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半导体器件工艺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半导体器件工艺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4290633.jpg)
- (美)图雷蒲等编;王正华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00318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半导体器件工艺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1.1半导体工业1
1.2平面工艺1
1.3器件制造工艺1
图1-1增长预测2
图1-2NMOS工艺流程剖面示意图5
1.3.1栅长L=2~3μm,氧化物绝缘的硅栅NMOS工艺流程(参阅图1-2)5
图1-3CMOS工艺流程剖面示意图11
1.3.2氧化物绝缘硅栅CMOS工艺流程(参看图1-3)12
图1-4典型TTL工艺流程剖面示意图15
1.3.3低功耗肖特基TTL典型工艺流程16
第二章 半导体物理基础19
2.1键模型19
2.2能带模型21
2.3本征载流子浓度22
2.4费米能级23
2.5.1热运动24
2.5.2漂移24
2.5.3电子及空穴的迁移率24
2.5电子及空穴的传输24
2.6寿命25
2.7介电特性25
2.8硅电阻率的计算26
习题26
表2-1硅、锗、砷化镓和二氧化硅的性质(室温)27
习题答案27
元素周期表28
图SP-1电阻率和杂质浓度的关系曲线29
图SP-2本征载流子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30
图SP-3载流子浓度的诺模图(算图)31
图SP-4费米势和掺杂浓度的关系曲线32
图SP-5漂移速度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曲线33
图SP-6迁移率和杂质浓度的关系曲线34
图SP-7杂质原子在硅中的能级[6,7]35
图SP-8单位面积的电容(以硅、二氧化硅和氮化硅作介质)36
第三章 硅材料37
3.1生产多晶硅37
3.1.1粗硅37
3.1.2提纯37
3.2晶体生长38
3.2.1直拉法生产单晶38
3.2.2悬浮区熔法生长单晶40
3.3.2大圆片的制造41
3.3.3大圆片的晶向41
3.3制造大圆片41
3.3.1大圆片的尺寸41
3.3.4边缘倒角43
3.3.5背面损伤层45
3.3.6大圆片的标记45
表3-1硅的染色腐蚀45
4.1.1氧化工艺和方法47
第四章 氧化47
4.1热氧化47
4.1.2硅的氧化——一种表面反应49
4.1.3杂质分布52
4.1.4反应速率52
4.1.5掩蔽氧化53
4.1.6一种Si-SiO2界面机构图54
4.1.7二氧化硅的性质及其测量方法55
4.1.8氧化层台阶高度的测定56
4.2等离子氧化57
习题58
习题答案59
图OX-1在干氧中的氧化速率61
图OX-2在合成水气中的氧化速率62
图OX-3采用HCl的硅的热氧化63
图OX-4热氧化期间硼的再分布64
图OX-5热氧化期间磷的再分布65
图OX-6Si3N4在水气中的氧化66
图OX-7二氧化硅膜的色谱67
图OX-8氧化层台阶高度计算表68
第五章 光刻69
5.1前言69
5.2光刻胶69
5.2.1正胶69
5.2.2负胶70
5.3光刻版和光刻机70
5.4光刻工艺71
5.5干法等离子体腐蚀74
第六章 扩散77
6.1工艺流程77
6.2扩散分布的测定79
6.2.1预淀积79
6.2.3热循环的积累效应81
6.2.2再扩散81
6.2.4外延层的扩散分布82
6.2.5扩散结果的评价方法82
6.2.5其它杂质在硅和二氧化硅中的扩散系数85
6.2.7扩散例题85
习题87
习题答案89
图DIF-1杂质在硅中的固溶度91
图DIF-2替位式杂质在硅中的扩散系数[2,3]92
图DIF-3归一化余误差函数图93
图DIF-4掩蔽磷预淀积所需要的氧化层厚度94
图DIF-5掩蔽硼预淀积所需要的氧化层厚度95
图DIF-6归一化高斯分布图96
图DIF-7外延层中的杂质分布97
图DIF-8杂质在硅中的扩散系数98
图DIF-9杂质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系数99
7.1.1杂质源100
7.1.2剂显控制100
7.1离子注入工艺100
第七章 离子注入100
7.1.3分布控制103
7.1.4低温工艺104
7.1.5均匀性105
7.1.6高产额105
7.1.7离子注入工艺的几个重要实际问题105
7.2.1注入分布的计算106
7.2根据图表计算注入分布106
图Ⅱ-5氮化硅中射程标准偏差107
7.2.2求注入硅中的离子数Q109
7.2.3举例计算注入分布109
习题111
图11-1硅及二氧化硅中的离子注入[1]113
图11-2掩蔽膜所需厚度(透过<0.0001%)[1,2]114
图Ⅱ-3硅及二氧化硅中射程标准偏差115
图Ⅱ-4氮化硅中的离子注入[1]116
8.1前言118
第八章 化学汽相淀积(CVD)118
8.2化学汽相淀积设备和淀积工艺119
8.2.1常压反应器119
8.2.2气相过程和表面过程120
8.2.3低压系统121
8.3淀积薄膜的性质123
8.4硅的外延124
8.4.1成核和缺陷124
8.4.2外延气体124
8.4.3外延掺杂125
8.4.4外延层签定126
8.5多晶硅127
8.5.1淀积127
8.5.2性质127
8.6淀积绝缘材料128
8.6.1氮化硅129
8.6.2二氧化硅129
8.7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淀积130
8.7.1机构130
8.7.3等离子体氮化硅131
8.7.2等离子体反应器131
8.7.4等离子体氧化硅132
8.7.5等离子体多晶硅133
8.8总结133
图CVD-1化学汽相淀积氧化层中磷含量的控制[1]134
9.1.1欧姆接触135
9.1.2接触电阻135
9.1对互连金属化的要求135
第九章 金属化135
9.1.3通路电阻136
9.1.4电导率136
9.1.5稳定性136
9.1.6粘附性136
917可掩蔽性136
9.1.8抗腐蚀性138
9.1.9可焊性138
9.1.10电迁移138
9.1.12淀积的相容性139
9.1.11台阶覆盖139
9.2铝以外的金属化140
习题141
图MET-1铝对p型硅的接触电阻[1]142
图MET-2铝对N型硅的接触电阻[1,2]143
图MET-3铝硅相图[4]144
图MET-4硅金相图[4]145
第十章 SUPREM程序146
10.1SUPREM语言146
10.4图示技术147
10.2SUPREM控制语句147
10.3SUPREM的潜在能力147
图10-2SUPREM模拟氧化过程中杂质的再分布148
图10-3SUPREM模拟通过氧化层的离子注入过程150
图10-4SUPREM模拟计算阈电压154
第十一章 结156
11.1二极管特性156
11.1.2线性缓变结157
11.1.1单边突变结157
11.1.3高电平注入160
11.2P-N结反向击穿电压161
11.3二极管结例题161
习题162
图JN-1硅平面单边突变结的击穿电压[1]163
图JN-2平面二极管的穿通击穿电压[2]164
图JN-3单边突变结的诺模图165
图JN-4线性缓变结的诺模图166
图JN-5扩散结的耗尽层宽度[3]167
第十二章 MOS场效应管168
12.1电容器工作原理168
12.2MOS电容器能带图169
12.3MOS器件169
12.3.1阈值电压169
12.3.2NMOS和PMOS器件169
12.3.5MOSFET特性171
12.3.4增强型和耗尽型器件171
12.3.3CMOS器件171
12.3.6器件增益——跨导173
12.3.7MOSFET速度173
12.3.8阈值电压VT的决定方法174
12.3.9电容-电压(C-V)分析176
12.3.10集成MOS器件179
12.3.11动态存储单元180
12.3.12α粒子感应的软性故障[14,15,16]180
12.3.14MOS工艺的成比例缩小技术[20,21]182
12.3.13热电子[17]182
12.3.15其它MOS技术183
习题183
习题答案185
图MOS-1费米势和基底浓度的关系187
图MOS-2经各种热处理后的氧化层固定电荷[2,3]188
图MOS-3半导体表面强反型时耗尽区宽度和耗尽区内的电荷与掺杂浓度的关系189
图MOS-4电荷与电压换算关系(对一定厚度的SiO2)190
图MOS-5各种栅电极的功函数фMS和硅掺杂浓度的关系191
图MOS-6MOS晶体管栅源阈电压随不同衬底偏置的变化192
图MOS-7平带电容193
图MOS-8不同氧化层厚度tox时平带电容和最小电容的关系194
图MOS-9反型层内电子、空穴的迁移率和半导体内或表面场区中感应的单位面积195
总电荷的函数关系195
图MOS-10反型层中少数载流子电荷数196
第十三章 双极型器件197
13.1双极晶体管197
13.2双极晶体管的工作状态199
13.3正常工作的双极晶体管201
13.3.1发射极电流的组成201
13.3.2共发射极电流增益202
13.3.3集电极饱和电压VCES203
13.3.4电流增益的图解确定203
13.4双极晶体管的电压极限值203
13.5饱和电阻的确定204
13.6晶体管增益随集电极电流的变化206
13.7双极晶体管的开关特性207
13.8双极晶体管的极限值208
13.9肖特基势垒二极管210
13.10肖特基二极管特性211
13.10.1二极管自建电压211
13.10.2存贮时间212
13.11肖特基二极管在双极电路中的应用212
13.12双极例题213
习题215
习题答案216
图BP-1BVECEO和电流放大系数的关系[1]218
第十四章 质量控制与可靠性219
14.1质量控制219
14.1.1统计的质量管理219
14.1.2统计现象219
14.1.3提高对管理图的信赖220
14.1.4统计管理图220
14.1.5管理图的图案控制221
14.2.1加速寿命试验223
14.2可靠性223
14.1.6工序能力研究223
14.1.7质量控制最重要的方面是采取改进措施(可以认为QC=QuickCorrectiveAction)223
14.2.2可靠性鉴定224
14.2.3电老化(Burn-in)225
14.2.4失效分析225
习题225
习题答案226
图QCR-1X-R管理图230
图QCR-2Arrhenius图(图中直线EA=1.0eV)231
图QCR-3对数正态分布232
图QCR-4Goldthwaite模型233
第十五章 成品率和成本的计算方法234
15.1成品率和成本的计算234
15.2集成电路布图的设计规则236
15.2.1MOS集成电路236
15.2.2双极型集成电路237
习题241
图YCM1总芯片数和芯片面积的关系曲线(英制)242
图YCM-2总芯片数和芯片面积的关系曲线(公制)243
图YCM-3成品率和工序数的关系244
图YCM-4成品率模型245
图YCM-5Murphy模型246
图YCM-6S?eds模型247
图YCM-7直径100mm硅片芯片成品率和芯片大小的关系曲线248
第十六章 封装和装西249
16.1封装和装配249
16.2功率耗散256
16.3可靠性258
16.3.1湿气258
16.3.2键合开路260
16.3.3腔室中的粒子260
16.3.4钠离子和玷污260
16.3.5α粒子260
第十七章 单位转换、词汇表和参考文献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