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宋爱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宋爱人著;张文康(总)主编;宋立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302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宋爱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医家小传1
专病论治9
春温9
痰热郁闭包络——清气透邪,宣化痰热10
温毒疫痉——凉肝熄风,通腑存阴12
春温热厥——双解阳明经腑15
风温18
风温痰喘神昏——安宫牛黄合银翘解毒18
丹痧鼻衄——银翘散合犀黄吹喉散20
喉痧——解肌透痧汤23
喉痧失表——桑菊神犀24
风温发颐——升降凉膈26
湿温28
湿温内陷,厥冷吐泻——蒿芩清胆合大黄黄连泻心汤29
湿温证湿遏热伏,寒热交战——藿朴夏苓汤加减30
湿温发斑——昌阳泻心汤、叶氏神犀丹34
湿温旁流谵狂——神犀合白虎承气法37
暑温39
暑温内闭外脱——清暑祛邪与扶正补虚兼顾40
暑温毒窜心脑——清营解毒与开窍安神同用42
暑温腹热如烙——清暑化湿与承气攻下并举45
暑湿热结旁流——清暑化湿与甘寒养阴合用50
暑温毒结面肿——清暑泄热与芳香宣透同施52
伏暑54
伏暑热传营分——清营透气,芳通宣化55
伏暑暴下大汗——救脱祛邪,相反相成57
伏暑夺精囊缩——清热育阴,并行不悖59
伏暑中虚内陷——苦辛芳淡,醒胃养阴61
伏暑误汗液脱神离——益气养阴,宁神固脱64
冬温65
冬温咯血喘息——清热凉血,化痰益肺,需兼泻肝66
冬温烦躁不寐——清热除烦,安镇心神,需佐引纳68
冬温胁肋疼痛——清肺养阴,柔肝和络,需参通腑70
咳嗽73
外感痰咳,卫外不和——宣肺化痰,降气止咳73
咳嗽喑哑,阴分不足——辛凉宣泄,甘凉补液75
咳嗽痰血,气火内郁——辛凉轻散,清肝润肺76
高年痰咳,语时气促——清金润肺,填纳肝肾77
郁热呛咳,脉细弦涩——凉润肺燥,补益肝肾80
喘息83
喘咳脉浮虚数——本原拨动,清上实下获效83
喘咳肢体浮肿——阳气式微,从肾图治收功85
喘咳手足汗滴——心阳妄动,酸甘填补遂安87
喘呼痰多清稀——水饮伏肺,温化纳气渐除89
喘息失血之体——气火浮越,咸润肃化能止91
喘满溲少水溢——凌心犯肺,温阳利水则消94
喘息胁膺疼痛——木火刑金,清火柔肝可缓95
热哮——外邪引发,宣肺清化并举97
哮喘97
冷哮——寒痰伏肺,温化纳气兼顾98
虚哮——肺阴大伤,辛凉甘平同用99
肺痈101
风温发为肺痈——清温解毒,祛痰排脓101
心悸怔忡103
脉躁心悸——清泄伏火,滋养阴液104
气郁怔忡——化痰调气,宣畅心阳105
心悸浮喘——养心滋肾,益气复脉106
不寐109
心肾不交,不寐怔忡——育阴潜阳110
心脾两虚,不寐心烦——养营归脾112
胆胃痰热,不寐头晕——温胆泻肝114
癫狂116
泻后厥闭喜笑如狂——开清窍,通神明117
癫呆行走不休——化痰浊,通心阳119
气结癫狂——养肝熄风,清心泻火,安镇神明121
胃痛123
肝郁化火,胃痛呕酸——泄肝和胃123
气阻血瘀,脘痛呕吐——行气化瘀125
寒凝食滞,胃痛呕吐——温中行气127
胃阴亏虚,胃痛脘闷——益阴调气128
呕吐130
湿热内蕴,呕吐昏眩——连苏饮合旋覆代赭汤131
暑湿痰涎,呕吐喜唾——连桂交感合半夏泻心法132
肝郁化火犯胃,呕吐吞酸——左金合开郁至神汤134
呃逆137
胃阳被遏,呃逆嗳噫——温胃宣郁取效137
阳虚火衰,呃逆呕吐——温肾镇纳而愈138
脾肾两虚,下痢呃逆——温胃益肾得瘥141
泄泻142
肾泄——补火培土,疗效迅速143
暑泻——温中逐秽,阳回阴复145
脾泄——甘平补中,辛温扶阳147
久泻——升阳益胃,培土和中149
肺痿传脾腹泻——健脾为主,调肝为辅150
暑痢热厥——白头翁汤加减153
痢疾153
少阴血痢汗脱——神犀合参麦龙牡救逆155
伤暑下痢——逆流挽舟法157
便血积痢——香苏合槐花散加减159
痢下五色——葛根芩连汤加减160
暑温下痢转虚——救逆汤加味161
口糜164
泄泻舌糜——健脾益胃,清心降火165
口糜发斑——清营解毒,芳化和胃166
中风169
中风喑痱遗尿——不能一概用补169
中风脉浮洪滑——不是一定属热172
中风揭衣去被——不应一味用清174
中风因果相循——不拘一法医治176
中风郁怒所致——不得一贯熄风178
眩晕180
血虚眩晕——养营补血,祛风润燥181
阴阳两虚昏眩——肝肾并补,调燮阴阳183
痰热眩晕——苦降泄热,清化痰浊185
风痰昏眩脑鸣——祛风痰,宣清阳186
肝风188
营虚肢麻——益气养血,祛风和络189
虚风搐搦——温补真阳,引火归原190
头痛194
血虚头痛——养血和络,清泄肝胆195
风阳头痛——清肝经风阳,泄胃中痰热197
梅毒上窜巅痛——清温解毒,宣窍通利198
肝胆郁火头痛——泻肝泄热,清利头目202
痰厥头痛——运脾化湿,行气降逆202
肝肾阴虚头痛——补益肝肾,镇潜浮阳203
黄疸205
阴黄——理中丸合茵陈术附汤205
急黄证——凉营开窍醒神,清泄湿热实邪208
胆囊炎发黄——大柴胡汤合泻心汤212
臌胀213
单腹胀满——温阳逐水,附子理苓汤合舟车丸214
臌胀酒疸——行气活血,温中扶阳216
臌胀水泛——温肾化湿,补脾行水219
蛔厥222
虫痛蛔厥——宗乌梅丸,安蛔杀虫222
遗泄224
遗泄尿频——心肾两补,固精止遗225
肾虚遗泄——左归饮加减228
痰湿梦遗——宣化痰浊,安神定志229
精血——益肾养心,清利湿热230
水肿232
脾肾阳虚,浮肿气喘——温阳化水232
水凌火位,怔忡浮肿——益心阳,温肾水235
暑湿伤脾——温脾阳,泄湿热238
风温水肿——清肺气,行水湿240
淋浊(附癃闭一例)242
肾痨血淋——益肾养阴,清热利湿242
石淋——金沙散合琥珀散245
膏淋颓疝——利湿化浊,疏肝散结246
膏淋——温肾固摄,健脾利湿249
高年癃闭——益气通阳,清热利湿250
虚劳251
虚劳咳嗽盗汗——治以清气养阴,益肺敛汗252
虚劳咳嗽飧泄——法立补脾益气,培土生金253
虚劳梦遗滑泄——总宜补养肝肾,潜纳浮阳255
虚劳形瘦自汗——理当甘温建中,补益气血256
虚劳感受暑湿——先与清暑泄热,醒脾化湿258
自汗260
冲任脉衰心烦自汗——益肾调肝,和养气血260
阳虚自汗——益气固卫,和营敛汗264
心虚自汗——养心固卫,滋肾潜阳265
盗汗266
气阴两虚盗汗——补益气阴,潜阳止汗266
肝郁盗汗——清泄肝胆,宣解郁热267
痹证269
热痹喉痛——祛风清络,兼以利咽269
风痹血虚——祛风逐湿,养血益气270
骨痹历节——养血祛风,温补肝肾272
痿?273
咳呛而痿——责在肺肾274
暑湿致痿——不离脾胃275
咯血276
咯血面赤——肺心同治277
咯血胁痛——肺肝兼顾279
咯血干咳——肺肾两调280
衄血282
肺胃热盛?衄——清肺热,泄胃火282
鼻洪大衄——凉血止血,咸寒潜纳284
舌衄齿衄——泻南补北,滋阴泻火285
衄血紫斑——滋阴潜纳,化瘀止血286
吐血289
吐血脉散数——疗效由交泰心肾290
呕血脉弦数——关键在苦寒直折291
呕血脉弦涩——立法为辛润柔养293
便血295
便血气脱——急当温阳益气摄血295
便血腹痛——要在柔肝和中健运297
便血虚弱——参合养心补脾益肾298
月经不调300
营虚血热经来如崩——养血凉营,化瘀行气300
血虚经来衍期——益气养血,行气调经301
肝旺倒经——泻肝火,降气逆302
崩漏303
崩中寒热——治宜固摄冲任,补益肝肾303
产后305
产后腹痛——温肝和脾305
产后呕吐——降逆平肝,滋养胃阴306
诊余漫话311
学习医案与临床工作311
正确对待《伤寒论》与温病学312
关于伏暑论著的评述315
在《伏暑新绎》中的有关论述318
杂病调理琐谈320
年谱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