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1](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3898226.jpg)
- 汪敬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0421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47页
- 文件大小:201MB
- 文件页数:7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1
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环境3
(一)特权享受——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活动的关键性特征3
(二)给与拿、促进与压迫——资本、帝国主义在华作用的全方位评价13
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39
(一)突破封建生产关系动力的不足41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互动的乏力64
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实质的全面评估77
(一)不能充分发展的现实77
(二)要求独立发展的精神105
第一篇 帝国主义在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和对中国经济领域的渗透123
第一章 外国对华贸易与中国国际收支123
第一节 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123
一、世界经济基本形势的变化123
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126
(一)通商口岸的大量增设127
(二)海关权势的增强128
(三)内河航权的扩大与外商对长江上游市场的深入131
(四)铁路修建权的获得与华北市场的扩大133
三、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140
(一)列强在华商业性投资的增长140
(二)洋行户数的增加及各地洋行分支机构的增设142
(三)列强在华商人资本中的垄断组织的发展145
(四)依附于洋商的进出口商业网进一步发展148
四、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控制154
第二节 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157
一、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及中国外贸国别比重的变化157
(一)棉布市场的争夺158
(二)棉纱市场的角逐162
(三)其他商品市场的竞争165
(四)中国外贸国别比重的变化167
二、中外贸易的增长170
(一)各地区对外贸易增长概况171
(二)中外贸易总的增长态势177
(三)中国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182
三、中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183
(一)主要进口商品及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183
(二)主要出口商品及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190
(三)从商品结构看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基本性质203
四、贸易比价的变化206
五、洋货与旧中国工业品市场208
第三节 中国国际收支问题214
一、关于进出口贸易值与贸易收支平衡问题215
(一)海关的统计方法215
(二)市价改为到岸价(进口)或离岸价(出口)218
(三)关于出口值低估率222
(四)1895—1927年贸易平衡分析224
二、各个时期中国国际收支发展概况226
(一)1895—1899年227
(二)1900—1913年229
(三)1914—1919年230
(四)1920—1930年231
三、巨额逆差的弥补问题232
四、国际收支与近代化中的资金供给问题235
(一)资金短缺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235
(二)国际收支加剧了资本不足与中国近代化的矛盾241
第二章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255
第一节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的发展过程255
一、日、俄、美银行的进入256
二、英、法、德银行的充实更新285
第二节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的特点330
一、本国政府支持的强化330
二、中外合办形式的突出340
三、金融活动领域的变动355
四、多国银行团的兴起371
(一)银行团的形成过程371
(二)银行团的内外矛盾382
第三章 列强强权政治挟制下的中国外债400
第一节 清末的财政借款401
一、围绕甲午战争的借款401
(一)战费借款401
(二)赔款借款403
(三)借款对国计民生的冲击413
二、庚子赔款的债务化416
(一)赔款和赔款的债务化416
(二)镑亏与赔款量的事实追加424
(三)庚款的清偿426
三、地方借款的开始盛行432
第二节 辛亥鼎革之际的财政借款440
一、南北两方的困窘财政440
二、列强的贷款策略443
三、南北两方的借款446
(一)北方借款447
(二)南方借款452
四、借款透析458
(一)当年南北双方财政都拮据不堪,决定着其在借贷关系中都处于劣势的地位458
(二)帝国主义列强面对辛亥革命形势,制定对华行动方针之余,规定了对华贷款策略459
(三)北方所借款项,在与贷方磋商中,从来是听命于后者提出的条件和要求460
(四)在对南方的贷款中,日本的地位特别突出460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461
一、国际银团与善后借款462
(一)善后大借款的“名”、“实”462
(二)国际银团构成的变动464
(三)借款的磋商和交涉470
(四)借款合同的签订及其直接后果479
二、日本侵华战略中的贷款活动484
(一)前西原借款的日本贷款活动485
(二)贯彻中国对日附属化方针的西原借款489
(三)后西原借款的日本贷款活动500
三、欧美列强的贷款活动502
第四节 实业借款508
一、实业借款的开始和结局508
二、铁路、电信、航业借款511
(一)铁路借款511
(二)电信、航业借款518
三、工矿企业借款522
第四章 外国在华工矿交通业投资531
第一节 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整体实力和四大支柱工业的发展形势532
一、工业投资的整体实力532
二、四大支柱工业的发展形势546
(一)轻工业投资中心的棉纺织业546
(二)重工业投资中心的船舶修造业560
(三)垄断中国烟草市场的卷烟工业567
(四)垄断中国大通商口岸公用事业系统的水、电、气工业576
第二节 英、德、日三国对中国煤、铁矿的攫夺586
一、日本资本对抚顺、烟台煤矿的掠夺587
(一)抚顺、烟台煤矿的开发与俄、日势力的争夺587
(二)日资控制下抚顺、烟台煤矿的生产588
(三)抚顺煤矿的市场开拓592
二、英国势力对开平、滦州煤矿的兼并601
(一)开平煤矿被诈夺的由来601
(二)英国势力以欺诈手段对开平煤矿的攫夺603
(三)英国资本控制下的开平与开滦矿务局605
(四)开滦矿务总局对国内市场的全力开拓610
(五)开滦矿务局的利润与分配617
三、德、日资本先后对淄川煤矿的侵夺622
(一)德资淄川、坊子煤矿的创立622
(二)德华公司的经营和盈利624
(三)日、德资本对淄川、坊子煤矿攫夺的交替628
(四)日资操纵的“中日合办鲁大公司”的产生和经营630
四、英资福公司对焦作煤矿的侵夺633
(一)福公司对山西煤炭资源的窥伺和被迫撤退633
(二)福公司对河南煤矿的掠夺性开发636
五、日资借“中日合办”形式对辽宁鞍山铁矿的垄断643
第三节 外国在华铁路权益的扩张654
一、帝国主义列强对建筑中国铁路权益的争夺654
(一)欧洲四国对中国路权的争夺654
(二)美国资本巨头投资中国铁路的企图和美国政府推出的国际共同投资策略665
(三)日本侵华政策中的路权攘夺669
二、帝国主义列强在华铁路的铺设和营运673
(一)铁路的铺设673
(二)铁路的管理营运684
第四节 外国在华航运势力的消长694
一、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航运势力的蜂拥而入694
(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开放内河的不平等规定694
(二)帝国主义航运势力的激烈竞争699
二、日本航运势力的迅速崛起703
(一)势在必争的中国航运703
(二)长江流域的日本四公司711
(三)日本航运界的国策会社——日清汽船株式会社724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列强在华航运业731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列强在华航运势力的消长变化731
(二)英、日持续分霸中国航运业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