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规划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规划学
  • 黄以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1944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55页
  • 文件大小:242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土地利用-区域规划-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规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1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地域单元——区域1

一、区域与地域、地区、空间的关系1

二、作为区域规划地域单元的区域的构成3

三、作为区域规划地域单元的区域的特性4

第二节 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9

一、何谓区域开发9

二、区域开发规划兴起的历史背景11

三、国外区域规划发展概况15

四、中国区域规划的发展22

主要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区域规划的一般原理28

第一节 区域规划研究的对象与任务28

一、区域规划的研究对象28

二、区域规划研究的任务33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类型与特性38

一、区域规划的类型38

二、区域规划的特性40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相关区划、计划、规划的关系43

一、与经济区划的关系43

二、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关系43

三、与城市规划的关系44

四、区域规划与地区性国土规划的关系44

五、区域规划与地区性发展规划的关系45

主要参考文献45

第三章 区域规划的理论问题46

第一节 区域规划理论的历史审视46

一、区域规划理论发展梗概46

二、区域规划思想理论形成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48

三、当前区域规划面临的新情况48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基础的再认识51

一、什么是理论基础51

二、单一的区位理论不能担当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基础的任务52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是一个体系54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区域人地关系系统协调理论56

第三节 区域人地关系系统协调理论的思想渊源58

一、人地关系理论的先驱——洪堡与李特尔58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地相关论58

三、人地关系中的辩证唯物论60

第四节 区域人地关系系统协调理论的客观依据60

一、地球表层系统演变规律60

二、生态系统演变规律61

三、经济系统演变规律61

四、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规律62

第五节 区域规划其他基础理论简介63

一、地理系统理论63

二、耗散结构理论65

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67

四、经济区位理论75

五、空间结构理论93

主要参考文献100

第四章 区域规划的研究方法101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过程与组织方法101

一、区域规划过程101

二、区域规划的工作程序102

三、区域规划工作的组织109

第二节 区域规划研究的方法论与方法体系111

一、区域规划研究方法论的特点111

二、区域规划方法体系的构成114

第三节 区域规划研究的根本方法论——唯物辩证法116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16

二、唯物辩证法对区域规划思想方法的指导作用116

第四节 区域规划研究的基本方法——系统工程方法118

一、系统工程与系统工程方法118

二、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特点119

三、系统工程方法研究问题的思维结构120

四、系统工程方法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122

五、系统工程方法在区域规划研究中的意义123

第五节 区域规划研究的技术方法124

一、关于区域规划技术方法的分类124

二、统计分析法125

三、野外调查法126

四、比较分析法127

五、综合平衡法128

六、数学模拟法134

主要参考文献139

第五章 区域规划中经济区的划分140

第一节 关于经济区的概念140

一、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经济区141

二、经济区的基本构成141

三、经济区的性质143

四、经济区的类型145

第二节 经济区划分的一般原理148

一、划分经济区的目的与任务148

二、划分经济区的主要依据149

三、划分经济区的基本原则151

第三节 中国经济区的划分问题153

一、中国经济地域分工发展概况153

二、中国经济区划分的若干实践157

三、中国的行政区经济162

四、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研究169

第四节 区域间的联合与利益协调174

一、区域联合的必要性174

二、影响区间联合的主要矛盾176

三、协调区间利益的主要途径177

主要参考文献180

第六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评价181

第一节 地理位置181

一、地理位置及其分类181

二、地理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82

三、地理位置考察的内容与要求183

第二节 自然条件186

一、自然条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86

二、区域自然条件评价的原则191

三、不同自然条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94

第三节 生产技术222

一、生产技术的内涵与发展阶段222

二、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23

三、区域发展的技术条件评价226

四、区域发展适用技术的选择229

第四节 人口与劳动力231

一、人口评价的理论与基本观点231

二、人口数量评价232

三、人口素质评价238

四、人口构成分析239

五、人口分布评价243

六、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评价244

第五节 社会因素247

一、制度247

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法规252

主要参考文献253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55

第一节 经济发展分析255

一、经济发展的概念255

二、考察经济发展的依据256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定257

四、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257

五、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分析260

六、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程度的考察264

第二节 经济结构分析269

一、产业结构分析269

二、技术结构分析274

三、规模结构分析276

四、企业规模经济分析282

第三节 经济地域组织分析285

一、生产地域分布的检查285

二、生产地域组合状况的检查287

三、生产地域综合体的检查290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中心(城镇)体系分析292

一、城镇化水平的测度292

二、城镇规模类型的识别293

三、城镇职能分类294

四、城镇体系布局的考察297

五、城镇体系等级系统的划分298

主要参考文献300

第八章 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301

第一节 关于投资与投资环境的一些基本认识301

一、关于投资301

二、关于投资环境308

第二节 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估318

一、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估的意义319

二、投资环境综合评估的原则319

三、投资环境综合评估的方法320

四、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估的一般程序324

第三节 投资环境预测332

一、投资环境预测的目的和意义333

二、投资环境预测的类型333

三、投资环境预测的步骤与方法335

第四节 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336

一、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必要性336

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客观依据338

三、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主要途径339

主要参考文献343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44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344

一、战略及其特性344

二、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与研究的任务346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原则与内容348

一、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原则348

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349

第三节 区域发展预测353

一、区域发展预测的内容与要求353

二、区域发展预测的步骤356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编制、鉴定与抉择358

一、区域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的要点358

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鉴定359

三、区域发展战略的抉择360

主要参考文献364

第十章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365

第一节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65

一、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365

二、规划的主要原则368

第二节 区域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369

一、指标的含义369

二、区域规划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与要求371

三、区域规划指标体系的构成373

第三节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方向、目标、重点与措施375

一、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375

二、设置区域发展的目标377

三、确定区域建设的重点391

四、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392

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框架的设计393

一、选择产业结构导向394

二、选择产业的主导部门与结构模式395

三、安排不同结构模式的产业构成397

四、确定企业的合理规模398

五、产业结构优化模型401

第五节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布局402

一、确定区域总体发展方式402

二、拟定生产力布局基本轮廓404

三、选择重点开发区域405

四、协调区域资源开发、生产布局与城镇格局的关系406

主要参考文献407

第十一章 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08

第一节 人口及劳动力规划408

一、人口规划408

二、劳动力规划412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保护规划417

一、土地及其特性417

二、土地利用及其量度指标421

三、土地的需求与供给423

四、土地利用规划425

五、土地治理保护规划428

第三节 能源开发利用规划431

一、能源现状分析431

二、能源供需预测433

三、能源结构选择440

四、能源系统布局442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43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44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444

三、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447

四、供水设施规划453

主要参考文献454

第十二章 区域工农业建设布局与环境治理保护规划455

第一节 农业建设布局规划455

一、农业生产用地构成与规模的确定455

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460

三、农业部门布局与商品生产基地选择462

第二节 工业建设布局规划466

一、工业总体布局466

二、工业地区布局467

三、工业地域组合468

四、企业厂址选择470

第三节 区域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472

一、区域环境规划的构成473

二、区域环境规划的原则473

三、区域环境规划及其编制的内容474

四、区域环境规划研究的重点475

主要参考文献478

第十三章 区域城镇体系、乡村聚落与基础设施规划479

第一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479

一、区域城镇化预测479

二、区域城镇体系的设置481

三、区域城镇体系的布局481

四、区域城镇的职能分工与协作482

第二节 乡村聚落规划483

一、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483

二、乡村聚落的类型484

三、乡村聚落等级的划分486

四、乡村聚落的体系与布局487

五、乡村聚落城镇化问题488

第三节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490

一、基础设施的特性、作用与类型490

二、交通运输业规划492

三、区域给水排水规划499

四、区域电力系统规划506

五、区域通讯系统规划509

主要参考文献510

第十四章 区域规划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512

第一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512

一、经济效益原则512

二、技术方案可比原则514

三、系统综合分析原则516

第二节 技术经济分析基本数据的估算518

一、总投资估算518

二、产品成本的估算521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估算521

四、产品销售收入和税金利润估算522

第三节 区域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静态分析方法523

一、投资回收期法524

二、投资报酬率法526

三、折算费用法527

第四节 区域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动态分析方法527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指标527

二、未来值的计算方法528

三、项目投资效益的动态分析方法530

第五节 区域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不确定分析方法534

一、盈亏点分析534

二、敏感度分析536

三、概率分析537

第六节 区域规划建设项目的宏观效益分析539

一、国民经济效果分析540

二、社会效果分析544

三、环境效果分析546

第七节 区域规划建设项目中的可行性研究546

一、可行性研究及其在区域规划中的地位546

二、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与步骤547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550

主要参考文献5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