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发展研究报告 2009-2010年 上 经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吕建,迟全华主编;葛立成,张耀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9796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浙江发展研究报告 2009-2010年 上 经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目录1
第一篇 新时期新阶段浙江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
一、当前宏观环境的判断1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判断1
(二)国内经济环境的判断2
(三)浙江经济环境的判断3
二、新时期新阶段浙江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4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内挑战5
(二)新时期新阶段浙江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6
三、新时期新阶段浙江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8
(一)国际环境变化中蕴涵的浙江改革发展机遇8
(二)国内环境变化中蕴涵的浙江改革发展机遇9
四、抓住迎接挑战的主线,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11
(一)建设区域创新平台11
(二)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12
(三)探索与建设生态环境补偿体制12
(四)着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跳出资源要素瓶颈约束12
(五)全面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保障体系12
附件: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历史经验与启示13
第二篇2009年浙江经济形势分析15
主要判断和结论15
一、2009年浙江经济总体判断16
(一)2008年发展态势16
(二)2009年基本趋势21
二、浙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23
(一)三大因素对浙江经济影响的经验分析24
(二)消费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26
(三)投资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28
(四)外贸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31
(五)2009年GDP增长的模拟33
三、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难点和问题35
(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问题35
(二)投资扩张的结构问题36
(三)消费拉动的增强问题37
(四)服务业的带动问题37
四、当前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38
(一)扩大消费需求38
(二)优化投资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40
(三)转变外贸增长方式43
(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44
第三篇2010年浙江经济形势分析48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浙江经济运行48
(一)三重压力叠加,对浙江经济冲击大、影响广48
(二)经济走势呈明显的V型,波幅大于全国49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与贡献51
(四)增长动力结构的变化53
(五)经济增长的“政迹”显著54
(六)基础尚待进一步稳固55
二、2010年浙江经济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55
(一)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55
(二)2010年国内经济环境分析57
(三)2010年浙江经济走势预测58
三、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分析与预测62
(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2009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分析62
(二)后危机背景下2010年浙江转型发展面临新环境64
四、2010年浙江经济运行趋势与战略突破方向65
(一)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五大关系66
(二)2010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69
(三)2010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70
(四)2010年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工作71
第四篇2011年浙江经济形势分析74
一、后危机背景下的2010年浙江经济运行74
(一)2010年浙江经济的运行特点74
(二)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与问题77
二、2011年浙江经济预测与展望78
(一)2011年浙江消费需求增长将保持基本稳定78
(二)2011年浙江投资增长将有所下降79
(三)2011年浙江净出口增长将略有回落82
(四)2011年全省GDP将达到9%左右增长83
三、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84
(一)2011年应关注的政策环境变化84
(二)2011年应把握的重点工作85
第五篇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89
主要判断和结论89
一、2009年世界经济基本走势90
(一)美国经济走势分析90
(二)欧盟经济走势分析97
(三)东亚经济走势分析101
二、全球贸易与FDI形势分析106
(一)世界贸易与投资的现状106
(二)影响全球贸易与FDI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109
(三)全球贸易与FDI的发展前景110
三、国际金融形势分析及预测112
(一)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基本形势112
(二)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118
(三)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预测118
(四)2009年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119
第六篇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125
主要判断和结论125
一、2009年世界经济走势与特点126
(一)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126
(二)全球贸易跌幅收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129
(三)国际投资大幅下降,新兴市场吸收外资超过发达国家130
(四)金融市场在动荡中逐步回稳131
(五)主要资源品价格由低谷迅速回升131
二、影响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132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影响132
(二)美国金融生态与房地产动向及其影响133
(三)通胀预期及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影响133
(四)双赤字和美元持续走软的影响134
(五)多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其影响135
(六)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可能性及其影响135
三、2010年世界经济分析与预测136
(一)不同的判断136
(二)基本的趋势137
第七篇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150
主要判断和结论150
一、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整体判断151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151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152
(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153
二、2011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154
(一)经济复苏尚未带来失业率的明显改善154
(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制造资产泡沫,破坏世界经济稳定154
(三)高赤字和债务风险进一步削弱经济复苏的动力155
(四)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156
(五)刺激政策持续与退出,使经济复苏努力复杂化156
三、2011年世界经济分析与预测156
(一)权威机构的基本判断156
(二)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157
(三)2011年国际贸易的趋势判断158
(四)2011年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判断159
(五)2011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趋势判断159
第八篇 促进浙江农村居民消费研究160
前言160
一、浙江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60
二、浙江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面临的问题161
三、促进浙江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162
第一部分 促进浙江农村居民消费研究的背景163
一、扩大浙江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大意义163
二、农村居民消费的一般理论164
(一)农村居民消费内涵164
(二)农村居民消费基本特征164
(三)农村居民消费分类165
(四)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165
三、农村居民消费的研究现状166
四、浙江农村居民消费主要研究结论167
(一)随着收入的增加,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了显著的改善167
(二)消费结构总体上已经得到显著的改善167
(三)城镇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总体上都高于农村居民,只有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于农村居民168
(四)城乡居民在作出消费决策时主要考虑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168
(五)消费的发展趋势168
五、浙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169
(一)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变动169
(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169
(三)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170
六、浙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171
(一)食品支出171
(二)衣着支出172
(三)居住支出172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简称用品)173
(五)文娱用品及服务支出(简称文娱)174
(六)交通和通信支出(简称交通)174
(七)医疗保健支出(简称医疗)175
第二部分 浙江千户农村居民消费调查情况与特点176
一、农村居民消费总体状况的分析177
(一)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消费出现多层次177
(二)农村劳动力规模及行业分布178
(三)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和收入水平相关性不大179
(四)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已全面建立179
(五)贫困家庭补助制度179
二、收入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180
(一)收入水平显著影响消费支出比例180
(二)收入增长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181
(三)收入增长使耐用消费品家电的档次提高181
(四)农村居民改善居住质量的愿望强烈182
(五)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184
三、行政划分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185
(一)不同行政划分的样本村收入差距不大185
(二)自然村的消费支出最低,不同行政划分的样本村消费结构基本相同186
(三)不同行政划分的样本村家电消费结构基本类似187
(四)住房消费以新建住房为主,中心村建房支出最高,购买城镇住房意愿较强189
(五)面临的制约消费因素和消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191
四、地理位置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192
(一)平原地区样本村的人均收入最高192
(二)不同地理位置的样本村居民消费支出与其收入无相关关系193
(三)不同地理位置的样本村在传统家电消费上基本一致,新兴家电消费热点各异194
(四)不同地理位置的样本村住房消费都以新建为主,平原地区建房费用最高196
(五)收入限制是制约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海岛交通不便问题突出197
五、地理区域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198
(一)浙东北地区的收入水平高于浙西南地区199
(二)浙西南地区消费支出高于浙东北地区,消费支出结构基本相同199
(三)浙东北地区在家电消费档次上要高于浙西南地区200
(四)住房消费以新建为主,浙西南地区购买城镇住房意愿更加强烈201
(五)对消费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基本相同203
六、村庄整治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203
(一)整治过的村庄人均收入高于未整治过的村庄204
(二)整治过的村庄消费支出大于未整治过的村庄204
(三)整治过的村庄在家电消费的档次上要高于未整治过的村庄205
(四)整治与未整治村庄在住房消费上呈现差异206
七、学历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208
(一)收入水平与学历正相关209
(二)大部分农村居民以生活消费为主209
(三)不同的学历农村居民家电消费热点呈现差异210
(四)不同学历对居住条件及住房消费支出上稍有差异210
八、养老保险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211
(一)自愿选择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保富不保贫”倾向212
(二)有无养老保险对消费欲望及消费支出有一定影响212
(三)有保险家庭家电拥有率和家电层次相对高213
(四)住房消费以新建住房为主213
第三部分 制约浙江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与问题215
一、收入持续增收难度大导致消费需求不足216
二、未来预期收支不确定性制约消费需求扩张217
三、农村消费环境滞后性影响了消费需求扩大218
四、未来消费流动性约束制约即期消费需求219
五、农村消费行为谨慎化制约消费需求增长220
六、有效供给水平被忽视抑制有效需求释放222
七、农村居民住房、教育支出、家电方面的消费意愿223
(一)住房223
(二)教育支出224
(三)家电消费225
第四部分 促进浙江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227
一、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227
(一)提高农民文化与技能水平228
(二)减少农民,即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228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扶农惠农政策228
二、提高农民消费倾向,促进农民消费意愿229
(一)减轻农民教育支出负担229
(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农民身体健康229
(三)逐步提高农民养老水平230
三、拓展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需求230
(一)要本着简化程序、方便农村居民的原则,做好“家电下乡”230
(二)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特别是交通条件230
(三)加强对农村中低收入家庭的帮扶与支助230
四、调整消费结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层次231
五、统筹规划,推进农村居民住房建设231
(一)在城镇规划建设政策性农村居民住宅231
(二)在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开展农村居民住房建设运动232
六、设立农村消费合作社或建立农村住宅银行232
第五部分 浙江农村居民消费案例233
案例一 老吴与他的儿子、房子、票子233
案例二 老凌的苦恼234
案例三 长兴县月明村的宅基地整理与住房规划建设236
第九篇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浙江的启示242
前言242
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经验242
(一)从四个方面改善制度环境243
(二)从五个方面强化政策支持243
二、对浙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启示与建议243
(一)建立七大支撑体系243
(二)探索四大发展类型244
(三)推出七项政策举措244
第一部分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245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特征、规律及发展趋势245
(一)生产性服务业特征246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246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247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总结251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着力创造完善的制度环境251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政策措施253
第二部分 对浙江的启示260
一、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背景、现状与难点260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60
(二)当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263
(三)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色模式265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障碍268
(一)地方产业集群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问题268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导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269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270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270
三、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思路、对策及建议270
(一)把握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271
(二)发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特色优势271
(三)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配套环境274
四、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275
(一)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保障体系275
(二)构建具有浙江区域特点的四大发展路径277
(三)当前主要政策建议与措施279
第十篇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研究282
前言282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282
一、浙江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分析283
(一)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变迁283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结构调整284
(三)要素资源结构变动与产业升级285
(四)结语286
二、浙江新兴产业发展指向分析287
(一)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287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指向288
(三)结语293
三、浙江新兴产业发展方式分析294
(一)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294
(二)产业集聚与新兴产业发展296
(三)结语298
四、浙江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分析298
(一)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298
(二)新兴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选择299
(三)新兴产业发展与金融政策选择300
(四)新兴产业发展与投资政策选择301
(五)结语302
第二部分 对策建议302
一、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02
二、加强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303
三、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303
四、建立新兴产业创新体系304
五、加强新兴产业园区建设304
六、培育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305
七、推动新兴产业中创业企业上市305
八、鼓励外商投资新兴产业305
九、结语306
第十一篇 促进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研究307
第一部分 浙江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和土地流转形式的创新及效应307
一、农户土地流转意向实地调查与样本描述307
(一)地区分布情况308
(二)样本农户家庭收入情况(2007年)308
(三)样本农户土地流转情况308
二、浙江农村土地流转状况309
(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区域发展不平衡309
(二)土地流转以转包和出租为主309
(三)土地流入方以专业大户为主310
(四)土地流转价格逐步提高310
(五)土地流转年限以中短期为主310
(六)土地流转向规模化发展310
(七)流转环境明显改善311
三、浙江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的创新及效应311
(一)实行“一女两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季节性流转311
(二)“农户土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大户(企业)经营”模式312
(三)以“农田托管”服务新模式促进流转313
(四)“农户流转土地+中介组织服务+大户(企业)经营”模式313
(五)“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嘉兴模式314
(六)以“基数租金+年度递增”的收益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农业龙头企业314
(七)以农产品基地建设为载体推动土地流转314
第二部分 浙江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新问题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314
一、浙江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新问题314
(一)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问题315
(二)普遍的惜转情绪已成为阻碍流转的关键因素,导致流转期限仍以短期居多,流转短期化倾向更加明显316
(三)“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318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318
(五)转入主体可能出现的经营不力带来的风险319
(六)流转期限不稳定制约了转入户农业投资积极性320
(七)政府对农民社会保障责任缺失,强化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制约了土地流转320
二、促进浙江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320
(一)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分类指导321
(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管理体制,保护流转农户权益321
(三)加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认定评估机制,完善评估制度322
(四)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322
(五)加大对从事规模经营的各类主体的培育322
(六)坚持制度变迁与社会保障相协调的原则,探索“无地居民”参保待遇,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322
(七)加大土地流转信用担保机制建设323
附件:土地流转问卷数据分类汇总323
后记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