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经济论 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性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经济论 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性分析
  • 周绍森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8179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经济论 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性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经济的兴起1

一、“新经济”溯源1

二、新经济的内涵4

三、美国新经济的主要表现7

四、美国新经济对传统理论的挑战13

(一)传统经济周期理论难以解释新现象,新经济周期理论应运而生13

(二)通货膨胀时代已经退居历史舞台的边缘,新通货膨胀理论层出不穷16

(三)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面临危机,新经济增长理论领导潮流19

五、从“知识产业”到“新经济”21

(一)“知识产业”的出现22

(二)“后工业社会”的提出23

(三)“信息社会”的到来24

(四)“知识经济”的确立25

(五)“新经济”的兴起27

一、高科技产业化--新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29

第二章 新经济出现的原因29

(一)透视高科技30

(二)高科技产业化--托起新经济的世纪巨擎41

二、经济全球化--新经济兴起的历史契机49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49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50

(三)国际贸易欣欣向荣,为新经济搭建舞台54

(四)国际金融空前活跃,为新经济注入活力56

(五)跨国公司生机勃勃,为新经济开足马力57

(六)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为新经济制定规则62

三、政府政策引导--撬动新经济的有力杠杆63

(一)谨慎合理的经济政策,为新经济保驾护航63

(二)开放务实的科技政策,为新经济启动引擎70

(三)放眼未来的教育政策,为新经济奠定基石74

四、风险投资和兼并收购--催生新经济的孵化器78

(一)风险投资--孕育高科技公司的摇篮78

(二)风险投资--造就新一代高技术金融家82

(三)收购兼并--宣告新经济到来的战略大调整84

(四)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新旧经济的世纪握手90

第三章 新经济的基本特征93

一、知识经济--新经济发展的本质93

(一)知识经济及其本质特征94

(二)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97

(三)知识--新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100

(四)教育--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工程103

(五)人才--新经济时代最迫切的呼唤106

二、信息经济--新经济构成的主体109

(一)信息经济与物质经济109

(二)数字化信息革命拉开新经济的序幕111

(三)信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114

(四)美国硅谷成为新经济的亮点117

(五)比尔·盖茨掀起新经济的飓风120

(一)网络革命:架起新经济腾飞的平台122

三、网络经济--新经济运行的基础122

(二)网络经济:铺设新经济起飞的跑道125

(三)新型商贸:电子商务方兴未艾129

(四)思科公司:网络经济崛起的标志131

四、创新经济--新经济发展的灵魂134

(一)新经济是知识加创新的经济134

(二)企业创新为新经济奠定微观基础139

(三)政府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142

(四)创新的文化氛围145

第四章 新经济的前景147

一、美国经济的隐患与危机因素147

(一)经济运行出现大量泡沫成分147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实际工资水平下降149

(三)公司和家族负债严重150

(四)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双逆差”日益严重150

(五)网络股泡沫破灭,投资者信心受挫151

(一)美国新闻媒介对新经济前景的有关报道152

二、美国新经济前景152

(二)对新经济的不同认识157

三、世界各国对新经济的回应163

(一)欧盟全方位走向新经济163

(二)日本加速走向“智慧时代”164

(三)一些发展中国家努力追赶新经济165

四、新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66

(一)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转变,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167

(二)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168

(三)高速信息网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171

(四)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将发生变革172

(五)世界市场的竞争关系变得更加复杂175

一、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178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居于垄断和支配地位178

第五章 新经济的挑战和启示178

(二)新经济进一步拉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距离180

(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实力有可能进一步被削弱181

(四)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工业化、信息化的双重挑战183

二、中国离新经济有多远185

(一)国际竞争总体实力还不够强185

(二)工业化任务还未完成,产业结构层次较低187

(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弱189

(四)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信息技术的自主程度较差191

(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水平较低193

(六)人口众多、素质不高,人才资源短缺196

三、新经济: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198

(一)利用后发优势,相对减少发展成本,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198

(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我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201

(三)新经济的最初发展阶段,是落后国家缩小与先进国家差距的最佳时机204

(四)加入WTO,将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国际环境205

四、中国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207

(一)从物质条件看,我们已经具备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物质基础208

(二)从体制基础看,我们初步具备了经济快速增长的体制条件212

(三)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正在迅速加快214

第六章 我国迎接新经济的对策218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新经济成长的社会环境218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218

(二)强化观念变革,坚决清除“官本位”封建传统价值观220

(三)正确处理“新”“旧”经济的关系,加速传统产业的现代化220

二、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加快经济知识化进程222

(一)加快建立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代教育模式223

(二)加快建立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科技、教育体制230

(三)加快建立和支持发展新经济的投融资体制235

(四)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功能237

三、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调整加入WTO后的政策239

(一)加快经济体制的转轨240

(二)运用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241

(三)扩大信息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信息全球化提供的机遇242

(四)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保持和吸引外资流入244

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科技产业发展战略245

(一)以生命科学技术为重点,加强农业、保健、环境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产业发展245

(二)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加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249

(三)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254

(四)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振兴255

(五)把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创新放在重要位置257

(六)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加快科技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258

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具有科学性的政府宏观调控264

(一)我国正在形成不断完善的具有科学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264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宏观政策调控的重点266

(三)坚持具有科学性的宏观干预政策268

结束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迎接新经济浪潮273

参考文献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