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人诞生图研究 东亚佛教美术史论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人诞生图研究 东亚佛教美术史论文集
  • (日)吉村怜著;卞立强,赵琼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750593949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佛教(学科: 美术史 地点: 东亚) 佛教 美术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人诞生图研究 东亚佛教美术史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文版前言 吉村 怜1

序 大桥一章3

第一部 天人诞生图像研究3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研究3

一 序论3

二 关于人中像的记载3

自序——关于本书的构成 吉村 怜5

三 人中像的形态5

四 异形的卢舍那佛5

五 西域发现的人中像9

六 云冈第18窟本尊像11

注释14

二 天莲华中神圣的诞生16

一 序论16

云冈石窟中莲华化生的表现16

三 窟顶——净土的天空19

四 莲华化生像的诸相20

五 愿生净土的思想23

注释25

云冈石窟中莲华装饰的意义27

一 序论27

二 莲华——生命的象征27

三 莲华座思想30

四 莲华——光明的象征32

五 结语35

注释35

一 序论37

二 龙门式天人的出现37

龙门北魏窟天人诞生的表现37

三 装饰龙门世界的天莲华39

四 如蝴蝶般羽化的天人41

五 石窟顶棚上的新式天人44

六 结语45

注释46

巩县石窟的化生图像48

一 巩县石窟的创建48

二 巩县石窟的营造顺序48

三 净土的圣者诞生49

四 两种系统的天人诞生图51

五 顶棚装饰——净土的天空54

六 结语57

注释59

二 武宁王的出生秘话61

百济武宁王妃木枕上所绘的佛教图像61

一 武宁王陵的发现61

三 中国南朝文化对百济的影响63

四 王妃木枕上所绘天人诞生图64

五 变化生是南朝的创造66

六 结语67

注释68

天寿国绣帐和金铜灌顶幡上的天人诞生图像70

一 序论70

二 天寿国绣帐是否是净土图70

三 金铜灌顶幡大幡上所绘的天人诞生图73

四 关于金铜小幡76

五 结语77

注释78

二 梁武帝制作的佛像81

论南北朝佛像样式史81

一 序论81

三 南朝样式对北魏龙门的影响82

四 南齐帝陵砖画上的天人像83

五 中国佛像样式的南北问题85

六 结语88

注释89

敦煌石窟中天人像的系谱92

一 序论92

二 敦煌的西方系统图像92

三 敦煌的初期汉化与正式汉化95

四 敦煌南朝系统天人像的流行98

五 敦煌南朝系统天人像的消失102

六 结语105

注释106

南朝天人图像向北朝及周围各国的传播108

一 序论108

二 南朝天人诞生图的产生108

三 南朝式天人向北魏的传播111

四 南朝式天人传播到北朝全境112

五 南朝文化向朝鲜三国的传播115

六 南朝佛教文化向日本的传播117

注释118

第二部 止利样式起源南朝论123

论止利样式起源南朝——止利式佛像的源流123

一 序论123

二 北魏式传播日本说的矛盾123

三 南朝式佛像对日本的影响124

四 南朝文化圈的扩大126

五 鞍作止利的家系127

六 结语128

注释129

法隆寺献纳宝物王延孙造光背考131

一 序论131

二 认为高句丽制造说131

三 铭文的形式133

四 王延孙的出身135

五 飞天光的样式136

六 结语138

注释139

一 序论141

二 云冈样式的定义141

论龙门样式起源南朝——答町田甲一的批评141

三 绅带式佛衣的起源143

四 龙门样式的定义146

五 从北魏风格到南朝风格148

六 结语——南朝佛像对北朝的影响150

注释151

成都万佛寺址出土佛像与建康佛教——关于梁中大通元年铭印度式佛像153

一 序论153

二 梁中大通元年铭释迦造像记的研讨153

三 建康佛教和成都佛教的差距156

四 梁朝益州刺史的奉佛事业158

五 建康与成都之间的漕运161

六 结语162

注释163

二 南朝佛教向百济的传播166

一 序论166

日本早期佛教像中梁、百济样式的影响166

三 佛教传来时的外国像168

四 飞鸟寺的根本本尊像171

五 南朝文化圈的扩大175

六 结语177

注释178

止利式佛像与南朝样式的关系——答冈田健的批评181

一 序论181

二 止利样式起源南朝说的原委182

三 南朝人在佛教传来时的活跃183

四 陈样式向日本的传播186

五 止利式佛像上所见的南朝特征190

六 结语195

注释196

试论飞鸟白凤雕刻史——对一个时代一种样式理论的疑问198

一 序论198

二 止利样式和非止利样式并存199

三 推古朝新的外来样式202

四 我国输入的隋唐样式207

五 飞鸟白凤雕刻的时代划分210

六 结语213

注释214

第三部 个别研究(中国)219

论仙人的图形——关于法隆寺金堂药师如来台座上墨画飞仙图的疑问219

一 序论219

二 仙人的意义219

三 仙人外貌的特征221

四 南北朝时代的仙人像222

五 日本古代的仙人像228

六 结语231

注释231

天人的词义与中国的早期天人像233

一 序论233

二 对飞天这个名称的疑问233

三 经典中所见的天人的用例235

四 意味着神仙的天人237

五 中国的早期天人像239

六 结语243

注释243

一 序论245

二 画像的概貌245

南朝的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刘宋元嘉二年铭石刻画像的内容245

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相248

四 通往彼岸的桥252

五 结语254

注释254

论云冈石窟编年——批评宿白、长广学说256

一 序论256

二 护国寺、崇教寺石窟问题256

三 云冈石窟分期论的争论点258

四 第5、第6双窟的完成年代261

五 云冈艺术的特质——徙民文化263

六 南朝文化向北魏的传播266

七 云冈石窟艺术的各种问题268

八 结语271

注释272

一 序论275

昙曜五窟营造工程探讨 吉村 恒、吉成寿男、石原金洋、高桥 浩275

二 地形及地质概要276

三 探讨条件276

四 主要工程数量276

五 工程时间、作业人数的计算278

六 全部工程、工人数287

七 劳动力的合理使用288

八 结语292

注释292

论昙曜五窟——昙曜五窟营造顺序294

一 序论294

二 昙曜五窟的开凿年代295

三 五窟的概况296

四 最初的营造计划和施工中的事故298

五 五窟与五帝的关系302

六 切断供养者像的怪事305

七 结语309

注释310

洛阳永宁寺塔址出土的塑像312

一 永宁寺塔的发掘312

二 永宁寺塔的结构312

三 塔基出土的遗物313

四 根据《洛阳伽蓝记》加以复原317

五 永宁寺塔的结局319

注释319

再论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华严教主卢舍那佛与宇宙主的释迦佛321

一 序论321

二 人中像的新资料和最早的记录321

三 法界人中像的词义324

四 身上图示五趣、六道的卢舍那像327

五 身上图示十方三世诸佛的卢舍那像330

六 结语334

注释334

第四部 个别研究(日本)341

玉虫厨子台座供养图上所绘的奇迹341

一 序论341

二 台座供养图解说341

三 按异时同图法的解释342

四 供养器具的出现345

五 结语——佛国土幻想347

注释348

一 大佛开光会的各种活动349

二 营造大佛的经过349

东大寺大佛开光会与佛教传来日本二百年349

三 开光会当天的大佛状态350

四 大佛未完成状况下举行开光会的原因351

五 像法的中兴352

六 结语——佛教宿命论的年代观353

注释354

关于药师寺佛足石记与书写者“神直石手”356

一 佛足石与佛足石记356

二 佛足石记全文356

三 第二铭难解的词句358

四 关于书写者神石手360

五 结语——制作状况361

注释362

后记 吉村 怜364

译后记 卞立强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