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下
  • 吴根友,孙邦金等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6903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181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戴震(1723~1777)-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学派、问题意识及其相互关系与历史转折781

第一章 皖派与吴派的学术关系再辨证——以戴震与惠栋为例781

第一节 晚明学风的转变与清初的学术特征781

一、反思理学与心学,重新回到气本论的哲学立场781

二、重视实证的学风与徽宣地区重视天文、历算学之学术环境785

三、重视音韵、训诂的传统,对宋明儒的思辨学风展开批判786

第二节 结识惠栋之前戴震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789

一、35岁之前戴震的著述情况789

二、35岁前戴震学术思想简论791

第三节 戴震与惠栋的学术、思想之关系再辨证798

一、钱穆论惠栋与戴震的关系798

二、戴震与惠栋的学术关系再辨证800

三、惠栋与戴震关系新结论804

本章结语805

第二章 戴震对扬州学派的影响807

第一节 扬州学派及其师承808

一、扬州学派与吴派、皖派的关系808

二、扬州学派与戴震810

第二节 扬州学派对皖派学术、思想的继承813

一、王念孙、王引之对戴震“因声求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813

二、戴学与扬州学者的典章制度之学和科技史研究816

三、扬州学者的义理之学与戴震的关系822

本章结语830

第三章 崔述的疑古史思想与乾嘉时代的史学解放831

第一节 崔述生平及其学术的价值取向831

一、崔述生平831

二、崔述学术的价值取向与乾嘉学术精神的内在关系832

第二节 “尊经疑古”,考信求真——崔述的学术精神835

一、“尊经疑古”——崔述的“求真”思想及其理论前提835

二、非汉非宋,“为有用之学”是求——崔述“经世致用”的学术目标838

第三节 崔述对《六经》之外典籍成伪原因的分析与归纳845

一、人言(包括口头语言、传说与书面书言)的主观性846

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与对此局限性缺乏反省导致伪讹851

三、人类各种文化心理的影响导致讹误853

第四节 崔述的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简论856

一、崔述的“经史不二”论856

二、崔述的“封建”论858

三、崔述论“正统”859

本章结语863

第四章 经学家与史学家的方志学分歧及其原因探析——以戴震与章学诚为例864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后几种重要著作对此问题的分析864

第二节 章学诚维护“名教”的思想倾向及其对戴震的批评866

第三节 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思路及其对戴震的学术批评870

第四节 章学诚在“方志”问题上对戴震的批评及其得失斠评876

本章结语881

第五章 乾嘉时代汉学与宋学的对立与调和——以江藩与方东树之争为例883

第一节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与方东树《汉学商兑》883

一、江藩与《国朝汉学师承记》883

二、方东树与《汉学商兑》886

三、《汉学商兑》的主要思想倾向890

四、《汉学商兑》对戴震思想的批判及其卫道立场892

第二节 义理、考据与辞章三者关系之争895

一、问题的由来895

二、同时代人的相关论述900

第三节 “训诂明而后义理明”与“义理明而后训诂明”——义理与训诂关系再辨证906

第四节 “汉学”与“宋学”之间的“清学”913

一、汉宋之争的由来913

二、“清学”的自身内涵916

本章结语920

第五编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近代诸人文学科之关系923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新思想与戴震思想的内在联系923

第一节 “著书专代世界苦人立言”——宋恕对戴震思想的认同和阐扬924

第二节 “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情”——章太炎及国学保存会对戴震思想的宣传932

第三节 伦理学界“自由思想之先声”——蔡元培对戴震伦理思想的研究939

第四节 “欲为中国文化转一新方向”——梁启超对戴震哲学思想的肯定与推崇942

第五节 “努力创造一种科学的致知穷理的中国哲学”——胡适的戴学研究946

本章结语951

第二章 王国维的新考据学研究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952

第一节 王国维的学术经历952

第二节 王国维对乾嘉考据学的继承与超越954

一、研究内容方面955

二、研究方法方面958

第三节 王国维对乾嘉考据学的超越963

本章结语967

第三章 章太炎与乾嘉学术969

第一节 章太炎与乾嘉学派的学术渊源969

第二节 章太炎对乾嘉学术的继承与发展973

一、章太炎与乾嘉小学974

二、章太炎与乾嘉经学978

三、章太炎与乾嘉史学981

第三节 章太炎的乾嘉学术研究特点986

一、“大独必群”的个性特点986

二、“激动种姓”的民族主义色彩988

三、“夷六艺于古史”的实证主义方法989

四、“以新知附益旧学”的宏阔学术视野990

五、语言研究与哲学分析相结合992

本章结语994

第四章 新史学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996

第一节 胡适的新史学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997

一、“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理国故”998

二、“中国文化史”视野下的古史研究方法论1000

三、胡适的“新史学”对现代中国“疑古”思潮的推动1003

四、余论1009

第二节 顾颉刚的“史学疑古”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1010

一、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基本观念1011

二、顾颉刚“疑古”思想的二重思想资源1014

三、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方法论意义1022

第三节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1026

一、“始于疑而终于信”——疑古与信古的平衡1026

二、中西合璧的史学方法论——史学及其方法的科学化1031

三、“史学便是史料学”命题的本土渊源1037

四、“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乾嘉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派1043

本章结语1046

第五章 王力的古代汉语研究与乾嘉学术的内在关系1051

第一节 王力语言学研究成绩概述1052

第二节 王力的音韵学研究1058

第三节 王力的语法学研究1064

第四节 王力的语义学和词汇学研究1067

本章结语1072

第六编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乾嘉学术及其历史定位1075

第一章 “世界历史”与比较现代化理论1075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与“世界哲学”1075

第二节 多元现代化理论及其反思1080

一、西方现代化问题讨论的两种范式1081

二、20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代表性观点举要1087

三、20世纪部分中国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解1091

四、“比较现代化”视域里明清学术研究的新思路1094

本章结语1097

第二章 18世纪乾嘉学术与欧洲启蒙思想之比较1098

第一节 18世纪的中国与欧洲1098

第二节 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阐扬1101

一、理性、理性主义及其反拨1102

二、科学与实证主义1106

三、启蒙与经典诠释运动1108

四、进步观念与乐观主义精神1110

第三节 乾嘉学术的创新努力:反抗伦理异化,追求道德解放1110

一、走出中世纪:打破“道统”,重建“道论”1113

二、乾嘉时期的智识主义:“容光必照”1115

三、乾嘉时期的人文主义:反对伦理异化1119

四、乾嘉时代文艺领域里的“性灵”“有我”与个性解放1123

五、度数之学的扩张与学问(知识)的分化1131

本章结语1132

第三章 人文实证主义与乾嘉学术中的现代性因素1136

第一节 实证与实证主义1136

第二节 人文实证主义及其方法论的特征1139

一、经学研究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1140

二、史学研究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1141

本章结语1143

第四章 乾嘉学术的局限性及其活的精神1146

第一节 乾嘉学术的局限性1146

一、文献主义的局限1147

二、归纳方法的局限性1148

三、对由训诂通向经义解释方法的局限性缺乏反省1148

第二节 乾嘉学术中活的精神1150

一、“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科学精神1150

二、淡泊功名利禄,追求知识、崇尚学术的求知精神1153

三、关怀下层民众疾苦、敢于批评现实不公的人文主义理想1155

本章结语1158

参考文献1159

后记11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