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中堂镇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莞市中堂镇志
  • 《东莞市中堂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767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870页
  • 文件大小:226MB
  • 文件页数:892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东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莞市中堂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专记51

中国龙舟之乡——中堂镇51

第一篇 建置70

第一章 位置 境域70

第一节 位置70

第二节 境域70

第二章 沿革71

第三章 行政区划72

第四章 行政村(社区)78

第一节 潢涌村78

第二节 三涌村81

第三节 湛翠村82

第四节 凤冲村84

第五节 袁家涌村85

第六节 吴家涌村87

第七节 鹤田村88

第八节 东泊社区90

第九节 中堂村91

第十节 蕉利村92

第十一节 一村村94

第十二节 东向村95

第十三节 斗朗社区96

第十四节 江南社区97

第十五节 槎滘村99

第十六节 下芦村101

第十七节 马沥村102

第十八节 四乡村103

第十九节 红锋社区105

第二十节 中心社区106

第二篇 自然地理108

第一章 地貌108

第二章 河流 潮汐109

第一节 河流109

第二节 潮汐110

第三章 自然资源112

第一节 土地资源112

第二节 动物资源113

第三节 植物资源114

第四节 土特产115

第五节 盐矿 河沙115

第四章 气候116

第一节 四季特征116

第二节 气温116

第三节 降水117

第四节 日照和霜期119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120

第五章 自然灾害121

第一节 水灾121

第二节 风灾122

第三节 旱灾123

第四节 虫灾124

第五节 寒潮124

第六节 霜冻125

第三篇 居民126

第一章 人口发展126

第一节 人口规模126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132

第二章 人口变动135

第一节 自然变动135

第二节 机械变动136

第三章 人口构成137

第一节 民族构成137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8

第三节 文化构成139

第四节 职业构成141

第五节 年龄构成142

第四章 姓氏144

第一节 部分姓氏源流144

第二节 姓氏人口分布146

第三节 寿星152

第五章 计划生育156

第一节 机构156

第二节 政策158

第三节 宣传158

第四节 效果160

第四篇 城乡建设162

第一章 机构162

第二章 规划163

第三章 街道163

第一节 中心区街道163

第二节村(社区)街道165

第四章 供水 排水166

第一节 供水166

第二节 排水169

第五章 供电 供气170

第一节 供电170

第二节 供气177

第六章 照明 绿化 公园178

第一节 照明178

第二节 绿化179

第三节 公园180

第七章 民居182

第一节 形制182

第二节 施工184

第三节 农民公寓184

第八章 建筑业185

第一节 机构185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186

第三节 楼盘选介187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189

第九章 环境保护190

第一节 机构190

第二节 污染190

第三节 治理193

第四节 排污费征收197

第五篇 经济综述198

第一章 经济发展历程19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状况19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状况200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201

第一节 集体经济202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203

第三章 生产总值205

第一节 三大产业结构205

第二节人均生产总值206

第四章 居民生活208

第一节 分配208

第二节 消费214

第六篇 农业216

第一章 机构218

第一节 农业办公室218

第二节 农科站218

第三节 兽医站218

第四节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19

第五节 水利管理所219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219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219

第二节 土地改革220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223

第四节 人民公社224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226

第六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227

第三章 生产条件228

第一节 耕地228

第二节 劳动力231

第三节 肥料232

第四节 农机具234

第四章 生产技术236

第一节 耕作技术236

第二节 土壤改良238

第三节 推广良种239

第四节 田间管理240

第五节 病虫害及鼠害的防治242

第五章 种植业244

第一节 粮食作物244

第二节 经济作物249

第六章 养殖业254

第一节 家畜、家禽饲养254

第二节 禽畜防疫259

第三节 渔业260

第四节 其他养殖262

第七章 林果业263

第一节 林业263

第二节 果业263

第八章 规模化农业267

第一节 “三高”农业267

第二节 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268

第九章 水利269

第一节 水利设施建设269

第二节 防风 防旱 防汛273

第三节 河涌整治273

第七篇 工业274

第一章 机构277

第一节 经济贸易办公室277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278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279

第一节 国营工业279

第二节 集体工业282

第三节 民营工业287

第四节“三资”企业292

第五节“三来一补”工业302

第三章 工业门类305

第一节 建材业305

第二节 造纸业309

第三节 食品、饮料业311

第四节 机械、造船业312

第五节 电子信息制造业313

第六节 纺织、服装业313

第七节 玩具制造业314

第四章 名牌产品及驰名商标314

第五章 工业园区315

第一节 北海仔造纸产业园317

第二节 槎滘工业园317

第三节 潢涌电子工业园318

第四节 南北路工业园318

第八篇 商业319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321

第一节 国营商业321

第二节 集体商业324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330

第二章 粮油购销332

第一节 粮油征购332

第二节 粮油供应336

第三章 集市贸易339

第四章 泛珠三角农交会344

第一节 首届泛珠三角农副产品(东莞)交易会344

第二节 第二届泛珠三角农副产品(东莞)交易会345

第五章 服务业345

第一节 饮食345

第二节酒(旅)店349

第三节 旅游352

第四节 理发 照相352

第五节 其他服务业353

第九篇 交通 邮电355

第一章 交通355

第一节 机构355

第二节 水上交通358

第三节 陆路交通362

第二章 邮电380

第一节 邮政380

第二节 电信386

第十篇 财政 税收 金融390

第一章 财政390

第一节 机构390

第二节 财政体制391

第三节 财政管理392

第四节 财政收支394

第五节 资产398

第二章 税收400

第一节 机构400

第二节 税额401

第三节 征管402

第三章 金融405

第一节 银行业405

第二节 保险414

第三节 证券416

第十一篇 经济管理417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417

第一节 机构41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418

第三节 案件查处419

第四节 商标管理419

第五节 广告管理420

第六节 市场管理420

第二章 土地管理421

第一节 机构421

第二节 土地征用422

第三节 土地执法425

第四节 土地规划425

第三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426

第一节 机构426

第二节 打假工作427

第三节 特种设备管理428

第四节 指导申报名牌免检产品429

第五节 质监宣传430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431

第一节 机构431

第二节 监督管理432

第三节 宣传教育435

第五章 劳动管理437

第一节 机构437

第二节 劳动就业438

第三节 涉外就业审批440

第四节 劳动管理441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44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中堂地方组织44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组织445

第二节 中共中堂镇委员会448

第三节 党员450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454

第五节 党委中心工作460

第六节 中共基层组织464

第七节 纪检监察469

第二章 群众团体473

第一节 工会473

第二节 农会476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477

第四节 妇联483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485

第六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491

第十三篇 政权493

第一章 权力机构49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493

第二节 人大常设机构496

第三节 选举497

第四节 人大工作500

第二章 行政机构502

第一节 明清时期机构502

第二节 民国机构50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机构507

第四节 基层政权设置512

第十四篇 政务520

第一章 民政520

第一节 救济 救灾520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及烈属优抚522

第三节 革命老区建设524

第四节 敬老院525

第五节 婚姻登记526

第六节 残疾人工作527

第七节 殡葬改革528

第八节 地名管理529

第九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29

第二章 社会保障530

第一节 机构530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业务530

第三章 侨务534

第一节 机构534

第二节 侨务工作535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胞的分布536

第四节 华侨、港澳台胞的贡献536

第四章 信访 档案537

第一节 信访537

第二节 档案538

第十五篇 公安 司法 审判540

第一章 公安540

第一节 机构540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管理543

第三节 打击犯罪544

第四节 户政管理548

第五节 消防550

第二章 司法552

第一节 机构552

第二节 人民调解553

第三节 法律服务554

第四节 法制宣传554

第三章 审判555

第十六篇 军事556

第一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556

第一节 驻军556

第二节 地方武装557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559

第二章 兵员征集560

第三章 民兵561

第一节 民兵整组561

第二节 武装训练562

第三节 武器装备管理563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564

第五节 主要活动565

第四章 战事566

第十七篇 文化575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575

第一节 机构575

第二节 团体576

第二章 文化设施577

第一节 镇文化设施577

第二节村(社区)文化设施578

第三章 广播 电影 电视网站580

第一节 广播580

第二节 电影580

第三节 电视581

第四节 网站582

第四章 文学艺术583

第一节 民间文学583

第二节 文艺创作585

第五章 史志 谱牒591

第一节 史乘591

第二节 地方志592

第三节 谱牒594

第六章 文艺活动596

第一节 戏剧596

第二节 曲艺597

第三节 文艺晚会599

第七章 图书 展览600

第一节 图书600

第二节 展览601

第八章 故事 传说603

第一节 中堂逸事603

第二节 民间传说609

第九章 文化遗产611

第一节 遗址612

第二节 古建筑617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641

第四节 古树名木642

第十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648

第十八篇 教育650

第一章 旧式教育650

第一节 塾馆650

第二节 书院651

第三节 社学651

第二章 幼儿教育652

第一节 概况652

第二节 幼儿园选介653

第三章 小学教育654

第一节 历程654

第二节 学制和学龄662

第三节 课程设置663

第四节 公办小学简介670

第四章 中学教育674

第一节 普通中学674

第二节 农业中学677

第三节 课程设置678

第四节 中学简介679

第五章 成人教育685

第一节 扫盲685

第二节 成人教育685

第六章 职业教育687

第一节 职业高中教育687

第二节 职业技术培训688

第七章 教师688

第一节 来源688

第二节 待遇689

第三节 培训690

第四节 素质691

第五节 职称评聘692

第六节 教学研究693

第八章 教育经费69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经费69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经费694

第九章 教育设施696

第一节 校舍建设696

第二节 教学设备698

第十章 教育管理699

第十一章 创建省教育强镇700

第十二章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701

第一节 概况701

第二节 特色706

第三节 成绩708

第十九篇 卫生 体育712

第一章 卫生712

第一节 医疗机构712

第二节 队伍与设备714

第三节 医疗718

第四节 卫生保健719

第五节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723

第六节 药品724

第七节 创建省卫生镇活动725

第二章 体育726

第一节 群众体育727

第二节 学校体育728

第三节 竞技体育729

第四节 业余体校736

第五节 体育设施737

第六节 管理740

第二十篇 民俗 宗教 语言742

第一章 民俗742

第一节 节日习俗742

第二节 生活习俗748

第三节 婚嫁喜庆习俗753

第四节 丧葬习俗755

第五节 陋习757

第二章 宗教760

第一节 佛教760

第二节 道教761

第三节 天主教761

第四节 庙宇761

第三章 语言763

第一节 方言763

第二节 谚语 歇后语771

第三节 推广普通话774

第二十一篇 人物775

第一章 人物传775

第二章 人物录794

第三章 人物表811

附录823

附表索引860

编后记8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