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质经济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质经济管理学
  • 刘路,贾芝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1196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质经济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质勘查业的形成和发展8

第一节 地质勘查业的形成8

一、概述8

二、我国地质勘查业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二节 地质勘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3

一、矿产资源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3

二、矿产资源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5

一、地勘产业的内部分工和部门分类18

第三节 地勘产业的内部分工和内部结构18

二、地勘产业的内部结构20

第四节 地质矿产部门的主要职能21

一、地质矿产资源的综合管理22

二、地质勘查工作的行业管理22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23

四、地质环境的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23

二、科学劳动主导地质勘查全过程25

一、生产劳动和科学劳动的统一25

第一节 地质勘查工作的性质和特点25

第二章 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25

三、高风险、高效益和超前期性26

四、分散性、流动性和艰苦性27

第二节 地质勘查工作规律27

一、地质勘查工作必须遵循地质规律27

二、地质勘查工作必须遵循经济规律28

三、地质勘查工作必须遵循认识规律29

第三节 地质勘查工作的阶段划分31

一、地质勘查工作阶段划分的原则31

二、地质勘查工作的阶段划分32

第四节 地质勘查行业的特点35

一、地质勘查行业的基本概念35

二、地质勘查行业的特点36

三、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特点37

一、地质经济管理的含义40

第一节 地质经济管理的性质、过程和职能40

第三章 地质经济管理的原理、原则和方法40

二、地质经济管理的性质42

三、地质经济管理过程44

四、地质经济管理职能45

第二节 地质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47

一、系统原理47

二、控制原理49

三、优化原理50

四、比例原理50

五、封闭原理51

第三节 地质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

一、地质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52

二、地质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55

第四章 地质经济管理体制58

第一节 经济管理体制的一般理论58

一、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58

二、关于经济“模式”的理论59

第二节 我国地质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特征62

一、我国地质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62

二、我国地质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63

第三节 我国地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63

一、我国地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成就63

二、我国地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构想67

第四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经济管理新体制68

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经济运行机制69

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勘查经营机制70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经济宏观调控体系73

第五章 地质经济效益75

第一节 地质经济效益的含义及其评价原则75

一、地质经济效益的含义75

二、提高地质经济效益的意义76

三、评价地质经济效益的原则78

二、地质经济效益指标分类80

第二节 地质经济效益指标80

一、经济效益指标的基本结构80

三、地质经济效益指标的评价标准85

第三节 提高地质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86

一、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86

二、搞好宏观决策,合理部署地质工作87

三、调整部门结构,加强行业管理88

四、重视科研、教育,提高职工素质88

五、走内涵型扩大再生产道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89

第六章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91

第一节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意义91

一、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概念91

二、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意义92

第二节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内容和方法93

一、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内容93

二、矿产资源形势分析方法94

一、世界矿产资源形势101

第三节 世界和我国矿产资源形势101

二、我国矿产资源形势104

第四节 我国的矿产资源战略与对策107

一、我国的矿产资源战略107

二、实现我国矿产资源战略的对策108

第七章 地质工作发展战略109

第一节 制定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意义109

一、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其划分109

二、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特征110

三、制定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意义112

第二节 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112

一、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112

二、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目标113

第三节 战略布局115

一、地质工作布局的含义115

二、地质工作布局的基本原则116

三、全国地质工作的战略布局117

第四节 战略对策123

一、战略对策的特征124

二、实现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对策125

第八章 地质工作计划128

第一节 地质工作计划的地位和作用128

一、地质工作计划在地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128

二、地质工作计划的作用128

三、地质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129

第二节 地质工作计划体系和指标体系130

一、地质工作计划体系130

二、地质工作计划指标体系132

第三节 地质工作的经济预测和决策133

一、地质工作的经济预测133

二、地质工作的经济决策137

第四节 地质工作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139

一、地质工作计划的编制程序139

二、地质工作计划的综合平衡140

三、地质工作计划的执行和调整141

四、地质工作计划的检查142

第九章 矿产资源管理143

第一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内容143

一、矿产资源管理的概念143

二、矿产资源管理的内容144

第二节 矿产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51

一、矿产资源核算的意义151

二、矿产资源的核算对象和范围152

三、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基础153

四、矿产资源资产(本)价值和地租计算方法156

五、矿产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58

第三节 矿产资源法规158

一、矿产资源法规体系158

二、我国矿业立法的沿革159

一、地质环境的含义161

第十章 地质环境管理161

第一节 地质环境管理的意义161

二、地质环境管理的意义162

第二节 我国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和问题162

一、我国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162

二、我国地质环境问题165

第三节 地质环境的监测、评价与监督管理170

一、地质环境监测170

二、地质环境评价172

三、地质环境监督173

第四节 地质灾害的防治174

一、地质灾害及其分类174

二、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75

三、地质灾害的防治176

第五节 地质环境管理的体制与法规177

一、地质环境管理的体制177

二、地质环境管理法规178

第十一章 地质技术基础180

第一节 地质技术基础的意义及特点180

一、地质技术基础的意义180

二、地质技术基础的特点181

第二节 地质技术基础的发展方向183

一、优化结构,提高“多兵种作战”的综合能力183

二、地质技术装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187

三、地质技术装备的电子化和机电一体化188

四、采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189

第三节 我国地质技术基础现代化的途径190

一、坚持协调发展的方针,有计划地发展地质技术基础191

二、重视现有地质技木装备的改造与更新192

三、注意学习、消化和吸收国外的科学技术成就193

四、加强地质技术装备的研制与技术开发工作194

第一节 地质成果资料196

一、地质成果资料的概念196

第十二章 地质成果资料管理196

二、地质资料的作用197

三、地质资料的分类198

四、地质资料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199

第二节 地质资料工作201

一、地质资料工作的内容201

二、地质资料工作的现代化203

三、影响地质资料工作的主要因素205

第三节 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208

一、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意义208

二、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内容209

三、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拓展和深化210

第十三章 地质成果有偿使用和有偿占用214

第一节 实行“有偿”的意义214

一、有利于理顺探矿、采矿、用矿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214

二、有利于形成地勘产业的资金良性自我循环机制215

三、有利于理顺我国的价格体系216

第二节 实行有偿使用、开采的理论依据217

一、地质成果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217

二、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的理论依据219

第三节 地质成果计价和矿产资源税费计征的原则与方法220

一、地质成果的计价原则和方法221

二、矿产资源税、费计征原则和方法224

第四节 实施有偿使用、开采的步骤和措施225

一、实施地质成果有偿使用的步骤和措施225

二、实施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的步骤和措施227

第十四章 地质物资管理229

第一节 物资管理的地位及物资流通规律229

一、物资的商品属性229

二、物资流通的规律230

三、物资流通与生产的关系231

第二节 地质物资管理的位置和职能232

一、地质物资管理在物资流通领域中的位置232

二、地质物资管理工作的职能233

三、地质物资管理工作的特点234

第三节 物资计划管理与采购235

一、物资计划管理的地位和作用235

二、编制物资计划的主要依据236

三、正确处理物资计划与其他计划的关系237

四、组织物资订货、采购应遵循的原则238

五、掌握不同物资使用的技术条件239

第四节 物资的定额管理与物资节 约240

一、物资消耗定额管理240

二、物资储备和储备定额242

三、物资节 约245

四、物资管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246

第十五章 地质工作资金管理248

第一节 地质工作资金的性质、作用和特点248

一、地质工作资金的性质248

二、地质工作资金的作用249

三、地质工作资金的特点250

第二节 地质工作资金的构成251

一、国家地质工作拨款251

二、地质勘查基金拨款251

三、社会地质工作收入252

四、固定资金252

五、流动资金252

六、专用基金253

第三节 地质工作资金的来源253

一、国家财政拨款254

二、多方筹集地质工作资金256

三、自筹资金拨款258

第四节 地质工作资金运动及资金管理259

一、地质工作资金的运动及其补偿259

二、地质工作资金管理262

一、地质劳动的特点264

第一节 地质劳动及劳动力资源264

第十六章 地质劳动管理264

二、地质劳动力资源266

三、地质劳动力结构271

第二节 地质勘查劳动生产率272

一、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272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274

三、提高地质勘查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276

第三节 地质职工的劳动报酬277

一、社会主义劳动报酬的原则277

二、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279

三、奖金与津贴281

四、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282

第十七章 地质科研和教育管理284

第一节 地质科研和地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84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284

二、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285

三、发展地质科研和教育是推进地质事业的保证287

第二节 地质科研和地质教育的经济效益289

一、地质科研的经济社会效益290

二、地质教育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92

第三节 地质科研和地质教育管理296

一、地质科研管理的原则和主要方面296

二、地质教育管理的几项工作298

第十八章 地质管理信息系统与投入产出方法302

第一节 地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302

一、地质经济信息302

二、地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304

三、地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305

四、地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306

第二节 投入产出方法308

一、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原理308

二、投入产出方法在地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313

主要参考文献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