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缙云风 西南大学校报优秀作品及媒体报道精选 2005-201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蓉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51121417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缙云风 西南大学校报优秀作品及媒体报道精选 2005-201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铿锵跫音1
历史·瞬间·未来3
学科调整和学院、科研机构设置进入实施阶段7
学校实质性融合又迈出关键一步9
学校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正式挂牌11
学校开启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实施“质量工程”12
学校成为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14
学校成立社会主义学院14
袁贵仁副部长亲切接见我校心理援助队16
薄熙来看望慰问我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17
西南地区19所高校在我校研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18
学校全面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
农业部教育部共建我校等八所涉农高校23
学校始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4
学校与7地级市(区)共建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25
学校出台推进人才强校工作实施意见26
学校隆重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30
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32
学校党委创造性推进创先争优活动33
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35
学校首个海外校友会在北美成立37
学校辅导员“三进三同”活动广受关注38
贫困研究生也可通过“绿色通道”入学39
学校为顶岗实习学生购买人身保险40
学校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正式启动41
水墨实验——美 院教学改革的一场视觉盛宴41
设立“教学质量110”全程监控教学活动43
市委书记汪洋来校看望慰问袁道先院士并寄语全校教师44
学校今年起开办本科生“创新实验班”45
学校学分制改革全面推进47
学校今起招收国防生培养军队干部48
学校将实施6项工程 助推研究生就业49
学校全面部署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50
学校“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正式授牌51
学校将于明年正式招收少数民族研究生52
学校本学年起正式实施“2+1”学期制53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54
学校制定系列方案全面帮扶5·12地震灾区籍学生56
学校获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58
学校今起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9
学校实施“621工程”全力打造国内一流教师教育创新高地59
学校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63
薄熙来与我校大学生第一次“亲密接触”63
学校制定并发布《大学生诚信守则》65
学校出台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建设方案66
学校积极探索大学生“三进三同”体验式社会实践新模式67
首届重庆籍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在我校举行69
辅导员博客成学子“一日三餐”70
手机报“传箴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72
“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准组建73
袁道先院士领衔申请的“世界岩溶研究中心”获联合国批准74
校长王小佳主持的甘蓝新品种研究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75
学校新获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76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成功推出77
学校完成世界首张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78
家蚕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79
学校出版社荣膺一级出版单位和“全国百佳”81
学校学科建设又一里程碑获准新设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2
学校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历史新高82
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评审揭晓学校获准立项总数居全国第一83
学校首批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取得丰硕成果84
养蜂人笑了85
做大做强“石柱模式”学校加大石柱基地建设力度86
荣昌县与学校荣昌校区正式签署县校合作协议88
校地合作开新花 忠县、巫山再结缘89
柑桔研究所发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优势协助灾区恢复生产90
校地合作涌春潮92
学校与广安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4
学校成立统筹城乡发展研究院95
学校探索实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纪实96
首批顶岗支农实习生下农村100
学校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落户石柱101
学校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倾力服务新农村建设102
学校与市公安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现场心理研究中心104
学校4雕塑方案为山城增添美景106
学校将从五大方面积极支援毕节学院108
第二篇 学人风采111
秋雨纷飞情更浓113
新丝绸之路的领航人119
漫漫窥渊求索路 有志育才终不悔123
“21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探索者126
孜孜以求 拳拳以报129
润物无声 三尺讲台施化雨 益能厚德 百年骏业育英才132
名师有道136
漫漫科研路 拳拳赤子心138
博学笃行为师表 求知求真铸人生141
情系柑桔产业 书写奋斗之歌144
稻菽教授146
文章铺锦绣 桃李吐芳菲148
“两江学者”专访151
潜心为学 春风化雨153
在昆虫的世界里寻根探密157
一个出版人之梦159
尽心尽责乐于奉献 朴实无华挥洒激情162
一草一木都是他的儿女165
“晚霞”映红桑园168
舞于西南沃土的枫叶171
第三篇 校园达人175
从西南大学跑出的世界冠军177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179
从容自信,敲开“世界第一”的门181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生永恒的奉献184
“探索生物奥秘中的一‘小’步”187
小羽毛飞在大世界190
大四学生创办瑜伽馆192
将热爱编成一本书194
“文学门槛上的一次张望”197
追求,以色彩的名义199
从绿色通道走出来的学生总经理201
走近我们身边“做科研”的本科生202
用微笑展示最美的重庆205
“没想到他们这么能吃苦”207
“骑行是我的生活方式”210
从重庆到吉林,风雨一路走过214
偏爱做女红的大男生217
第四篇 学苑采风219
爱心的坚守221
用雨水浇灌树苗 让爱心放飞希望223
一场“特殊”的人党仪式225
英雄走了,我们该思考些什么?226
对话:邓费建、邓波兄弟谈大学生创业228
我们为什么上大学?231
学校首届国学班学子:“我为国学,薪尽火传”234
派往明天的教师235
300名大一新生致信大四的自己238
用青春奏响一曲“军中绿歌”239
到农村去当一名“大学生村官”241
三代“读书人”的“读书记忆”242
来汉川工作这一年245
“以立为先、彰显独特、挺立求新”247
神秘支票署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48
40岁“超龄”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梦250
“心理绿色通道”为新生开心灵处方252
我校学生再造“法拉利”253
我的社团我的梦254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257
自助地摊一周未丢分文260
女子国旗班:从“柔弱女子”到“坚强女兵”262
交换生的故事 飞跃异乡的美丽265
让“阳光”播撒到每一个心灵269
郭明义与我校学子的亲情故事271
我校两名援助尼日尔志愿者胜利凯旋272
“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发现与创造”274
第五篇 缙云文苑279
西南大学赋281
西南大学大学精神与校训正解282
走过一百年283
科学救国与革命救国的殊途同归289
梁平琐忆291
晏阳初与私立乡村建设学院293
宓园赋295
守望苍穹的毛主席塑像296
百年石屋 一段尘封的往事298
涅槃重生一教楼 凝聚两代父女情301
卵石围墙的记忆303
我的亲近的渔塘湾304
家住石岗村306
我永恒的精神家园308
吴宓先生的学习之道312
彩写一个人314
轻轻叩开方敬先生的家门317
郑思虞教授的诗文书画322
70年不变的情怀324
画家风骨 爱情华章327
让世界充满阳光与雨露330
老彭先生二三事333
田家炳:“留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后世”335
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面对面338
五十年萌芽又衰落340
且从绝处读侠气343
巫山长江大桥赋345
在美访问飞虎队追记346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讲台?350
我们为什么追袁隆平?352
附录 媒体报道精选355
大学“农”科怎样“助农”357
“石柱模式”寻求双赢361
“晚霞”映红丰收的田野363
心在最高处 根在最深处366
“顶岗实习”破解农村教师“缺编”难题368
西南大学:办学特色经久锤炼 办学魅力浑然天成371
女领导更需宏观思维375
西南大学:强化专业训练 注重师农互补377
西南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员”活跃校园内外380
西南大学搭建助学育人平台 帮困助学成效显著381
西南大学实施就业工作五项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383
西南大学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成效显著384
西南大学:优化课程促进高校师范生专业化发展386
西南大学推进思想理论建设三大工程努力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387
西南大学积极为大学生营造“绿色网络环境”390
西南大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391
西南大学着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393
西南大学:西部成长故事395
西南大学推进辅导员“三进三同”工作402
西南大学特立服务总队:让受助生实现“三个提升”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