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第2卷 1956-1966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第2卷 1956-1966
  • 当代中国研究所著 著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751540172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现代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第2卷 1956-196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

第一节《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端5

一、提出《论十大关系》的背景5

二、《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8

第二节 中共八大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贡献14

一、明确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14

二、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5

三、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起步16

四、探索民主与法制建设17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立19

一、国内政治生活中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19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长期思考22

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2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3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34

一、提出整风的背景和目的34

二、整风运动的开展39

第二节 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42

一、从整风到反右派斗争的转变42

二、反右派斗争的经过及严重扩大化49

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原因、危害及教训55

第三节 整风运动的继续开展59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63

一、总路线的酝酿和制定63

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65

第二节“大跃进”运动67

一、以浮夸风、高指标为特征的农业“大跃进”68

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进”73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紧张和严重经济形势的出现78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81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缘起81

二、北戴河会议作出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和全国公社化的实现84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后果87

第四章 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曲折90

第一节 毛泽东对“左”倾错误的察觉和初步纠正90

一、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提出纠“左”90

二、武昌会议继续纠“左”94

三、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取得纠“左”初步成果95

第二节纠“左”工作的继续进行和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98

一、第二次郑州会议对人民公社问题的进一步认识98

二、进一步压缩钢的生产指标101

三、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103

第三节 庐山会议的召开与纠“左”的曲折106

一、庐山会议的召开106

二、彭德怀的信和反“右倾机会主义”的开始109

三、“反右倾”运动被推向全国115

四、庐山会议反“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及深刻教训118

第四节 继续“大跃进”120

一、重新制定高指标120

二、继续“跃进”的做法及恶果125

三、加快“过渡”的提出与“共产风”的再度泛滥126

四、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局面130

第五章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133

第一节 初步总结经验和提出八字方针133

一、《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的形成与公布133

二、八字方针的提出136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各部门工作条例的制定137

第二节 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145

一、七千人大会的召开145

二、大会的主要内容及总结出的经验教训146

第三节 西楼会议与继续深入调整152

一、西楼会议提出的关于国民经济调整的意见152

二、调整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155

第六章 全面调整的展开及其措施157

第一节 全面调整各个领域的政策157

一、调整农业政策157

二、调整其他经济政策159

三、调整国内政治关系161

四、调整知识分子和教育、科技、文艺政策170

五、调整民族、宗教政策181

第二节 继续调整国民经济182

第三节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战胜困难185

一、开发大庆油田,摘掉“贫油国”的帽子185

二、战天斗地,改变山区面貌的大寨经验190

三、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技术193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196

一、胜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196

二、召开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

三、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198

第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对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202

第一节 工业组织管理形式的重大改革——试办托拉斯202

一、构想的渊源与正式方案的提出202

二、试办托拉斯的进程、成效及矛盾205

第二节 经济管理体制及教育、劳动体制改革的探索206

一、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206

二、物资供应体制改革208

三、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改革与试验209

四、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211

第三节 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指导思想的两次调整与三线建设的展开213

一、“三五”计划编制的第一阶段重点解决吃穿用213

二、三线建设的展开216

三、“三五”计划重点的改变及编制工作的最终完成218

第四节 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221

第八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225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225

一、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225

二、战胜严重经济困难的思想理论教育227

第二节 学雷锋运动进一步培育了良好社会风尚230

一、学雷锋运动的蓬勃兴起230

二、雷锋式的人物不断涌现233

三、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235

第三节 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236

一、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236

二、基层干部的楷模——焦裕禄237

第四节 全国学习解放军238

一、解放军的政治工作238

二、全国学习解放军241

第九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国防建设246

第一节 国防力量的建设246

一、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246

二、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252

三、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255

第二节 国防力量发挥的重要作用259

一、粉碎国民党军对大陆的窜扰259

二、打击美国入侵飞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领海领空261

三、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262

四、踊跃参加抢险救灾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65

第十章 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268

第一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68

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68

二、教育事业全面建设与发展271

第二节 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成就274

一、贯彻执行《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274

二、《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275

三、科学技术事业取得的成就276

第三节 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279

一、卫生事业全面大发展279

二、体育事业成绩巨大283

第十一章 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和平外交287

第一节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287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方针287

二、“中间地带”理论的重新提出与对民族主义国家战略地位的认识288

三、“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再次发表与对帝国主义的斗争291

第二节 中美关系与炮击金门294

一、5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美会谈294

二、炮击金门与绞索政策295

三、“打而不登、断而不死”的政策粉碎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299

第三节 中苏关系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303

一、中苏两党分歧的由来303

二、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306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的展开及其影响309

第四节 加强和发展同“中间地带”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317

一、支持印度支那各国人民的抗美斗争317

二、加强中日民间友好往来321

三、中法建交325

四、和平解决与西南邻国的边界问题327

五、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333

第五节 有效应对严峻的国际环境338

一、中苏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338

二、中印边界争端与对印边界自卫反击战339

三、国际反华势力的威胁与中国反帝反修战略的形成343

第十二章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345

第一节 平定西藏叛乱的斗争345

一、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345

二、平定叛乱并与帝国主义、国外反华势力进行斗争348

三、认真贯彻执行正确的平叛方针352

第二节 胜利完成西藏的民主改革353

一、百万农奴要求进行民主改革353

二、民主改革的方针、政策355

三、民主改革的具体实施356

第三节 五个自治区的成立和发展360

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进一步完善361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362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363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365

五、西藏自治区的成立367

六、民族地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368

第四节 民族政策的调整和民族团结的加强372

一、平息反华势力策动的“伊塔事件”372

二、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调整374

三、调整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376

第十三章 对国内形势判断的失误和阶级斗争扩大化378

第一节 重提阶级斗争378

一、重提阶级斗争的背景378

二、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382

第二节 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88

一、农村“四清”和城市“五反”的试点388

二、农村社教运动的两个“十条”390

三、“桃园经验”等的推广及其造成的紧张局面398

四、“二十三条”的制定与“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观点的提出401

第三节 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批判405

一、文艺领域阶级斗争的强化405

二、学术界的大批判410

结束语412

大事年表(1956年4月至1966年4月)4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