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哈巴河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哈巴河县志
  • 戴大德主编;哈巴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8554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89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915页
  • 主题词:哈巴河县-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哈巴河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2

大事记9

第一编 建置48

第一章 位置 境域48

第一节 位置48

第二节 境域48

第二章 建置沿革49

第一节 建县前的辖属概况49

第二节 建县后的沿革50

第三章 行政区划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区划5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区划51

第四章 乡镇52

第一节 米泉镇52

第二节 其他乡镇54

[附]外地驻县单位59

第二编 自然环境70

第一章 地质70

第一节 地质发展简史70

第二节 地层71

第三节 地质构造72

第四节 矿藏73

第二章 地貌75

第一节 丘陵山区75

第二节 中部平原76

第三节 北部沙漠77

第三章 气候77

第一节 气候特征78

第二节 光照79

第三节 气温79

第四节 降水蒸发81

第五节 风向、风速82

第六节 气象谚语82

第四章 水文84

第一节 河流84

第二节 湖沼87

第三节 地下水87

第五章 土壤88

第一节 栗钙土、棕钙土类88

第二节 棕壤钙土类88

第三节 灰漠土类89

第四节 潮土类90

第五节 水稻土类91

第六节 盐土类、沼泽土类93

第六章 植被93

第一节 种植类93

第二节 林木类94

第三节 野草类94

第四节 药材类94

第五节 花卉类95

第七章 动物95

第一节 饲养动物95

第二节 野生动物96

第八章 自然灾害96

第一节 洪水96

第二节 干旱97

第三节 冻害、冰雹97

第四节 病、虫、兽害98

第五节 地震99

第三编 人口102

第一章 人口分布102

第一节 地域分布102

第二节 人口密度103

第二章 人口变动103

第一节 自然变动103

第二节 机械变动103

第三章 人口构成105

第一节 性别构成105

第二节 年龄构成105

第三节 民族构成107

第四节 文化构成107

第五节 职业构成108

[附]百岁寿星108

第四章 户口管理109

第五章 人口普查109

第六章 计划生育1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111

第二节 宣传教育111

第三节 节制生育112

第四节 政策兑现112

第七章 人民生活115

第一节 农牧民生活115

[附]羊毛工乡牛庄子村农民生活调查116

第二节 职工生活116

第四编 农业120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12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21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1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124

第二章 种植业128

第一节 耕地128

第二节 耕作制度130

第三节 作物种类及品种131

第四节 作物产量134

第五节 栽培技术138

第六节 植物保护140

第七节 园艺生产141

第八节 农业服务机构144

第三章 水稻145

第一节 种植历史145

第二节 面积 产量146

[附]高产典型介绍147

第三节 水稻品种149

第四节 栽培技术150

第五节 水稻植保152

第四章 林业154

第一节 林业资源155

第二节 育苗造林156

第三节 森林保护160

第四节 林木采伐161

第五节 林场(站)163

第五章 畜牧业164

第一节 草场资源164

第二节 草原建设与保护166

第三节 畜禽繁育167

第四节 品种改良169

第五节 牲畜饲养171

第六节 疫病防治173

第六章 副业174

第一节 养殖175

第二节 编织177

第七章 农机178

第一节 农作机具178

第二节 机具改革181

第三节 农机队伍182

第八章 经营管理183

第一节 劳动管理184

第二节 财务管理185

第三节 物资与设备管理186

第四节 收益分配管理187

第五编 水利 电力190

第一章 水资源利用190

第一节 地表水利用190

第二节 地下水利用191

第二章 水利工程192

第一节 灌区系统工程192

第二节 引水工程192

第三节 蓄水工程194

第四节 提水工程196

第五节 水源地建设198

第六节 农村“五好”建设198

第三章 农田灌溉199

第一节 灌溉方式199

第二节 用水制度200

第三节 管理组织201

第四章 电力201

第一节 电力建设201

第二节 电网分布202

第三节 电力供应203

第五章 水利供电业务机构204

第一节 管理站(所)204

第二节 工程队205

第六编 工业208

第一章 经营体制209

第一节 国营工业209

第二节 集体工业210

第三节 个体工业211

第二章 工业门类212

第一节 煤炭212

第二节 建材213

第三节 机械工业215

第四节 冶炼216

第五节 金属制品216

第六节 造纸217

第七节 印刷217

第八节 化工218

第九节 缝纫 针纺219

第十节 皮革 地毯219

第十一节 食品工业220

第十二节 森林工业221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221

第三章 主要厂矿、产品简介222

第一节 主要厂矿简介222

第二节 主要产品简介224

第四章 经营管理225

第七编 交通 邮电232

第一章 道路232

第一节 丝路 驿道232

第二节 大道233

第三节 公路234

第四节 铁路236

第五节 桥涵237

第二章 运输238

第一节 运输工具238

第二节 运输企业239

第三节 客运 货运241

第三章 交通管理242

第一节 交通监理242

第二节 运输管理242

第四章 邮政243

第一节 邮路243

第二节 邮运工具244

第三节 信函业务244

第四节 报刊发行245

第五章 电信245

第一节 电话245

第二节 电报248

第六章 邮电机构248

第八编 城乡建设252

第一章 县城建设252

第一节 街道建设252

第二节 住宅建设254

第三节 公共建筑255

第四节 公用设施257

第五节 园林绿化259

第二章 乡村建设259

第一节 集镇建设259

第二节 村庄建设260

第三章 环境保护261

第一节 污染、生态破坏状况261

第二节 环境治理263

第九编 商业266

第一章 个体商业266

[附]集市贸易267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268

第一节 购销网点268

第二节 商品购销268

第三节 专业公司、基层供销社273

第四节 经营管理274

第三章 国营商业275

第一节 机构网点277

第二节 商品购销278

第三节 专业公司、商场283

第四章 粮油290

第一节 购销网点290

第二节 粮油收购291

第三节 粮油销售293

第四节 议购议销296

第五节 粮油储运297

第五章 外贸298

第一节 机构298

第二节 商品收购298

第三节 产品加工299

第四节 商品出口299

第五节 经济效益300

第六章 物资303

第一节 机构303

第二节 购销303

第十编 财税 金融306

第一章 财税机构306

第二章 财政307

第一节 财政收入307

第二节 财政支出308

第三节 财务管理及财政监督309

第三章 税务312

第一节 税制312

第二节 税收313

第四章 金融315

第一节 机构315

第二节 货币管理317

第三节 储蓄 存款320

第四节 信贷325

第五节 保险328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329

第七节 侨汇330

第十一编 经济综合管理332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332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332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333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335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337

第五节 人口、劳动力计划管理337

第二章 物价管理338

第一节 管理体制338

第二节 价格调整338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342

第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343

第一节 机构沿革343

第二节 计量器具343

第三节 计量制度344

第四节 计量管理345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3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346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346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349

第四节 合同商标管理350

第十二编 政党 群团35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米泉县地方组织352

第一节 组织建设352

第二节 县党代表大会363

第三节 思想建设366

第四节 整党整风368

第五节 纪律检查369

第六节 统战工作37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乾德县地方组织371

第三章 群众团体373

第一节 工会373

第二节 共青团375

第三节 妇女团体377

第四节 农民团体379

第五节 归侨、侨眷组织380

第六节 工商团体381

第七节 科学技术团体381

第八节 公益团体382

第九节 其他团体383

第四章 政事纪要384

第一节 抗美援朝384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384

第三节 土地制度改革384

第四节 “三反”、“五反”385

第五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385

第六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386

第七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387

第八节 反“右倾”388

第九节 新“三反”、新“五反”388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89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390

第十二节 基本路线教育394

第十三编 政权 政协396

第一章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96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会议396

第二节 人民代表会议代表39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398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398

第二节 普选402

第三章 人民政府403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403

第二节 基层政权机构405

第三节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406

第四章 人民政协407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407

第二节 职能活动409

第五章 民国时期县政府、参议会411

第一节 政府机构411

第二节 县参议会412

第十四编 民政 劳动 人事416

第一章 民政416

第一节 社会救济416

第二节 拥军优属418

第三节 社会安置421

第四节 社会福利423

第二章 劳动管理425

第一节 用工制度425

第二节 职工队伍425

第三节 管理制度426

第三章 人事管理431

第一节 管理体制431

第二节 干部(官职员)状况431

第三节 人事管理工作435

第四章 工资、奖金439

第一节 工资439

第二节 奖金443

第十五编 治安 司法446

第一章 治安44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警察活动44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安工作448

第二章 检察453

第一节 审查批捕453

第二节 审查起诉454

第三节 审判监督454

第四节 自侦工作455

第五节 监所检察456

第三章 审判45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承审工作45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审判工作457

第四章 司法行政460

第一节 律师工作461

第二节 公证461

第三节 民事调解462

第四节 普法教育463

第十六编 军事466

第一章 军事机构466

第一节 乾德县团管区466

第二节 米泉县人民武装部466

第三节 中共米泉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468

第二章 兵役469

第一节 壮丁469

第二节 志愿兵、义务兵470

第三章 驻军471

第一节 清代驻军471

第二节 民国年间驻军471

[附]乾德县回族连472

第四章 地方武装473

第一节 古牧地回民军473

第二节 民团、自卫团473

第三节 民兵474

第五章 人防战备476

第六章 兵事476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兵事47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事478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兵事478

第十七编 教育、科技480

第一章 教育480

第一节 私塾480

第二节 学前教育481

第三节 小学教育481

第四节 中学教育484

[附]米泉一中486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488

[附]米泉回民中学491

第六节 职工教育491

第七节 农民教育493

第八节 勤工俭学495

第九节 教师队伍495

第二章 科技497

第一节 科普活动497

第二节 技术培训499

第三节 科技成果499

第四节 科技队伍502

[附]重要科技成果503

第十八编 文化506

第一章 文化艺术506

第一节 机构 团体506

第二节 民间文艺507

[附]“花儿”歌手韩生元508

[附]韩生元各时期“花儿”精选509

[附]弹唱作品选513

第三节 文艺创作515

第四节 文艺演出517

第二章 广播、电视、电影518

第一节 广播518

第二节 电视520

第三节 电影520

第三章 报刊、图书523

第一节 报刊523

第二节 图书524

第三节 档案528

第四章 名胜 古迹528

第一节 古遗迹、遗址528

第二节 寺院530

第三节 名胜地531

第十九编 卫生 体育534

第一章 卫生534

第一节 医疗机构534

第二节 医疗技术536

第三节 医疗538

第四节 妇幼保健539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540

第二章 体育541

第一节 职工体育541

第二节 农民体育542

第三节 学校体育542

第四节 少数民族体育543

第二十编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548

第一章 学雷锋活动548

第一节 学习活动概况548

第二节 典型人物549

第二章 民族团结550

第一节 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550

第二节 民族团结先进典型551

第三章 五讲四美三热爱553

第一节 主要活动553

第二节 文明单位554

第二十一编 民族 宗教558

第一章 民族558

第一节 回族558

第二节 汉族559

第三节 维吾尔族560

第四节 哈萨克族561

第五节 其他民族561

第二章 风俗562

第一节 回族风俗562

第二节 汉族风俗564

第三节 维吾尔族风俗565

第四节 哈萨克族风俗566

第三章 方言、俗语568

第一节 土语568

第二节 谚语573

第三节 歇后语577

第四章 宗教578

第一节 伊斯兰教579

第二节 佛教580

第三节 道教580

第四节 基督教581

[附]:会道门582

第二十二编 人物586

第一章 人物传记586

马明、李福寿、马徵履、努尔色衣提·斯巴巴衣、克里买克·克里完、赵文忠、梁剑琨、顾正清、牛映森、刘松林、依米提·艾提、梅富林、马万录、马正福、李德义、黄福堂、赵明武、吴永信、祁俊杰、李文跃第二章 人物表602

附录610

一、1986~1994年米泉县大事记610

二、1986~1994年米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概况619

三、文献辑存678

《米泉县志》编修始末6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