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排名与军队院校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排名与军队院校建设
  • 李萍萍,任立亚,姚国正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7326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13067278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研究-世界;军事院校-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排名与军队院校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学排名的影响与作用分析1

第一节 大学排名概述1

一、排名概述1

(一)排名历史溯源1

(二)排名的定义2

(三)世界著名的排名3

二、大学排名的产生及发展4

(一)北美大学排名的兴起与发展5

(二)欧洲大学排名的兴起与发展6

(三)亚洲大学排名的兴起与发展8

三、中国大学排名的发展8

(一)起步阶段9

(二)繁荣阶段9

(三)完善阶段10

(四)总结13

第二节 大学排名的作用及影响13

一、大学排名的作用13

(一)为学生择校提供参考13

(二)为用人单位提供标准14

(三)为资源配置提供引导14

(四)为高校发展提供竞争15

二、大学排名的影响15

(一)质疑的声音15

(二)赞成的声音17

(三)理性的思考17

第二章 大学排名现状分析21

第一节 大学排名简介21

一、大学排名的目的21

二、大学排名的对象21

三、大学排名的方法22

四、大学排名的目标用户23

五、大学排名的数据来源23

六、大学排名的重要原则24

第二节 世界大学排名现状及其分析25

一、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25

(一)排名目的25

(二)排名对象25

(三)排名指标体系设计25

(四)指标定义与统计方法26

(五)数据处理及计分方法27

(六)数据来源27

(七)排名结果分析28

(八)排名小结28

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名30

(一)排名目的30

(二)排名对象30

(三)排名指标体系设计30

(四)排名结果分析32

(五)THES排名小结32

三、西班牙基于网络计量学指标的世界大学排名33

(一)排名目的33

(二)排名对象33

(三)排名思路33

(四)指标体系33

(五)数据统计与计分方法34

(六)排名结果分析34

(七)排名小结35

四、其他国际性大学排名35

五、世界大学排名比较分析36

(一)排名结果比较分析37

(二)排名指标体系比较分析38

第三节 本土大学排名现状及其分析39

一、国外主要大学排名介绍40

(一)美国最佳大学排名40

(二)麦克林的排名46

(三)《泰晤士报》大学排名49

二、国内主要大学排名介绍51

(一)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排行榜51

(二)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59

(三)网大的中国大学排行榜64

(四)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大学评价68

第四节 国内外大学排名比较分析75

一、大学排名目的比较75

(一)国内外大学排名目的一致性75

(二)国内外大学排名目的差异性76

二、大学排名基本理念与评价方法比较77

(一)国内外大学排名基本理念比较分析78

(二)国内外大学排名评价方法比较分析79

三、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比较80

(一)一级指标的比较分析81

(二)最低级指标的比较分析82

(三)国内外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差异分析84

四、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汇总86

(一)声誉是判断大学品质优劣的最常用指标87

(二)教学类指标是消费者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87

(三)科研类指标是排名机构量化评价的重要内容89

(四)保障类指标是评价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90

第五节 小结与建议90

一、本章小结91

二、对大学排名使用者的建议92

第三章 军队院校排名状况分析94

第一节 军校排名概况94

一、国外军校排名分析94

(一)典型案例——美国军校在大学排名中的表现94

(二)世界著名军校排名101

二、国内军校排名分析104

(一)伊灵公司大学排名104

(二)新浪网军校关注度分析112

(三)中国十大军校排名分析114

三、结论117

第二节 军校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排名分析118

一、教学领域排名分析118

(一)教学成果奖统计分析118

(二)国家精品课程统计分析127

(三)军队院校优质课程统计分析133

(四)全国名师奖统计分析137

二、科研领域排名分析140

(一)自然科学基金统计分析141

(二)专利授权数统计分析144

(三)国家重大科技奖励统计分析145

(四)结论与建议147

三、人才培养排名分析148

(一)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统计分析148

(二)杰出青年基金统计分析151

四、军队院校在教学、科研指标方面的比较分析153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155

第四章 排名研究对军队院校建设的启示158

第一节 重视学校声誉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校园158

一、找准办学定位,奠定声誉核心158

(一)研究办学定位,奠定一流大学声誉159

(二)找准办学定位,建设军校声誉160

二、凝练校园文化,提升声誉效果161

(一)校园文化的功能161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各国名校扩大育人功能的共识162

(三)建设军校校园文化的建议163

第二节 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团队164

一、一流教师是实现一流大学目标的根本保证164

(一)办一流的高校,必须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164

(二)建立一流的教师队伍,必须采取非常规措施165

二、军队院校要把教员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165

(一)教员队伍建设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65

(二)教员队伍建设是院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166

(三)采取超常规措施,院校上下必须形成共识与合力166

三、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166

(一)教员队伍整体素质与院校所承担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166

(二)院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与现代教育的开放性相矛盾167

(三)院校有效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167

(四)市场经济发展给院校引进和保留人才造成了新的困难167

四、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167

(一)加强教育和引导,打牢教员爱岗敬业的思想基础167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168

(三)实施名师战略,牵引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168

(四)优化教员队伍结构,提高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169

五、构建教员队伍建设原则体系171

(一)相对稳定与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171

(二)阶段建设与全程渗透相结合的原则171

(三)组织培养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172

(四)规范控制与搞活教员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172

第三节 重视学生质量培养高端人才173

一、界定有关“人才”的几个概念173

(一)正确理解“人才”的概念173

(二)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174

二、观念创新,全面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175

(一)树立新的德育观175

(二)树立新的人才观176

(三)树立新的价值观176

(四)树立新的知识观177

三、严格把关军校生源质量,打牢人才培养根基177

(一)提高军校学员的入学成绩,关注学员入学前的综合素质177

(二)根据学校类别,制定不同的入学标准177

四、围绕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78

(一)要把学员的创新能力需要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178

(二)要把强化学员的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179

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需关注的几个问题180

(一)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180

(二)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180

(三)重视世界眼光的培养181

(四)重视学习精神的培养181

第四节 重视学科建设,突出军校特色182

一、正确认识学科建设对于院校建设的意义182

(一)学科建设是院校发展的龙头183

(二)学科建设是深化理论研究的需要183

(三)学科建设是教育创新的源泉183

二、军队院校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应遵循原则184

(一)学科专业建设在设计上坚持系统性原则184

(二)学科专业建设在实施上坚持规范性原则184

(三)学科专业建设在内容上坚持先进性原则185

(四)学科专业建设在指向上坚持特色性原则185

(五)学科专业建设在成果上坚持实用性原则185

三、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规划186

(一)汇聚学科队伍,创建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186

(二)加强条件建设,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186

(三)深化教学改革,抓好学科专业的适时调整、重组187

(四)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软环境188

四、学科建设中需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89

(一)学科建设与交叉创新的关系189

(二)学科建设与规划管理的关系189

(三)学科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的关系190

第五节 多渠道打造卓越学术,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190

一、正确理解“卓越学术”的含义191

二、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的建设191

(一)教学成果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91

(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92

(三)重视对军事教育规律的研究193

三、多渠道创造条件,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水平193

(一)科研评价不能只注重数量193

(二)加强对科研质量的综合评价194

(三)通过各种渠道激励教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194

附录 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196

后记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