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政与金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财政与金融](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248968.jpg)
- 向新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杭州出版社
- ISBN:7806331743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政与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财政概论1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1
一、财政的产生1
二、财政的发展3
第二节 财政的本质与职能6
一、财政的现象6
二、财政的职能8
第三节 财政在社会产品分配中的地位17
一、财政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17
二、财政在社会总产品分配中的地位17
三、财政分配同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19
四、财政的作用25
第二章 财政支出30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30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30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33
第二节 财政支出总量的界定37
一、财政支出总量界定的意义37
二、财政支出总量界定的原则40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内容42
一、公共消费性支出42
二、社会保障性支出45
三、投资性支出48
四、财政补贴52
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55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56
二、最低费用选择法57
三、“公共劳务”收费法57
第三章 财政收入61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述61
一、财政收入的分类61
二、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形成手段62
三、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64
第二节 财政收入总量的界定67
一、财政收入总量界定的意义67
二、影响财政收入总量的因素67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70
一、税收收入72
二、国有资产收益制度72
三、债务收入79
四、专项收入79
五、其他收入80
第四章 税收83
第一节 税收概述83
一、税收的一般概念与特征83
二、税收术语85
三、税收分类89
四、税负的转嫁与归宿91
五、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93
六、税收的职能和作用95
第二节 税收制度96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96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97
三、我国税制的历史沿革100
第三节 我国现行各税103
一、流转税类103
二、所得税类111
三、财产行为税类116
四、农业税类121
第五章 国债125
第一节 国债的产生、发展与功能125
一、国债的产生125
二、国债的发展126
三、国债的功能128
第二节 国债制度130
一、国债的种类130
二、国债的发行与偿还132
三、国债的价格与利率136
第三节 国债的负担与限度138
一、国债的负担138
二、国债的限度141
第四节 外债144
一、外债的含义与作用144
二、外债的结构146
三、外债的负担与限度148
第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151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涵义和类型151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涵义及其构成151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52
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一般特点153
第二节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157
第三节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164
一、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64
二、分税制的具体操作167
三、分税制的配套措施169
第四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171
一、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设计特点171
二、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思路173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179
第七章 财政政策187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涵义和内容187
一、财政政策的涵义187
二、财政政策的内容189
第二节 财政政策要素194
一、财政政策目标194
二、财政政策主体200
三、财政政策工具201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协调与传导机制206
一、财政政策工具选择与其目标的实现206
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207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210
一、财政政策与工资政策的配合211
二、财政政策与价格政策的配合211
三、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211
四、财政政策与国际收支政策的配合212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212
第五节 财政政策绩效和效应偏差213
一、财政政策绩效213
二、财政政策效应偏差分析214
三、加强财政政策研究,不断提高政策水平215
第八章 金融概论217
第一节 货币217
一、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217
二、货币的本质220
三、货币的职能221
四、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223
五、货币的范围225
第二节 货币制度226
一、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226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228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231
第三节 信用与利息233
一、信用的定义233
二、信用的基本形式234
三、信用工具237
四、利息与利息率242
第四节 金融体系246
一、中央银行246
二、商业银行247
三、各种类型的专业银行247
第九章 金融市场250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念250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250
二、金融市场的特点251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252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254
第二节 货币市场255
一、货币市场的概念及类型255
二、货币市场的运行256
第三节 资本市场260
一、资本市场的概念260
二、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260
三、长期信贷市场262
四、证券市场262
第四节 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269
一、外汇市场的含义269
二、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活动269
三、外汇交易方式270
四、黄金市场272
第十章 商业银行274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274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74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275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276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277
五、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与原则279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281
一、负债业务281
二、资产业务285
三、中间业务288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291
一、派生存款与信用创造291
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及创造的数量界限292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管理296
一、资产-负债管理296
二、资本金管理299
第十一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302
第一节 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302
一、货币流通的定义302
二、货币流通的形式303
三、货币流通渠道304
第二节 货币需求306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306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307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309
第三节 货币供给314
一、货币供给的定义314
二、货币供给机制315
三、制约货币供给量的因素317
第四节 货币均衡318
一、货币均衡的概念318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319
三、实现货币均衡的途径321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324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324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324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325
三、通货膨胀的后果328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331
一、通货膨胀的种类331
二、通货膨胀类型区分的局限性334
第三节 我国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336
一、建国之初的通货膨胀336
二、60年代的通货膨胀339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343
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350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350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350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352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354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355
一、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355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356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358
四、票据清算业务359
第三节 我国的中央银行360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形成360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组织和机构设置361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任务362
四、我国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363
五、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365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369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369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369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369
三、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371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375
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375
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376
三、特殊的货币政策工具379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380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81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381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382
三、货币政策传导过程385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386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386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模式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