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刑事诉讼法配套规则与裁判要点适用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刑事诉讼法配套规则与裁判要点适用全书
  •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4625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62页
  • 文件大小:507MB
  • 文件页数:796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刑事诉讼法配套规则与裁判要点适用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2012年刑事诉讼法5

第一编 总则5

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5

第一条 立法目的5

第二条 本法任务5

第三条 公检法职责分工5

第四条 国家安全机关职权6

第五条 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6

第六条 诉讼基本原则6

第七条 三机关相互关系7

第八条 法律监督7

第九条 诉讼语言文字7

第十条 两审终审7

第十一条 审判公开及辩护权8

第十二条 无罪推定8

第十三条 人民陪审制8

第十四条 保障诉讼权利8

第十五条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9

第十六条 外国人刑事责任的处理10

第十七条 刑事司法协助10

第二章 管辖11

第十八条 职能管辖11

第十九条 基层法院管辖13

第二十条 中级法院管辖13

第二十一条 高级法院管辖14

第二十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14

第二十三条 级别管辖变通14

第二十四条 审判地域管辖14

第二十五条 优先、移送管辖14

第二十六条 指定管辖14

第二十七条 专门管辖14

第三章 回避15

第二十八条 回避事由和方式15

第二十九条 办案人员行为之禁止15

第三十条 回避的决定及效力16

第三十一条 其他人员的回避16

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17

第三十二条 自行辩护与委托辩护17

第三十三条 委托辩护人的时间17

第三十四条 指定辩护18

第三十五条 辩护人的责任19

第三十六条 辩护律师侦查期间的权利20

第三十七条 辩护人会见通信权20

第三十八条 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权20

第三十九条 辩护人申请调取证据权21

第四十条 辩护人证据展示义务21

第四十一条 律师调查取证权22

第四十二条 辩护人的义务22

第四十三条 被告人拒绝与更换辩护23

第四十四条 诉讼代理23

第四十五条 诉讼代理人的范围23

第四十六条 辩护律师的保密义务24

第四十七条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诉控告权24

第五章 证据25

第四十八条 证据及种类25

第四十九条 举证责任27

第五十条 证据的收集28

第五十一条 运用证据要求28

第五十二条 取证主体、对象及妨碍取证的法律责任28

第五十三条 重调查、不轻信口供29

第五十四条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31

第五十五条 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排除非法证据职责31

第五十六条 非法证据调查程序31

第五十七条 证据合法性证明31

第五十八条 严格排除原则31

第五十九条 证言的审查判断32

第六十条 证人的资格与义务32

第六十一条 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33

第六十二条 特殊保护措施33

第六十三条 证人作证补助制度33

第六章 强制措施34

第六十四条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概括性规定34

第六十五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34

第六十六条 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35

第六十七条 保证人的条件35

第六十八条 保证人的义务及法律责任35

第六十九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36

第七十条 保证金的确定及缴纳36

第七十一条 退还保证金36

第七十二条 监视居住的条件38

第七十三条 监视居住的执行38

第七十四条 监视居住期限的折抵38

第七十五条 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38

第七十六条 监视居住监控方式39

第七十七条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期限和解除40

第七十八条 逮捕的权限划分40

第七十九条 逮捕的条件40

第八十条 拘留的条件41

第八十一条 异地执行拘留、逮捕41

第八十二条 公民扭送41

第八十三条 拘留的执行41

第八十四条 拘留后案件的办理42

第八十五条 提请批准逮捕42

第八十六条 审查批准逮捕程序42

第八十七条 批捕权43

第八十八条 审查批捕43

第八十九条 提请批捕和批捕的时限43

第九十条 不批捕的复议、复核43

第九十一条 逮捕的执行43

第九十二条 逮捕后案件的办理43

第九十三条 捕后羁押审查44

第九十四条 不当强制措施的变更或撤销44

第九十五条 变更强制措施申请权45

第九十六条 羁押期限届满的强制措施变更45

第九十七条 超期强制措施的变更与解除46

第九十八条 侦查监督46

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46

第九十九条 附带民诉的提起46

第一百条 财产保全措施47

第一百零一条 附带民诉调解程序47

第一百零二条 附带民诉的审判组织47

第八章 期间、送达48

第一百零三条 期间48

第一百零四条期间的耽误与恢复49

第一百零五条 送达49

第九章 其他规定49

第一百零六条 有关用语的解释49

第二编 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50

第一章 立案50

第一百零七条 立案侦查50

第一百零八条 接受立案材料50

第一百零九条 报案、控告、举报的形式、要求及保护措施50

第一百一十条 对立案材料的处理51

第一百一十一条 立案监督52

第一百一十二条 自诉案件的提起53

第二章 侦查53

第一节 一般规定53

第一百一十三条 侦查的任务53

第一百一十四条 预审53

第一百一十五条 申诉控告情形53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54

第一百一十六条 讯问主体54

第一百一十七条 讯问地点、时间54

第一百一十八条 进行讯问54

第一百一十九条 讯问聋、哑人的要求55

第一百二十条 讯问笔录与书面供词55

第一百二十一条 录音录像55

第三节 询问证人56

第一百二十二条 询问地点与个别询问56

第一百二十三条 询问证人的程序56

第一百二十四条 询问笔录与书面证言56

第一百二十五条 询问被害人56

第四节 勘验、检查57

第一百二十六条 勘验、检查的主体与对象57

第一百二十七条 现场保护57

第一百二十八条 持证勘验、检查57

第一百二十九条 尸体解剖57

第一百三十条 人身检查57

第一百三十一条 勘验、检查笔录57

第一百三十二条 复验、复查57

第一百三十三条 侦查实验57

第五节 搜查58

第一百三十四条 搜查的对象58

第一百三十五条 协助义务58

第一百三十六条 搜查证58

第一百三十七条 搜查要求58

第一百三十八条 搜查笔录58

第六节 查封、扣押物证、书证59

第一百三十九条 查封、扣押的对象59

第一百四十条 查封、扣押清单59

第一百四十一条 扣押邮件、电报59

第一百四十二条 查询、冻结财产60

第一百四十三条 查封、扣押、冻结的解除60

第七节 鉴定61

第一百四十四条 鉴定61

第一百四十五条 鉴定的程序与要求61

第一百四十六条 鉴定意见的告知及异议61

第一百四十七条 精神病鉴定的期间61

第八节 技术侦查措施62

第一百四十八条 适用案件的范围62

第一百四十九条 技术侦查措施期限62

第一百五十条 严格执行和保密义务63

第一百五十一条 秘密侦查、控制下交付63

第一百五十二条 证据转化63

第九节 通缉64

第一百五十三条 通缉64

第十节 侦查终结64

第一百五十四条 一般侦查羁押期限及其延长64

第一百五十五条 特殊侦查羁押期限64

第一百五十六条 重大复杂案件侦查羁押期限的延长64

第一百五十七条 重刑案件侦查羁押期限的延长65

第一百五十八条 侦查羁押期限计算的两种特殊情形65

第一百五十九条 辩护律师意见听取65

第一百六十条 移送审查起诉65

第一百六十一条 撤销案件66

第十一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66

第一百六十二条 检察院侦查的法律依据66

第一百六十三条 自侦案件中的拘留、逮捕66

第一百六十四条 自侦案件中对被拘留人的处理66

第一百六十五条 自侦案件中逮捕的时限66

第一百六十六条 自侦案件侦查终结的处理67

第三章 提起公诉67

第一百六十七条 公诉权67

第一百六十八条 审查起诉的内容67

第一百六十九条 审查起诉的期限67

第一百七十条 审查起诉程序67

第一百七十一条 补充侦查68

第一百七十二条 提起公诉的条件和程序68

第一百七十三条 不起诉的条件和程序69

第一百七十四条 不起诉决定书的宣布和送达69

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不起诉决定的异议69

第一百七十六条 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的异议69

第一百七十七条 酌定不起诉被不起诉人的申诉70

第三编 审判71

第一章 审判组织71

第一百七十八条 合议庭组成71

第一百七十九条 合议庭评议原则71

第一百八十条 审判委员会71

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72

第一节 公诉案件72

第一百八十一条 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72

第一百八十二条 开庭前准备72

第一百八十三条 审判公开原则及例外73

第一百八十四条 出庭支持公诉74

第一百八十五条 开庭74

第一百八十六条 法庭调查75

第一百八十七条 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义务75

第一百八十八条 强制作证及拒绝作证的责任承担75

第一百八十九条 证人、鉴定人作证程序75

第一百九十条 出示物证和宣读证据性文书75

第一百九十一条 休庭调查76

第一百九十二条 调取新证据76

第一百九十三条 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77

第一百九十四条 违反法庭秩序的处理77

第一百九十五条 评议、判决78

第一百九十六条 判决的宣告与送达79

第一百九十七条 判决书79

第一百九十八条 延期审理80

第一百九十九条 法庭审理中的补充侦查80

第二百条 中止审理80

第二百零一条 法庭笔录81

第二百零二条 审理期限81

第二百零三条 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81

第二节 自诉案件82

第二百零四条 自诉案件范围82

第二百零五条 自诉案件的受理、审理程序82

第二百零六条 自诉案件的调解、和解和撤诉82

第二百零七条 反诉83

第三节 简易程序83

第二百零八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83

第二百零九条 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84

第二百一十条 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84

第二百一十一条 简易程序询问被告意见84

第二百一十二条 简易程序法庭辩论85

第二百一十三条 简易程序的程序简化85

第二百一十四条 简易程序的审限85

第二百一十五条 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85

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86

第二百一十六条 上诉的提起86

第二百一十七条 抗诉的提起86

第二百一十八条 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请求抗诉权86

第二百一十九条 上诉、抗诉的期限86

第二百二十条 上诉的程序86

第二百二十一条 抗诉的程序86

第二百二十二条 第二审的全面审查87

第二百二十三条 第二审审理的方式和开庭地点87

第二百二十四条 第二审公诉人阅卷和出庭88

第二百二十五条 第二审后的处理89

第二百二十六条 上诉不加刑及其限制89

第二百二十七条 第一审程序违法导致的重审89

第二百二十八条 重审程序90

第二百二十九条 对裁定的第二审90

第二百三十条 重审的期限计算90

第二百三十一条 第二审的其他程序规定90

第二百三十二条 第二审期限90

第二百三十三条 第二审及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效力91

第二百三十四条 查封、扣押、冻结物品的处理及违法处理的法律责任91

第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93

第二百三十五条 死刑核准权93

第二百三十六条 死刑核准程序93

第二百三十七条 死缓核准权93

第二百三十八条 死刑复核的合议庭93

第二百三十九条 死刑复核处理结果93

第二百四十条 死刑复核程序93

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94

第二百四十一条 申诉人的范围及申诉的效力94

第二百四十二条 因申诉而重新审判的事由94

第二百四十三条 提起再审的主体、理由95

第二百四十四条 指令再审95

第二百四十五条 再审的程序95

第二百四十六条 再审强制措施96

第二百四十七条 再审期限96

第四编 执行98

第二百四十八条 执行的依据98

第二百四十九条 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的执行98

第二百五十条 死刑令签发及死缓执行98

第二百五十一条 死刑交付执行及执行停止98

第二百五十二条 死刑执行程序98

第二百五十三条 死缓、无期、有期徒刑、拘役的执行99

第二百五十四条 暂予监外执行100

第二百五十五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101

第二百五十六条 不当监外执行的监督101

第二百五十七条 监外执行的终止101

第二百五十八条 社区矫正102

第二百五十九条 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103

第二百六十条 罚金刑的执行103

第二百六十一条 没收财产刑的执行103

第二百六十二条 新罪、漏罪的追诉及减刑、假释104

第二百六十三条 对减刑、假释的监督104

第二百六十四条 错判及申诉的处理104

第二百六十五条 执行的监督104

第五编 特别程序106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106

第二百六十六条 未成年人犯罪审理原则106

第二百六十七条 法律援助106

第二百六十八条 社会调查程序106

第二百六十九条 逮捕措施慎用原则106

第二百七十条 适当成年人在场制度106

第二百七十一条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107

第二百七十二条 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107

第二百七十三条 附条件不起诉的撤销情形107

第二百七十四条 不公开审理108

第二百七十五条 犯罪记录封存108

第二百七十六条 其他规定108

第二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109

第二百七十七条 和解情形109

第二百七十八条 和解协议书109

第二百七十九条 和解协议书的效力109

第三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110

第二百八十条 没收违法所得情形110

第二百八十一条 没收违法所得审理程序110

第二百八十二条 没收违法所得审理结果110

第二百八十三条 终止审理情形110

第四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111

第二百八十四条 强制医疗适用条件111

第二百八十五条 强制医疗决定程序111

第二百八十六条 强制医疗案件审理程序111

第二百八十七条 强制医疗案件审理期限及救济方式111

第二百八十八条 定期诊断评估制度及强制医疗措施解除111

第二百八十九条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111

附则113

第二百九十条 军保部门、监狱的侦查权113

第二部分 配套规则大全117

一、综合11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12月26日)1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12月20日法释〔2012〕21号)121

公安部①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12年12月13日 公安部令第127号)166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年11月22日 高检发释字〔2012〕2号)19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29日)25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2010年7月26日 高检会〔2010〕4号)25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2009年12月29日高检发〔2009〕30号)26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直属分局办理经济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通知(2009年11月4日 公通字〔2009〕51号)26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2008年9月28日 国土资发〔2008〕204号)26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严格依法及时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通知(2008年6月6日 高检会〔2008〕5号)267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2007年11月5日 高检发渎检字〔2007〕8号)26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海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9月17日 公通字〔2007〕60号)27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2007年1月30日 高检发侦监字〔2007〕4号)271

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2006年2月23日 监发〔2006〕2号)27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实行内部制约的若干规定(2004年6月24日 高检发〔2004〕12号)27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关总署关于走私犯罪侦查机关办理走私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通知(1998年12月3日 署侦〔1998〕742号)275

中央军委关于军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98年7月21日)27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批捕起诉和实行备案制度等有关事项的通知(1998年1月12日〔1998〕高检办发第4号)27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国家安全机关设置的看守所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有关事项的通知(1997年8月21日 高检会〔1997〕2号)27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毒品犯罪批捕起诉工作的通知(1997年6月17日 高检发刑字〔1997〕55号)27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的职权的决定(1993年12月29日)27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家安全机关行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的职权的决定(1983年9月2日)279

二、管辖2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若干规定(2012年7月17日 法释〔2012〕10号)28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信用卡诈骗犯罪管辖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8月8日 公通字〔2011〕29号)28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2010年12月28日 法发〔2010〕61号)28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办理军队和地方互涉刑事案件规定(2009年5月1日 政保〔2009〕1号)282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对集通铁路发生的刑事案件管辖问题补充请示的批复》的通知(2006年2月22日 高检办发〔2006〕5号)28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法院案件管辖权问题的若干规定(2005年5月24日 法释〔2005〕4号)28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旅客列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2001年8月23日 公通字〔2001〕70号)28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人民检察院案件管辖权的规定(2001年6月21日 高检发研字〔2001〕2号)286

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2001年5月9日 林安发〔2001〕156号)287

公安部关于受害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可否对诈骗犯罪案件立案侦查问题的批复(2000年10月16日 公复字〔2000〕10号)289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范围问题的答复(2000年7月25日 法研〔2000〕63号)28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走私犯罪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和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由分、州、市级人民检察院受理的通知(1999年2月3日 高检发研字〔1999〕2号)28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服刑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在异地又犯罪应由何地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问题的批复(1998年11月26日 高检发释字〔1998〕5号)29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章所列刑事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1998年8月12日〔1998〕军检字第17号)29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重新明确监所检察部门办案范围的通知(1998年6月12日 高检发监字〔1998〕2号)29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范围的规定(1998年5月11日 高检发释字〔1998〕1号)2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4月17日 法释〔1998〕6号)29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报送刑事请示案件的范围和应注意事项的通知(1995年11月30日法〔1995〕151号)293

三、回避2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6月10日 法释〔2011〕12号)2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2011年2月10日 法发〔2011〕5号)295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2000年7月17日 高检发〔2000〕18号)296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参与过第二审程序审理的审判人员在该案又进入第二审程序时是否应当回避问题的答复(2000年6月1日 法研〔200〕38号)297

四、辩护与代理29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2013年2月4日)299

司法部办公厅关于对律师未经委托违法会见被告人的行为如何适用处罚条款的复函(2006年3月3日 司办函〔2006〕49号)301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2004年3月19日 法发〔2004〕9号)30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定(2004年2月10日 高检发〔2004〕3号)303

国务院 法律援助条例(2003年7月2…1日 国务院令第385号)304

司法部关于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不宜担任同一案件原被告代理人的批复(2001年8月9日 司复〔2001〕12号)306

司法部公安部关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2001年4月25日 司发通〔2001〕052号)307

司法部关于对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将手机提供其使用行为如何进行处罚的批复(2000年8月16日 司复〔2000〕7号)307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2000年4月24日 司发通〔2000〕053号)307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2000年2月21日修订〔2000〕律发字第8号)3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是否应为其指定辩护人问题的批复(1997年11月12日 法释〔1997〕7号)320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1997年4月9日 司发通〔1997〕046号)320

司法部关于一个律师可否为同一案件两个以上被告人辩护等问题的批复(1991年2月22日 司发函〔1991〕052号)321

五、证据322

(一)综合32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指导意见(2010年12月30日 高检发研字〔2010〕13号)32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6月13日 法发〔2010〕20号)32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6月13日 法发〔2010〕20号)330

(二)鉴定331

最高人民法院技术咨询、技术审核工作管理规定(2007年8月23日 法办发〔2007〕5号)331

司法部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2007年8月7日 司法部令第107号)333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2006年11月30日高检发办字〔2006〕33号)336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2006年11月30日高检发办字〔2006〕33号)338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鉴定规则(试行)(2006年11月30日 高检发办字〔2006〕33号)3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司法技术辅助工作机构的通知(2006年9月25日 法发〔2006〕182号)342

公安部 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2005年12月29日 公安部令第83号)343

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2005年9月29日 司法部令第96号)346

司法部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2005年9月29日 司法部令第95号)34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05年2月28日)3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有关鉴定问题的通知(2001年5月21日法〔2001〕70号)353

新闻出版署公安部关于光盘生产源鉴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11月24日 新出联〔2000〕39号)35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公安部光盘生产源鉴定中心行使行政、司法鉴定权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3月9日 公通字〔2000〕21号)35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骨龄鉴定”能否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证据使用的批复(2000年2月21日 高检发研字〔2000〕6号)35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1999年9月10日 高检发研字〔1999〕12号)355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分级管理实施办法(1998年5月4日 计价费〔1998〕776号)356

六、强制措施357

公安部关于人民检察院不起诉人民法院终止审理或者判决无罪的案件公安机关已采取的取保候审是否合法及应否退还已没收的保证金问题的答复(2003年12月31日)357

公安部关于如何没收逃跑犯罪嫌疑人保证金问题的批复(2001年12月26日 公复字〔2001〕22号)35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逮捕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2001年8月6日 高检会〔2001〕10号)3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由谁决定对原审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并通知其出庭等问题的复函(2001年1月2日〔2001〕刑监他字第1号)359

公安部关于监视居住期满后能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问题的批复(2000年12月12日 公复字〔2000〕13号)35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2000年8月28日 高检会〔2000〕2号)36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1999年8月4日 公通字〔1999〕59号)36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外国籍犯罪嫌疑人程序的规定(1999年1月12日 高检发刑字〔1999〕2号)36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报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可否侦查问题的批复(1998年5月12日 高检发释字〔1998〕2号)365

公安部印发《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规定》的通知(1997年1月15日 公通字〔1997〕5号)36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是否办理逮捕手续问题的批复(1983年8月13日)36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案件过程中,遇到被告刑期届满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82年10月25日)368

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369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参加聚众斗殴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及其家属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能否予以支持问题的答复(2004年11月11日 法研〔2004〕179号)3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致人伤亡构成犯罪的赔偿诉讼程序问题的批复(2002年8月23日 法释〔2002〕28号)3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2002年7月15日 法释〔2002〕17号)3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当事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共同侵害人未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是否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问题的答复(2001年11月15日 法函〔2001〕71号)37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2000年12月13日法释〔2000〕47号)37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2000年12月1日 法释〔2000〕40号)370

八、立案37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2012年5月16日 公通字〔2012〕26号)37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补充规定(2011年11月21日)37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2010年7月26日 高检会〔2010〕5号)37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10年5月7日 公通字〔2010〕23号)377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2009年4月23日 高检发〔2009〕12号)38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2008年6月25日 公通字〔2008〕36号)39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406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立案、逮捕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试行)(2005年11月10日 高检发办字〔2005〕23号)41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军人违反职责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2002年10月31日)416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7日 高检发〔2001〕13号)42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99年9月16日 高检发释字〔1999〕2号)42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发出《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该立案的材料移送公安机关”问题的批复(1998年5月12日 高检发释字〔1998〕3号)4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1997年4月21日法发〔1997〕7号)43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要案线索备案、初查的规定(1995年10月6日 高检发〔1995〕17号)438

九、案件移送440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工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2012年12月18日 工商法字〔2012〕227号)440

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通知(2012年3月27日 国食药监稽〔2012〕90号)44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质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年9月14日 国质检法〔2011〕502号)443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年3月11日 农政发〔2011〕2号)44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2006年1月26日 高检会〔2006〕2号)445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1年12月3日 高检发释字〔2001〕4号)447

国务院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1年7月9日 国务院令第310号)448

最高人民检察院审计署关于建立案件移送和加强工作协作配合制度的通知(2000年3月23日 审法发〔2000〕30号)45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保密局关于在查办渎职案件中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案件移送制度的意见(1999年12月30日 高检会〔1999〕3号)451

十、侦查45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2010年8月31日 高检会〔2010〕6号)452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 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2006年12月4日)453

最高人民检察院 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2005年12月15日)454

十一、起诉与抗诉45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改变定性后可否直接提起公诉问题的批复(2006年12月22日 高检发研字〔2006〕8号)45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审理的案件实施法律监督有关问题的批复(2006年6月14日 高检发释字〔2006〕1号)45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试行)(2005年9月29日 高检发办字〔2005〕15号)45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2002年7月9日 高检发释字〔2002〕4号)457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对同案犯罪嫌疑人在逃对解除强制措施的在案犯罪嫌疑人如何适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有关问题的答复(2002年5月29日)457

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事抗诉案件出庭规则(试行)(2001年3月5日〔2001〕高检诉发第11号)458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2001年3月5日〔2001〕高检诉发第11号)460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办理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2001年3月5日〔2001〕高检诉发第11号)462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规则(试行)(2001年3月5日〔2001〕高检诉发第11号)46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抗诉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年3月2日 高检发诉字〔2001〕7号)464

十二、审判467

(一)审判组织46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陪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29日 法发〔2010〕24号)467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工作若干问题的答复(2010年1月13日 法政〔2010〕11号)4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1月12日 法释〔2010〕2号)47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的实施意见(2010年1月12日 法发〔2010〕4号47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2010年1月11日法释〔2010〕1号)47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意见(2010年1月11日 法发〔2010〕3号)4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制度的若干意见(2007年3月30日 法发〔2007〕14号)47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1月6日 法发〔2005〕1号)474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2004年12月13日 法发〔2004〕22号)47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2004年8月28日)4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2002年8月12日法释〔2002〕25号)480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1993年9月11日法发〔1993〕23号)48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定期宣判的案件人民陪审员因故不能参加宣判时可否由审判员开庭宣判问题的批复(1981年8月4日)482

(二)量刑48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通知(2010年11月6日 法发〔2010〕47号)48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10年9月13日 法发〔2010〕35号)484

(三)自诉案件48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应否受理当事人不服治安管理处罚而提起的刑事自诉问题的批复(1993年9月3日 法复〔1993〕8号)485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自诉刑事案件原告人长期不能到庭参加诉讼应如何处理问题的电话答复(1992年10月23日)485

(四)简易程序48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关于加强简易程序公诉案件诉讼监督工作的通知(2010年3月10日)486

(五)死刑案件审判与复核48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4月25日 法释〔2011〕8号)48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2010年8月6日 法释〔2010〕10号)48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共同犯罪的部分被告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上诉的案件应适用何种程序审理的批复(2010年3月17日 法释〔2010〕6号)48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有关问题的规定(2008年12月15日 法释〔2008〕16号)489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确保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的若干规定(2008年5月21日 法发〔2008〕14号)49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2007年3月9日 法发〔2007〕11号)4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年2月27日 法释〔2007〕4号)49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2006年12月28日 法释〔2006〕12号)49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处死缓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告人不上诉而附带民事原告人上诉审理时应适用何种程序的批复(1990年6月5日法(研)复〔1990〕7号)49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后,尚未裁定减刑前又犯新罪的罪犯能否执行死刑问题的批复(1987年5月12日法(研)复〔1987〕15号)496

(六)审判监督497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2012年1月11日)49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10月14日 法释〔2011〕23号)49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服刑人员刑事申诉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9月5日 高检发刑申字〔2007〕 3号)500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关于刑事再审工作几个具体程序问题的意见(2003年10月15日 法审〔2003〕10号)50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人员申诉办理工作的通知(2003年8月20日 高检发办字〔2003〕13号)50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调整服刑人员刑事申诉案件管辖的通知(2003年4月11日 高检发刑申字〔2003〕1号)5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枪、涉爆申诉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1月15日法〔2003〕8号)5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2002年9月10日 法发〔2002〕13号)503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刑罚已执行完毕,由于发现新的证据,又因同一事实被以新的罪名重新起诉的案件,应适用何种程序进行审理等问题的答复(2002年7月31日)5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试行)(2001年12月26日 法释〔2001〕31号)5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2001年10月29日 法发〔2001〕20号)507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1998年6月16日高检发控字〔1998〕6号)5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申请再审是否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立案问题的复函(1996年4月24日法函〔1996〕68号)5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生效的同一判决裁定可否再次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问题的批复(1957年8月26日 法研字第18212号)510

(七)其他5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涉港澳台调查取证工作的通知(2011年8月7日法〔2011〕243号)5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海峡两岸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司法互助案件的规定(2011年6月14日 法释〔2011〕15号)512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庭审判秩序管理的通知(2009年10月27日 法办〔2009〕600号)515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刑事审判警务保障规则(2009年7月30日 法发〔2009〕46号)5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2008年6月6日 法释〔2008〕8号)5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中有关问题的复函(2001年8月20日 法函〔2001〕46号)5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2000年9月22日 法释〔2000〕29号)5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1999年3月8日 法发〔1999〕3号)521

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1993年12月1日 法发〔1993〕40号)5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应当允许检察院派书记员随检察长或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的通知(1986年11月7日法(司)通〔1986〕3号)523

十三、涉案财物的处理524

公安部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若干规定(2010年11月4日 公通字〔2010〕57号)524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涉案款物工作规定(2010年5月9日 高检发〔2010〕9号)526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8年12月1日法〔2008〕324号)53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查询、冻结、扣划证券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年1月10日 法发〔2008〕4号)5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有关走私案件涉案财物处理规定的通知(2006年4月30日法〔2006〕114号)53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得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办公楼、运钞车、营业场所等进行查封的通知(1999年3月4日法〔1999〕28号)53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生产光盘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1997年3月28日 公发〔1997〕6号)53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对冻结、扣划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的执法活动加强监督的通知(1996年8月13日法〔1996〕83号)538

十四、执行5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1月17日 法释〔2012〕2号)53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2012年1月10日)54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2011年4月28日法发〔2011〕9号)5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2010年2月10日 法释〔2010〕4号)54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2009年9月2日 司发通〔2009〕169号)547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2008年3月23日高检发监字〔2008〕1号)5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2004年7月26日 法释〔2004〕7号)5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依法及时交付罪犯执行刑罚问题的通知(2001年10月24日法〔2001〕155号)5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年12月3日 法释〔2000〕45号)5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中“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问题的批复(2000年1月3日 法释〔2000〕2号)55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如何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批复(1998年11月16日 高检发释字〔1998〕7号)554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关于办理罪犯采取非法手段骗取保外就医期间不计入执行期间的法律手续问题的批复(1995年6月26日〔95〕司狱字第111号)554

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1990年12月31日 司发〔1990〕247号)55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正确处理死刑罪犯遗书遗物等问题的通知(1984年1月11日〔1984〕法研字第1号)557

十五、司法协助558

公安部办公厅 通过外交途径办理刑事司法协助案件的若干程序(1999年1月4日 公办〔1999〕1号)55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办理司法协助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1997年4月23日 高检发外字〔1997〕26号)559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关于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1986年8月14日560

十六、特别程序561

(一)未成年人诉讼56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涉嫌盗窃的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是否违法问题的批复(2011年1月25日 高检发释字〔2011〕1号)56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的意见(2010年7月23日法发〔2010〕32号)561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07年1月9日 高检发研字〔2007〕1号)5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1月11日 法释〔2006〕1号)567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是否应当为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问题的答复(2003年9月23日)5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1年4月4日法释〔2001〕9号)569

(二)当事人和解57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2011年1月29日 高检发研字〔2011〕2号)5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若干意见(2010年12月31日 法发〔2010〕63号)5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2010年2月8日法发〔2010〕9号)576

十七、诉讼文书58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表述修正前后刑法条文的批复(2012年5月15日 法释〔2012〕7号)58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2009年10月26日 法释〔2009〕14号)581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和一审未成年人刑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的通知(2009年10月12日 法办发〔2009〕25号)582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执行死刑命令盖院印问题的电话请示的复函(2003年4月14日 法办〔2003〕65号)585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若干问题的解答(2001年6月15日 法办〔2001〕155号)58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2000年2月29日 法释〔2000〕7号)5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的一审案件如何制作裁判文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11月18日)5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的通知(1999年4月30日)593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制作法律文书有关问题的答复(1993年8月12日 法明传〔1993〕251号)594

第三部分 相关法律选编5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2004年3月14日修正)5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节选)(2010年10月28日修正)6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2001年2月28日修正)6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修订2011年2月25日最近一次修正)6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06年10月31日修正)64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86年12月2日修订)6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年6月30日修正)6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01年6月30日修正)65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年10月26日修正)6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2年10月26日修正)6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年10月26日修正)6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节选)(2012年10月26日修正)6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2012年10月26日修正)6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选)(2012年8月31日修正)67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节选)(2010年4月29日修订)67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选)(2009年8月27日修正)6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6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2000年12月28日)6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节选)(1993年9月2日)6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86年9月5日)684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决定(2005年10月27日)686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决定(2003年8月27日)70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的决定(1989年9月4日)715

第四部分1996年刑事诉讼法7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3月17日修正)729

本书未收录及已废止的司法解释目录745

附录 典型案例裁判要点749

被告人在审理期间死亡的,刑事责任、违法所得、民事责任应如何处理——秦学荣抢劫、流氓、诈骗、侵占案749

开庭审理后发现检察机关起诉的案件系自诉案件的应当如何处理——李富盗窃案749

刑事普遍管辖权的适用——阿丹·奈姆等抢劫案750

外国向我国请求引渡的处理原则——大韩民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请求引渡犯罪人、大韩民国公民卞仁镐案750

辩护律师将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涉密证据给当事人亲属查阅是否构成犯罪——于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751

法庭获取的新证据未经庭审质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王雪玲故意伤害案751

推定规则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两罪存疑”案件的处理——严静收购赃物案752

如何审查判断被告人的翻供理由——王胜平抢劫、强奸、盗窃案753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中的“证据不足”应当如何理解——王某故意杀人案753

如何把握强奸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陈某强奸案754

如何理解和把握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关于“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规定——张建国贩卖毒品案755

审理共同犯罪案件后到案被告人时,对先到案共犯人的生效裁判文书所采信的证据如何质证——何永国抢劫案755

对推卸责任型翻供如何进行审查判断——卞修柱抢劫案756

对于被告人拒不认罪且无目击证人的案件,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杨飞故意杀人案757

对死刑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标准——苏光虎故意杀人案757

关于瑕疵证据的采信与排除——王维喜强奸案75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责任人范围——裴国良侵犯商业秘密案758

人民法院认定事实与指控事实一致的,能否直接将指控的轻罪名变更为重罪名——祝久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759

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公诉转自诉案件——潘儒岭故意伤害案759

检察机关在法定期限内口头抗诉、在法定期限后提出书面抗诉的是否有效——杨庆龙强奸、抢劫案760

抗诉期限届满后,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在支持抗诉时增加抗诉对象的,如何处理——孙超等抢劫、盗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760

二审法院可对一审判决直接改判——郭庆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761

二审法院能否采纳出庭支持抗诉的检察人员超出抗诉书范围提出的抗诉意见——李林故意杀人案761

上下级检察机关意见不同的以谁为准——王建辉、王小强等故意杀人、抢劫案762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发现漏罪被判决后仍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是否需要重新核准——范昌平抢劫、盗窃案7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