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工学自我测验500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工学自我测验500题](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201326.jpg)
- 张大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0909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工学自我测验500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电路分析中的基本概念1
目 录1
目 录1
N型和P型半导体是否带电1
第一章电路分析中的基本概念1
N型和P型半导体是否带电1
振荡器的自激(1)(3) 输出电压的调节2
铭牌数据的意义(1) 转向2
振荡器的自激(1)(3) 输出电压的调节2
铭牌数据的意义(1) 转向2
铁壳开关(1) 熔断器(2)3
两个二极管能否接成一个三极管(2) 晶体管的温漂3
两个二极管能否接成一个三极管(2) 晶体管的温漂3
控制电路中熔丝、热继电器和自锁触头的作用3
瞬变过程(1)(3~5) 换路(2)3
铁壳开关(1) 熔断器(2)3
瞬变过程(1)(3~5) 换路(2)3
控制电路中熔丝、热继电器和自锁触头的作用3
发电机用作电动机(3) 换向极4
发电机用作电动机(3) 换向极4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1~3) 电平4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1~3) 电平4
开关的火花(4) 衔铁的吸功电流5
幅频特性(1)(2) 直耦放大器的特殊问题(3~5
幅频特性(1)(2) 直耦放大器的特殊问题(3~5
开关的火花(4) 衔铁的吸功电流5
电流放大系数(4)(5)(22)ICBO>ICER>ICR?>ICBO的原理6
电流放大系数(4)(5)(22)ICBO>ICER>ICR?>ICBO的原理6
铁芯(5) 电动势常数与转矩常数6
晶闸管的使用(1~5)(14) 保护电路6
晶闸管的使用(1~5)(14) 保护电路6
空载电流(3)(9)(10)(16) 绕组(5)6
空载电流(3)(9)(10)(16) 绕组(5)6
铁芯(5) 电动势常数与转矩常数6
温漂(6) 调制型直流放大器7
温漂(6) 调制型直流放大器7
反馈的相位判别(4~7)(10) 三点式振荡器(5~7
直流继电器的动作速度(6) 交流接触器的噪声7
反馈的相位判别(4~7)(10) 三点式振荡器(5~7
直流继电器的动作速度(6) 交流接触器的噪声7
正弦电路(1)(2) 正弦量的三要素(3~8
三极管C、B极相连(7) 基极断开运行8
二极管整流性能(1~5) 整流电路分析(6~8
二极管整流性能(1~5) 整流电路分析(6~8
正弦电路(1)(2) 正弦量的三要素(3~8
三极管C、B极相连(7) 基极断开运行8
为什么要高压输电(1) 铁芯(2)(4)9
为什么要高压输电(1) 铁芯(2)(4)9
交流电磁铁的温升(8) 接触器线圈能否交直流两用9
交流电磁铁的温升(8) 接触器线圈能否交直流两用9
四种击穿电压(9) E、B极互换10
限幅与箝位(5)(6) 集成电路的分类及特点(7~10
异步电动机:结构(1)(2)转速(3)定子绕组接法(4)(5)绕组的相对极性(6)转差率(7)定子电流(8)(18)(20)绕线式电动机(9)10
限幅与箝位(5)(6) 集成电路的分类及特点(7~10
四种击穿电压(9) E、B极互换10
异步电动机:结构(1)(2)转速(3)定子绕组接法(4)(5)绕组的相对极性(6)转差率(7)定子电流(8)(18)(20)绕线式电动机(9)10
继电器线圈能否交直流两用(10) 短路环11
差模输入、共模输入和共模抑制比 差动放大器(9~11
元件的伏安关系(5~8)(17)(18) 变量的参考方向(8~11
继电器线圈能否交直流两用(10) 短路环11
差模输入、共模输入和共模抑制比 差动放大器(9~11
元件的伏安关系(5~8)(17)(18) 变量的参考方向(8~11
电路纠错(8) RC振荡器(9~12
VBB或VCC接反(11) 三极管代替二极管12
VBB或VCC接反(11) 三极管代替二极管12
电路纠错(8) RC振荡器(9~12
无源元件(12) 有源元件13
电容元件(6)(7)(10~14) 电感元件(8~13
降压与升压(7)(8) 相对极性(同名端)(11~13
机械特性(7)(8) 转速和电枢电流的变化(9)(12)13
中间继电器(12) 触头维修13
可控整流电路(7)(8) 触发电路(9~13
中间继电器(12) 触头维修13
可控整流电路(7)(8) 触发电路(9~13
降压与升压(7)(8) 相对极性(同名端)(11~13
无源元件(12) 有源元件13
电容元件(6)(7)(10~14) 电感元件(8~13
机械特性(7)(8) 转速和电枢电流的变化(9)(12)13
R、L和C上电压和电流的波 稳态值14
R、L和C上电压和电流的波 稳态值14
三个极的判别(13) IC>ICM是否允许14
三个极的判别(13) IC>ICM是否允许14
调速(10)(11)(14) 起动电流15
电压与频率的关系(14) 过压使用15
滤波电路分析(9~14) 有源滤波电路15
电压与频率的关系(14) 过压使用15
初相角、导前与滞后(9) 相量分析法(10~12)15
初相角、导前与滞后(9) 相量分析法(10~12)15
调速(10)(11)(14) 起动电流15
滤波电路分析(9~14) 有源滤波电路15
开关代替按钮(14) 点功控制(15)16
直流电源(14)(15)(35~37)(39) 正弦电源(14)16
直流电源(14)(15)(35~37)(39) 正弦电源(14)16
三极管工作情况判断(15) α和β的测试条件16
三极管工作情况判断(15) α和β的测试条件16
开关代替按钮(14) 点功控制(15)16
串励电机接交流电源(16) 直流执行电动机17
串励电机接交流电源(16) 直流执行电动机17
Y-△自动起动控制(17) 限位控制18
自感电动势(9)(12) 冲激函数(11)18
Y-△自动起动控制(17) 限位控制18
自感电动势(9)(12) 冲激函数(11)18
等效电路(17)(18) 能量传递19
等效电路(17)(18) 能量传递19
形(10~13) 电路的阶数19
硅管和锗管比较(17)管子的输入、输出电阻(18)19
阻抗与导纳(13)(14)(28)(29) 伏安关系式的正误(16)(17)19
阻抗与导纳(13)(14)(28)(29) 伏安关系式的正误(16)(17)19
从结构区别电机的类型(18) 起动19
形(10~13) 电路的阶数19
从结构区别电机的类型(18) 起动19
硅管和锗管比较(17)管子的输入、输出电阻(18)19
时间控制(19) 正反转控制20
时间控制(19) 正反转控制20
电动机的选用20
(8) 运算放大器(12~20
电动机的选用20
(8) 运算放大器(12~20
节点(19~21) 支路21
VB>Vc的情况(20) 放大器按频率分类21
节点(19~21) 支路21
VB>Vc的情况(20) 放大器按频率分类21
热继电器(21) 联锁控制22
换路定律(15~18) 三要素法(21)22
热继电器(21) 联锁控制22
换路定律(15~18) 三要素法(21)22
硅稳压管及其稳压电路(16)(17) 稳压电路分析(18~23
门电路及其逻辑关系(11~14) 触发器23
硅稳压管及其稳压电路(16)(17) 稳压电路分析(18~23
门电路及其逻辑关系(11~14) 触发器23
时间常数(20)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24
变压器中电流的瞬变(20)(21) 自耦变压器(22~24
断相保护(23) 导线选择24
放大器的增益(23) 放大器的温漂24
变压器中电流的瞬变(20)(21) 自耦变压器(22~24
放大器的增益(23) 放大器的温漂24
时间常数(20)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24
断相保护(23) 导线选择24
电感、互感和感抗(17)(18)(24) 电容与容抗(19~22)25
电感、互感和感抗(17)(18)(24) 电容与容抗(19~22)25
激励与响应(17) 克希荷夫电流定律(19~22)26
RC的作用(25) 偏流的调节26
RC的作用(25) 偏流的调节26
回路(22)(33) 克希荷夫电压定律(23~26
回路(22)(33) 克希荷夫电压定律(23~26
阻抗变换(25)26
阻抗变换(25)26
激励与响应(17) 克希荷夫电流定律(19~22)26
接地保护(25~27
接地保护(25~27
元件的储能(24)(25) 等效阻抗表达式的正误28
交流负载线的画法(27) RC上电压的相位28
元件的储能(24)(25) 等效阻抗表达式的正误28
交流负载线的画法(27) RC上电压的相位28
RS触发器(24~26) 空翻(27)(28)30
RS触发器(24~26) 空翻(27)(28)30
放大器的幅频特性(29~31) 放大器中的相位问题(32)33
放大器的幅频特性(29~31) 放大器中的相位问题(32)33
网孔(33) 平面电路和非平面电路(33)34
网孔(33) 平面电路和非平面电路(33)34
集中参数电路(26)(27) 功率(28)(29)35
集中参数电路(26)(27) 功率(28)(29)35
(31)气隙(11)磁极数(12)调速(13)(35)温升(14)(16)损耗(15)效率和转矩(17)功率因数(19)转矩和电压的关系(21)(22)转速与频率的关系(23)(24)起动(25~27)频敏变阻器(28)起动电流(29)起动转矩(30)绕线式电动机的起动(32)36
(31)气隙(11)磁极数(12)调速(13)(35)温升(14)(16)损耗(15)效率和转矩(17)功率因数(19)转矩和电压的关系(21)(22)转速与频率的关系(23)(24)起动(25~27)频敏变阻器(28)起动电流(29)起动转矩(30)绕线式电动机的起动(32)36
JK触发器和D触发器(29~31) 双稳态触发电路(36~38
JK触发器和D触发器(29~31) 双稳态触发电路(36~38
分贝(34)(35) 反馈的判别(36~40
分贝(34)(35) 反馈的判别(36~40
单稳态触发电路(36)(39)(40) 多谐振荡电路(36)41
单稳态触发电路(36)(39)(40) 多谐振荡电路(36)41
不正确的模拟(39) 双下标法(41~43
不正确的模拟(39) 双下标法(41~43
射极输出器(41~43) 自举电路44
射极输出器(41~43) 自举电路44
制动(38)开启式和封闭式电机(39)断相运行(40)单相电机中的旋转磁场(41)罩极式电动机(42)电容式电动机(43)交流执行电动机(44)45
计数电路(42~44) 液晶显示器45
制动(38)开启式和封闭式电机(39)断相运行(40)单相电机中的旋转磁场(41)罩极式电动机(42)电容式电动机(43)交流执行电动机(44)45
计数电路(42~44) 液晶显示器45
力矩电动机(46)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串接48
力矩电动机(46)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串接48
自整角电动机(47) 直线电动机49
自整角电动机(47) 直线电动机49
相量图法(15)(42~44)(47)(65)(66) 串联谐振(45~50
相量图法(15)(42~44)(47)(65)(66) 串联谐振(45~50
译码电路(46) MOS电路(47~53
译码电路(46) MOS电路(47~53
功率放大器(45~50) 场效应管及放大器(51~60
功率放大器(45~50) 场效应管及放大器(51~60
同步电动机(50~59) 步进电动机(60)61
平均功率(23~27)(63) 功率因数(23)(35~41)61
平均功率(23~27)(63) 功率因数(23)(35~41)61
同步电动机(50~59) 步进电动机(60)61
阻抗和式与电压和式(29)P、Q和S(31~34)63
阻抗和式与电压和式(29)P、Q和S(31~34)63
电路(1)(2)(18)0 理想电路元件(3~5)64
电路(1)(2)(18)0 理想电路元件(3~5)64
第二章电路的瞬变过程65
第二章电路的瞬变过程65
三相P、Q、S和P(63) 相序测定65
三相P、Q、S和P(63) 相序测定65
并联谐振(53~55) 三相电路(56~67
并联谐振(53~55) 三相电路(56~67
实际电源的模拟(64~67)(69)(70) 有伴电源间的转换(67)68
实际电源的模拟(64~67)(69)(70) 有伴电源间的转换(67)68
用电安全(67~70) 电容器降压70
用电安全(67~70) 电容器降压70
(73)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物理区别72
(73)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物理区别72
调压器与变阻器(71)72
调压器与变阻器(71)72
电路变换(46~48) 无源电路的变换(49~63)(81)82
负载(71)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78~82
第三章正弦电路82
第三章正弦电路82
电路变换(46~48) 无源电路的变换(49~63)(81)82
负载(71)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78~82
解题步骤(30) 支路电流法(31~33)86
解题步骤(30) 支路电流法(31~33)86
叠加原理与齐次性原理(74~77)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83~90
叠加原理与齐次性原理(74~77)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83~90
受控源(83)(84) 电位与电压96
受控源(83)(84) 电位与电压96
节点电位法(97~102
节点电位法(97~102
回路电流法(91~95) 非线性电阻(103)104
回路电流法(91~95) 非线性电阻(103)104
第四章变压器127
第四章变压器127
第五章交流电动机141
第五章交流电动机141
第六章直流电动机172
第六章直流电动机172
第七章电动机的继电接触控制183
第七章电动机的继电接触控制183
第八章晶体管和交流放大电路200
第八章晶体管和交流放大电路200
第九章直流放大电路和运算放大器232
第九章直流放大电路和运算放大器232
第十章正弦波振荡电路245
第十章正弦波振荡电路245
第十一章脉冲与数字电路253
第十一章脉冲与数字电路253
第十二章直流稳压电源314
第十二章直流稳压电源314
第十三章晶闸管技术336
第十三章晶闸管技术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