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 杨卡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8061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城市空间-空间规划-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我国新城发展的背景与实践1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11

三、概念诠释14

第一章 国内外新城社会空间研究进展20

第一节 世界新城开发及其规划的历程20

一、新城的起源20

二、新城的发展和演变21

三、新城的建设与规划22

第二节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27

一、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兴起27

二、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28

三、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多元化36

第三节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37

一、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38

二、市民行为空间研究40

三、城市住房与迁居研究42

四、城市贫困群体及其生存状况研究44

五、城市生活质量研究45

小结49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50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内涵50

一、社会空间辩证法50

二、沃斯理论51

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的变迁理论52

一、城市生态学理论52

二、居住流动模型54

三、城市经济学解释55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目标视角57

一、人本主义地理学57

二、城市意象图说58

三、城市便利论59

四、新城市主义60

第三章 南京市人口扩散与新城社会构成的变动62

第一节 南京市城市空间的扩展62

一、从边缘扩展到新城建设62

二、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内容64

第二节 南京市新城的建设和发展65

一、江北新城66

二、东山新城67

三、仙林新城71

第三节 南京新城的社会结构变迁73

一、居住流动与新城迁入人口73

二、新城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75

第四章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发展与演变80

第一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建设模式80

一、周边发展式80

二、依托城镇式81

三、新区建设式81

第二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发展阶段82

一、起步阶段82

二、快速发展阶段85

三、逐步成熟阶段87

第三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形态的演变88

一、居住空间的社会演变88

二、居住空间的密度演变91

第四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微观形态与结构92

一、居住空间演变中的微观形态92

二、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社会差异100

第五节 新城居住空间的外部环境103

一、环境卫生103

二、人文环境105

小结106

第五章 南京新城的行为空间108

第一节 新城通勤行为空间108

一、新城相关通勤行为的构成108

二、主城和新城之间的通勤行为110

三、新城内部的通勤行为空间114

四、新城通勤行为的空间分异115

第二节 新城购物行为空间116

一、新城内部购物空间的建设现状117

二、新城居民日常购物行为特征119

三、新城居民日常购物的行为选择规律121

第三节 新城其他行为空间与外部环境126

一、新城居民的休闲行为空间126

二、新城内部的教育医疗空间127

三、新城居民行为空间的其他环境128

小结130

第六章 新城空间的社会融合与居民感知——南京新城的邻里、社区与感知131

第一节 新城居民的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131

一、南京新城居民的邻里认知与交往现状131

二、新城居民邻里交往的主要影响因素132

三、南京新城居民的社区参与及其相关因素134

第二节 新城居民的社区归属感137

一、新城居民的社区归属状况137

二、影响社区归属感的相关因素138

三、社区归属的空间差异142

第三节 居民对新城空间的评价144

一、新城居民的主体评价状况145

二、主体评价的相关分析146

三、主体评价的因子分析152

四、新城主体评价的空间差异155

小结157

第七章 新城社会空间的响应机制与政策导向159

第一节 新城社会空间子系统的响应机制159

一、新城居住空间系统的响应机制159

二、新城行为空间系统的响应机制160

三、新城空间感知系统的响应机制162

第二节 新城社会空间系统的内外响应机制164

一、新城社会空间子系统之间的响应164

二、新城社会空间系统与外部的响应166

第三节 新城社会空间系统的主要问题167

一、新城各类实体发展的不同步(配套)167

二、新城各类空间发展的不均衡(人口、产业)169

三、新城空间权力分配的不公平(生态)169

四、新城空间的边缘化(空间权力)170

五、新城建设中的住房空置问题171

第四节 新城社会空间的政策导向172

一、基于空间结构的政策导向172

二、基于时间结构的政策导向174

三、基于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175

结论与展望178

参考文献183

问卷设计201

后记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