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领导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领导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271052.jpg)
- 顾国祥,包季鸣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02180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领导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绪论1
第一篇 企业环境体制篇9
第一章 企业领导与经营环境9
第一节 我国企业界面临的新环境9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9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0
三、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11
四、买方市场和企业集团12
五、未来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13
第二节 我国企业面临的改革形势1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5
二、“三种模型”的改革16
三、“两种原因”造成的不确定性18
第三节 企业经营环境的分析研究19
一、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19
二、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研究24
第二章 企业领导体制25
第一节 建国以来企业领导体制的沿革25
一、行政一长负责制26
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26
三、十年内乱中的“革命委员会”制27
四、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恢复及其改革27
五、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及全面推行28
第二节 改革中的企业领导体制29
一、改革企业领导体制的方向29
二、厂长(经理)负责制29
三、厂长负责制条件下的企业党、政、工三者关系31
第三节 完善厂长负责制的探索32
一、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克服“短期行为”33
二、健全组织体系,保证“决策科学”和“政令畅通”35
三、健全制度体系,用法规条文协调“三者关系”36
第四节 国外企业领导体制简介37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领导体制38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领导体制39
第三章 企业领导结构42
第一节 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42
一、整体效应原则42
二、功能互补原则44
三、动态变易原则46
一、年龄结构47
第二节 领导班子结构现状及努力方向47
二、人才培养48
三、干部配备49
四、领导水平50
第三节 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途经和方法51
一、强化训练,岗位培训52
二、竞争考选,功绩提升52
三、优任绌汰,选任结合53
四、见习助理,结合测评54
第四节 专业结构优化的探索55
一、企业建立“一长三总师党委书记制”的必要性55
二、“一长三总师党委书记”的职权范围55
三、“三总师”的配合关系64
一、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69
第一节 现代经营思想69
第四章 企业领导与经营决策69
第二篇 企业领导职能篇69
二、现代经营思想71
第二节 现代决策程序74
一、决策的特点74
二、决策的基本程序74
第三节 企业经营战略决策76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一般原理76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内容78
三、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82
第四节 企业的一般经营决策89
一、投资方案的决策89
三、生产方式的决策91
二、亏损产品的决策91
四、产品定价的决策92
五、交易方式的决策95
六、销售渠道的决策95
第五节 开放系统与群体决策96
一、开放系统与决策者的特点97
二、群体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97
三、群体决策的素质和条件98
第五章 企业领导与管理组织99
第一节 企业机构设置原则99
一、任务目标原则100
二、分工协作原则100
三、命令统一原则101
四、管理幅度原则101
五、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102
六、责权利相对应原则103
八、精干高效原则104
七、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104
九、执行和监督分设原则105
十、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的原则105
第二节 企业机构设计106
一、教育与培训107
二、调研与规划107
三、分解与排列107
四、组合与划分108
五、建制与配人108
六、控制与修正108
一、影响组织机构形式的因素109
二、传统组织形式109
第三节 企业机构形式109
三、现代组织形式113
第四节 企业机构改革117
一、我国企业组织机构的现状117
二、企业组织机构改革程序118
三、企业组织机构改革趋势及模式探讨118
第六章 企业领导与人才选用126
第一节 企业人才类型126
一、经营方面理想的管理人才126
二、生产部门理想的管理人才128
三、开发部门理想的管理人才128
四、会计部门理想的管理人才129
五、人事部门理想的管理人才129
第二节 企业人才选拔130
一、现代人才选拔的趋势130
二、新型人才选拔的程序131
三、评鉴考核法133
四、情景模拟法138
五、分解协调法140
六、实绩考核法141
第三节 企业人才使用143
一、人才使用原则143
二、人才使用之忌146
三、人才使用制度149
第三篇 领导方法艺术篇155
第七章 企业家的科学思维方法155
第一节 企业家的事业观155
一、事业观与企业奋斗目标的紧密结合156
二、事业观与企业家精神的统一156
一、运用系统观减少企业内耗157
第二节 企业家的系统观157
二、运用系统观提高管理效率158
三、运用系统观克服平均主义158
四、运用系统观促进观念转变159
第三节 企业家的权威观160
一、靠品德高尚建立权威160
二、靠真才实学确立权威161
三、靠政绩赫然树立权威162
四、靠以身作则和言出必行维护权威162
第四节 企业家的时效观163
一、时效观上的消极表现163
二、时效观上的积极态度163
一、领导观念二八律165
第一节 有效领导方法的理论依据165
第八章 企业家的有效领导方法165
二、领导方法二八律166
三、领导机制二八律167
第二节 有效履行管理的职能167
一、计划职能168
二、组织职能169
三、指挥职能170
四、协调职能170
五、控制职能172
第三节 有效使用激励的手段173
一、激励方式的分类173
二、激励方式的运用174
第四节 有效开好必要的会议175
二、有效会议的模式176
一、企业会议存在的主要弊端176
三、行之有效的经验177
第五节 有效运筹宝贵的时间178
一、ABC时间管理分类法178
二、时间管理记录统计法179
三、时间管理目标法179
四、时间区域管理法179
五、时间管理信息法180
六、时间管理自我诊断法180
第九章 企业家的成功领导艺术181
第一节 处理日常工作的艺术181
一、使职工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181
二、在企业里建立爱的纽带183
三、学会按轻重缓急办事185
四、通过提问进行管理187
第二节 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188
一、影响企业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189
二、协调企业人际关系的若干方法194
第三节 适应经营环境的艺术196
一、社会主义企业需要公共关系197
二、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198
三、企业外部的公共关系200
第四篇 领导素质修养篇205
第十章 现代企业家的素质205
第一节 国外企业家理论的系谱205
一、神圣的企业家形象——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206
二、企业家理论的主流——马歇尔的企业家形象207
三、马歇尔以后的三个支流208
一、哈佛学者劳伦斯·顾伦纳的研究成果210
第二节 国外对企业家素质的研究210
二、加拿大学者亨利·敏兹伯格的研究成果212
三、美国企业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213
四、日本对企业领导者的要求215
五、其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216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的素质217
一、现代企业家的特征218
二、现代企业家的素质221
第四节 我国未来的企业家223
一、未来世界具有七大特征223
二、我国企业经营环境展望225
三、我国企业家的素质展望226
第一节 现代企业家素质修养的根本途径230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230
第十一章 现代企业家的修养230
二、社会实践231
三、自我控制232
第二节 政治思想修养232
第三节 工作效率修养233
一、目标要明确234
二、机构要改革234
三、会议要减少234
四、精力要集中235
五、关键要抓准235
六、计划要周密236
七、采用新手段236
第四节 创新能力修养237
一、脑轰法237
二、对核法238
三、综摄法239
四、原型启发法239
五、缺点列举法240
第十二章 现代企业家的培训242
第一节 实行岗位专业培训242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训企业干部的情况242
二、适时地进行企业干部的岗位专业培训244
三、“七五”期间岗位专业培训的任务246
第二节 建立正规培训制度247
一、正规化的标准248
二、具体的政策措施248
第三节 现代企业家的培训方法250
一、培训企业家的特点和要求250
二、培训企业家的主要方法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