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科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科学概论
  • 成岳主编;刘媚,乔启成,苏小丽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83286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环境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科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概述1

1.1 环境概述1

1.1.1 什么是环境1

1.1.2 环境的分类2

1.1.3 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4

1.1.4 环境的功能特性5

1.2 环境科学6

1.2.1 环境科学及其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6

1.2.2 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9

1.2.3 环境科学的分科11

1.2.4 复杂环境系统的挑战与环境科学研究14

1.2.5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16

1.2.6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未来17

第2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19

2.1 环境问题19

2.1.1 什么是环境问题19

2.1.2 环境问题的特点19

2.1.3 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实质20

2.2 环境问题的分类20

2.2.1 原生环境问题21

2.2.2 次生环境问题21

2.3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22

2.4 当今全球主要环境问题24

2.5 中国的环境问题26

2.5.1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26

2.5.2 中国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29

2.6 环境保护30

2.6.1 环境保护的概念30

2.6.2 环境保护发展历程30

2.6.3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31

2.6.4 环境保护工作方针34

第3章 生态学基础37

3.1 生态学概述37

3.1.1 生态学的概念37

3.1.2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7

3.1.3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38

3.2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38

3.2.1 生态系统的概念38

3.2.2 生态系统的组成38

3.2.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40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40

3.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41

3.3.1 能量循环41

3.3.2 物质循环43

3.3.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47

3.3.4 小结47

3.4 生物污染与生态破坏47

3.4.1 生物污染47

3.4.2 生态破坏48

3.4.3 保护生物多样性51

3.5 生态平衡53

3.5.1 生态平衡的概念53

3.5.2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54

3.5.3 生态平衡破坏的影响54

3.6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55

3.6.1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55

3.6.2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5

第4章 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59

4.1 概述59

4.1.1 大气的组成59

4.1.2 大气的结构61

4.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62

4.2 大气污染及污染发生类型64

4.2.1 大气污染64

4.2.2 大气污染源64

4.2.3 大气污染物65

4.2.4 大气污染类型67

4.2.5 大气污染的危害68

4.2.6 全球环境大气污染问题69

4.3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72

4.3.1 气象因子影响72

4.3.2 地理环境状况的影响74

4.3.3 污染物特征的影响76

4.4 大气污染的防治76

4.4.1 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措施76

4.4.2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86

第5章 水环境和水污染92

5.1 水环境概述92

5.1.1 水环境的一些基本概念92

5.1.2 水环境问题94

5.1.3 中国水环境现状95

5.2 水体污染、污染源与污染物96

5.2.1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96

5.2.2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96

5.2.3 主要污染物97

5.2.4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99

5.3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107

5.3.1 水体自净107

5.3.2 常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107

5.4 水污染防治112

5.4.1 物理处理法113

5.4.2 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法117

5.4.3 生物处理法120

5.4.4 污水处理流程130

第6章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132

6.1 土壤环境概述132

6.1.1 土壤分类132

6.1.2 土壤中的矿物组成和性质133

6.1.3 土壤中的生物136

6.1.4 土壤中的有机质138

6.1.5 土壤中的水分145

6.1.6 土壤中的空气146

6.2 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147

6.2.1 土壤背景值的概念148

6.2.2 土壤背景值的确定149

6.2.3 土壤的环境容量150

6.3 土壤环境污染151

6.3.1 土壤污染概述151

6.3.2 土壤污染源和污染物152

6.4 土壤污染的防治153

6.4.1 土壤污染的预防153

6.4.2 土壤污染治理方法154

第7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157

7.1 固体废物的概述157

7.1.1 固体废物的定义157

7.1.2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157

7.1.3 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158

7.2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60

7.2.1 固体废物预处理160

7.2.2 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162

7.2.3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164

7.2.4 固体废物的热处理165

7.2.5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168

7.3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资源化169

7.3.1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意义170

7.3.2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171

7.3.3 能源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178

7.3.4 冶金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182

7.3.5 化学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185

7.3.6 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188

7.3.7 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193

第8章 物理性污染与治理196

8.1 噪声污染与防治196

8.1.1 概述196

8.1.2 噪声的物理量度、评价和测量198

8.1.3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205

8.2 光污染与防治210

8.2.1 光污染来源及其分类210

8.2.2 光污染的危害212

8.2.3 光污染的防护措施212

8.3 振动公害与防治技术213

8.3.1 振动公害213

8.3.2 振动公害的危害和防治213

8.4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治措施214

8.4.1 电磁辐射214

8.4.2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215

8.4.3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215

8.5 放射性污染与处理技术217

8.5.1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其分类218

8.5.2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其污染途径220

8.5.3 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和处理与处置221

8.6 热污染与防治222

8.6.1 热污染222

8.6.2 热污染对大气和水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223

第9章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225

9.1 环境监测225

9.1.1 环境监测的概念225

9.1.2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程序225

9.1.3 环境的标准227

9.1.4 水环境监测229

9.1.5 大气环境监测233

9.2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238

9.2.1 环境质量的概念238

9.2.2 环境质量评价238

9.2.3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238

9.2.4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239

9.2.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239

9.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40

9.3.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与内容240

9.3.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241

9.4 环境影响评价243

9.4.1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43

9.4.2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244

9.4.3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244

9.4.4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45

9.4.5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246

9.4.6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252

第10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256

10.1 环境规划256

10.1.1 环境规划概述及其作用256

10.1.2 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258

10.1.3 环境规划的类型259

10.1.4 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主要内容260

10.1.5 环境规划方法研究266

10.2 环境管理267

10.2.1 环境管理的概述267

10.2.2 环境管理的职能和内容268

10.2.3 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271

10.2.4 环境管理方法的发展275

10.3 环境规划与管理276

10.3.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276

10.3.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277

10.3.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277

10.3.4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277

10.3.5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278

第11章 资源、能源、人口与环境281

11.1 矿产资源281

11.2 土地资源282

11.3 生物资源285

11.4 能源287

11.5 人口288

第12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291

12.1 环境与发展291

12.2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发展292

12.2.1 启蒙与探索292

12.2.2 碰撞与争鸣293

12.2.3 全球的觉醒294

12.2.4 全球的共识295

12.2.5 从理论走向实践295

12.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295

12.3.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95

12.3.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97

12.3.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97

12.4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实施298

12.4.1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实施与成果298

12.4.2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采取的节能环保措施301

参考文献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