务效益状况概述49
(二)纵向(历史同期)比较50
(一)横向比较50
二、财务效益状况比较50
三、财务效益状况评价得分说明51
(一)基本指标52
(二)修正指标52
(三)财务效益得分的行业比较52
四、财务效益状况的特点52
(一)主营业务突出向好,经营业绩根本好转53
(二)规模效益显著,大盘蓝筹股成为上市公司业绩成长的稳定器54
(三)亏损户数增加,亏损额有所降低55
(四)深市业绩大幅上升,沪市业绩继续领先56
(五)新上市公司业绩较好,早期上市公司业绩亟待提高56
(六)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仍应引起重视57
五、财务效益状况得分情况的行业点评58
(一)农林牧渔业58
(二)采掘业59
(三)食品饮料业59
(五)造纸印刷行业60
(四)纺织服装业60
(六)石化、塑胶行业61
(七)电子行业61
(八)金属、非金属行业62
(九)机械设备仪表行业62
(十)医药、生物制品业63
(十一)其他制造业63
(十三)建筑业64
(十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64
(十四)交通运输仓储业65
(十五)信息技术业65
(十六)批发零售贸易业66
(十七)房地产业66
(十八)社会服务业67
(十九)传播与文化产业67
(二十)综合类行业68
一、资产运营状况概述69
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运营状况69
第五章69
二、资产营运状况比较分析70
(一)横向比较70
(二)纵向比较71
三、资产运营状况评价结果分析72
(一)基本指标评价得分情况72
(二)修正指标评价得分情况72
(三)资产运营状况的行业得分情况73
(二)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与资产运营状况呈现同步趋势74
四、资产运营状况的特点74
(一)2002年上市公司的资产运营水平有所提高74
(三)沪深两市资产运营状况相差较大75
(四)ST类公司的资产运营能力分化较大76
(五)2001年上市的公司资产运营状况好于76
2002年新上市的公司76
五、资产运营状况的行业点评76
(二)采掘业77
(一)农林牧渔业77
(三)食品饮料行业78
(四)纺织、服装行业78
(五)造纸、印刷行业79
(六)石化、塑胶行业79
(七)电子行业80
(八)金属、非金属行业80
(九)机械、设备、仪表行业81
(十一)其他制造业82
(十)医药、生物制品行业82
(十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3
(十三)建筑业83
(十四)交通运输仓储业84
(十五)信息技术业84
(十六)批发零售贸易业85
(十七)房地产业85
(十八)社会服务业86
(二十)综合类行业87
(十九)传播与文化产业87
第六章88
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状况88
一、偿债能力状况概述88
二、偿债能力比较分析89
(一)横向比较89
(二)纵向比较90
三、偿债能力评价结果分析91
(一)基本指标评价得分情况91
(二)修正指标评价得分情况91
(三)偿债能力的行业得分情况92
四、偿债能力状况的特点93
(一)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有所下降93
(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速动比率合理,短期偿债能力增强93
(三)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资产规模呈现出反向增长关系94
(四)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相当94
(一)农林牧渔业95
五、偿债能力的行业分析95
(二)采掘业96
(三)食品饮料行业96
(四)纺织服装行业97
(五)造纸印刷行业97
(六)石化、塑胶行业98
(七)电子行业98
(八)金属、非金属行业99
(九)机械设备仪表行业99
(十)医药、生物制品业100
(十一)其他制造业100
(十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1
(十三)建筑业101
(十四)交通运输仓储业102
(十五)信息技术业103
(十六)批发零售贸易业103
(十八)社会服务业104
(十七)房地产业104
(十九)传播与文化产业105
(二十)综合类行业105
第七章106
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状况106
一、发展能力状况概述106
二、发展能力状况比较107
(一)横向比较107
(二)纵向(历史同期)比较108
三、发展能力评价得分情况109
(一)基本指标109
(二)修正指标109
(三)发展能力状况得分的行业比较110
四、发展能力状况的特点110
(一)整体发展能力有所增强,具体行业表现差异较大110
(二)“航母”型公司发展能力稳定,小型公司亟待加强111
五、发展能力状况分行业点评112
(四)有较好品牌效应和较高资本运作水平的上市公司发展能力强劲112
(三)主营业务鲜明,增长速度较快112
(一)农林牧渔业113
(二)采掘业113
(三)食品饮料行业114
(四)纺织服装行业114
(五)造纸印刷行业115
(六)石化、塑胶行业115
(七)电子行业116
(八)金属、非金属行业116
(九)机械设备仪表行业117
(十)医药、生物制品行业117
(十一)其他制造业118
(十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8
(十三)建筑业119
(十四)交通运输仓储业119
(十六)批发零售贸易业120
(十五)信息技术业120
(十七)房地产业121
(十八)社会服务业121
(十九)传播与文化产业122
(二十)综合类行业122
一、2003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123
仍被看做“最大亮点”123
(一)全球经济前景仍面临萧条,中国经济123
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发展趋势123
第八章123
(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乐观中应保持清醒,国际经济124
形势应密切关注美国经济的变化趋势124
二、突发事件对2003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124
(一)伊拉克战争125
(二)非典型肺炎125
三、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发展趋势126
(一)上市公司2003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126
(二)2003年上市公司全年业绩预测126
(三)2003年主要行业的业绩发展前景127
附录一131
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度业绩评价体系及指标说明131
一、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131
(一)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131
(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132
(三)基本指标的内涵133
(四)修正指标的内涵136
二、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140
(五)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140
(一)制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的样本来源141
(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值141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142
四、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计分方法143
(一)基本指标计分方法144
(二)修正指标计分方法144
(三)特殊修正指标计分方法144
一、关于上市公司业绩146
附录二146
上市公司股价与业绩的相关分析146
二、关于股票价格与公司价值理论147
(一)股利贴现定价模型147
(二)剩余收益定价模型148
三、股票价格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150
(一)数据选取150
(二)股价与业绩得分的相关性分析150
(三)股价与基本财务指标的相关分析153
(四)股价与业绩的跨时期比较分析155
四、结论158
附表一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排序表161
附表二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分行业排序表190
附表三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分类财务指标及评价得分表243
附表四入选上交所180指标股上市公司2002年度业绩评价排序表246
附表五入选深交所成分指数股上市公司2002年度业绩评价排序表253
后记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