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经济学原理
  • 侯锡林,王宏波,钱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1664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1.1.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

1.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2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

1.2.1 均衡与非均衡分析6

1.2.2 静态与动态分析6

1.2.3 存量与流量分析7

1.2.4 长期与短期分析7

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流派7

1.3.1 古典主义传统8

1.3.2 凯恩斯主义传统10

1.3.3 货币主义12

1.3.4 新古典主义13

1.3.5 新凯恩斯主义15

第二章 国民产出的核算19

2.1 国民产出核算概述19

2.1.1 国民产出的含义19

2.1.2 国民产出核算体系21

2.2 国民产出循环模型22

2.2.1 两部门循环模型24

2.2.2 三部门循环模型26

2.2.3 四部门循环模型27

2.3 GDP的含义29

2.3.1 GDP的定义29

2.3.2 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30

2.3.3 名义GDP与实际GDP34

2.3.4 GDP与经济福利36

2.4 GDP的核算方法38

2.4.1 生产法38

2.4.2 收入法38

2.4.3 支出法39

第三章 消费、投资和利率43

3.1 消费理论43

3.1.1 消费函数理论概述43

3.1.2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45

3.1.3 费雪的跨时期选择理论49

3.1.4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51

3.1.5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53

3.1.6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54

3.2 投资理论56

3.2.1 投资的分类57

3.2.2 投资的影响因素58

3.2.3 投资函数64

3.3 利率理论65

3.3.1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65

3.3.2 古典主义利率理论66

3.3.3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67

3.3.4 可贷资金理论71

第四章 国民产出的决定73

4.1 概述73

4.1.1 从基本概念到基本问题73

4.1.2 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75

4.1.3 由浅入深的分析思路77

4.2 总支出模型78

4.2.1 模型的假设78

4.2.2 两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79

4.2.3 三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83

4.2.4 四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89

4.2.5 乘数原理91

4.3 IS-LM模型97

4.3.1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98

4.3.2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104

4.3.3 均衡国民产出和利率的决定109

4.4 总供求模型115

4.4.1 总需求曲线115

4.4.2 总供给曲线121

4.4.3 总供求分析131

第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137

5.1 失业137

5.1.1 失业的含义137

5.1.2 失业的成因144

5.1.3 失业的影响147

5.1.4 失业的治理148

5.2 通货膨胀150

5.2.1 通货膨胀的含义150

5.2.2 通货膨胀的类型153

5.2.3 通货膨胀的成因154

5.2.4 通货膨胀的影响161

5.2.5 通货膨胀的治理164

5.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68

5.3.1 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68

5.3.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69

5.3.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171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173

6.1 概述173

6.1.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74

6.1.2 宏观经济政策类型175

6.1.3 从政策工具到政策目标177

6.1.4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179

6.2 财政政策182

6.2.1 财政基本制度182

6.2.2 财政政策的类型187

6.2.3 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191

6.2.4 财政政策的效果196

6.2.5 案例: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1998—2004年)199

6.3 货币政策202

6.3.1 货币与银行202

6.3.2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208

6.3.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214

6.3.4 货币政策的效果218

6.3.5 案例:中国的货币政策(2007年)222

6.3.6 案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225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周期229

7.1 经济增长概述229

7.1.1 经济增长的含义230

7.1.2 经济增长的类型231

7.1.3 经济增长的源泉233

7.2 经济增长的模型239

7.2.1 哈罗德—多马模型239

7.2.2 索洛增长模型243

7.2.3 新经济增长理论253

7.2.4 促进增长的政策257

7.3 经济周期理论258

7.3.1 经济周期概述259

7.3.2 乘数—加速数模型262

7.3.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265

7.3.4 案例: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1978—2011年)268

第八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271

8.1 国际贸易概述271

8.1.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73

8.1.2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81

8.1.3 国际贸易政策284

8.2 国际金融概述291

8.2.1 外汇与汇率制度292

8.2.2 国际收支及调节298

8.3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304

8.3.1 IS-LM-BP模型305

8.3.2 小国开放模型310

8.3.3 大国开放模型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