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工编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摘译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11118·238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80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8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工编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校者前言1
凡例4
第一章 日俄战争前的守势国防7
一 明治初年的国防用兵7
从国际形势看明治初年的国防7
国军的创设10
对俄守势军备11
二 与清、韩的冲突13
征讨台湾13
江华岛事件与京城之变15
日本对日清提携的宿愿18
从对俄军备转向对华军备20
三 大本营的设置21
陆海军备的整备21
日清对立形势的判断24
6月2日决定出兵朝鲜25
四 日清战争中的政、战略指导27
开战指导27
清军的作战计划29
日军的作战计划与大本营的作战指导30
对列国的形势判断33
大本营的政、战略指导36
停战指导39
对三国干涉卧薪尝胆42
五 对俄国防的苦恼45
开始对俄的新军备45
俄国对韩国的野心46
俄国向满洲、韩国扩张48
北清事变与俄国占领满洲50
日俄协商?还是日英同盟?54
以不辞一战的决心对俄交涉56
六 日俄战争的政、战略指导56
对俄作战计划60
决心开战及设置大本营63
满洲军总司令部的编成及派遣66
辽阳、沙河会战与攻占旅顺要塞67
决定胜负的奉天会战72
奉天会战后对政战两略的研究75
6月初旬的作战方针78
停战指导与日俄战争的意义79
从守势作战转向攻势作战83
一 制定帝国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83
第二章 日俄战争后的帝国国防方针83
战后经营的大方针86
北进继以南进的意见87
二 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防施策90
列强进入中国与辛亥革命90
日本最初对辛亥革命的态度92
满蒙举事与其后的对华态度95
德国进入东亚与欧亚的动乱98
参加欧洲大战99
对华二十一条问题102
第二次满蒙举事与日中军事协定106
出兵西伯利亚110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防施策115
出兵西伯利亚的目的及经过115
尼港事件及西伯利亚撤兵118
九国公约与山东问题的解决121
对俄、对华作战的设想125
中国的动乱与日本对华施策127
一 对满蒙政策的展开133
蒋介石开始北伐与南京、汉口事件133
第三章 满洲事变前后的国防国策133
第一次出兵山东136
东方会议与对华政策纲领138
满蒙五铁路的敷设问题与蒋介石、田中首相会谈141
(参考:田中、蒋介石会谈经过)143
第二次山东出兵与济南事件151
张作霖被炸事件153
(参考:炸死张作霖)156
中国收复国权与日本维护权益159
(参考:张学良易帜经纬)161
大正末期的日苏关系174
二 对俄、对美的国防措施174
昭和初期的中苏关系178
日本陆军对中、俄、美的综合作战计划180
三 武力解决满蒙问题182
陆军内部结成横的组织与反动思潮的抬头182
解决满蒙问题方案184
武力解决满蒙问题时机紧迫186
9月18日柳条沟事件爆发188
板垣、石原两参谋武力解决满蒙问题方案190
政府及陆军中央部的不扩大方针192
四 面对满洲事变的陆军中央部192
朝鲜军独断越境问题195
恢复原状?维持现状?占领全满?198
张军的反击与临时对苏作战计划大纲199
行使临参委命与占领齐齐哈尔201
对苏中两国作战计划大纲203
由控制统帅转为积极统帅与占领锦州206
策动树立独立政权与攻占哈尔滨209
(参考:日军第2师团在中东铁路沿线扫荡反吉林军)211
上海事变与陆军出兵问题213
增派兵力以迅速解决上海事变218
满洲扫荡作战与缔结《日满议定书》220
征服热河与《塘沽停战协定》223
(参考:《塘沽停战协定》的签订经过)227
修订1933年度对苏作战计划233
满洲的讨伐与对苏战备236
五 满洲事变后的大陆国防239
国防方针的探讨239
封锁满苏边境与边境纠纷的激化242
巩固后方对付苏联243
(参考:《何应钦·梅津协定》)247
华北工作的急遽开展255
(参考一:华北自治工作的进展)257
(参考二:内蒙工作的推进)262
苏联巧妙的对华政、战谋略266
对华作战的设想——1935、1936年度对华作战计划268
六 国防国策大纲及国策基本原则271
控制华北自治工作271
增强中国驻屯军274
石原作战课长关于国防国策的基本设想276
二·二六事件与促进讨论国防国策大纲279
参谋本部的国际国策大纲281
七 大陆国防形势紧张283
北海事件发生后陆海军对华用兵的设想283
决定命运的绥远事件和西安事变287
逐步修订华北处理纲要289
第四章 中国事变的扩大及长期化292
一 华北事变的爆发及不扩大方针292
努力调整对华邦交292
对华形势紧迫295
芦沟桥事件爆发及不扩大方针298
(参考:芦沟桥事件的爆发)300
日本国内动员三个师团问题305
断然向华北派兵309
华北事变处理方针315
临时航空兵团的组成派遣与中国驻屯军的作战计划318
就地限期谈判与解决日华悬案问题320
打击第29军的主张及准备第二次动员323
石原作战部长“向山海关撤退”的主张326
决定行使武力和第二次动员327
第二次动员派兵及对平津戡定332
对华战争判断334
预料外的?哈尔作战338
二 从华北事变扩大到中国事变341
出兵上海的经过341
上海派遣军出动与政府声明343
(参考:上海作战经过)346
华北方面军的编成、派遣及准备保定会战353
在临时议会上发布敕语与首相施政演说356
向上海逐次增兵与石原作战部长辞职357
华北方面军的河北省中部作战362
中国事变处理纲要368
三 转向对华全面作战371
10月上旬参谋本部的情况判断371
主作战转向华中374
统一国策的措施与设置大本营377
杭州湾登陆及扫灭上海周围之敌378
11月24日的大本营御前会议383
攻陷首都南京386
向太原作战389
渡过黄河 占领济南390
占领青岛与陆海军的摩擦392
树立华北政权395
华南作战的大命及其中止397
四 攻占南京后的政、战略指导399
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调停工作399
陆军两派对讲和的态度403
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方针406
不以蒋政权为对手的声明409
准备长期持久战412
1938年以后的战争指导计划大纲草案414
2月16日大本营御前会议决定暂不扩大战面方针418
不扩大战面方针的破产421
五 向攻占汉口、广州扩大421
(参考:台儿庄作战)424
徐州会战使敌逃脱435
向攻占汉口态势转移439
张鼓峰事件的爆发442
局势扩大到沙草峰事件445
攻占汉口449
攻占广州454
对华处理方略458
调整日华新关系方针461
(参考:汪兆铭脱出重庆)465
陆军的对华作战指导474
六 三国协定问题和诺门坎事件痛苦的经验475
八号作战计划475
诺门坎事件的爆发和扩大478
攻势受挫与今后企图481
三国协定谈判的停顿及德苏接近485
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与平沼内阁倒台489
苏蒙军的8月攻势及关东军的准备反击490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与指导结束诺门坎事件492
设置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494
七 欧洲战争爆发后的政、战略指导494
以切断补给路线为目的的南宁作战498
中国军冬季攻势与我军反击作战501
(参考:南宁作战及中国军的反击)501
消耗战的形成和对华兵力的扩大520
根据国际转机处理事变523
第五章 南进良机527
一 为解决中国事变而努力527
树立汪政权与司徒雷登工作527
桐工作与停战条件529
(参考:桐工作的经过概要)532
再度占领宜昌与轰炸重庆540
(参考:宜昌作战经过)543
二 世界形势演变中的时局处理纲要551
陆军南方作战的开端551
近卫第二次组阁与基本国策纲要552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555
三 和平进驻法属印支北部受挫558
向法属印支派遣西原机关558
威压法属印支国境560
在军事威胁下签订《西原·马尔丁协定》563
印度支那派遣军的编成及因森本大队越境,协定被撕毁566
进驻命令的发出及转向和平进驻567
日法两军在法属印支国境的冲突569
统帅混乱571
第六章 停止南进574
一 中国事变处理纲要574
桐工作失败574
(参考:对“百团大战”的作战)575
日华基本条约583
中国事变处理纲要585
现地军对解决中国事变的意见589
二 对法属印支、泰国的施策与联合军的对日战备592
决定关于调停泰国、法属印支纠纷的紧急处理纲要592
对法属印支的威压行动596
英、荷、澳对日作战协定599
美英的联合战略“ABC——1”602
三 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与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604
对处理南方问题还是解决中国的事变的意见纷纭604
中国派遣军的作战企图及担当对华作战的兵力606
陆军部会议审议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609
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612
现地军的意见及处置614
四 准备南方作战及对华切断作战616
南方作战资料616
准备南方作战618
急袭华南沿岸的切断作战620
切断并确保华中、华南沿海的作战623
切断补给线及确保占领作战概况627
一 国际形势恶化629
中国战线呈胶着状态629
第七章 南北并进629
美、荷、英新加坡会谈——ADB协定632
二 德苏开战后的国策研究635
主动捕捉良机行使武力635
三 关于促进南方施策及适应形势演变的国策纲要638
决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事项638
适应形势演变关于帝国国策纲要的陆海军方案639
四 德苏开战与准备对苏行使武力642
6月18日参谋本部作战当局的设想642
6月24日陆军省部事务当局的协议643
关东军特别演习的基本设想645
秘密准备与动员对苏行使武力647
关特演的发动与海军的态度650
五 陷入进驻法属印支南部危机中652
进驻法属印支南部652
六 放弃年内对苏行使武力的企图654
放弃对苏行使武力的企图654
第八章 南进先行658
一 根据帝国陆军作战纲要的措施658
南方作战设想的原委658
8月13日前后陆军的南方作战方案661
在陆海军共同研究中,海军方案的不同点664
对中国作战的指导665
美中军事合作668
二9月6日的帝国国策施行要领669
帝国国策施行要领669
三 根据帝国国策施行要领开始作战准备672
9月18日发布南方作战准备命令672
四 和战不决,近卫内阁垮台675
意见纷纭难下战争决心675
接到10月2日美方正式备忘录677
陆军决定开战方针679
陆海军两统帅部长会谈683
陆海两相会谈684
近卫、东条会谈687
陆海军两统帅部长的态度690
10月12日的荻洼会谈693
东条陆相在阁议上的重要发言696
10月16日近卫内阁辞职699
一 东条内阁登台和重审国策701
东条内阁登台和“白纸还原”的谕旨701
第九章 断然南进701
陆海军省部对重审国策的态度702
重审国策要目与统帅部的态度704
二 南方作战计划存在的问题706
开战时间的调整706
研究马来亚登陆的甲、乙方案708
马来亚先遣兵团的船队护航问题711
三 准备对数国综合作战的一端714
配合南方作战对中国派遣军的指导714
对数国综合作战的问题717
历史性的联络会议与决定帝国国策施行要领的御前会议719
发布南方作战的战斗序列721
四 发布准备攻占南方要域的命令721
有关准备攻占南方要域的命令727
关于准备攻占香港的命令729
给南海支队的命令732
五 决心对美、英、荷开战737
秘密下达关于发起作战的命令737
开战日的决定740
第十章 开战时的战略与军容744
一 对美、英、荷开战的战略问题744
作为世界战争一环的战略744
对欧洲战局的判断746
海军的防备及对外廓要地的作战749
陆海军对进攻南方作战的基本战略751
陆军南方作战计划存在的问题753
二 决心开战后的对华政策756
对开战后中国事变的展望及大本营的意图756
开战后中国派遣军的基本任务758
传达攻占香港的命令762
传达处理敌国在华权益的命令764
苏联参战时中国派遣军的作战要领768
开战时的陆军部队769
三 开战时陆军的阵容769
四 开战时的海军阵容771
开战时的海军部队771
第十一章 先发制人进行奇袭的开战指导(1941年12月初至开战前夕)772
一 适应紧迫形势的开战指导772
先发制人进行急袭的根本方针772
剑拔弩张的处境774
“龙田丸”的佯装航海777
二 杉坂少佐座机事件778
12月1日杉坂少佐座机坠落778
12月5日判明意图并未暴露781
三 美英加强对日战备的我方对策783
关于选定甲、乙方案的指令783
向马来半岛渡洋进击786
四 进驻泰国789
关于进驻泰国的方针789
銮披汶总理失踪与主动进驻791
五 奇袭珍珠港作战构想793
山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奇袭夏威夷作战构想793
军令部的反对意见797
以六艘大型航空母舰参加奇袭夏威夷作战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