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禅学思想史4 中国部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禅学思想史4 中国部3
  •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译 著
  • 出版社: 大千出版社
  • ISBN:957447044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36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禅学思想史4 中国部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部953

第四编 禅道绚烂时代(前期)953

概说953

第一章 赵宋勃兴与诸宗恢复955

第一节 宋太祖之佛缘955

第二节 造寺度僧957

第三节 佛教之保护957

第四节 太祖之信向958

第五节 太宗之译经958

第六节 太宗之禅机959

第二章 永明延寿之宗风及其杂行961

第一节 永明延寿961

第二节 永明之一百零八件日课962

第三节 念佛之流行963

第四节 禅师之净业964

第五节 万善同归集965

第六节 所谓圆修十义966

第七节 永明之折衷综合主义966

第八节 祖佛同诠与禅教一致968

第九节 大乘诸经皆说一心969

第十节 会相归性970

第十一节 永明之华严禅971

第十二节 列祖之列名与其语句971

第十三节 四祖五祖之语要973

第十四节 青原之法语974

第十五节 永明之著作975

第三章 首山省念之禅与道原之传灯录977

第一节 首山省念977

第二节 首山之住持开法978

第三节 首山之门风979

第四节 首山三句与著语980

第五节 真宗保护佛教982

第六节 道原之传灯录983

第七节 传灯录跋文之谬误983

第八节 杨亿参禅984

第四章 汾阳善昭之施设与大阳警玄之门庭987

第一节 汾阳善昭987

第二节 汾阳与首山988

第三节 汾阳之住山989

第四节 汾阳之末后989

第五节 有关汾阳之怪谈991

第六节 汾阳之思想992

第七节 三诀、三句、三玄三要993

第八节 四转语与四喝995

第九节 四宾主与五位996

第十节 六相与十智同真997

第十一节 十八问998

第十二节 汾阳颂古之权舆1000

第十三节 临济宗之绚烂1002

第十四节 同安丕1002

第十五节 同安志1003

第十六节 梁山观1004

第十七节 大阳警玄1006

第十八节 大阳之语要1007

第十九节 大阳之三句1008

第二十节 大阳与浮山之关系1009

第五章 天台教观之复兴与禅者教家之交涉1011

第一节 螺溪义寂1011

第二节 义通1012

第三节 四明知礼与山外派之论诤1013

第四节 知礼之徽号与入寂1014

第五节 遵式1014

第六节 山外派晤恩1015

第七节 孤山智圆1016

第八节 禅者之教学1016

第九节 教者之禅学1017

第六章 雪窦重显之颂古及其馀弊1019

第一节 香林澄远1019

第二节 智门光祚1021

第三节 雪窦重显1023

第四节 重显与智门1024

第五节 雪窦之开法1024

第六节 对雪窦颂古之非难1025

第七节 雪窦之语要1026

第八节 雪窦重显之法系1027

第七章 慈明楚圆与黄龙杨岐二派1031

第一节 仁宗之归佛1031

第二节 慈明楚圆1032

第三节 禅林僧窦传之误记1033

第四节 楚圆与杨大年1034

第五节 慈明与洞山晓聪1034

第六节 住山1035

第七节 楚圆之顺世1036

第八节 楚圆之玄风1037

第九节 当时之禅弊1038

第十节 牧童歌1039

第十一节 李遵勖之广灯录1040

第十二节 李遵勖之参学1040

第十三节 李遵勖之末后1041

第八章 荐福承古之异彩1043

第一节 荐福承古1043

第二节 承古与范仲淹1044

第三节 承古之息心休歇1044

第四节 宗弊之指摘1045

第五节 知见谣1046

第六节 承古之嗣法1047

第七节 嗣法问题1048

第八节 有关三玄之论议与慧洪之妄评1050

第九章 琅琊慧觉之门庭1053

第一节 琅琊慧觉1053

第二节 琅琊之思想1054

第三节 琅琊之识见1055

第四节 范仲淹之玄学1056

第十章 杨岐黄龙二派之祖1059

第一节 杨岐方会1059

第二节 慈明婆1060

第三节 杨岐住山1061

第四节 杨岐之家风1061

第五节 杨岐之禅1063

第六节 黄龙慧南1064

第七节 黄龙与云峰1064

第八节 黄龙与慈明1065

第九节 黄龙之嗣法1066

第十节 黄龙之入狱1066

第十一节 黄龙之心操1067

第十二节 为人之法1068

第十三节 黄龙之三关1068

第十四节 黄龙之藻思1070

第十一章 圆通居讷与育王怀琏1073

第一节 圆通居讷1073

第二节 居讷之道誉1074

第三节 居讷与欧阳修1075

第四节 华严修颙与欧阳修1075

第五节 程师孟、苏洵、刘述1076

第六节 居讷之语句1077

第七节 大觉怀琏1078

第八节 大觉之才器1078

第九节 仁宗之参学1080

第十节 大觉与云居晓舜1080

第十一节 育王住山1081

第十二节 大学之法语1082

第十三节 道隆与仁宗1083

第十二章 明教契嵩之修史1085

第一节 佛日契嵩1085

第二节 契嵩之传法正宗记1086

第三节 契嵩之道声1087

第四节 契嵩之思想1088

第五节 契嵩与李?1089

第十三章 浮山法远之九带1091

第一节 浮山法远1091

第二节 浮山与叶县1092

第三节 浮山之出世开法1093

第四节 浮山与欧阳修1094

第五节 浮山之行业1094

第六节 浮山之九带1095

第十四章 金山昙颖与天衣义怀1101

第一节 金山昙颖1101

第二节 李瑞愿与昙颖1102

第三节 王暑、夏竦、李瑞愿1103

第四节 昙颖之住持与迁化1104

第五节 性辨1105

第六节 天衣义怀1106

第七节 天衣之扬化1107

第八节 天衣之宗乘1108

第九节 天衣之净业1109

第十节 唯心净土文1111

第十一节 天衣为净禅兼修之作俑者1112

第十二节 杨杰之禅学1112

第十三节 杨杰之念佛1113

第十五章 朝臣之参禅1115

第一节 英宗与神宗之奉佛1115

第二节 赵抃之参禅1116

第三节 富弼之玄学1118

第四节 许式之参学1119

第十六章 投子义青与曹洞禅1121

第一节 投子义青1121

第二节 浮山与投子1122

第三节 投子之开法1123

第四节 投子之锦心襴肠1124

第五节 大阳投子之付法与永平门下之传说1125

第六节 洞上室内之祕传1126

第七节 批判1128

第八节 大阳之法嗣1128

第九节 洞上金刚杵与《永平广录》之记事1129

第十节 正确之投子行状1129

第十一节 投子语录之明证1131

第十二节 大阳传1132

第十三节 面山之批议1133

第十四节 面山之错谬1134

第十五节 面山对大阳年龄之误1135

第十六节 投子得法於浮山晚年1135

第十七节 看话流行之明证1136

第十七章 圆照宗本与东林常聪1137

第一节 圆照宗本1137

第二节 宗本之出世1138

第三节 宗本与神宗哲宗两帝1139

第四节 宗本与高丽之义天1140

第五节 宗本之感化1141

第六节 宗本与圆融教1142

第七节 宗本之念佛1142

第八节 宗本密修净业1144

第九节 东林常聪1144

第十节 常聪之开堂1145

第十一节 常聪之徽号1145

第十二节 常聪之思想1146

第十三节 常聪与苏东坡1147

第十四节 苏东坡之念佛禅1148

第十五节 佛印与东坡1149

第十六节 苏东坡之参学1150

第十七节 东坡之游戏三昧1151

第十八节 佛印了元1153

第十九节 了元之演法与张方平之归佛1153

第二十节 了元与义天1154

第二十一节 了元与王韶1155

第二十二节 苏东坡之了元赞1155

第二十三节 了元与周茂寂1156

第二十四节 了元与苏辙1158

第十八章 净因道臻与智海本逸1161

第一节 净因道臻1161

第二节 道臻之思想与力量1162

第三节 智海本逸1163

第四节 本逸之祖室联芳颂1164

第五节 刘经臣之参禅1167

第十九章 长芦法秀与芙容道楷1169

第一节 长芦法秀1169

第二节 法秀之遍参1170

第三节 长芦之住山1171

第四节 法秀之思想1171

第五节 法秀与李龙眠1172

第六节 法秀之机语及净业1173

第七节 佛国惟白之续灯录1173

第八节 二禅八律1174

第九节 芙蓉道楷1175

第十节 道楷之玄风1176

第十一节 道楷之高风清节1178

第十二节 道楷之词藻1179

第十三节 祇圜正仪1179

第十四节 道楷与高世则、杨杰、韩琦1181

第二十章 晦堂祖心、真净克文、兜率从悦1183

第一节 晦堂祖心1183

第二节 祖心之好学与接人之方便1184

第三节 晦堂之号1185

第四节 示谢景温之法语1186

第五节 祖心之闲雅1186

第六节 祖心与黄庭坚1187

第七节 祖心之语平实明确1188

第八节 黄庭坚略传1189

第九节 黄庭坚之参玄1190

第十节 黄庭坚之临济宗旨论1191

第十一节 真净克文1192

第十二节 克文与黄龙慧南1193

第十三节 克文之住山与王安石1194

第十四节 克文之言行1195

第十五节 克文与朱世英1196

第十六节 克文之思想1197

第十七节 兜率从悦1198

第十八节 兜率之开堂与兜率之三关1199

第十九节 张商英1200

第二十节 张商英之参学1201

第二十一节 张商英与圜悟克勤1202

第二十二节 张商英与大慧宗杲1203

第二十三节 张商英之末后1204

第二十一章 赵宋之末路1207

第一节 宋徽宗1207

第二节 安三圣像於僧居1208

第三节 林灵素之道术与徽宗1209

第四节 改佛为道1209

第五节 永道之上表与佛教之恢复1210

第六节 金人之勃兴与宋之灭亡1210

第二十二章 五祖法演与石门慧洪1213

第一节 五祖法演1213

第二节 五祖法演与白云守端1214

第三节 法演之开堂说法1215

第四节 法演之用心1215

第五节 法演之思想1216

第六节 法嗣书之体裁1217

第七节 石门慧洪1218

第八节 慧洪之出世及入岳1219

第九节 慧洪之荣誉及流配1220

第十节 慧洪之再入岳1221

第十一节 慧洪之释放1222

第十二节 慧洪之晚年1223

第十三节 慧洪之性行1224

第十四节 慧洪之天才1224

第十五节 慧洪之思想1225

第十六节 当时之习弊1227

第十七节 鉤章 棘句1227

第十八节 禅林之净土观1228

第十九节 当时之佛殿1229

第二十节 陈瓘1230

第二十一节 陈瓘之三千有门颂并参禅1230

第二十三章 五祖门下三佛1233

第一节 圜悟克勤1233

第二节 圜悟与五祖1234

第三节 圜悟之开化1235

第四节 圜悟之对机设化1236

第五节 张浚1237

第六节 张浚之参禅1238

第七节 徐俯1239

第八节 徐俯与灵源惟清1240

第九节 李弥逊1241

第十节 圜悟之思想1242

第十一节 圜悟之心要1243

第十二节 圜悟之死生观1244

第十三节 圜悟之宗旨1245

第十四节 圜悟之工夫1246

第十五节 达摩胎息之说1247

第十六节 看话禅之变化1248

第十七节 圜悟之《碧岩集》1249

第十八节 碧岩集之杜撰1250

第十九节 文殊无著之问答及其假作之证1251

第二十节 广清凉传之假托1254

第二十一节 五灯会元之误记1257

第二十二节 圜悟与宗弊1259

第二十三节 佛鉴惠懃1260

第二十四节 佛鉴之出世1260

第二十五节 佛眼清远1261

第二十六节 佛眼与五祖1263

第二十七节 佛眼之操守1264

第二十八节 冯楫之参禅1264

第二十九节 冯楫之净业1266

第三十节 看话之弊与三自省察1266

第三十一节 佛眼之心要1267

第三十二节 佛眼之坐禅偈1268

第二十四章 长芦宗颐与长芦清了之念佛禅1271

第一节 宋室南迁与灵芝元照之净业1271

第二节 元照之念佛义1273

第三节 无量寿佛赞与谤禅偈1273

第四节 三圣立像记1275

第五节 长芦宗颐1275

第六节 莲华净土念佛社1276

第七节 莲华胜会录1277

第八节 念佛防退方便文与劝念佛颂1278

第九节 禅净关系论1280

第十节 劝孝文1280

第十一节 禅苑清规与坐禅机1281

第十二节 念佛念诵文1282

第十三节 死心悟新1284

第十四节 死心之开堂1285

第十五节 死心之警戒1286

第十六节 参禅法与人生观1287

第十七节 四转语、三问、劝念佛1288

第十八节 长芦清了1289

第十九节 长芦住山1290

第二十节 戒杀文1291

第二十一节 清了之道誉1292

第二十二节 清了之思想1293

第二十三节 末后之用心1294

第二十四节 信心铭拈提1295

第二十五节 斥大慧辈示正知正见1296

第二十六节 净土宗要1297

第二十七节 念佛公案1298

第二十八节 慈受怀深1299

第二十九节 慈受与佛鉴1299

第三十节 退步偈1300

第三十一节 慈受之思想1301

第三十二节 慈受之厌世1301

第三十三节 念弥陀颂1303

第三十四节 王旦之净业1303

第三十五节 文彦博之念佛1304

第三十六节 王日休之往生1306

第二十五章 宋儒之道学1308

第一节 周茂叔130

第二节 周茂叔之参禅1309

第三节 太极图与陈搏1312

第四节 陈搏之易学1314

第五节 太极图出於河上公之说1315

第六节 归元直指集之传说1316

第七节 太极图说1317

第八节 通书1319

第九节 周茂叔之襟怀1320

第十节 邵雍1321

第十一节 邵雍之言行1322

第十二节 先天图1324

第十三节 邵雍之独断1326

第十四节 程颢1327

第十五节 程颢之人物1330

第十六节 程颢之学风1330

第十七节 程颢之学与禅1333

第十八节 程颐1335

第十九节 洛党川党1336

第二十节 程颐之资性1337

第二十一节 程颐之言行1338

第二十二节 程颐与灵源1339

第二十三节 游酢1340

第二十四节 游酢之参禅1341

第二十五节 谢良佐1342

第二十六节 辨儒禅之相违1345

第二十七节 杨时1346

第二十八节 杨时之禅1347

第二十六章 北宋之居士1349

第一节 郭祥正1349

第二节 苏辙1350

第三节 胡安国1352

第四节 范致虚1353

第五节 吴居厚1354

第六节 彭汝霖1355

第七节 韩驹1355

第八节 刘安世1356

第九节 李纲1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