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漏洞与防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漏洞与防范](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256347.jpg)
- 严志清,韩勇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5595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6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61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学科: 研究) 企业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漏洞与防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组织制度的漏洞与防范1
第一节 我国产权制度的弊病及改革1
一、产权虚置、产权不清,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处于无序的随机状态2
二、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过多的行政干预与无人真正负责现象同时存在6
三、行政管理费化公为私,预算外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失去监控体外循环13
四、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19
五、全民所有制的产权缺陷造成一些人的品性虚伪和人格蜕变23
六、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障碍及其目标24
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消除国有资产的行政性30
八、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名副其实的企业所有权36
第二节 经理人、法人代理权的偏差与防治39
一、决策缓慢、失真,政企不分、职责不清40
二、经理人、法人选拔上的偏差42
三、经理人、法人管理权行使的偏差45
四、经理人、法人收入的偏差49
五、委托人缺乏监控积极性,约束机制和防范机制尚不健全52
六、经理人、法人腐败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56
七、重构代理模式,缩短代理链条64
八、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监管力度66
九、改革用人制度,加强民主管理69
第三节 监督权行使的缺陷与治理71
一、国有产权代表失职,资产管理机构监管不力72
二、国有资产的监督机制滞后导致监督“失策”79
三、利益驱动导致监督“失真”,权力干扰导致监督“失效”83
四、素质不高导致监督“失范”86
五、构建国有产权监管机制的基本思路88
六、强化对政策的了解和运用,加强制度建设和惩处力度93
七、讲方法、常坚持,重锤砸腐败95
第四节 公司改造中治理结构的失衡99
一、当公司改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变通行为占据了主导地位100
二、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选择董事长与股东代表大会推举失衡104
三、诉讼机制很不完善,非诉讼程序更是一片空白111
第五节 我国企业制度弊病的探究115
一、抑制企业发展和危及企业寿命的障碍116
二、我国企业的常见病症120
三、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与诊治128
第二章 人员管理的疏漏与对策141
第一节 管理层漏洞的防范方法141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142
二、组织机构职责不清,管理权限互相冲突与权力过分集中同时存在146
三、“快餐式”雇佣造成人员非正常流失,激励体系也问题多多148
四、国有企业职工“在职失业”的负效应积累所产生的危害越来越大155
五、企业需要能够铸造英雄集体的领导人160
六、人本管理既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法164
七、建立健全奖励机制,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不可偏废169
八、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的渠道,积极治理隐性谈判171
第二节 人员选拔的失误与对策173
一、用人正确与否对企业的兴衰非常重要173
二、人员选拔时要注重考察员工是否具有合作精神178
三、缺乏完整系统的德、才考核原则,不能正确处理培养和引进的关系180
四、人员选拔屡出偏差,眼疾之痛不医不行184
五、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步骤190
第三节 员工的流失与调控196
一、企业员工流失既不可避免,也不见得全是坏事196
二、企业对待员工流失的态度与员工流失的原因200
三、辩证地认识员工流失的现象,仔细地诊断员工管理中的问题207
四、管理与控制员工流失的原则213
五、员工提出流动要求时的措施和对策215
六、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219
第四节 报酬管理的漏洞与防范221
一、劳动者和劳动报酬的分配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221
二、分配向个人倾斜,集团购买转为个人实物收入224
三、利用税法漏洞,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231
四、应付工资核算和应付福利费用核算的财务漏洞235
五、调查报酬管理现状,在内部公平上大做文章236
六、采取特别的报酬策略,有效地控制员工的非正常流失239
第一节 中小型企业失败的原因分析245
第三章 企业决策的漏洞与防治措施245
一、国有中小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失败的原因246
二、乡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失败的原因249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和案例254
四、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渐趋显著的问题258
五、中小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263
六、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战略268
第二节 企业规模经济之不经济的一面273
一、政策上的误导和认识上的模糊274
二、多元化经营模式造成的规模经济之不经济280
三、片面追求资本规模的扩张,在资本运营中掉进了多元一体化的陷阱282
四、企业走小而强之路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286
五、规模经济与划小核算单位287
第三节 国内产权流动和企业购并市场的深层矛盾288
一、主体结构落差造成市场供求错位288
二、产权体系残缺造成要素重组困难291
三、企业制度扭曲造成交易成本过高293
四、购并技术落后,购并行为失范295
五、产权流动和企业购并的政策问题及其改革298
六、实施产权流动和企业购并的几项措施302
七、企业购并的一般原则,成功购并的条件与方法305
第四节 股权管理中的漏洞分析309
一、新股发行和市场流通中的问题与弊端310
二、信息披露中的漏洞分析313
三、场外收购中的漏洞分析320
四、短线利润与股票赠与中的漏洞分析322
第五节 破产的漏洞、破产法的缺陷324
一、该破不破,一个问题掩盖另一个问题324
二、破产偿债时,债权人的债权很难得以全部清偿329
三、胡作非为、违法犯罪,损害破产企业财产所有人和破产企业债权人的利益333
四、破产企业对外债权损失很大,往往有债也难以追回335
五、破产企业财务审计不严,企业肆无忌惮地公开作假337
六、《破产法》的缺陷与防范344
一、传统经济体制残留的体制阻滞因素351
第六节 国有资产重组的障碍与对策351
二、认识模糊、动机扭曲阻碍资产重组顺利开展354
三、产权市场尚不成熟360
四、人员安置与债务安排困难是影响企业资产重组的两个重大问题368
五、政府职能不佳,法律环境也存在问题370
六、消除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各种体制障碍、“内部人”障碍和各种行政性干预373
七、妥善解决传统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企业负担374
第七节 托管的问题与对策378
一、托管的规模问题与激励、约束问题379
二、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中的问题与漏洞380
三、企业托管中的法律漏洞385
四、理清产权关系,把受托方的外在激励与约束变成内在的激励与约束386
五、改革承包、租赁制,积极探索委托经营新模式387
六、建立健全法律,为托管保驾护航395
第一节 选址的漏洞与防范399
一、忽视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399
第四章 生产管理中的漏洞与防范399
二、重视硬环境、轻视软环境,造成生产经营被动400
三、避税、逃税问题严重,致使国家税收减少404
四、选址必须注重资源供应状况和其他因素407
第二节 产品设计的漏洞与控制415
一、产品概念理解不完整,忽视产品的整体策划415
二、市场调查有失偏破,产品定位出现问题419
三、法律存在漏洞,外观设计纠纷频频421
四、严格按照设计程序和开发步骤进行产品设计426
第三节 物资管理中的漏洞与控制431
一、存货取得核算漏洞与控制431
二、存货发出核算漏洞与控制435
三、存货储存的常见漏洞与控制440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漏洞与控制444
一、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弊病与问题445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和体系要素451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和过程454
第五节 研发管理漏洞的调控458
一、缺乏持续创新意识,忽视创新机制建设458
二、研发资金捉襟见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463
三、研发中的避税问题464
四、实用新型专利不经实审就授权,致使法律纠纷频频468
第五章 成本管理中的漏洞与治理473
第一节 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的错弊与应对473
一、直接生产费用核算会计错弊与应对474
二、制造费用核算会计错弊与应对479
三、在产品成本核算会计错弊与应对482
四、产成品成本核算会计错弊与应对487
五、期间费用及支出核算会计错弊的主要形态与应对489
六、CIMS出现给成本计算方法带来的问题493
七、做好成本、费用核算工作是企业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环节495
一、实际成本偏离预测标准的主要原因与成本的反馈控制499
第二节 成本出现偏差的原因与成本差异分析499
二、变动成本出现偏差的原因与分析504
三、固定制造费用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归属515
四、成本差异计算中的三个特殊问题518
第三节 成本控制的问题与管理520
一、标准成本会计存在种种不适应性,传统成本控制方法遭遇困难521
二、管理会计遇到“相关性丧失”的挑战,信息系统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523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525
四、实施对产品质量及质量活动的控制532
第四节 成本计划与考核中的缺陷与治理535
一、以计划成本、可比产品降低率为考核指标的缺陷536
二、试算平衡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538
三、成本费用计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543
四、分权管理、责任中心与成本考核545
第五节 年度成本确定与落实的漏洞与应对548
一、虚假、错误地计入修理、制造费用的现象与应对548
二、材料领用、核算时的违纪入账现象与应对551
三、虚增或减少劳务成本和运输费用的问题与应对553
四、费用列支、分配和转移的违纪现象与应对555
五、期间费用中的违纪现象与应对557
六、生产费用分配中的违纪现象与应对558
七、随意改变销售成本的违纪现象与应对563
八、车间人为升高或降低产品成本的现象与应对565
第六节 盈亏平衡中的漏洞与调整568
一、隐性亏损——虚盈实亏569
二、报亏不报盈——虚亏实盈579
三、汇总业务、计算所得税和年度亏损会计处理的漏洞与调整590
第六章 经营漏洞与管理策略597
第一节 经营指导思想的偏差与防范597
一、资本经营太狂妄,走进有钱就能赚的误区597
二、多元化经营不能审时度势,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得意忘形602
三、隐性谈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采取各种“软办法”对付统一规范607
四、灰色经营,靠拉关系、走后门和偷漏税来获取暴利609
一、不懂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步骤分解和策略制定问题多多626
第二节 经营战略和经营策略的漏洞与防备626
二、面对战略竞争的挑战,战略设计却仍落后于人628
三、整体战略决策水平太低,往往导致经营的失误和失败632
四、经营决策漏洞的防备635
第三节 市场分析的偏差与治理639
一、对内陆腹部市场分析不够,对困难认识不足639
二、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在动态的市场中要进行动态的市场分析645
三、主观主义时常作怪,市场客观规律经常被忽视647
四、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分析为依据651
五、适应环境、知己知彼,寻找机会和发现问题659
第四节 产品策略的漏洞与对策664
一、法律规定漏洞多多,面对外冲内毁,国产名牌进退维谷665
二、品牌经营意识差、水平低,经营措施也不全面、不得力675
三、明确职能、规范市场、提高素质,加强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679
四、 注重产品包装的“刺激特性”,提高企业的销售收益688
第五节 市场竞争中的问题与对策692
一、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我国企业缺乏竞争的战略意识692
二、同行相见分外眼红,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精神694
三、损害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表现697
四、“不造假不腾飞”,李鬼打得李逵找不着北700
五、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医药回扣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703
六、毁约频频、技术失密,“失血现象”令企业苦不堪言705
七、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命运取决于它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709
第六节 营销的偏差与治理711
一、在现代社会营销时代,轻视营销工作和信奉强力推销都不可取711
二、诊断企业市场营销体系,抓好市场营销重点工程713
三、营销人员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718
第七节 销售渠道和零售商店的偏差与防治720
一、企业与批发商店的联系不够紧密,选择零售商店时也缺乏科学的眼光720
二、企业和商店在布置商品和促销宣传上的误区721
三、缺乏对销售人员的再培训,致使销售人员成为最薄弱的一环722
四、运用调查和询问技术来研究销售渠道和零售商店的问题723
五、“哑巴售货员”对提高商品的销售额具有重大影响725
六、销售人员正确行为的基础726
第八节 广告失败的原因727
一、夸大广告的作用,忽视企业的内功建设728
二、创意、设计存在不少问题,动机效果难以统一729
三、悬赏广告不兑现,“假一罚十”不罚十731
四、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以销售对象为中心来制定有效的广告计划732
第九节 技术进步中的问题734
一、技术进步活动中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735
二、企业在技术引进和科研活动中的避税问题739
三、掌握技术获取渠道,不断实现技术进步740
第七章 合同管理的漏洞与预防745
第一节 商业欺诈及其防范745
一、风险意识淡薄、私欲极端膨胀,国有企业屡屡被骗746
二、各种各样的犯罪分子,利用各种各样的管理漏洞,形成各种各样的商业欺诈753
三、不该放弃的商务安全调查——防止跌倒的手杖759
四、减少坏账、追收拖欠,降服欠债者764
第二节 订立合同中的漏洞与管理769
一、国有企业合同签约率偏低,主管人员昏昏庸庸被骗769
二、合同主体不具订立经济合同的资格,合同效力问题多多771
三、超越经营业务范围,签订无效合同777
四、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订立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无效合同778
五、混淆不同性质的合同,经常造成合同纠纷779
六、标的物不合法,损失自己承担781
七、误把定金当预付款,蒙受损失、减少收益782
第三节 变更、解除及中止合同时出现的漏洞与防范783
一、不及时提出异议,不知合同已经成立783
二、法未明定,常起纠纷785
三、变更合同不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遗患无穷787
第四节 违约责任处理中的漏洞与防范790
一、我国违约金不具有惩罚性,可能助长违约行为790
二、权利保护有时间限制,往往被别有用心的人不当利用792
三、违约金条款存在漏洞,致使别有用心的人理直气壮地诈骗792
第八章 资讯系统的管理漏洞797
第一节 各种管理模型的缺陷797
一、目标管理模型的缺陷与防治798
二、全面质量管理模型的缺陷与防治805
第二节 系统驾驭中的问题810
一、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问题811
二、了解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812
三、系统管理的活动步骤818
第三节 业务流程的漏洞与防治821
一、业务流程的漏洞及其改革目标822
二、业务流程的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829
第四节 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信息分析中的偏差837
一、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837
二、缺乏科学的信息分析方法,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841
三、学会科学地加工、鉴别和使用信息,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844
第五节 支援系统的风险与防范854
一、计算机硬件风险与防范854
二、计算机软件风险与防范856
三、计算机网络风险与防范860
四、计算机信息风险与防范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