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 陈隆升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4076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语文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缘何需要重构3

第一节 谁知道真正的学情3

一、谁“知道”真正的学情?3

二、“谁”知道真正的学情?7

第二节 视角匮乏造成的学情难题12

一、中外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视角对比13

二、学情视角匮乏与课堂困境的形成16

三、学情观察:重构课堂现实图景20

第三节 学情视角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界定23

一、关键术语界定24

二、学情视角的内涵25

第二章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的分析框架29

第一节 语文课堂“学情分析”袭用框架批判29

一、袭用框架潜藏的悖论29

二、“学情”的不同所指之间语义差异过大35

三、“学情分析”的内涵需要动态性拓展36

第二节 作为替代的“学情视角”分析框架试建43

一、学情视角: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考察43

二、“学情视角”分析框架的参照系审议47

三、“学情视角”分析框架的基本维度54

第三节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的方法论59

一、“学情视角”重构的方法论基础59

二、中外语文课堂“学情视角”研究的方法比较66

第三章 “学习起点”:语文教学设计层面的学情视角重构81

第一节 “学习起点”概说81

一、“学习起点”分析的学理基础82

二、“学习起点”分析的主要内容85

第二节 “学习起点”分析的现状调查(上)89

一、十年间“学习起点”分析的基本走势89

二、“学习起点”分析的具体状况93

三、经验与问题105

四、空泛的“学习起点”分析107

第三节 “学习起点”分析的现状调查(下)109

一、对115个教学设计个案统计分析结果的印证110

二、无暇顾及的“学情”:教师备课的真实状况113

三、面对“学”的困境:“起点分析”的无力与无能116

第四节 “学习起点”分析的改进路向118

一、“描述学习”与“改进学习”的区分118

二、“知道怎样做”:“改进学习”视角中的“起点分析”内涵119

三、“起点分析”的实践结构:“行动中识知”与“行动中反映”120

四、“起点分析”的实践操作示例123

第四章 “学习状态”:语文教学实施层面的学情视角重构131

第一节 “学习状态”概说131

一、“内驱力”满足问题的发现132

二、“目标策略需要”的满足与学习状态问题134

第二节 语文课堂中的两种“学习状态”比较139

一、语文课堂离真实的“学习状态”有多远140

二、以“促学”为理据的语文课堂145

第三节 通过“学习需要”满足来改善“学习状态”152

一、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154

二、重新认识“兴趣”问题158

第四节 依据“学生提问”来改善“学习状态”165

一、学习状态的探查方式165

二、解开“学生提问”的困扰168

第五节 满足需要的“关键事件”剖析173

一、通过“教学诊断”创造“学的关键事件”173

二、遭遇猝不及防的“学情”174

三、面对“学情估测”的差异179

四、诊断并应对学生的“错误”183

五、问题症状与问题本质:关于诗歌“颜色”的讨论189

六、“教学诊断”如何在“学的关键事件”研究中起作用193

第五章 “学习结果”:语文教学评估层面的学情视角重构198

第一节 语文作业:日渐模糊的学习结果评估功能198

一、师生问卷显示的语文作业现状198

二、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严重问题200

三、语文作业批改面临着功能性缺失202

第二节 重建语文作业的评估立场:关注“结果”中的学情分析204

一、语文作业的功能定位讨论:被忽视的“评估”向度204

二、把“作业评估”纳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210

第三节 作业批改与分析:评估“学情”的重要途径218

一、作业批改在“学情分析”中的作用探讨218

二、学生作业合作分析:“学情分析”的新途径224

第四节 建立语文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关联226

第六章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的制约因素探讨233

第一节 课堂教学行为的局限:教师专业能力问题233

一、教师“学情分析”能力缺失:以“非指示性教学”为例233

二、“非指示性教学”课例讨论234

三、对诗歌的“非指示性”领悟:美国教师的经验238

四、比较与借鉴:对“学情”的过程观察与分析247

第二节 教材造成的难题:教材内容的教学化问题249

一、“错位”的“同课异构”现象249

二、“教材内容教学化”势在必行253

第七章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之合作研究265

第一节 构建基于学情视角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循环圈265

一、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三个层面的互动与关联265

二、基于学情视角的课堂教学研究循环圈描述269

三、对一个课例研究循环圈的考察270

第二节 基于学情视角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循环圈运行(一)281

一、《陶渊明诗二首》课堂教学研究282

二、《十八岁出门远行》课堂教学研究295

三、两个课例研究中发现的学习经验生成状况305

第三节 基于学情视角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循环圈运行(二)313

一、《琵琶行》课堂学生学习成功水平观察记录情况及分析315

二、访谈与后测提供的印证316

第四节 基于学情视角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循环圈运行(三)319

一、“学”与“教”在环节转换中发生的冲突320

二、在大环节之下的“学”基本体现为一种自发状态325

三、“学”的经验生成方式体现较大的差异328

四、互动结构中的学习状态335

参考文献342

后记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