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藏系语言和汉语方言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藏系语言和汉语方言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257650.jpg)
- 张惠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4955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藏系语言和汉语方言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量词1
1.1 武鸣壮语量词pu51 ,也指人,也表示确指1
1.2 龙州话量词po11,也指男人,也表示确指2
1.3 毕苏语量词fu33,也指某种职业的人5
1.4 武鸣话pu51,龙州话po11,毕苏语fu33,和汉语“夫”相对应7
1.5 龙州话量词me11,也指女人,也表示确指,和汉语“母”同源11
1.6 水语量词ni4,也指母亲,也作词头,和汉语“奶”同源16
1.7 龙州话量词u33,也指人,也表确指,和汉语“翁”同源20
1.8 海南东方村语量词kuan4,也指人,和汉语“官”同源24
1.9 武鸣壮语量词kai24,和汉语方言“个”[kai]相对应26
1.10 临高话量词ka3,hu2,和汉语方言“个”相对应30
1.11临高话,哈尼语量词mo,和海口话文昌话量词[mo](入声)相当,就是“物”34
第二章 词头词尾39
2.1 藏语词尾-pa、-ma来自“父、母”义39
2.2 土家语词尾-pa、-ma来自“父、母”义46
2.3 拉祜语词尾-pa、-ma来自“男、女”义48
2.4 傈僳语词尾-pha31,-ma44来自“父、母”义49
2.5 撒尼彝语词尾-ma来自“母”义50
2.6 仡佬语词头pw55-、mo21-来自“公、母”义59
2.7 黎语词头pha3-、pai3-来自“父、母(妣)”义60
2.8 临高话词头e55-、pai13-来自“父(伯)、母”义62
2.9 央央语词头pa33-ma0-64
2.10 水语词头ni4-来自“母(奶)”义65
2.11 孟高棉语族备昂语词头ma-66
2.12 越芒语族莽语词头ma-69
2.13 汉语客家话的词尾“公、婆、牯、姑、麻、哥”来自“公、母”义71
2.14 汉语四川方言的“巴”字地名,“巴”字词语76
2.15 北京话词尾“巴”78
2.16 粤方言词尾“公、母”来自“公、奶(母)”义83
2.17 湖南江永方言词尾“关(官)、每(妹)”来自“公、母”义85
2.18 古代汉语“父、母”可作词头、词尾88
2.19 羌语词尾-ts33/-tsua33100
2.20 拉祜语词尾-si7101
2.21 孟高棉语族词头si-及其变体s'-101
2.22 汉语方言词尾“子”112
2.23 古代汉语的“子”字人名113
2.24 民族语言词头a-、ka-(qa-)和汉语方言词头“阿、圪”比较117
第三章 代词138
3.1 龙州话i55表示一,指示(这、那)、量词、领属、也可用作词头138
3.2 广东连南八排瑶语a44/53表示一,指示、量词、领属、也可用作词头147
3.3 临高话数词ho3(一)呆表示指示152
3.4 靖西壮语词“一”[ne:u2](也作[ou2])可表示指示155
3.5 黎语tsu2 表示一,可作词头,地名首字,义同指示156
3.6 海南江方村语tsi4是数词“一”,tsi3表示指示,来源相同159
3.7 汉语方语及古代汉语“一”可表指示或作量词161
3.8 武鸣壮语te33兼作第三人称代词和远指词166
3.9 布依语ti1/te1兼作第三人称代词和远指词169
3.10 海南东方村语na5,黎语na3兼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词170
3.11山西方言“兀、那”兼作第三人称代词和远指词;山西洪洞话还用“哪”作人称代词头173
3.12 黔东苗语nog55兼作第二人称代词和远指词;第三人称代词nen55,读35调时作远指,来源相同175
3.13 贵州高坝侗语a 兼作第二人称代词和指示词177
3.14 武鸣壮语 借用汉字“你”来近指词nai51178
3.15 东莞清溪客话的近指词和表复数表领属的第二人称首字音,都写作“惹”[gia31];长汀客话“你”[ni33]和近指词[ni43]同源179
3.16 雷州半岛高州话、化州化、信宜话以“已、你”作指示词;湖北随州话用“你那”作指示词;汕头话“你”在人称代词前义同指标181
3.17 古代汉语“之、彼、其、伊、若、尔、乃”等都是兼作第二或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词;第三人称“他”在古代汉语中也可表示指示184
第四章 称谓188
4.1 黎语称母为pi6/phi6,和汉语“妣”相通188
4.2 龙州话称母为ta24(或o33ta24),和汉语方言称母“姐”一致192
4.3 傣雅语称母为mij3、壮语称母me13,和汉语方言称母为“ 弥,每”一致196
4.4 临高话称父为55,和汉语方言称父为“伯”一致199
4.5 京语称祖父为og1,和汉语“翁”相通202
4.6 京语称孩子为kcn1,佤语称孩子为kuan,和吴语方言称小孩“ 小官”的“官”相通203
4.7 海南材语称子孙为tik23(黎语wk7,壮语lwk8),和汉语“息”相通210
4.8 傣雅语族主人,官、皇帝为tau11,和汉语“朝”相通216
第五章 给予,被动,使役,处置及相关的动词,介词220
5.1 龙州话hw24表示给予、被动、使役、处置、为(替)、向(村)220
5.2 武鸣话 haw55表示给予、使役226
5.3 傣雅语 haw11表示给予、被动、使(让、请)、把、替(为)、向(对)228
5.4 龙州话hw24,武鸣话haw55,傣雅语haw11,闽南话hc2,都和“与”同源236
5.5黎语khu1 表示给予、和、向、对、音义和“与”相合242
5.6 临高话cu23/ou23/au23表示给予、被动、要、拿(取)、把、用244
5.7 靖西壮语au1表示要、拿取以及拿(介词)、用、把248
5.8 四川华阳凉水井客家话nau55可以用作介词给(替、为)、对(向、跟)、把,连词和(跟)251
5.9 临高话cu23/ou23au/23,靖西话au1、客家话nau55,都和汉语“拿”音义相通254
5.10 广东连南八排瑶语ban44 表示给予、被动、使役、处置、用,和客家话“分”同源257
5.11 毕苏话 pi31表示给予、使役、和汉语“田”同源261
5.12 龙州话表示被动的ai31和汉语“挨(捱)”同源264
5.13 海南东方村语tsou1 表示要、娶、拿、把,和汉语“取”同源267
5.14 海南东方村语bui2表示拿、把,和汉语“背”同源269
5.15 傣雅语tso11/tso11可以表示被动、完成、就等,和汉语“着” 同源270
6.1 龙州话ju55表示活着,在、住、从、停283
第六章 存在,占有,得到,能够,是及相关的动词,介词283
6.2 靖西壮语jou5表示在、从(由)、住、着、有288
6.3 傣雅语u 24表示有、在、住、活着291
6.4 龙州话ju55,靖西壮语jou5 ,傣雅语u24和 汉语“有”同源298
6.5 龙州话dai24表示得到,有、能够、必须300
6.6 武鸣壮语dai55(得)表示得到、有、能够(可以、行);twk45(得)表示完成(做得)以及动补结构助词“得”;tak45(得)表示谢意307
6.7 靖西壮语mai3表示得到、在、有、能够、完了、以及用作动补结构助词312
6.8 临高话lai3 表示有、能、得(结构助词),了319
6.9 傣雅语 lai11 表示得到、能够、必须、有、完好、了、着;还可用作动补结构助词321
6.10 海南东 方材语dok2表示有、能够,及用作动补结构助词“得”336
6.11 龙州话dai24,武鸣话dai55,靖西话mai3、临高话lai3、傣雅语lai11、村语dok2(武鸣twk45、tak45),都和汉语“得”同源338
6.12 龙州话生活费词tw11(是),傣雅语系词taw33(是),和汉语“属”同源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