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轻松入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冯兴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0321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4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56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轻松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概述1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1
1.1.1 消息、信息与信号的区别1
1.1.2 信息及其度量2
1.1.3 信号的分类3
1.2 通信系统的分类与通信方式4
1.2.1 通信系统的分类4
1.2.2 通信传输的方式6
1.3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1
1.3.1 数字通信系统的高效性指标11
1.3.2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12
1.4 其他基本概念与术语12
1.5 通信系统的组成13
1.5.1 通信系统模型13
1.5.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14
1.5.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15
第2章 编码与调制18
2.1 信源编码19
2.1.1 信源编码的定义及其作用19
2.1.2 信源编码的类型19
2.1.3 脉冲编码调制20
2.1.4 非均匀量化22
2.1.5 信源编码常用的指标23
2.2 信道编码24
2.2.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24
2.2.2 奇偶校验码25
2.2.3 重复码25
2.2.4 卷积码25
2.2.5 循环冗余校验码26
2.2.6 交织27
2.3 调制与解调28
2.3.1 基本概念30
2.3.2 调制的分类30
2.3.3 数字调制模式举例31
第3章 移动通信基础34
3.1 移动通信的特点34
3.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5
3.2.1 信号损耗和衰落35
3.2.2 分集接收36
3.2.3 多普勒效应37
3.2.4 无线信道38
3.2.5 噪声39
3.3 移动通信的分类40
3.3.1 无线电寻呼系统40
3.3.2 无绳电话系统40
3.3.3 集群调度系统41
3.3.4 卫星通信系统41
3.3.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42
3.4 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44
3.4.1 蜂窝与小区44
3.4.2 切换与漫游45
3.4.3 其他概念与术语46
第4章 扩频理论与码分多址48
4.1 扩频通信的意义48
4.2 伪随机序列49
4.2.1 伪随机序列的基本概念49
4.2.2 伪随机序列的产生49
4.2.3 伪随机序列的评价指标50
4.2.4 伪随机序列举例51
4.3 扩频通信原理54
4.3.1 直接序列扩频54
4.3.2 跳频扩频(FH—SS)56
4.3.3 跳时扩频(TH—SS)57
4.4 多址方式58
4.4.1 多址的概念58
4.4.2 频分多址58
4.4.3 时分多址60
4.4.4 码分多址62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演进66
5.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66
5.2 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67
5.2.1 3G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67
5.2.2 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69
5.2.3 中国3G标准化格局69
5.3 WCDMA标准及其演变70
5.3.1 WCDMA简介70
5.3.2 GSM标准71
5.3.3 GPRS标准72
5.3.4 WCDMA的演进72
5.3.5 WCDMA标准的主要技术参数73
5.4 cdma2000标准及其演变74
5.4.1 cdma2000演进图74
5.4.2 各演进阶段的技术特点75
5.5 TD-SCDMA标准及其演变76
5.6 三大主流技术标准比较78
5.6.1 技术参数比较78
5.6.2 应用层面比较78
5.7 未来技术标准发展趋势79
5.7.1 3GPP标准演变79
5.7.2 B3G标准的演进81
第6章 网络结构和移动性管理83
6.1 组网结构83
6.1.1 GSM组网结构84
6.1.2 UMTS组网结构87
6.1.3 LTE组网结构88
6.2 逻辑单元89
6.2.1 用户终端(MS与UE)90
6.2.2 基站系统(BSS与UTRAN)90
6.2.3 交换系统(NSS和CN)92
6.3 移动性管理92
6.3.1 位置更新和移动台状态93
6.3.2 切换94
6.3.3 鉴权与加密95
6.4 CDMA的呼叫过程96
第7章 CDMA系统的逻辑信道和信号检测100
7.1 逻辑信道的组成和作用100
7.2 前向链路101
7.2.1 前向链路信道结构101
7.2.2 前向链路基本处理102
7.2.3 导频信道106
7.2.4 同步信道107
7.2.5 寻呼信道107
7.2.6 前向业务信道108
7.3 反向链路108
7.3.1 反向链路信道结构108
7.3.2 反向接入信道109
7.3.3 反向业务信道109
7.4 前向链路的信号检测110
7.5 反向链路的信号检测114
第8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115
8.1 多入多出(MIMO)技术115
8.1.1 MIMO技术背景115
8.1.2 MIMO系统概述116
8.1.3 BLAST空间复用系统概述118
8.2 功率控制技术119
8.2.1 功率控制技术概述119
8.2.2 上行功率控制120
8.2.3 下行功率控制122
8.2.4 小区呼吸功率控制122
8.3 多用户信号检测技术123
8.3.1 多址干扰124
8.3.2 多用户检测技术概述126
8.3.3 线性多用户检测器127
8.3.4 解相关多用户检测算法128
8.3.5 连续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算法129
8.4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130
8.4.1 正交载波130
8.4.2 OFDM技术特点131
8.4.3 降低峰均比PAPR134
8.5 智能天线技术134
8.5.1 智能天线概述135
8.5.2 智能天线的特点136
8.5.3 智能天线的关键技术137
8.6 认知无线电(CR)138
8.6.1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138
8.6.2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139
附录 缩略语143
参考文献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