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铁路运输组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铁路运输组织学
  • 杨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4316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铁路运输组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铁路客流组织与货流组织6

第一章 铁路客流组织6

第一节 铁路旅客运输的意义和特点6

第二节 客流和旅客列车的分类9

第三节 铁路旅客运输的组织机构11

第四节 客流调查与旅客运输计划13

第二章 铁路货源与货流组织25

第一节 铁路货物运输的意义和发展特点25

第二节 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28

第三节 货源调查与货运量预测34

第四节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37

第二篇 车站工作组织42

第一章 概述42

第一节 车站作业及其分类42

第二节 车站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过程43

第三节 车站工作的组织与管理48

第二章 调车工作52

第一节 概述52

第二节 牵出线调车作业54

第三节 驼峰调车作业58

第四节 调车作业计划63

第三章 接发列车与中间站工作组织70

第一节 车站接发列车70

第二节 中间站工作组织71

第四章 客运站工作77

第一节 客运站的主要技术设备77

第二节 客运站工作组织83

第五章 货运站工作组织95

第一节 铁路货运站及其主要技术设备95

第二节 货运站办理货运作业的过程107

第三节 车站货运作业组织113

第四节 货场设备管理126

第五节 货车载重量利用131

第六章 技术站工作组织146

第一节 技术站工作概述146

第二节 列车到发技术作业过程151

第三节 货车集结过程及集结停留时间154

第四节 货物作业车的技术作业159

第五节 铁路车站与企业专用线的统一技术作业过程166

第六节 车站信息及票据传输过程168

第一节 车站各子系统工作的协调条件172

第七章 车站工作的协调172

第二节 在系统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到、发车场线路数的确定175

第三节 在不改变其他系统工作的条件下驼峰需要能力的确定177

第四节 牵出线编组机车台数及调车场线路数的确定178

第五节 编组站各项设备的综合计算181

第八章 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184

第一节 车站作业计划184

第二节 车站作业调度指挥194

第三节 车站工作统计196

第四节 车站工作分析203

第三篇 车流组织208

第一章 铁路车流组织概述208

第一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意义和任务208

第二节 货物列车的分类210

第三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程序与原则212

第四节 车流径路的确定原则215

第二章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218

第一节 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的意义、条件与评价准则218

第二节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方案及其效益分析222

第三节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与执行228

第一节 优化编制编组计划的要素及其计算231

第三章 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231

第二节 编制技术站间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一般原理235

第三节 直线方向单组列车的编组方案数238

第四节 优化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传统方法243

第五节 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251

第六节 空车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255

第七节 管内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258

第四章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最终确定与执行262

第一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最终确定262

第二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执行265

第三节 计算机编制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与车流组织优化269

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的意义271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的图形表示方法271

第四篇 列车运行图271

第一章 概述271

第三节 列车运行图的分类273

第二章 列车运行图要素276

第一节 概述276

第二节 车站间隔时间278

第三节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284

第三章 列车运行图结构分析290

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结构单元特征分析290

第二节 列车运行间隔时间的概率分布294

第三节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296

第四章 列车晚点传播理论303

第一节 列车进入晚点及缓冲时间的分布函数303

第二节 两相邻列车间的晚点传播305

第三节 平均列车后效晚点时间308

第五章 区段管内工作组织315

第一节 区段管内工作量315

第二节 区段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316

第六章 机车运用工作组织320

第一节 机车交路和机车运转制320

第二节 机车乘务组织321

第三节 机车周转时间323

第七章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324

第一节 概述324

第二节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325

第三节 旅客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330

第四节 货物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334

第五节 分号列车运行图的编制339

第六节 电力牵引区段列车运行图的编制342

第七节 列车运行图指标和实行新图前的准备工作343

第一章 概述347

第一节 铁路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347

第五篇 铁路运输能力347

第二节 铁路运输能力利用的特点349

第二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352

第一节 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352

第二节 以非平行运行图扣除系数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方法360

第三节 以非平行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方法369

第四节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376

第三章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381

第一节 概述381

第二节 区段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382

第三节 区段站到发线通过能力391

第四节 编组站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397

第五节 编组站出发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402

第六节 编组站编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407

第七节 客运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408

第八节 客车整备场通过能力计算409

第四章 铁路车站改编能力412

第一节 驼峰解体能力412

第二节 尾部牵出线编组能力417

第五章 车站客货设施能力420

第一节 客运服务设施能力420

第二节 货运设备作业能力428

第三节 货场综合作业能力的协调434

第六章 铁路运输能力加强436

第一节 概述436

第二节 提高列车重量439

第三节 增加行车密度448

第四节 提高行车速度454

第五节 铁路运输能力的综合加强460

第六节 通过能力加强方案的选择461

第六篇 铁路运输生产计划470

第一章 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470

第一节 概述470

第二节 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的编制472

第三节 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的执行与考核476

第二章 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479

第一节 概述479

第二节 车辆运用数量指标计划480

第三节 车辆运用质量指标计划491

第四节 运用车保有量计划500

第五节 机车运用计划501

第六节 计算机编制铁路运输生产计划506

第三章 运输方案508

第一节 概述508

第二节 运输方案的编制509

第七篇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514

第一章 铁路运输日常管理概述514

第一节 铁路运输日常管理机构设置514

第二节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的任务515

第二章 旅客运输日常工作计划518

第一节 客运调度工作518

第二节 车站旅客输送日计划522

第三节 站车客流信息传报524

第三章 车流预测与调整529

第一节 车流预测529

第二节 车流调整532

第四章 货物运输工作日常计划的编制536

第一节 运输工作日常计划构成536

第二节 运输工作日计划的编制538

第五章 列车运行调整554

第一节 列车调度员工作554

第二节 列车运行调整计划555

第六章 运输生产活动的信息管理——日常统计与分析559

第一节 旅客运输主要工作指标统计与分析559

第二节 货物运输主要工作指标统计与分析563

参考文献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