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4034468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

二、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4

三、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7

四、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11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13

第一节 商代西周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13

一、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13

二、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16

三、商代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7

四、商代西周时期文化发展状况18

第二节 商代的祖先崇拜与王权观念19

一、商代占卜活动及其政治意义19

二、甲骨卜辞中的商代神灵观念21

三、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观念22

第三节 西周初期的“敬天保民”思想23

一、商周王朝更替对西周政治思想的影响24

二、周公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26

小结31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33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33

一、王室衰微与社会秩序的动荡33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34

三、思想的活跃与私人办学风气的兴起35

第二节 孔子的仁、礼学说与德治主张37

一、“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38

二、“仁”与修身40

三、“礼”与德政教化43

第三节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47

一、老子的“道”论48

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49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50

小结53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56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56

一、兼并战争与统一的历史趋势56

二、列国变法57

三、郡县制的实施58

四、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58

第二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60

一、“性善”论61

二、“王道”论62

三、君权天授论64

四、施仁政的政治主张66

第三节 荀子以性恶论为前提的礼治思想69

一、“性恶”论69

二、礼治与恢复三代之治72

三、尚贤使能与富国富民76

第四节 墨子以兼爱、尚贤为核心的政治思想79

一、兼爱与非攻80

二、尚贤主张82

三、尚同主张83

第五节 庄子以返朴归真为主旨的政治思想84

一、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84

二、社会批判精神86

三、君道无为的思想主张87

第六节 商鞅的法治思想89

一、人性好利论90

二、“利出一孔”与奖励耕战91

三、法治主张92

第七节 韩非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思想96

一、历史观与人性论97

二、君主至上的观念99

三、法、术、势兼用的主张101

小结107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110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110

一、社会经济状况110

二、政治状况111

三、文化状况113

第二节 秦始皇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114

一、君权至上的统治思想114

二、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115

三、严刑峻法的法治思想118

第三节 李斯极端专制的政治思想119

一、文化专制思想119

二、“督责之术”与帝王专权思想121

第四节 陆贾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122

一、以仁义为本的治国主张123

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124

三、“统物通变”的政治调节思想125

第五节 贾谊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127

一、总结秦朝速亡教训127

二、民本思想与“倡四维”、兴教化的主张128

三、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131

第六节《淮南子》中的黄老政治思想134

一、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135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制度调节主张137

三、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137

第七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140

一、天的权威与人副天数141

二、“君权天授”与“天谴”说142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144

四、重在调节的政治哲学理念148

五、天人合一论的历史影响149

第八节 王符民本德化的政治思想151

一、民本德治思想151

二、法治主张154

三、明君论155

四、选用贤才主张156

小结157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160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160

一、社会经济状况160

二、政治状况161

三、文化状况162

第二节 曹操的法治和“唯才是举”政治思想163

一、倡导法治163

二、“唯才是举”的人才观164

第三节 诸葛亮德刑并用的政治思想166

一、“兴复汉室”与德刑并用的政治主张167

二、尚贤、任贤的人才思想169

第四节 玄学家的政治思想170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171

二、嵇康、阮籍对纲常名教的批判174

三、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178

第五节 鲍敬言的“无君”思想182

一、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183

二、平等观与“无君”理想184

小结186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188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188

一、社会经济状况188

二、政治状况190

三、文化状况191

第二节 王通“三教可一”的政治思想193

一、“三教可一”论193

二、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195

第三节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198

一、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对隋亡教训的总结198

二、仁政思想201

三、法治思想203

四、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206

第四节 韩愈以“道统”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210

一、道统论的政治意义210

二、尊君主张212

第五节 柳宗元以政体理论为中心的政治思想213

一、国家起源与政体思想214

二、礼刑论215

三、政治革新主张216

第六节 罗隐以“明君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218

一、对君主专制的批判218

二、“明君”政治理想220

小结224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227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227

一、社会经济状况227

二、政治状况228

三、文化状况229

第二节 李觏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230

一、天道观231

二、义利统一观与王霸并用论231

三、通变救弊之策232

四、均田安民、地尽国用的思想233

五、“强兵”之策234

第三节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235

一、五行说236

二、“变祖宗之法”的政治主张236

三、“众建贤才”的思想237

四、均平思想与理财主张238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240

一、“天人合一”论240

二、“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政治理想241

三、恢复宗法与分封的思想主张242

第五节 二程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244

一、“天理”观244

二、王道理想与仁政主张245

三、“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247

四、“仁义未尝不利”思想247

第六节 朱熹以德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248

一、“天理”观249

二、“为政以德”的仁政观250

三、“仁义为先”与理欲之辨251

四、改良积弊的治理观253

第七节 陈亮、叶适以功利为核心的政治思想254

一、陈亮的功利思想254

二、叶适“以利与人”的政治思想259

第八节 许衡以“得天下心”为核心的政治思想263

一、许衡与理学的官学化263

二、以“爱与公”而“得天下心”的思想264

三、“必行汉法”的治国主张265

四、对君主基本素质的探讨266

小结267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269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269

一、社会经济状况269

二、政治状况270

三、文化状况271

第二节 王阳明“明德亲民”的政治思想273

一、“心即理”与“致良知”的理论基础274

二、“明德亲民”的德治思想275

三、地方治理主张276

第三节 张居正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思想278

一、“振纪纲”以加强中央集权279

二、重惜民生的施政理念280

三、禁私学,实行文化专制283

第四节 李贽反儒学正统的政治思想284

一、“童心”说284

二、对儒学的反省批判285

三、“至人之治”的治道思想288

第五节 黄宗羲反专制的政治思想290

一、“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人性观念290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天下观292

三、注重民生的民本思想293

四、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294

五、变法救世的政治措施295

第六节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政治思想297

一、经世致用思想297

二、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299

三、“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301

四、正人心、厚风俗的主张303

第七节 王夫之以“公天下”为核心的政治思想304

一、理气、道器说305

二、“公天下”以批判专制的思想306

三、“宽以养民”的民本思想307

第八节 唐甄反专制的政治思想310

一、“学即其政,政即其学”的思想主张310

二、对专制君主的反思与批判311

三、“财用为生民之命”的养民思想314

第九节 戴震以批判理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316

一、对理学的批判317

二、“体民情”、“遂民欲”的政治理想319

小结320

第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323

第一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323

一、清朝面临的统治危机323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325

三、地主阶级改革派政治思想的变化326

第二节 龚自珍的“自改革”政治思想327

一、“通经致用”的经世思想327

二、“讥切时政,诋排专制”的社会批判思想328

三、挽救衰世的社会改革思想330

第三节 林则徐的“经世”思想333

一、禁烟思想333

二、“用民心,恃民力”以反抗侵略的主张335

三、“开眼看世界”336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338

一、学以致用的经世思想339

二、兴利除弊的变革思想341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342

小结344

第十章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347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347

一、严重的社会危机347

二、基督教文化的渗透及其影响349

第二节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350

一、反清思想350

二、“小天堂”理想及其实现举措354

第三节 洪仁玕的政治思想357

一、变法自强思想的提出358

二、变法自强的具体内容359

小结362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365

第一节 洋务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65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365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367

三、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369

第二节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371

一、以礼治世的思想371

二、“师夷智”以自强的思想373

三、“羁縻为上”的外交思想374

四、“陶铸人才,转移习俗”的思想375

第三节 李鸿章的政治思想376

一、“千古未有”的变局论377

二、制器变法的自强观378

三、“必先富而后能强”的求富观380

四、“外须和戎”的外交观381

第四节 郭嵩焘的政治思想383

一、西洋富强“有本有末”说383

二、全面学习西方的自强观385

三、有理有节的和平外交观387

第五节 张之洞的政治思想389

一、中体西用论389

二、“以工为本”的实业富国论与“自强”的军事思想393

小结395

第十二章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398

第一节 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398

一、维新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398

二、维新思潮的形成与发展400

第二节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403

一、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403

二、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405

三、大同思想407

第三节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409

一、戊戌维新时期的民权观410

二、“新民”思想411

第四节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414

一、谭嗣同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415

二、对“纲常名教”的批判416

第五节 严复的政治思想418

一、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维新思想418

二、反对专制的自由思想419

三、开中国政治学理论之先河422

小结423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426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426

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426

二、满清贵族与汉族的矛盾加剧427

三、新的社会力量成长428

四、各种思潮的勃兴、碰撞及辩论429

第二节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430

一、三民主义思想431

二、五权宪法和建国方略437

第三节 章太炎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442

一、章太炎的政治思想442

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448

小结450

第十四章 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453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453

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453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文化论争455

第二节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458

一、前期政治思想458

二、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思想465

第三节 李大钊的政治思想469

一、创造“青春中华”的爱国思想470

二、“民彝”政治观471

三、马克思主义观474

四、社会主义理论478

第四节 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东方文明救国论482

一、胡适的改良主义482

二、黄凌霜等的无政府主义484

三、杜亚泉的东方文明救国论487

小结490

结语493

阅读文献504

后记5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