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兽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兽医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218181.jpg)
- 河北中兽医学学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16144·1968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兽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篇 中兽医学基础9
第一章 基础理论9
第一节 阴阳五行9
一、阴阳9
二、五行18
第二节 脏腑24
一、五脏25
二、六腑33
三、脏腑关系36
第三节 气、血、津液41
一、气41
二、血43
三、津液44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45
一、经络的概念46
第四节 经络46
二、经络的循行47
三、经络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48
第五节 病因53
一、病因的概念53
二、六淫54
三、内伤60
四、其他致病因素62
第二章 四诊63
第一节 望诊63
一、望诊的概念63
二、望诊的内容64
第二节 闻诊77
一、闻诊的概念77
二、闻诊的内容77
一、问诊的概念78
第三节 问诊78
二、问诊的内容79
第四节 切诊81
一、切诊的概念81
二、切诊的内容81
第三章 辨证87
第一节 八纲辨证88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88
二、八纲辨证的内容88
三、八纲辨证小结95
第二节 脏腑辨证96
一、心与小肠证96
二、肝与胆证98
三、脾与胃证100
四、肺与大肠证103
五、肾与膀胱证105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107
六、脏腑辨证小结107
一、卫分证108
二、气分证109
三、营分证109
四、血分证110
五、卫气营血辨证小结111
第四章 防治法则111
第一节 预防的基本原则111
第二节 治疗的基本原则113
一、扶正祛邪113
二、治标和治本115
三、正治与反治115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117
五、三因制宜117
一、药物疗法118
第三节 常用治疗方法118
二、针灸疗法125
三、手术疗法125
第二篇 中草药及方剂126
第一章 中草药的一般知识126
第一节 中草药的处理方法126
一、采集126
二、保存128
三、炮制130
第二节 中草药的性能133
一、四气133
二、五味134
三、升降浮沉136
四、归经138
一、配伍141
第三节 药物的配伍与禁忌141
二、禁忌143
第四节 剂型、剂量和服法145
一、剂型145
二、剂量147
三、服药法148
第二章 中草药149
第一节 解表药149
一、辛温解表药150
麻黄150
桂枝151
紫苏152
荆芥153
防风154
细辛155
生姜156
白芷156
葱白157
二、辛凉解表药158
柴胡158
葛根159
升麻160
薄荷161
牛蒡子162
菊花162
桑叶163
第二节 清热药165
一、清热泻火药165
石膏166
知母167
梔子168
夏枯草169
芦根169
二、清热凉血药170
生地黄170
玄参171
牡丹皮172
紫草173
三、清热燥湿药173
黄连174
黄芩174
黄柏175
龙胆草176
苦参177
茵陈178
三颗针179
四、清热解毒药179
金银花180
板蓝根181
连翘181
蒲公英182
黄药子183
白药子183
射干184
山豆根184
白头翁185
穿心莲185
鱼腥草186
土大黄186
第三节 泻下药188
一、攻下药189
大黄189
芒硝190
番泻叶191
巴豆192
二、润下药193
火麻仁193
郁李仁193
三、峻下逐水药194
大戟194
甘遂195
芫花195
牵牛子196
第四节 渗湿利水药198
茯苓198
猪苓199
泽泻199
木通200
滑石201
车前子201
淡竹叶202
瞿麦203
薏苡仁203
海金砂204
三白草204
金钱草205
凤尾草205
第五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206
一、温化寒痰药207
半夏208
天南星209
枯梗210
二、清化热痰药210
瓜蒌211
贝母212
前胡212
三、止咳平喘药213
昆布213
紫菀214
杏仁214
款冬花215
枇杷叶216
桑白皮217
马兜铃218
百部218
葶苈子219
第六节 消导药220
山楂221
六曲221
麦芽222
第七节 理气药222
一、行气药223
陈皮223
厚朴224
香附225
木香226
乌药227
黄荆227
二、破气药228
青皮228
枳实229
槟榔230
三、降气药230
莱菔子230
草果231
第八节 理血药232
一、止血药232
三七233
蒲黄233
白及234
仙鹤草235
地榆235
血余炭236
伏龙肝236
艾叶237
旱莲草237
紫珠238
槐花239
二、活血祛瘀药239
川芎239
益母草240
丹参241
马钱子242
泽兰242
红花243
桃仁243
莪术244
荆三棱245
赤芍246
延胡索246
郁金247
乳香248
没药248
牛膝249
土鳖虫250
自然铜250
第九节 祛暑药252
香薷252
藿香252
白扁豆253
青蒿253
第十节 祛寒药254
附子255
肉桂256
吴茱萸257
丁香257
小茴香258
荜澄茄258
第十一节 祛风湿药259
羌活260
独活260
秦艽261
木瓜261
桑寄生262
威灵仙263
豨莶草263
五加皮264
乌头264
苍术265
海桐皮265
第十二节 熄风药267
钩藤267
全蝎268
蜈蚣268
乌蛇269
第十三节 安神开窍药269
一、安神药270
朱砂270
牡蛎271
龙骨272
酸枣仁272
远志273
二、开窍药274
菖蒲274
皂角275
鹅不食草276
第十四节 平肝明目药276
决明子277
石决明277
青葙子278
刺蒺藜278
木贼279
夜明砂279
第十五节 补养药280
一、补气药280
党参281
黄芪281
山药282
白术283
大枣284
甘草284
黄精285
熟地286
二、补血药286
何首乌287
当归287
阿胶288
白芍289
三、滋阴药290
沙参290
天门冬291
麦门冬291
石斛292
鳖甲293
龟板293
枸杞子294
四、助阳药294
益智仁295
补骨脂295
续断296
骨碎补296
淫羊藿297
杜仲298
巴戟天298
第十六节 固涩药300
一、涩肠止泻药300
乌梅300
诃子301
肉豆蒄301
二、敛汗涩精药302
金樱子302
五味子302
五倍子303
苦楝根皮305
第十七节 驱虫药305
使君子305
贯众306
第十八节 外用药307
花椒307
雄黄308
儿茶308
冰片309
明矾309
第十九节 引药310
蜂蜜310
童便311
酒312
醋312
食盐313
一、方剂组成的原恻314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314
第三章 方剂314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315
第二节 常用方剂316
一、解表剂316
麻黄汤317
银翘散317
荆防败毒散318
麻黄桂枝汤319
二、泻火剂319
白虎汤320
清营汤320
黄连解毒汤321
洗心散321
郁金散322
龙胆泻肝汤322
百合固金汤323
三、润燥剂323
四、清暑剂324
增液汤324
香薷散325
清暑益气汤325
五、表里双解剂326
三黄石膏汤327
润肺散327
六、和解剂328
小柴胡汤329
逍遥散329
七、攻里剂330
大承气汤331
当归苁蓉汤332
大戟散332
八、利湿剂333
滑石散334
五苓散334
猪苓散335
五皮饮335
八正散336
九、祛痰剂336
二陈汤337
白矾散338
清肺散338
理肺散339
十、消导剂339
曲糵散340
平胃散340
和胃消食汤340
十一、理气剂341
醋香附汤342
苏子降气汤342
甜葶苈散343
十二、理血剂343
当归散344
秦艽散344
十三、祛寒剂345
理中汤345
桂心散346
益智散346
茴香散347
十四、祛风湿剂347
独活寄生汤348
海桐皮散348
防风散349
十六、明目剂350
千金散350
十五、祛风剂350
决明散351
洗肝散351
十七、补养剂352
四君子汤352
四物汤353
归芪益母汤353
补中益气汤354
六味地黄汤354
荜澄茄汤355
十八、收涩剂355
牡蛎散356
乌梅散356
金锁固精汤357
十九、驱虫剂357
杀虫散358
贯众散358
二十、痈疡剂359
仙方活命饮359
消黄散360
阳和汤360
二十一、外用剂361
生肌散361
桃花散361
雄黄散362
青黛散362
烫火散363
二十二、胎产剂363
白术散363
通乳散364
催衣散364
生化汤364
第三篇 针灸366
第一章 针灸的一般知识366
第一节 针灸的概念和特点366
第二节 针灸方法367
一、取穴及配穴367
二、针法368
三、灸烙法374
二、水针疗法378
第三节 新针疗法378
一、毫针疗法378
三、电针疗法380
第二章 常用穴位及应用386
第一节 猪针灸穴位及应用386
一、头颈部穴位386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387
三、肢蹄部穴位390
一、头颈部穴位392
第二节 牛针灸穴位及应用392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394
三、肢蹄部穴位398
第三节 羊针灸穴位及应用402
一、头部穴位402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404
三、肢蹄部穴位405
第四节 马骡针灸穴位及应用408
一、头颈部穴位408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412
三、肢蹄部穴位417
第五节 家禽针灸穴位及应用426
第四篇 家畜常见病证防治429
第一章 内科病429
舌疮429
脾胃不和430
翻胃吐草433
宿草不转(瘤胃积食)436
百叶干(重瓣胃阻塞)438
气胀440
冷痛(痉挛疝)442
结症(便秘疝)444
泄泻448
痢疾451
仔猪白痢453
感冒454
咳嗽457
喘证459
脑颗吊鼻(鼻窦蓄脓)462
喉骨胀(腺疫)463
风邪证464
中暑467
出血证468
黄疸472
淋证474
尿闭476
蓄水证478
虚劳479
脱出证482
垂缕不收485
第二章 胎产病486
难孕症486
产前不食488
胎动490
胎风(产后风)492
胎衣不下493
缺乳495
闪伤496
第一节 点痛证496
第三章 外科病496
脱膊498
脱臼499
骨折502
滚蹄505
漏蹄506
败血凝蹄507
五攒痛508
痹证510
第二节 疮黄证512
疮证512
黄证516
第三节 其他518
眼病518
破伤520
破伤风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