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先秦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哲学史 先秦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
  • 欧崇敬著 著
  • 出版社: 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57042030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196MB
  • 文件页数:5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 先秦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史写作方法论1

前言1

第一节 哲学史的史观与解释方法研究2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新分类方式与哲学文献的当代价值15

一、分类说明15

二、当代中国哲学的价值与世界定位18

第三节 哲学史观与史料诠释方法的选取问题析论22

结语28

第二章 中国哲学与知识体系的构成基础33

第一节 从一种新的方向去看待商周文明与思想发展33

第二节 从文明构成的各种基础考察观念产生的源头41

第三节 中国文字与中国哲学的首度创造转化时代45

第四节 从生命内涵思考的哲学源头51

第五节 中国知识与学术形构过程中的基础内涵59

第三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第一个创造转化的时代73

第一节 商代与西周文献中所呈现的哲学观念内涵,以及春秋时代的《老子》、《周易古经》、《论语》、《孙子》、范蠡、《墨经》的时代:哲学的「第一个二百年」与其前沿时代73

第二节 一个与《老子》、《周易古经》古易并列为最古老的哲学起源之另一哲学文本系列:从〈逍遥游〉与《周易古经》的相关转化作用论《庄子·内篇》作为中国哲学史起源第一个时代的最终成就项:第一个哲学时代、第一个二百年的十多个文本创造80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第一个哲学发展阶段:从春秋中晚期方成形的〈八卦〉、〈六十四卦〉数字符号系统到战国初期的庄周四篇文本〔约二百年左右的时间〕97

第四节 从〈含山出土五千年前原始洛书〉到(《夏小正》十月历及早期五行的方位理论等天文学观念作为中国哲学史之源头之一项的讨论:并论子弹库《楚帛书》的天文学哲学观念)101

第四章 《老子》:中国哲学基本存有论的创造者111

第一节 历史叙述111

一、《老子》在二十世纪中出土的各种版本111

二、《老子》一书的主要概念与内涵113

第二节 老子哲学:「基本存有论」的当代转化121

第五章 孔子的文明哲学与「仁学」的创造转化131

第一节 孔子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与其「文明哲学」的打造131

第二节 孔子的哲学架构与其后学发展137

第六章 《文子》的古本与今本之哲学转化141

第一节 第一个老子学派的创造转化哲学家141

第二节 老学中的首度社会存有论建造者:《文子》及其知识学的贡献147

第七章 道家:杨朱、列子、关尹子、子华子等数十位早期道家思想153

第一节 杨朱及《列子》别开生面的原创性哲学内涵153

(一)〈天瑞〉篇154

(二)〈黄帝〉篇155

(三)〈周穆王〉篇156

(四)〈仲尼〉篇157

(五)〈汤问〉篇158

(六)〈力命篇〉158

(七)〈杨朱〉篇160

(八)〈说符〉篇162

第二节 关尹喜及其老学的继承163

第三节 《吕氏春秋》中的子华子与杨朱思想转化叙述164

一、《吕氏春秋》中的杨朱相关六篇文本164

二、子华子思想在《吕氏春秋》中的保留165

第四节 《庄子》书中所记载的其他早期道家人物167

第八章 《庄子》:最富原创性的哲学文本:前期的两位庄子书写者171

第一节 〈逍遥游〉与〈齐物论〉、〈大宗师〉、〈应帝王〉的第一代庄学文本:第一位庄子与其真正「写作文本四篇」171

一、〈逍遥游〉的哲学内涵173

二、〈齐物论〉的哲学理论构造175

三、〈大宗师〉的哲学内涵179

四、〈应帝王〉篇的哲学内涵181

第二节 第二位《庄子》作者:庄周首位继承者之〈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的写作183

第九章 庄学〈外篇〉的理论发展185

第一节 〈外杂篇〉的分类与价值转化论述185

一、〈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篇对〈内篇〉的继承其及创造性发挥186

二、〈天地〉篇187

三、〈天道〉篇190

四、〈天运〉篇191

五、〈刻意〉篇192

六、〈缮性〉篇192

第二节 〈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六篇哲学内涵的转化分析193

一、〈秋水〉篇193

二、〈至乐〉篇的生死解构智慧194

三、〈达生〉篇的生命洞见198

四、〈山木〉篇的「材与不材论」199

五、〈田子方〉篇的「忘言论」与「葆真论」203

六、〈知北游〉篇的「本根论」205

第十章 后期庄学:《庄子·杂篇》哲学思想之创造转化213

第一节 〈庚桑楚〉篇对〈内篇〉的继承213

第二节 〈徐无鬼〉篇218

第三节 〈则阳〉篇223

第四节 〈外物〉篇226

第五节 〈寓言〉篇的后设说明与言说理论230

第六节 〈让王〉篇的「尊生第一论」233

第七节 〈盗跖〉篇的社会文化批判236

第八节 〈渔父〉篇的「保真论」240

第九节 〈列御寇〉篇241

第十节 〈天下〉篇的庄学理论与学术史表现245

第十一章 范蠡与黄老学派之《黄帝四经》与〈太一生水〉、〈伊尹·九主〉:稷下黄老的发展:《申子》、宋荣、《尹文子》、《慎子》、《鹖冠子》等学说析论257

第一节 范蠡与黄老学派的开创257

一、〈范蠡〉257

二、〈稷下黄老与黄老学〉259

第二节 《黄帝四经》的哲学价值:社会存有论的《老子》发展261

一、〈经法〉篇261

二、〈十大经〉篇263

三、〈称〉篇的转化重述267

四、〈道原〉篇的转化叙述269

第三节 〈太一生水〉特殊概念的创造转化270

第四节 《申子》与宋荣的政治哲学273

一、《申子》的思想分析273

二、宋荣的哲学思想275

第五节 《尹文子》的哲学当代价值276

一、历史叙述及其理论基础276

二、创造转化的《尹文子》重述278

三、小结279

第六节 彭蒙与田骈、邹衍的哲学思想280

一、田骈、彭蒙二者的哲学价值280

二、邹衍的阴阳与五行观282

第七节 《慎子》由存有学、社会存有论到政治哲学的体系建构284

第八节 〈伊尹·九主〉的出土价值288

第九节 《鹖冠子》的哲学价值及其转化叙述291

第十二章 名家与《公孙龙子》299

第一节 名学与辩学的发展299

第二节 惠施:第一个名家哲学转化创造的完成者301

第三节 辩者二十一事与辩者在战国中晚期的发展304

一、〔二十一事〕的重新分类304

二、战国中晚期的辩者发展308

第四节 公孙龙及其分析哲学与意识哲学、存有学说309

第五节 《公孙龙子》:「意识哲学」的创造转化317

一、前言317

二、文本的分析317

(一)〈白马论〉317

(二)〈指物论〉318

(三)〈通变论〉323

(四)〈坚白论〉324

(五)〈名实论〉324

三、结论325

第十三章 《墨子》与墨家学派的创造转化327

第一节 墨翟与战国墨家学派的文明哲学体系327

第二节 《墨子》的架构与当代价值330

第三节 社会存有策略理论:《墨子》十大论题的思考价值332

第四节 武装自卫队的社会存有策略与反战和平主张341

第五节 墨子〈经·说(上、下)〉与〈大取〉、〈小取〉的科学理性精神及后期墨家学派的创作特质343

一、时空几何观及物理观345

二、知识理论347

三、方法论348

四、〈大取〉篇的著作时代及内涵349

五、〈小取〉篇的创造性与著作时代351

第十四章 《孟子》:第一个儒家存有论的建造者355

第一节 儒家首度完成的创造转化者355

第二节 《孟子》「知言知识社会存有学」的当代重建及转化364

第十五章 《管子》气学思想转化及竹简〈王兵〉、〈十问〉、〈天下至道谈〉篇、《胎产书》375

第一节 历史叙述375

一、《管子》的文明建国哲学系统375

二、《管子》与出土简帛〈王兵〉篇、〈春秋语事十六章 〉、《胎产书》的关系377

第二节 《管子》气学的转化与当代价值378

一、〈内业〉的存有学架构379

二、〈心术〉(上、下)380

三、〈白心〉篇381

四、〈水地〉篇的古代物理学素朴理论381

五、〈四时〉篇的阴阳政治学381

六、〈五行〉篇382

第十六章 《中庸》与《大学》的创造转化叙述385

第一节 《中庸》的存有学重构385

一、历史地位385

二、《中庸》思想特质387

三、《中庸》「存有学与社会存有学」贯穿的当代转化叙述391

第二节 《大学》的意识哲学与社会存有学397

一、历史地位397

二、《大学》经传的综合转化398

第十七章 《荀子》:儒家哲学体系的建造者403

第一节 历史叙述及其知识学403

一、历史地位与其文明哲学403

二、荀况知识学的心理学倾向406

第二节 〈乐论〉创造转化的音乐哲学410

第三节 〈乐论〉的音乐哲学重建方法讨论:创造性的叙述开展418

(一)儒家的音乐社会存有学420

(二)儒家的音乐社会学420

(三)儒家的音乐人类学421

(四)儒家的音乐心理学421

(五)儒家的音乐人格学422

(六)儒家的音乐治疗学423

(七)儒家的音乐表现学424

(八)儒家的器乐功能学425

(九)儒家的音乐伦理学425

(十)儒家的音乐美学425

第四节 结论426

第十八章 《吕氏春秋》综合诸家的文明建构哲学427

第一节 《吕氏春秋》的文明建构哲学427

第二节 《吕氏春秋》与春秋战国诸子诸家的理论运用430

第三节 《吕氏春秋》诸篇内涵的转化叙述435

(一)〈孟春〉435

(二)〈尽数〉435

(三)〈先巳〉436

(四)〈论人〉436

(五)〈圜道〉436

(六)〈仲夏〉437

(七)〈决胜〉437

(八)〈孟冬〉437

(九)〈有始〉437

(十)〈应同〉438

(十一)〈下贤〉438

(十二)〈察今〉438

(十三)〈知接〉439

(十四)〈正名〉439

(十五)〈审分〉439

(十六)〈君守〉440

(十七)〈任数〉440

(十八)〈勿躬〉441

(十九)〈知度〉441

(二十)〈不二〉441

(二一)〈执一〉441

(二二)〈淫辞〉442

(二三)〈观表〉442

(二四)〈有度〉442

第四节 《吕氏春秋》音乐本体论的创造转化443

第十九章 今本《易传》与帛书〈系辞〉、〈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的哲学发展关系447

前言447

第一节 作者与时代的争论及解决448

第二节 今本《易传》与帛书本的哲学涵意459

一、帛书部分459

二、今本《易传》的哲学内涵:〈彖〉、〈象〉、〈文言〉、〈说卦〉、〈序卦〉、〈杂卦〉462

三、今本《易传》中的〈系辞〉哲学内涵467

结语469

第三节 《周易古经》与《易传》的创作者之流派归属及其可被诠释的理论基础方向——并对《易》属「儒道」争议作一反省及突破地论述470

第二十章 《左传》与十六种出土儒家简帛文献的哲学价值考察479

一、《左传》479

二、《晏子春秋》481

三、《五行》篇的简帛出土482

四、《六德》484

五、《四行》484

六、《鲁穆公问子思》485

七、《性自命出》的现象学伦理学式论述486

八、《成之闻之》488

九、《尊德义》488

十、《缁衣》489

十一、《穷以违时》489

十二、《唐虞之道》489

十三、《忠信之道》490

十四、《语丛Ⅰ》490

十五、《语丛Ⅱ》490

十六、《语丛Ⅲ》491

十七、《语丛Ⅳ》491

第二十一章 兵家与法家的策略哲学价值考察493

第一节 兵家的策略哲学493

一、《司马法》:最古老的兵家作品493

二、《孙子》兵法及其策略哲学的创造转化494

三、《吴子》兵法:权力意志为主体的建国策略哲学496

四、《孙膑》兵法的出土竹简之哲学价值499

五、《尉缭子》的春秋战国兵书总结论述与古本《尉缭子》501

六、〈六韬〉兵法的当代哲学转化502

第二节 法家哲学的各家价值与转化505

前言505

一、〈子产〉与〈邓析〉506

二、〈商鞅〉与《商君书》的文明哲学及〈李悝〉的《法经》先驱507

三、《尸子》与尸佼的思想价值511

四、《韩非子》与韩非子的君王术、管理学513

参考书目5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