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 外国直接投资和发展的挑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 外国直接投资和发展的挑战](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289416.jpg)
- 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编著;冼国明总译校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4758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 外国直接投资和发展的挑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部分 趋势21
第一章 全球趋势21
表22
A.趋势22
表1.1 不同地区和国家母公司和国外分支机构的数目(家数)22
图26
图1.1 1990-1997年FDI流入量构成26
图1.2 1986-1996年除FDI流出流量外美国TNCs国外分支机构的国际资金流量和美国FDI流出流量27
插文27
插文1.1 将并购价值与FDI流量相联系的困难27
图1.3 1985-1998年世界FDI流入流量与流出流量:价值和年增长率28
表1.2 1986-1998年FDI和国际生产的若干指标28
插文1.2 发展中国家资金来源中FDI所占比重增加29
插文1.3 FDI估计值30
图1.4 1980、1985、1990、1995和1997年总固定资本形成中FDI流入所占百分比32
图1.5 1980-1997年各类国家技术支出与FDI的增长33
图1.6 制造业外国分支机构和本国企业的出口倾向(最新数据)34
图1.7 东道国和地区制造业中外国分支机构和本国企业雇员人均增加值(最新数据)36
图1.8 1996年各东道国和地区的跨国指数37
B.地理和部门结构38
1.FDI的地区格局38
a.地区结构38
图1.9 1980-1998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FDI总量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38
图1.10 1985-1998年10个最大东道国和地区与母国和地区FDI流量的集中39
表1.3 1995-1998年FDI流入和流出流量的地区结构39
b.发展中国家间的FDI42
图1.11 1988年和1997年三极地区之间以及来自三极地区的FDI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的FDI存量43
图1.12 1980-1998年发展中国家FDI流出流量和商品与非要素服务出口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44
表1.4 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与拉丁美洲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输出的FDI45
插文1.4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投资的显著特征45
2.FDI的部门和行业结构47
图1.13 1988年和1997年世界以及发达国家按部门统计的FDI输入存量,发展中国家按部门统计的FDI输入存量与增加值48
图1.14 1988年和1997年发达国家按部门统计的FDI输出存量和1994年的增加值49
注释51
第二章 地区趋势53
A.发达国家53
1.美国54
图2.1 1997年和1998年发达国家FDI的流入流量54
图2.2 1997年和1998年发达国家FDI的流出流量55
图2.3 1995-1997年发达国家FDI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率56
图2.4 1996年外国子公司在美国各州就业中的份额57
表2.1 1996年美国各州FDI的就业影响的可能决定因素:相关结果58
2.欧盟59
图2.5 1991-1998年美国按支出规模统计的FDI项目59
插文2.1 政策变化与FDI:瑞典的案例60
图2.7 1992-1997年欧盟内部和对欧盟外部的FDI流量61
图2.6 1996-1998年欧盟FDI的流入流量:EMU成员国和非EMU成员国的比较61
表2.2 1995-1996年欧盟内部和欧盟外部的FDI部门结构62
图2.8 1996-1998年日本FDI流出流量的构成64
3.日本64
图2.9 1999-2001年日本制造业FDI流出流量预测65
图2.10 1985-1998年日本跨国并购的数量66
插文2.2 FDI对于日本贸易的影响66
1.非洲67
B.发展中国家67
图2.12 1997年和1998年非洲FDI流入流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68
图2.11 1990-1998年非洲FDI流入流量68
图2.13 1995-1997年非洲FDI流量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率排名前20位的国家70
图2.14 1997年和1998年非洲FDI流出流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71
图2.15b 根据2000-2003年非洲国家创造便利商务环境方面的进展排名:答复频率71
图2.15a 根据2000-2003年非洲国家对FDI的吸引力排名:答复频率71
图2.16b 2000-2003年非洲对FDI最有吸引力的行业:答复频率73
图2.16a 1996-1998年非洲吸引FDI较多的行业:答复频率73
图2.17c 对TNCs投资决策有负面影响的最重要因素:答复频率74
图2.17b 影响2000-2003年非洲FDI流入流量的最重要因素(平均等级)74
图2.17a 提及次数最多的2000-2003年促进非洲FDI流入流量的积极因素:答复频率74
图2.18 1991-1998年流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FDI占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FDI流入流量的份额75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75
图2.19 1997年和1998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FDI流入流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76
插文2.3 UNCTAD和国际商会对最不发达国家制定的投资指导和增强能力的联合计划76
图2.20 1995-1997年亚洲FDI流量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率排名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77
图2.21 1991-1998年按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统计的亚洲和太平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FDI流量78
图2.22 1991-1998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跨国并购与FDI流入流量的关系79
插文2.4 5个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国家的FDI79
图2.23 1991-1998年按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统计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FDI81
插文2.5 金融危机对亚洲最不发达国家FDI流量的负面影响81
图2.24 1990-1998年总部设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TNCs的跨国并购82
图2.25 1986-1998年亚洲和太平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FDI流出流量及其在世界FDI流出流量中的比重83
图2.26 1997年和1998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FDI流出流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83
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84
图2.27 最大500家海外华人企业的资产价值和增长率84
图2.28 1997年和1998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FDI流入流量排名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85
图2.29 1995-199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FDI流量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率排名前20位的国家86
图2.30 1990-1997年欧盟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FDI87
图2.31 1991-1998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私人净资金流动和经常项目赤字88
图2.32 1997年和1998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FDI流出流量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89
插文2.6 发展中国家输出FDI的新浪潮:90年代拉丁美洲的TNCs90
插文2.7 阿根廷公司的地区一体化和国际化91
图2.33 1997年和1998年中东欧FDI的流入流量92
C.中东欧92
图2.34 1993-1998年中东欧外资流入总量93
图2.35 1995-1998年波兰实际FDI流入流量和协议FDI93
图2.36 1995-1997年中东欧FDI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率95
图2.37 1998年中东欧国家FDI输入存量的地理来源95
表2.3 1998年中东欧FDI输入存量前3位的来源国96
图2.38 1998年中东欧国家FDI输入存量的行业结构97
图2.39 1997年和1998年中东欧国家FDI的流出流量97
注释97
c.最大100家TNCs的重要性及其经济意义100
第三章 最大的跨国公司和公司战略101
A.最大的跨国公司101
1.世界上最大100家TNCs101
a.概况101
表3.1 1997年按国外资产排序的世界最大100家TNCs102
表3.2b 1997年按国外资产额排序的世界最大100家TNCs中落选的公司106
表3.2a 1997年按国外资产额排序的世界最大100家TNCs的新成员106
表3.3 1997年世界最大100家TNCs概况107
表3.4 1996年和1997年世界最大100家TNCs的国籍分析108
b.跨国程度108
表3.5 1996年和1997年世界最大100家TNC的行业构成109
图3.1 1990-1997年世界最大100家TNCs的平均跨国指数109
表3.6 1997年按跨国程序排序世界最大10家TNCs110
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50家TNCs111
表3.7 1997年最大100家TNCs与《财富》全球500家的比较111
表3.8 1997年按国外资产排序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前50家TNCs112
表3.9 1997年按跨国程度排序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5家TNCs114
图3.2 1993-1997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50家TNCs的跨国化趋势114
图3.3 1997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投资者的国外资产115
表3.10 1997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50家TNCs概况115
插文3.1 卢克石油公司116
3.中欧最大25家TNCs116
表3.11 1997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50家TNCs:行业构成与跨国指数116
表3.12 1997年按国外资产排序的中欧地区最大25家TNCs117
表3.13 1998年按国外资产排序的中欧地区最大25家TNCs118
表3.14 1997年和1998年中欧最大25家TNCs的国籍分布119
表3.15 1997年和1998年按国外资产排序的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立陶宛、马其顿和乌克兰最大的TNCs120
表3.16 1997年和1998年中欧最大25家TNCs概况121
表3.17 1997年和1998年中欧最大25家TNCs的行业构成122
B.跨国并购122
1.趋势122
图3.4 1980-1998年跨国并购占世界并购总额的百分比123
图3.5 1980-1998年在美国的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支出中并购所占比重123
表3.18 1998年和1999年公布的最大的10起跨国并购交易124
插文3.2 为什么跨国并购在日本流行125
a.出售125
b.购买126
表3.19 1983年和1995年按地区统计的并购作为日本FDI进入方式的重要性127
c.行业结构127
插文3.3 1998年金属开采和冶炼工业的并购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28
2.原因129
3.对发展的影响130
表3.20 某些跨国并购中的裁员131
图3.6 1980-1996年选定行业中企业间技术协议的数量132
C.战略合作、并购及其对竞争环境的影响132
图3.7 信息和汽车产业最大4家和10家公司的集中率133
1.集中和传统寡占的形成133
插文3.4 美国的合作研究项目134
2.战略合作、并购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寡占的形成135
图3.8 传统寡占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寡占之间的比较:电力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136
图3.9 90年代数据处理网络寡占的主要结点137
插文3.5 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重塑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138
插文3.6 Lear Seating:正成为首选的一流供应商139
注释140
A.国内政策143
第四章 投资政策的发展143
1.双边协定144
B.国际层面的进展144
表4.1 1991-1998年各国管制变化144
图4.1 1998年FDI法律和管制变化分类145
表4.2 1997-1998年国际投资政策的发展趋势145
图4.2 1998年不同国家之间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146
插文4.2 玻利维亚和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147
插文4.1 十五国集团成员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147
2.地区发展149
图4.3 1998年不同国家之间签订的双重征税协定149
插文4.3 东盟投资区框架协定的主要特点150
a.政策发展154
3.OECD的发展154
插文4.4 《OECD反对贿赂外国政府官员条约》的实施155
(1)MAI的目标156
b.多边投资协定156
插文4.5 《多边投资协定》的结构157
(2)有待解决的主要实质性问题159
(3)更广泛的政治背景164
4.多边发展165
插文4.6 建议由WTO有关贸易和投资关系工作小组进行研究的问题清单166
5.民间团体167
C.结语:教训169
插文4.7 透明度国际170
注释171
第二部分 对外直接投资和发展的挑战177
第五章 背景及其挑战177
插文5.1 发展概念的演变178
A.变动中的发展背景178
插文5.2 为何政府会改变对TNCs的态度180
B.跨国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180
图5.1 1968/1969年和1998年15个发达国家TNCs的数量181
C.挑战182
注释184
A.投资对于发展的重要性185
第六章 增加金融资源与投资185
B.跨国公司的融资行为186
表6.1 1989年、1992年与1995年日本TNCs国外子公司的融资渠道187
C.FDI对于金融资源和投资的影响188
1.金融资源188
表6.2 1994年美国TNCs国外子公司的存量资本来源189
表6.3 1983-1997年国外融资渠道的资金成本:FDI与国际银行长期贷款190
插文6.1 对资本流动不稳定性的测试191
表6.4 1991-1997年利润汇回与FDI流入流量的比较193
2.投资195
a.直接影响195
表6.5 1971-1997年不同国家和地区FDI流入流量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重要性196
图6.1 各地区不同时期年平均FDI流入流量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率196
表6.6 1989-1996年美国TNCs国外子公司的投资总额与FDI流入流量198
b.间接影响:FDI是“挤出”还是“挤入”了国内投资?199
插文6.2 挤入和挤出的证据201
D.结论与政策含义202
1.政策框架203
a.管制框架203
插文6.3 UNCTAD的投资政策评论204
b.契约205
插文6.4 为与TNCs进行契约谈判提供资金206
表6.7 与法律与管制环境有关的交易成本说明207
2.实施207
插文6.5 FDI的行政管理壁垒:文牍主义的分析208
3.投资促进措施209
插文6.6 改变非洲形象210
4.目标定位211
插文6.7 吸引高技术投资项目:英特尔在哥斯达黎加的工厂212
注释214
附录 挤入、挤出效应的决定216
表6.A.1 发展中地区FDI对投资的影响218
表6.A.2 1970-1996年FDI对各国投资的影响218
表6.A.3 1970-1996年以FDI为因变量,滞后1年与2年的增长为自变量的面板估计219
第七章 增强技术能力221
A.技术、学习与发展221
图7.1 1980-1995年总产出、高技术产出和出口的增长率222
插文7.1 技术学习的10个特征223
B.技术创造与转让:跨国公司的作用224
1.技术创造224
表7.1 1996年美国R D支出领先公司225
表7.2 1969-1995年世界最大公司来自国外研究而在美国注册的专利所占比重226
图7.2 1992-1996年外国大公司占本国专利和产出的份额227
插文7.2 外国子公司在发达国家的技术活动227
插文7.3 当地创新能力的下降:巴西的例子228
2.技术转让229
图7.3 技术转让模式的决定因素230
插文7.4 区分TNCs技术转让的技术内容231
插文7.5 TNCs与阿根廷的产业重组233
1.技术转让233
C.FDI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转让、扩散与创造233
a.关联经济机构236
2.技术分散与溢出236
插文7.6 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促进TNCs的技术溢出237
b.其他公司与机构238
表7.3 印度研究中心与TNCs的合作:90年代初TNCs给予印度政府资助R D机构的R D合同239
c.竞争公司239
表7.4 1994年美国TNCs国外子公司有记录的R D支出241
3.技术创造241
插文7.7 TNCs在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性R D242
表7.5 设在印度的全球性R D中心与合资R D机构243
插文7.8 以产业为基础的研究联盟的作用243
D.结论与政策含义244
插文7.9 韩国的FDI与技术开发战略245
插文7.10 多边论坛中的技术转让247
1.转让248
插文7.11 新加坡提升外国子公司技术的战略249
3.创造250
2.扩散250
4.国际方面251
注释252
A.竞争的挑战255
第八章 提高出口竞争力255
插文8.1 世界出口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技术构成的变化256
图8.1 1980年和1996年技术复杂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256
B.TNCs战略及其在贸易中的作用258
插文8.2 美国出口的所有权结构259
C.FDI对构建出口竞争力的作用260
表8.1 FDI流入对东道国竞争优势的可能影响261
1.技术和贸易格局262
插文8.3 通过出口加工区提高出口竞争力264
2.扩大出口的市场渠道266
a.TNCs的优势266
A.关于TNCs社会责任的背景267
插文8.4 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学习技术:韩国大宇与日本NEC267
b.TNCs的劣势268
c.对非股权联系的一些思考268
插文8.5 TNCs和现代农业综合经营的发展269
3.建立动态比较优势270
图8.2 TNCs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出口中的份额(最新数据)271
图8.3 外国子公司在捷克和匈牙利制成品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272
插文8.6 FDI与制成品出口业绩:一些统计关系272
插文8.7 FDI和印度软件业竞争力的提升276
D.结论和政策含义277
插文8.8 对与出口有关的FDI实行目标定位279
插文8.9 TRIMs与发展中国家: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280
注释281
A.就业、就业质量和技能对发展的重要性283
第九章 创造就业和增强技能基础283
B.TNCs战略及其对就业创造与技能开发的含义284
1.创造就业287
C.发展中东道国的FDI、就业与技能287
图9.1 流入FDI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因素288
表9.1 不同国家和地区劳动力评估指数290
表9.2 TNCs的就业估计291
表9.3 外国子公司就业占不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就业的百分比291
插文9.1 美国与日本TNCs国外子公司就业的最新趋势292
插文9.2 家庭工厂和TNCs分销渠道293
插文9.3 FDI与妇女就业294
表9.4 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加工区的妇女就业294
2.就业质量295
插文9.4 新的工作组织方式与培训需求296
插文9.5 提高出口加工区劳动生产率的最新趋势297
3.提升技能299
插文9.6 “合作成本”降低与全球生产301
D.结论和政策含义302
插文9.7 马来西亚的培训创议302
1.就业政策与工具304
a.就业创造304
b.提升就业和技能305
插文9.8 商业教育领域中的FDI:最近的趋势与思考307
2.劳资关系308
插文9.9 核心劳工标准与FDI310
注释311
A.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13
第十章 环境保护313
插文10.1 TNCs与矿业的新背景315
B.TNCs的环境战略316
C.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的环境影响317
1.FDI的环境状况318
表10.1 若干行业的环境影响318
表10.2 1990年和1996年部分发达国家污染密集型产业在FDI输出存量和国内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320
图10.1 美国和在美国的多数股权外国子公司:污染密集型制造业产出占制造业全部产出的比重321
图10.2 1982-1996年按地区统计的美国多数股权国外子公司在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占其制造业全部产出的比重321
表10.3 1990年和1996年部分国家或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占FDI输入存量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322
插文10.2 验证“污染避难所”假说323
2.环境管理与清洁技术324
插文10.3 清洁技术扩散的关键因素324
插文10.4 纸浆和造纸业变绿了325
插文10.5 外国投资和环境管理:智利纸浆和造纸业的证据326
插文10.6 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327
插文10.7 将环境管理和饭店业的生态效率结合起来:印度TAJ饭店集团329
D.结论与政策含义330
1.批准和开业331
插文10.8 帮助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进行FDI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332
2.动作332
3.国际方面333
注释334
第十一章 对新竞争背景下FDI和发展的评价337
A.新竞争背景337
1.引言339
B.发展中国家的FDI339
2.FDI提供了什么340
a.国际投资进程342
3.政策问题342
b.国内企业发展与FDI343
c.静态与动态效应346
d.讨价还价与管制348
4.政策制定能力349
插文11.1 国际投资协定的灵活性349
注释351
序言352
附录 FDI对增长的影响:一个经济计量检验352
1.对以前研究的回顾353
a.长期截面研究353
b.时间序列研究354
2.回归分析354
表11.A.1 1971-1995年FDI流入流量与前期FDI流入流量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0
表11.A.2 1971-1995年FDI流入流量与前期FDI及前期和当前人均GDP增长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0
表11.A.3 1971-1995年FDI流入流量与前期FDI以及前期固定资本形成与GDP比率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1
表11.A.4 1971-1990年投资率与前期投资率及前期FDI流入流量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1
表11.A.5 1965-1995年贸易率与前期贸易率和前期FDI流入流量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2
表11.A.6 1971-1995年FDI流入流量与前期FDI流入流量和贸易率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2
表11.A.7 1965-1995年实际人均增长与前期增长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3
表11.A.8 1971-1995年实际人均增长与前期增长、前期投资率和前期FDI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3
表11.A.9 1971-1995年实际人均增长与前期增长及前期其他变量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4
表11.A.10 人均增长与前期增长及其它包括价格水平和相对于美国的收入等变量的联立方程364
表11.A.11 1971-1995年人均增长与前期增长及包括FDI与教育乘积项等其他变量相关联的方程(五年一期)365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367
B.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368
1.超出遵守法律368
2.发展中的公司社会契约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369
3.公司社会责任的范围和内容370
4.企业、民间社会和政府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371
5.国际准则与行为守则372
6.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方面373
7.全球公司公民374
插文12.1 走向新世纪的全球契约375
C.TNC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正在增加376
D.公司社会责任近期的发展377
插文12.2 比较行为守则及其审核与补充程序378
1.民间社会团体活动的增加378
2.企业的反应382
插文12.3 壳牌石油公司:一个例证384
插文12.4 玛蒂尔:监督《全球生产原则》385
3.政府行动386
E.前景与政策含义388
注释391
参考文献393
附录429
附录A 原文附表431
附录B 统计附表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