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通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通信技术
  • 王惠琴,曹明华,张玺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8393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计算机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计算机通信1

1.1.1计算机通信的概念1

1.1.2计算机通信的产生2

1.2计算机通信的发展3

1.3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组成6

1.4计算机通信的应用7

1.5制定数据通信标准的机构10

本章小结13

习题13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14

2.1数据通信的概念及其分类14

2.1.1数据通信的通信方式15

2.1.2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16

2.1.3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17

2.2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19

2.3数据通信系统的衡量指标21

2.3.1信息量21

2.3.2衡量指标23

2.4通信系统分析基础25

2.4.1信号的分类25

2.4.2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27

2.4.3周期信号的频谱28

2.4.4非周期信号的频谱31

2.4.5系统响应及其系统分析方法32

本章小结36

习题37

第3章 信道38

3.1信道定义38

3.2传输介质39

3.2.1有线传输介质39

3.2.2无线传输介质40

3.3传输损耗43

3.3.1衰减43

3.3.2延迟畸变43

3.3.3噪声44

3.4信道容量45

3.4.1信噪比45

3.4.2信道容量46

本章小结48

习题48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49

4.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49

4.2数字基带信号50

4.2.1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及其表示51

4.2.2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57

4.3码间串扰61

4.4数字基带系统的理想传输特性62

4.4.1理想低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63

4.4.2升余弦频谱传输特性64

4.5眼图65

4.6均衡67

4.6.1均衡的概念67

4.6.2时域均衡67

4.6.3频域均衡68

4.7部分响应系统69

4.7.1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69

4.7.2部分响应的一般形式72

本章小结74

习题75

第5章 数字调制技术76

5.1调制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76

5.1.1调制技术的作用76

5.1.2调制的分类77

5.2二进制数字振幅键控78

5.2.1 2ASK的调制原理78

5.2.2 2ASK信号的解调80

5.3二进制数字频率键控83

5.3.1 2FSK的调制原理83

5.3.2 2FSK信号的解调86

5.4二进制数字相位键控89

5.4.1 2PSK的调制原理90

5.4.2 2PSK信号的解调91

5.4.3 2DPSK调制93

5.5 2ASK、2FSK和2PSK的性能比较98

5.6多进制的数字调制99

5.6.1多进制的数字振幅调制100

5.6.2多进制的数字频率调制101

5.6.3多进制的数字相位调制104

5.6.4正交振幅调制114

5.7其他改进的调制方式120

5.7.1最小移频键控120

5.7.2高斯最小频移键控124

5.7.3偏差四相相移键控126

5.7.4相对四相相移键控128

本章小结131

习题132

第6章 同步技术134

6.1同步的作用及分类134

6.1.1按功能来分134

6.1.2按实现方式135

6.2载波同步135

6.2.1自同步法135

6.2.2外同步法138

6.2.3载波同步的性能140

6.3位同步143

6.3.1外同步法143

6.3.2直接法145

6.3.3位同步系统性能147

6.4群同步150

6.4.1起止式同步法150

6.4.2连贯插入法150

6.4.3分散插入法155

6.4.4群同步系统的性能156

6.4.5群同步的保护157

6.5网同步160

本章小结162

习题163

第7章 多路复用技术164

7.1多路复用技术164

7.2频分多路复用165

7.2.1频分复用原理165

7.2.2波分多路复用168

7.2.3正交频分复用169

7.3时分多路复用171

7.3.1同步时分复用171

7.3.2统计时分复用174

7.4码分多路复用174

7.5空分多路复用175

本章小结176

习题176

第8章 信道编码177

8.1差错控制方式177

8.2信道编码178

8.2.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178

8.2.2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179

8.2.3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180

8.3常见的几种检错码182

8.3.1奇偶校验码182

8.3.2水平奇偶校验码183

8.3.3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183

8.3.4恒比码184

8.3.5群计数码184

8.4线性分组码185

8.4.1基本概念185

8.4.2线性分组码的编码186

8.4.3线性分组码的译码189

8.5循环码191

8.5.1基本概念191

8.5.2循环码的编码196

8.5.3循环码的译码197

8.5.4常见的几种循环码200

8.6 BCH码200

8.7 RS码202

8.7.1 RS码的编码203

8.7.2 RS码的译码204

8.8卷积码205

8.8.1基本概念205

8.8.2卷积码的图解表示207

8.8.3卷积码的译码208

8.9几种新的编码方法211

8.9.1网格编码调制(TCM)211

8.9.2 TURBO码215

8.9.3 LDPC码217

8.9.4喷泉码218

本章小结223

习题225

第9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27

9.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227

9.2若干重要概念228

9.3 OSI模型体系结构231

9.3.1 OSI/RM参考模型简介231

9.3.2 OSI/RM参考模型各层功能233

9.3.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236

9.3.4 OSI协议标准利弊分析237

9.4 TCP/IP模型体系结构238

9.4.1 TCP/IP参考模型及协议族简介238

9.4.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功能238

9.4.3网络层协议239

9.4.4传输层协议248

9.4.5应用层协议253

9.5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对照关系259

本章小结260

习题261

第10章 通信接口及标准262

10.1引言262

10.2 RS-232-C接口标准263

10.2.1电气特性263

10.2.2机械特性265

10.2.3功能特性265

10.2.4过程特性267

10.2.5 RS-232-C常用的连接方法268

10.3 RS-423-A/RS-422-A/RS-485/RS-449270

10.3.1 RS-423-A270

10.3.2 RS-422-A270

10.3.3 RS-485272

10.3.4 RS-449274

10.3.5几种串行接口标准的比较276

10.4 USB接口277

10.4.1 USB规范277

10.4.2 USB体系结构278

10.4.3 USB的应用282

10.5 RJ-45网络接口283

本章小结284

习题284

第11章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285

11.1数据链路控制的概念285

11.2流量控制287

11.2.1停-等协议288

11.2.2滑动窗口协议289

11.3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293

11.3.1 BSC的基本概念和控制字符293

11.3.2 BSC的帧结构294

11.4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295

11.4.1 HDLC的基本概念295

11.4.2 HDLC的帧结构297

11.4.3 HDLC的运行299

11.4.4 BSC和HDLC特点的比较300

11.5其他数据链路控制规程300

11.5.1 LAPB协议300

11.5.2 LAPD协议301

11.5.3帧中继301

11.5.4 ATM302

本章小结303

习题304

第1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305

12.1计算机网络的构成305

12.1.1计算机网络的组织结构306

12.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306

12.1.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07

12.2局域网311

12.2.1以太网312

12.2.2虚拟局域网315

12.2.3局域网仿真317

12.2.4无线局域网318

12.2.5城域网320

12.3广域网320

12.3.1广域网概述320

12.3.2 Internet321

12.4数据交换技术322

12.4.1电路交换322

12.4.2报文交换324

12.4.3分组交换326

12.4.4软交换328

12.4.5光交换331

12.4.6交换技术的演进332

12.5路由技术333

12.5.1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333

12.5.2路由协议336

12.6网络硬件设备340

12.6.1网络服务器340

12.6.2网络工作站340

12.6.3网络接口卡341

12.6.4调制解调器342

12.6.5中继器342

12.6.6集线器343

12.6.7网桥344

12.6.8交换机345

12.6.9路由器349

12.7网络软件351

12.8网络安全技术352

12.9网络未来的发展358

本章小结361

习题361

附录A 常用的三角公式363

附录B 常用的积分公式级数364

附录C 确知信号分析中常用的公式365

附录D erf(x)、erfc(x)与x的数值表367

参考文献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