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甘惜分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甘惜分文集
  • 甘惜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0892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6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772页
  • 主题词:新闻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甘惜分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56年1

一年来新闻摄影教学成绩的初次检阅(《摄影业务》1956年第7期)1

1957年3

“本报内部消息”是一篇反动的特写(《文艺报》1957年第34期)3

报纸是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人民日报》1957年9月6日)9

略论王中的新闻思想(《新闻业务》1957年第9期)13

1961年23

致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一封信(写于1961年三四月间,后首次刊发于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23

关于报纸的性质问题(提纲)(写成于1961年6~7月间,后首次刊发于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32

无产阶级报纸的历史继承性问题批判的批判(提纲)(写成于1961年7月11日,后首次刊发于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37

1979年44

报纸和无产阶级专政(《光明日报通讯》1979年第6期)44

打破报纸批评的禁区(首次发表于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49

党报是属于人民的(首次发表于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65

我们报纸的作风(1979年为一个学术讲座起草的大纲,从未发表,根据作者手写稿录入)66

1980年74

报纸的性质和作用,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新闻与传播研究》1980年第2期)74

党报史上的杰出文献——重读刘少奇同志1948年对华北记者团讲话(根据作者1980年3月手写稿录入,首次公开发表)81

什么是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学论集》第1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9月版)82

论新闻价值(刊发于《新闻论争三十年》,新华出版社1988年6月版)101

新闻改革势在必行(《旅大日报通讯》1980年第12期,本书首次公开发表)115

谈谈怎样做学问(1980年12月6日作者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的讲座发言稿,首次公开发表)118

论典型报道的得失(《陕西新闻研究》1981年第1期)123

再论典型报道的得失(写于1980年底,本书首次公开发表)127

1981年132

论新闻工作者的追求(《新闻与写作》1981年第1期)132

新的时代新的论争(《新闻学论集》第3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10月版)137

论新闻学(《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158

论我国新闻工作中的“左”的倾向(1981年7月23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新闻班的发言稿,刊发于《新闻论争三十年》,新华出版社1988年6月版)169

关于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问题(《新闻学论集》第2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9月版)192

1982年202

关于报纸的党性与人民性的问题(讨论提纲)(写于1982年春节,首次公开发表)202

关于报刊史研究方法的一封信(《新闻理论与实践》1982年第3期)206

坚持原则 立志改革(1982年10月29日发言,首次公开发表)210

报刊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造舆论(1982年6月24日至26发言稿,首次公开发表)221

1983年230

《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年表》序(《新闻学论集》第5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1月版)230

关于新闻工作的社会地位和作用问题的对话(写于1983年5月,《新闻学论集》第8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241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983年7月22日报告,首发于《新闻论争三十年》,新华出版社1988年6月版)251

新闻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83年9月3日会议发言,《新闻论争三十年》,新华出版社1988年6月版)267

1984年276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奠基者(写于1984年,《新闻学论集》第17期,北京出版社1998年9月版)276

论党委同党的新闻事业的关系(写于1984年10月,首次公开发表)305

在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开幕词(1984年11月2日在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开幕致辞,首次公开发表)313

新闻工作者的自豪感(《新闻记者》1984年第12期)326

提高新闻学研究的理论水平(1984年12月25日发言,《新闻与写作》1985年第2期)330

怎样自学新闻理论(《解放军报通讯》1984年第3期)333

1985年337

办好学会的关键在于办好新闻学刊(《新闻学会通讯》1985年第2期,首次公开发表)337

为《新闻理论基础》一书答读者问(《新闻知识》1985年第4~5期)339

当前我国新闻刊授教育的形势(《新闻业务》1985年第7期)356

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笔下(《新闻学论集》(第9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359

论新形势下的新闻工作(《新闻与写作》1985年第11期)382

战火中的神笔(1985年论文,刊发于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编《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闻界》,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384

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航标(《新闻与写作》1985年第12期)391

1986年395

要疏导,不要堵截——从“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的宣传看舆论的威力(写于1986年1月13日,首次公开发表)395

论新闻与政治(《新闻与写作》1986年第2期)400

谈新闻与宣传(写于1986年3月,发于《新闻学论集》(第11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4月版)405

新闻学与历史学(1985年9月发言稿,后发表于《新闻学刊》1986年第2期)415

两个十年两个时代十大变化(《新闻战线》1986年第10期)428

历史机缘识广播(《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1986年版)433

1987年437

“多声一向”论——论党在新时期的新闻政策(初稿写成于1987年5月8日,《新闻记者》1989年第6期)437

舆论与社会进步(《百科知识》1987年第6期)449

关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体制改革(1987年12月10日《新闻理论与实践》和《新闻学会通讯》1988第1-2期)454

怀韬奋,“抓头尾”(《中国记者》1987年第8期)460

新闻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1987年发言稿)463

1988年472

发挥新闻工作的优势(《新时期新闻业务讲座》,军事译文出版社1988年1月版)472

精神产品不能提倡商品化(《新闻界》1988年第1期)482

新闻学术著作获奖后赘言(《新闻战线》1988年第1期)487

关于在报纸上宣传新闻改革与新闻工作的倡议(李普等,《中国记者》1988年第3期)490

重温主席谈话,改进报纸作风(《山西发展导报》1988年3月22日)492

说真话——新闻改革的第一步(《解放日报》1988年4月10日)496

新闻改革的忧和求(《新闻出版报》1988年4月13日)498

广播电视,姓甚名谁(《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8年第5期)500

我国新闻学研究概述(写于1988年,首次公开发表)502

四十年前功与过——对《晋绥日报》土地改革宣传的反思(此文写于1988年,部分刊发于《新闻学论集》,第14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版)505

中国新闻界必须痛改“左”病(写于1988年,首次公开发表)542

1989年552

论“窗口”(《新闻界》1989年第2期)552

论舆论引导(《新闻世界》1989年第2期)555

舆论监督和多种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3期)558

新闻舆论与社会控制——读《基础舆论学》(《中国图书评论》1989年第3期)561

希望在青年一代——寄语新闻战线上的初学写作者(《新闻与成才》1989年第4期)563

此中甘苦有谁知——读《人民日报回忆录》(写成于1989年3月,后首次发表于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566

新华社西南总分社回忆(《新闻业务》1989年10月)572

1990年584

重温列宁十月革命后的新闻思想(1990年4月23日发言,首次公开发表)584

悲喜交集的回忆——记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写于1990年11月,《新闻业务》1991年第1期)590

新闻定义——一场有趣的思考(1990年手写稿,首次公开发表)597

1991年606

战火中的高级研究班(刊发于长路、李素编《贺龙育才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版)606

争论有益于新闻科学的发展(1991年4月29日讲稿)612

1992年626

传播——权力与权利的冲突(写成于1992年4月12日)626

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1992年10月发言稿,《新闻大学》1993年第1期)633

烽火中的晋绥十年(《山西文史资料》1992年第5辑)636

为21世纪培训新闻人才——在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第七届年会上的发言(1992年11月,首次公开发表)657

1993年660

新的形势呼唤新闻体制改革(《视点》1993年第2期)660

市场经济下中国新闻界的走向(1993年发言稿,首次公开发表)666

为人民办报——牢记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新闻研究资料》总第6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669

《新闻学大辞典》的编纂构思(写于1993年11月,《新闻界》1994年第1期)672

我的一点解释——关于重庆《大公报》(写于1993年12月18日,《重庆报史资料》1994年4月)675

1994年677

尊重事实是记者的准则(原刊发于《国际新闻界》1994年第1期,第20页)677

警惕“党八股”卷土重来(北京《学习》杂志1994年)678

1995年680

21世纪向我们走来(华中理工大学《新闻学探讨与争鸣》1995年第1期)680

爱国主义——海外华文报纸的重大主题(《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总第27期《’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82

1996年688

美国新闻业的新动向(《青年记者》1996年第2期)688

再论新闻学与历史学(《新闻界》1996年第2期)689

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体制课题总结报告(写成于1996年4月16日)695

1997年704

静观大陆外传媒谈香港回归(《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4期)704

1998年711

新闻与历史(《新闻爱好者》1998年第8期)711

中国新闻体制的由来和现状(写于1998年12月,首次公开发表)714

2000年727

领导人和记者(《新闻界》2000年第3期)727

2001年729

延安《解放日报》的遗产(《新闻与传播评论》2001年)729

2002年736

现代传媒应该是人民的朋友和向导(香港《时代传媒》2002年第7期)736

2004年740

这个老头何所思(写于2004年6月,后收入《甘惜分自选集》)740

2006年756

多读好书勤思索——与新闻专业学生谈怎样学习(《新闻战线》2006年第1期)756

2011年759

我的新闻思想的要点——回答读者的提问(这是作者2011年10月1日~2日专门为文集出版而新写的文章)7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