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地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口地理学
  • 祝卓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1071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61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人口地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口地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口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第一节 西方古代人口地理学的萌芽1

一、古希腊前期的人口地理思想与人口地理材料1

二、古希腊后期的人口地理思想与人口地理材料4

第二节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与人口地理学的形成5

一、人文地理学孕育了人口地理学5

二、其他地理科学与人口地理学14

三、人口地理学的发展趋向16

四、苏联人口地理学的发展19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与人口学的发展对人口地理学的影响22

一、重商主义者的人口经济思想22

二、古典经济学中的人口经济思想24

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27

四、坎南等人的适度人口理论29

五、凯恩斯过剩人口理论31

六、库兹涅茨长波理论32

七、现代适度人口理论33

八、现代马尔萨斯人口理论35

第四节 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概况39

一、我国古代的人口地理材料39

二、我国古代主要的人口地理思想45

第二章 人口地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59

第一节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59

一、人口过程的空间特性59

二、人口的空间形式及其演变61

三、人口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定义63

一、人口地理学的任务66

第二节 人口地理学的任务与研究内容66

二、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内容67

第三节 人口地理学的科学性质与科学地位69

一、人口地理学的科学性质69

二、人口地理学的科学地位70

三、人口地理学体系71

第四节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71

一、理论基础与方法论71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72

第三章 人口分布理论基础75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75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75

二、人口密度76

三、人口分布重心79

四、人口潜力82

五、罗伦斯曲线和集中指数83

六、城乡人口85

七、流动人口与定居人口86

第二节 世界人口分布基本态势88

一、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88

二、人口水平分布91

三、人口垂直分布91

四、人口沿海分布93

五、城乡人口分布93

第三节 制约人口分布的因素94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和制约96

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和制约105

第四章 人口自然变动与人口分布113

一、人口出生率变动与人口分布114

第一节 人口自然变动与人口分布114

二、人口死亡率变动与人口分布119

三、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分布125

第二节 人口自然变动的地区差别与原因128

一、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变动的特点与原因128

二、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变动的特点与原因132

三、人口自然变动的地区差异135

第三节 研究人口自然变动地区差异的意义142

第五章 生产布局与人口地理143

第一节 生产布局决定人口布局143

一、两种生产及其相互关系143

二、两种生产在地理空间的结合144

三、生产布局决定着人口分布147

一、产业结构转换的决定性因素149

第二节 产业结构转换对劳动力流动和人口分布的影响149

二、产业结构模式与人口劳动力分布特点150

三、产业结构转换与人口劳动力分布变化的动力与规律153

第三节 第一产业的发展与农业人口分布159

一、采集狩猎业与人口分布160

二、传统农业与人口分布161

三、近代与现代农业与人口分布164

第四节 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工业人口分布165

一、工业化制约着近现代人口过程165

二、工业化制约着人口在空间的聚集与扩散168

三、工业和人口扩散的形式169

第五节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人口结构与布局的影响172

一、第三产业对人口结构与人口布局的一般影响172

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人口地理特征的演变178

四、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人口地理特征的影响182

第六章 人口移动的理论与实际185

第一节 人口移动的若干理论问题185

一、人口移动的概念185

二、人口移动的社会功能186

三、影响人口移动与迁徙的主要原因187

四、 人口迁徙和移动的形式192

五、人口迁移指标与人口迁移数量估算193

第二节 历史上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203

一、史前时期的人口迁移203

二、古代和中世纪的人口迁移205

三、近代和现代的人口迁移207

一、国际移民214

第三节 国际人口移动214

二、客籍劳工218

三、国际难民222

第四节 国内人口迁移224

一、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迁徙活动224

二、开发落后地区过程中的移民活动226

三、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229

四、大城市内部人口钟摆式移动233

第七章 人口质量的地区差异分析235

第一节 人口自然素质地区差异分析236

一、人口肌体的地区差异236

二、自然环境对人的体形与体质的影响237

三、遗传因素对人类体型与体质的影响242

四、食物结构对人类体形与体质的影响245

五、社会生产方式是改变人民体质的决定性因素246

六、地方病对人类身体素质的影响247

第二节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地区差异及其原因253

一、人口平均寿命的地区差异253

二、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原因256

第三节 人口社会素质区域差异的分析274

一、人才概念与标志274

二、人才地理分布的区域差异276

三、制约人才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283

第八章 人口社会构成地理分析296

第一节 人种地理分析296

一、人种的分化296

二、人种的分类297

三、三大人种及其分支298

四、人种形成的制约因素301

五、种族主义的反科学性302

第二节 民族地理分析303

一、从氏族、部落到民族303

二、民族的发展与融合307

三、世界主要民族的地理特征308

第三节 宗教地理分析323

一、宗教的本质、产生与消亡323

二、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地理分布325

第九章 劳动人口地理分析326

第一节 劳动人口的概念、构成与地区差异336

一、劳动人口的概念336

二、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人口职业构成的变动337

三、劳动地域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人口构成的地区差异340

一、劳动人口年龄构成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343

第二节 劳动人口年龄与性别构成的地区差异343

二、劳动人口性别构成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353

第三节 不同经济类型国家劳动人口地理特征361

一、发达国家劳动人口地理特征361

二、发展中国家劳动人口地理特征366

三、中国劳动人口地理特征370

第十章 居民点地理分析(一)——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发展、类型与分布375

第一节 居民点地理的概念375

一、居民点的含义375

二、城镇设置的标准和依据376

三、居民点的类型和等级381

四、居民点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科学地位383

一、居民点的产生384

第二节 居民点的产生与发展384

二、城镇的产生和发展390

第三节 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农村聚落392

一、古埃及和西亚的城市393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394

三、中国夏商时代的城市395

第四节 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与农村聚落399

一、欧洲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与特点399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402

三、封建社会农村聚落主要特点416

四、旧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城市421

第十一章 居民点地理分析(二)——资本主义城市的发展与世界人口城市化42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城市的发展429

一、资本主义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429

二、资本主义城市化及其发展中的矛盾433

第二节 当代世界人口城市化441

一、当代世界人口城市化的总趋势441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特点448

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特点454

第三节 人口城市化指标458

一、人口城市化速度指标458

二、城市规模指标460

三、城市人口增长构成指标464

第十二章 居民点地理分析(三)——中国城乡居民点剖析468

第一节 农村居民点468

一、农村居民点类型和分布特点468

二、集镇类型与分布特点473

一、城镇类型与分布特点479

第二节 城镇居民点479

二、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488

第十三章 人口布局基本理论与城镇居民点体系布局500

第一节 人口布局的任务与原则500

一、社会主义社会人口合理布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500

二、人口布局的目的与任务501

三、人口合理布局的原则与依据503

第二节 人口区划与人口区域发展规划508

一、人口区划508

二、人口区域发展规划510

第三节 区域城镇居民点体系布局515

一、任务与内容515

二、中心城镇辐射、吸引范围的确定516

三、城镇体系的地域结构理论518

一、城镇总体规划任务与城镇人口分析538

第四节 城镇发展规模的确定538

二、推算城镇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和步骤544

三、城镇发展的合理规模547

第十四章 人口地理预测554

第一节 总人口预测554

一、目标和主要任务554

二、目的和意义555

三、未来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556

第二节 城镇人口与区域人口发展趋势预测559

一、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559

二、区域人口发展趋势预测562

第三节 世界和中国人口预测566

一、世界人口预测566

二、中国人口预测570

第十五章 人口地理调查与人口地理图表的编绘580

第一节 人口地理调查580

一、目的与任务580

二、调查内容583

三、调查方法与步骤585

第二节 人口统计图表资料的整理与绘制591

一、人口统计图表资料的整理591

二、人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编绘598

第三节 人口地图的编绘606

一、人口地图的种类及其意义606

二、人口地图的编绘原则与程序607

三、人口地图的表现方法610

四、几种主要人口地图的编绘方法6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