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秀梅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396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增长-关系-就业问题-研究;中国经济-经济结构-关系-就业问题-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3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6
第四节 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6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0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其衡量10
一 经济增长的定义10
二 经济增长的衡量12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13
一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5
二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8
三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20
一 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20
二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26
第四节 经济发展39
第三章 经济结构43
第一节 经济结构概念43
一 关于经济结构的定义43
二 本书对经济结构的解释45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与变化趋势46
一 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46
二 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基本性质49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含义及理论发展51
一 产业结构的含义51
二 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52
三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54
第四节 产业分类及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关系58
一 产业的分类58
二 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关系68
第四章 就业与失业73
第一节 就业的基本概念73
一 就业的定义73
二 就业的统计划分74
三 就业的作用75
四 就业的分类77
第二节 就业理论概述78
一 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就业自动均衡论)78
二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78
三 菲利浦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说明81
四 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82
五 新剑桥学派的就业理论84
六 货币主义的就业观点85
七 供给学派的就业观点86
八 其他就业理论88
第三节 失业的类型与成因88
一 摩擦性失业88
二 结构性失业90
三 周期性失业91
四 隐性失业93
五 其他类型失业94
第四节 两个失业模型95
一 结构性失业模型95
二 增长与失业模型99
第五章 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特征与关联105
第一节 我国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105
一 总量变化特征105
二 增长率变化特征107
第二节 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行业、支出结构的关系110
一 三次产业结构111
二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114
三 行业结构117
四 支出结构120
第三节 我国经济增长与地区结构的关系125
一 各省结构变化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25
二 区域结构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34
第四节 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周期波动135
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135
二 经济结构阶段划分的聚类分析方法137
三 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关系142
第六章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特征与关联148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特征148
一 三次产业增长与就业增长148
二 行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157
第二节 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特征161
一 三次产业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特征161
二 三次产业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163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失业(就业)的非线性关联166
一 数据的选取及模型的设定167
二 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与结果分析169
第七章 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的互动机理与互动模式175
第一节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75
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总变化值的度量175
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与分析176
第二节 基于劳动力视角的产业结构效益分析178
一 基于劳动力视角的产出增量分解178
二 劳动力产业结构效益分析180
第三节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经济规模和生产要素效率关系的计量模型183
一 模型与变量选择183
二 数据选取与模型参数估计183
三 结构—增长—就业的机理分析185
第四节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的原因186
一 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186
二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岗位创造能力的影响188
三 制度、政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189
第五节 调整结构、促进经济与就业共同增长的对策建议190
一 应用适度技术,兼顾效率与就业,走技术促进就业的道路190
二 发展能带动服务业就业的现代制造业,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191
三 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平状况,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消费,促进就业192
四 发展多种经济类型的中小企业,推进非正规—灵活就业192
五 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结构调整193
六 发展教育,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193
七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挥政府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194
参考文献195
致谢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