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理之本 结构与整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管理之本 结构与整合
  • 李显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6039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管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管理之本 结构与整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研究基础:管理学的基本命题1

1.1管理学的发展与启迪1

1.1.1从科学管理到知识管理1

1.1.2历程的特点与启迪3

1.2管理学有待探讨的基本命题9

1.2.1什么是管理?9

1.2.2管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11

1.2.3管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12

1.2.4管理学的基本假设是什么?13

1.2.5管理学的边界是什么?15

本章总结及关键概念20

第2章 管理结构:管理认知的新视角22

2.1管理结构问题的提出22

2.2管理结构的三维界定23

2.2.1管理结构的内涵24

2.2.2管理结构功能及意义25

2.3.1三个维度的认知26

2.3管理结构模型分析26

2.3.2三个维度的关系28

2.3.3管理的三个动力群体29

2.4忽略技术性: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致命缺陷30

2.4.1问题的提出30

2.4.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31

2.4.3管理的技术性32

2.5管理结构及其衍生对象模型33

2.6案例分析:美国管理领先世界的因缘及评介35

2.6.1美国科学管理的起因35

2.6.2美国的“五次管理浪潮”40

2.6.3管理思想的传播46

2.6.4美国管理概括评介48

2.6.5美国管理发展的启示54

本章总结及关键概念54

3.1管理理论的思维特质57

3.1.1理论和思想对学识与经验的超越57

第3章 管理理论:管理的灵魂57

3.1.2泰罗与法约尔的划时代超越60

3.2管理理论研究模型聚焦61

3.2.1投入产出模型61

3.2.2整合模型62

3.2.3系统模型64

3.2.4因果关系模型65

3.2.5尼—艾模型67

3.2.6环境系统模型68

3.3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70

3.3.1管理思想71

3.3.2管理原理73

3.3.3管理原则74

3.3.4管理理论形成模型76

3.4美国管理理论对管理实践的助推79

3.4.1科学管理与美国企业生产率79

3.4.2杜邦和通用汽车公司的科学管理81

3.4.3GE公司的理论研究小组83

本章总结及关键概念84

第4章 管理技术:管理的工具86

4.1管理技术的演进及价值86

4.1.1管理技术的追溯86

4.1.2管理技术的六大作用90

4.1.3管理技术的未来价值96

4.2管理技术的基本归纳98

4.2.1管理技术的分类98

4.2.2概念型管理技术99

4.2.3应用型管理技术102

4.2.4专业型管理技术110

4.3管理技术甄别与选用111

4.3.1管理技术选用的原则112

4.3.2管理技术选用注意的几个问题113

4.4案例分析:管理技术与日本企业竞争力115

4.4.1战后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起落115

4.4.2日本企业竞争力变迁的管理解释118

4.4.3作为总结:管理技术对日本企业竞争力作用的两面性122

本章总结及关键概念123

第5章 管理实践:管理的归宿126

5.1管理的目标与功能126

5.1.1管理的目标126

5.1.2管理的功能128

5.2打开管理实践的“黑箱”131

5.2.1管理系统与企业系统132

5.2.2管理实践系统解构与分析136

5.3管理竞争力与绩优管理141

5.3.1管理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141

5.3.2管理竞争力表现及来源143

5.3.3绩优管理及其模型145

5.3.4绩优管理与绩优公司148

5.3.5另一种审视:高寿命公司与核心能力153

5.4管理绩效衡度157

5.4.1管理绩效衡度的含义及种类157

5.4.2理论模型、实际难点和必要假设158

5.4.3结果导向的管理绩效衡度160

5.4.4功能导向的管理绩效衡度167

5.4.5目标导向的管理绩效衡度168

5.5案例分析:绩优公司成功之源169

5.5.1Intel公司的管理哲学与战略转折169

5.5.2长盛不衰的WEIDEKKE公司172

5.5.3比尔·盖茨如何组织微软公司174

5.5.4摩托罗拉的心理契约管理体系175

5.5.5本田公司(Honda)的供应商战略管理179

5.5.6IBM的全球化采购体制180

5.5.7Wal-Mart和GE的管理方式186

5.5.8阿莫科公司管理的巨大变革187

5.5.9Telenor公司自由创新的无边界组织189

本章总结及关键概念190

第6章 管理整合:管理的突破194

6.1问题的提出194

6.2管理整合的对象及价值196

6.2.1管理整合的界定196

6.2.2管理整合的对象198

6.2.3管理整合的价值201

6.3管理整合的基本思路203

6.3.1管理整合的基本原则204

6.3.2管理结构整合的基本思路205

6.3.3管理学板块分工整合的基本思路208

6.3.4组织内部管理整合的基本思路210

6.3.5关于组织间的管理整合216

6.4案例分析:管理整合与IBM的复兴216

6.4.1IBM从衰落到整合变革217

6.4.2IBM整合变革的成果与复兴221

6.4.3IBM供应链管理系统225

本章总结及关键概念226

第7章 中国管理评价与整合突破229

7.1评价的限定与指标选取229

7.2中国管理结构基本评价与分析230

7.2.1中国管理理论230

7.2.2中国管理技术232

7.2.3中国管理实践236

7.3中国管理实践的困惑244

7.3.1企业的流星现象244

7.3.2企业的过分多角化战略253

7.3.3企业集团化进程的误区258

7.3.4独立子公司群和供应链脱节262

7.3.5管理契约和绩效评价的缺陷268

7.3.6企业家整体素质和选择评价机制270

7.4.1巨人集团与微软公司成长比较272

7.4中国管理实践的国际比较272

7.4.2亚细亚集团与西尔斯公司成长比较277

7.5中国管理的整合与突破292

7.5.1管理结构三个维度的整合与突破292

7.5.2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整合与突破293

7.5.3管理要注入科学与实验精神297

本章总结及关键概念303

参考文献306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