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及课程设计 Visual C++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及课程设计 Visual C++版
  • 孔令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4351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计算机图形学-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及课程设计 Visual C++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教学实验实验任务书3

实验1 绘制金刚石图案4

1.1 实验目的4

1.2 实验要求4

1.3 效果图4

1.4 实验准备5

1.5 实验步骤5

1.5.1 创建Test工程实验框架5

1.5.2 绘制金刚石图案15

1.5.3 写出实验报告24

1.6 思考与练习24

实验2 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段27

2.1 实验目的27

2.2 实验要求27

2.3 效果图27

2.4 实验准备28

2.5 实验步骤28

2.5.1 定义颜色类CRGB28

2.5.2 设计CLine直线类31

2.5.3 消息映射36

2.5.4 写出实验报告40

2.6 思考与练习40

实验3 交互式绘制多边形44

3.1 实验目的44

3.2 实验要求44

3.3 效果图44

3.4 实验准备45

3.5 实验步骤45

3.5.1 人机交互技术45

3.5.2 双缓冲技术47

3.5.3 绘制多边形48

3.5.4 设计CPtrArray类48

3.5.5 有效边表填充算法49

3.5.6 写出实验报告57

3.6 思考与练习57

实验4 二维几何变换60

4.1 实验目的60

4.2 实验要求60

4.3 效果图60

4.4 实验准备61

4.5 实验步骤61

4.5.1 静态切分视图框架61

4.5.2 设计左窗格视图64

4.5.3 设计CTestDoc类68

4.5.4 设计包含齐次坐标的二维点类CP268

4.5.5 设计二维几何变换类69

4.5.6 设计双缓冲73

4.5.7 读入图形顶点74

4.5.8 绘制图形74

4.5.9 碰撞检测75

4.5.10 定时器函数75

4.5.11 禁止背景刷新函数76

4.5.12 写出实验报告76

4.6 思考与练习76

实验5 直线段裁剪79

5.1 实验目的79

5.2 实验要求79

5.3 效果图79

5.4 实验准备80

5.5 实验步骤80

5.5.1 定义CP2类80

5.5.2 OnDrw()函数81

5.5.3 绘制裁剪窗口81

5.5.4 鼠标左键按下函数82

5.5.5 鼠标移动函数82

5.5.6 编码函数83

5.5.7 裁剪函数84

5.5.8 写出实验报告86

5.6 思考与练习86

实验6 立方体线框模型正交投影88

6.1 实验目的88

6.2 实验要求88

6.3 效果图88

6.4 实验准备89

6.5 实验步骤89

6.5.1 立方体数学模型89

6.5.2 三维变换90

6.5.3 正交投影92

6.5.4 设计三维点类92

6.5.5 定义三维变换类94

6.5.6 定义点表99

6.5.7 定义面表99

6.5.8 绘制立方体线框模型100

6.5.9 键盘控制100

6.5.10 动画控制101

6.5.11 写出实验报告103

6.6 思考与练习103

实验7 方体线框模型透视投影105

7.1 实验目的105

7.2 实验要求105

7.3 效果图105

7.4 实验准备106

7.5 实验步骤106

7.5.1 透视投影变换的实现108

7.5.2 定义点表109

7.5.3 定义面表110

7.5.4 绘制立方体110

7.5.5 缩小立方体111

7.5.6 放大立方体111

7.5.7 写出实验报告111

7.6 思考与练习111

实验8 动态三视图114

8.1 实验目的114

8.2 实验要求114

8.3 效果图114

8.4 实验准备115

8.5 实验步骤115

8.5.1 建立多面体的数据结构115

8.5.2 创建2×2静态切分窗格116

8.5.3 建立齐次三维点类116

8.5.4 建立表面类118

8.5.5 内存复制119

8.5.6 三视图变换矩阵120

8.5.7 矩阵相乘函数122

8.5.8 绘制多面体斜等测图122

8.5.9 绘制三视图124

8.5.10 写出实验报告124

8.6 思考与练习124

实验9 动态绘制Bezier曲线127

9.1 实验目的127

9.2 实验要求127

9.3 效果图127

9.4 实验准备128

9.5 实验步骤128

9.5.1 Bezier曲线的分割递推德卡斯特里奥算法128

9.5.2 德卡斯特里奥函数129

9.5.3 绘制Bezier曲线130

9.5.4 绘制控制多边形130

9.5.5 鼠标左键按下函数131

9.5.6 鼠标右键按下函数132

9.5.7 鼠标移动函数132

9.5.8 写出实验报告132

9.6 思考与练习133

实验10 交互式三次B样条曲线135

10.1 实验目的135

10.2 实验要求135

10.3 效果图135

10.4 实验准备136

10.5 实验步骤136

10.5.1 三次B样条曲线的几何性质136

10.5.2 绘制控制多边形137

10.5.3 绘制三次B样条曲线138

10.5.4 鼠标移动函数138

10.5.5 写出实验报告139

10.6 思考与练习139

实验11 旋转的Koch雪花142

11.1 实验目的142

11.2 实验要求142

11.3 效果图142

11.4 实验准备143

11.5 实验步骤143

11.5.1 Koch曲线的生成元143

11.5.2 绘制Koch雪花144

11.5.3 双缓冲函数145

11.5.4 分形函数146

11.5.5 Koch函数147

11.5.6 写出实验报告147

11.6 思考与练习147

实验12 颜色渐变立方体150

12.1 实验目的150

12.2 实验要求150

12.3 效果图150

12.4 实验准备151

12.5 实验步骤151

12.5.1 定义矢量类CVector151

12.5.2 定义颜色点类154

12.5.3 定义点表155

12.5.4 定义面表156

12.5.5 绘制物体156

12.5.6 颜色渐变有效边表填充算法157

12.5.7 写出实验报告165

12.6 思考与练习165

实验13 地理划分线框球169

13.1 实验目的169

13.2 实验要求169

13.3 效果图169

13.4 实验准备170

13.5 实验步骤170

13.5.1 球体数学模型170

13.5.2 绘制球体173

13.5.3 写出实验报告175

13.6 思考与练习175

实验14 交叉条消隐180

14.1 实验目的180

14.2 实验要求180

14.3 效果图180

14.4 实验准备181

14.5 实验步骤181

14.5.1 交叉条数学模型181

14.5.2 叠加条数学模型183

14.5.3 消隐算法184

14.5.4 定义深度缓冲点表185

14.5.5 定义深度排序点表186

14.5.6 设置坐标系187

14.5.7 禁用深度缓冲绘制交叉条187

14.5.8 启用深度缓冲绘制交叉条188

14.5.9 深度排序函数188

14.5.10 设置背景色为黑色189

14.5.11 深度缓冲消隐算法189

14.5.12 写出实验报告199

14.6 思考与练习199

实验15 方体光照模型201

15.1 实验目的201

15.2 实验要求201

15.3 效果图201

15.4 实验准备202

15.5 实验步骤202

15.5.1 简单光照模型202

15.5.2 设计光源类CLight205

15.5.3 设计材质类CMaterial207

15.5.4 设计光照类CLighting208

15.5.5 设计默认光源颜色和材质颜色210

15.5.6 设计红色、绿色和蓝色光源菜单项211

15.5.7 设计红宝石、绿宝石和蓝宝石材质菜单项212

15.5.8 设计变换类212

15.5.9 写出实验报告217

15.6 思考与练习217

实验16 球体Gouraud光照模型220

16.1 实验目的220

16.2 实验要求220

16.3 效果图220

16.4 实验准备221

16.5 实验步骤221

16.5.1 双线性光强插值模型221

16.5.2 设置光源颜色和材质颜色221

16.5.3 读入顶点表222

16.5.4 读入面表223

16.5.5 计算面片顶点的颜色224

16.5.6 绘制球面224

16.5.7 写出实验报告226

16.6 思考与练习226

实验17 球体Phong光照模型228

17.1 实验目的228

17.2 实验要求228

17.3 效果图228

17.4 实验准备229

17.5 实验步骤229

17.5.1 Phong双线性法矢插值模型229

17.5.2 修改CAET类230

17.5.3 修改CZBuffer类230

17.5.4 光照环境初始化239

17.5.5 绘制球面函数240

17.5.6 写出实验报告241

17.6 思考与练习241

实验18 立方体纹理映射244

18.1 实验目的244

18.2 实验要求244

18.3 效果图244

18.4 实验准备245

18.5 实验步骤245

18.5.1 定义CFace类245

18.5.2 读入位图纹理246

18.5.3 定义面表247

18.5.4 绘制立方体249

18.5.5 填充立方体表面249

18.5.6 写出实验报告252

18.6 思考与练习252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57

课程设计Ⅰ 基本图元光栅扫描演示系统259

Ⅰ.1 设计目标259

Ⅰ.2 设计效果259

Ⅰ.3 总体设计261

Ⅰ.4 类的设计262

Ⅰ.5 视图的设计278

Ⅰ.6 结论289

课程设计Ⅱ 递归动态球体演示系统291

Ⅱ.1 设计目标291

Ⅱ.2 设计效果291

Ⅱ.3 总体设计293

Ⅱ.4 类的设计294

Ⅱ.5 视图的设计297

Ⅱ.6 结论306

课程设计Ⅲ 圆环动态纹理演示系统308

Ⅲ.1 设计目标308

Ⅲ.2 设计效果308

Ⅲ.3 总体设计310

Ⅲ.4 类的设计314

Ⅲ.5 视图的设计334

Ⅲ.6 结论343

课程设计Ⅳ 动态光源演示系统345

Ⅳ.1 设计目标345

Ⅳ.2 设计效果345

Ⅳ.3 总体设计347

Ⅳ.4 类的设计347

Ⅳ.5 视图的设计353

Ⅳ.6 结论356

课程设计Ⅴ 3DS接口演示系统358

Ⅴ.1 设计目标358

Ⅴ.2 设计效果359

Ⅴ.3 总体设计359

Ⅴ.4 类的设计361

Ⅴ.5 视图的设计369

Ⅴ.6 结论373

参考文献3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