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345846.jpg)
- 何泽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0850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金融事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本课题的指导思想1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三、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1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5
五、本书的重要观点和政策建议8
六、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8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金融10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金融是中国金融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
一、以人为本的金融是金融业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客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时代的要求10
二、以人为本的金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开辟多种投融资渠道、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11
三、以人为本的金融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金融性财产收入,并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投资利益和合法收入的金融12
四、以人为本的金融是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全体职工全面、自由发展的金融14
第二节 金融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实现金融自由14
一、金融需求的自由14
二、金融供给的自由15
三、金融自由在中国的现实16
四、金融自由在中国的实现途径18
五、金融自由与金融管制的辩证关系19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20
一、结论20
二、政策建议20
第三章 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22
第一节 全面协调发展金融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22
一、全面协调发展金融的理论依据22
二、全面协调发展金融的主要内容23
第二节 促进中国经济内外均衡是当前中国金融全面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25
一、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必然性25
二、从解决中国经济对内失衡入手解决中国经济的对外失衡26
第三节 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关键28
一、以马克思的汇率理论分析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29
二、运用宏观经济平衡法,人民币并没有被大幅度低估31
三、对克鲁格曼关于人民币汇率观点的批判40
第四节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44
一、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44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45
三、虚拟经济的发展进程及其度量46
四、经济虚拟化程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49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53
一、结论53
二、政策建议53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的金融5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金融概述55
一、可持续发展金融的理论依据55
二、可持续发展金融的主要内容56
第二节 金融创新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57
一、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源泉57
二、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定义57
三、金融创新的核心是金融产品的创新58
四、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59
第三节 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及管理——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60
一、资产证券化风险相关文献简述60
二、贷款证券化的道德风险61
三、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博弈64
第四节 指数基金投资风险及管理69
一、引言69
二、基于方差分解的指数基金风险评价70
三、跟踪误差方差分解的实证分析76
四、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79
五、小结80
第五节 证券投资基金及其风险管理81
一、对证券投资基金集中交易的研究81
二、过度波动的中国封闭式基金87
第六节 股票市场谣言对股市的冲击101
一、问题的提出101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103
三、样本与数据106
四、研究方法111
五、实证结果112
六、回归分析121
七、小结123
第七节 保险生态和谐的重要性124
一、保险生态和谐度的基本内涵125
二、西部保险生态和谐度的灰色关联分析126
三、小结129
第八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130
一、结论130
二、政策建议130
第五章 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132
第一节 设立我国金融监管部的构想132
一、金融监管理论综述132
二、设立金融监管部问题的提出133
三、金融监管部的独立性134
四、金融监管部制衡机制构架:如何监管监管者139
五、对我国建立金融监管部的初步构想142
第二节 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监管143
一、理性、噪声、套利与传统证券监管理论的缺陷144
二、投资者非理性: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新干预主义”145
三、新干预主义下证券监管的对策147
四、监管者非理性:基于行为金融的新反干预主义148
五、小结151
第三节 中国金融安全三大支柱的构建与中国金融安全网的建设152
一、金融安全的含义152
二、金融安全与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53
三、对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因素的思考153
四、构建我国金融安全三大支柱155
五、自我免疫系统新型金融安全网的建设156
第四节 重视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金融安全问题157
一、保持银行国有控股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157
二、保持银行国有控股与金融效率159
三、在国有银行改制过程中兼顾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是应有之策161
第五节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对中国金融安全的思考162
一、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因素163
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对策164
三、小结165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166
一、结论166
二、政策建议167
第六章 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一):完善金融运行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68
第一节 金融机制的完善是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168
一、对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与经济机制概念的理解168
二、中国金融机制完善方案之一:金融体制角度169
三、中国金融机制完善方案之二:货币运行角度170
第二节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72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与转换172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汇率政策173
三、实现人民币汇率真正有管理浮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74
第三节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终极目标175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175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176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177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178
一、结论178
二、政策建议178
第七章 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二):加强我国金融体制最薄弱环节——农村金融180
第一节 基于“功能观”的农村金融改革新路径180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回顾180
二、改革路径新选择——功能(需求)导向181
三、农村金融供需现状分析182
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下一步思路185
第二节 农村小额信贷的内生发展机制研究186
一、问题的提出186
二、案例:一个村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历程188
三、小额信贷产生与持续发展的条件190
四、小结192
第三节 建立农户征信系统是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193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兴衰史:来自首个“信用镇”诞生地的调查193
二、再铸辉煌:建立农户征信系统195
三、农户征信系统的作用分析203
四、建立农户征信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203
第四节 解决农民融资难题对策(一):政府担保204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204
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市场205
三、政府担保的功能分析209
四、我国采取政府担保机制解决农民融资困难的现实性与可行性213
五、小结214
第五节 解决农民融资难题对策(二):政府农业投资215
一、我国政府农业投资的理论依据215
二、我国政府农业投资对其他农业投资的带动效应分析217
三、小结220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220
一、结论220
二、政策建议221
第八章 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三):进一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改革222
第一节 商业银行定价的一般原理222
一、商业银行定价权的重要性222
二、金融产品(服务)定价的基本原则223
三、金融产品(服务)定价的主要方法223
第二节 将信用风险评估用于贷款定价224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224
二、基于Credit Metrics技术的RAROC贷款定价模型的创建225
三、模型运用——案例分析226
四、小结229
第三节 改进存款产品设计230
一、美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与特点230
二、我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231
三、中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改进的建议232
第四节 提前支取存款的利率定价方法235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235
二、相关文献综述236
三、模型与分析237
四、小结243
附录8.1244
第五节 存款保险定价的探讨245
一、存款保险的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发展245
二、期权定价模型在我国运用的可行性248
三、运用RV模型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的估算248
四、小结251
第六节 企业变换贷款银行的转移成本研究251
一、引言251
二、文献回顾253
三、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254
四、研究设计255
五、结果与分析259
六、小结262
第七节 融券交易费率的合理确定262
一、问题的提出和相关研究回顾263
二、模型在实际中的运用265
三、中国融券费率的计算268
四、小结270
第八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271
一、结论271
二、政策建议271
第九章 总结272
附录 课题成果索引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