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税制概览 2002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税制概览 2002年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255936.jpg)
- 刘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3073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税制概览 2002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中国税制的发展1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状况(1949-1978年)2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1978-1982年)4
(三)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的税制改革(1983-1991年)5
(四)1994年的税制改革7
二、中国现行税制体系10
(一)税种设置10
(二)税收立法12
(三)涉外税收17
三、增值税19
(一)纳税人19
(二)税目和税率20
(三)计税方法22
(四)免税和减税30
(五)出口退税33
(六)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35
四、消费税37
(一)纳税人37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38
(三)计税方法40
(四)免税、减税和退税45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46
五、营业税49
(一)纳税人49
(二)税目和税率51
(三)计税方法52
(四)免税和减税54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57
六、企业所得税59
(一)纳税人59
(二)计税方法60
(三)免税和减税80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84
七、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89
(一)纳税人89
(二)计税方法91
(三)免税和减税102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07
(一)纳税人109
八、个人所得税109
(二)征税项目、税率和计税方法111
(三)免税和减税138
(四)纳税方式、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40
九、资源税145
(一)纳税人145
(二)税目和税额标准146
(三)计税方法155
(四)免税和减税156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57
十、城镇土地使用税159
(一)纳税人159
(二)税额标准160
(三)计税方法161
(四)免税和减税162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63
十一、房产税164
(一)纳税人164
(二)计税方法164
(三)免税和减税166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67
十二、城市房地产税168
(一)纳税人168
(二)计税方法168
(三)免税和减税169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70
十三、遗产税171
(二)税率173
十四、城市维护建设税173
(一)纳税人173
(三)计税方法174
(四)免税和减税174
十五、耕地占用税175
(一)纳税人175
(二)税额标准176
(三)计税方法177
(四)免税和减税177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79
十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80
(一)纳税人182
(二)计税方法182
十七、土地增值税182
(三)免税和减税185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86
十八、车辆购置税187
(一)纳税人187
(二)计税方法188
(三)免税和减税189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90
十九、燃油税192
二十、社会保障税193
二十一、车船使用税194
(一)纳税人194
(二)税额标准194
(三)计税方法195
(四)免税和减税197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98
二十二、车船使用牌照税199
(一)纳税人199
(二)税额标准199
(三)计税方法200
(四)免税201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02
二十三、船舶吨税203
(一)纳税人和计税依据203
(二)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204
(三)免税205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05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207
(一)纳税人207
二十四、印花税207
(三)计税方法209
(四)免税211
(五)纳税方式211
二十五、契税213
(一)纳税人213
(二)税率214
(三)计税方法214
(四)免税和减税216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17
二十六、证券交易税218
二十七、屠宰税219
(二)税率和计税方法220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220
(三)免税221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22
二十八、筵席税223
(一)纳税人223
(二)计税依据和税率224
(三)计税方法224
二十九、农业税225
(一)纳税人225
(二)税率和计税方法226
(三)免税和减税227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29
(五)农业税地方附加229
(六)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税的新规定230
(一)纳税人233
三十、农业特产农业税233
(二)税目和税率234
(三)计税方法236
(四)免税和减税237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38
(六)农业特产税地方附加239
(七)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的新规定239
三十一、牧业税241
(一)纳税人和计税依据241
(二)税率和计税方法242
(三)免税和减税242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43
(五)牧业税地方附加243
(一)纳税人244
三十二、关税244
(二)税率245
(三)计税方法248
(四)免税和减税251
(五)纳税期限252
(六)保税制度253
(七)特别关税255
三十三、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262
(一)纳税人262
(二)税目和税率263
(三)计税方法263
(四)免税264
(一)农、林、牧、渔、水利266
三十四、主要税收优惠266
(二)能源、交通、邮电270
(三)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卫生、体育272
(四)社会保障、民政、民族279
(五)第三产业282
(六)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286
(七)规定区域288
(八)进出口292
(九)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295
(十)外交税收豁免302
三十五、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财政收入项目304
(一)教育费附加304
(二)矿区使用费305
(三)文化事业建设费306
(四)社会保险费307
三十六、税收征收管理制度310
(一)税收执法依据、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310
(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312
(三)税务登记312
(四)账簿和凭证管理319
(五)发票管理320
(六)纳税申报325
(七)税款征收326
(八)税务稽查336
(九)税务稽查338
(十)法律责任343
三十七、税务行政复议357
(一)复议范围358
(二)复议管辖359
(三)复议申请360
(四)复议受理361
(五)复议决定362
(六)海关行政复议365
三十八、税务行政诉讼366
(一)诉讼范围366
(二)诉讼管辖367
(三)诉讼参加人369
(四)原告和被告的权利和义务370
(五)审理与判决371
(六)侵权赔偿374
(一)财政部376
三十九、财政、税务、海关组织机构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376
(二)国家税务总局377
(三)省以下税务机构379
(四)海关总署381
(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382
(六)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382
(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383
附表1 中国现行税制体系图385
附表2 部分年度中国税收收入统计表387
附表3 2000年中国分税种收入机构图388
附表4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机构图389
附表5 中国税务系统组织机构图390
主要参考书和资料来源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