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多属性评价面面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多属性评价面面观
  • 俞立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习出版社
  • ISBN:978751470039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评价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技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多属性评价面面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3

1.2.1 研究内容3

1.2.2 研究目标5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5

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6

1.3.1 研究方法6

1.3.2 技术路线8

1.3.3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8

第2章 科技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类11

2.1 基于回归法的科技评价指标筛选研究12

2.1.1 引言12

2.1.2 研究方法13

2.1.3 数据17

2.1.4 实证结果18

2.1.5 结论与讨论23

2.2 基于DEA与回归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选取24

2.2.1 引言24

2.2.2 研究方法25

2.2.3 变量与数据26

2.2.4 实证结果27

2.2.5 结论与讨论31

2.3 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选择32

2.3.1 引言32

2.3.2 分析框架34

2.3.3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分类35

2.3.4 评价指标的选取36

2.3.5 指标选取结果38

2.3.6 结论和讨论38

2.4 基于因子分析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分类39

2.4.1 引言39

2.4.2 方法40

2.4.3 数据41

2.4.4 指标分类结果41

2.4.5 结论44

2.5 机构评价中基于规模、质量、均衡的复合指标44

2.5.1 引言44

2.5.2 研究框架45

2.5.3 实证结果47

2.5.4 结论与讨论50

2.6 衡量学术期刊均衡发展的新指标——和谐指数51

2.6.1 引言51

2.6.2 和谐指数原理51

2.6.3 数据与计算结果52

2.6.4 讨论与结论54

2.7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选取若干问题的思考55

2.7.1 分析框架55

2.7.2 指标选取问题分析55

2.7.3 关于指标选取的若干思考58

2.7.4 结论59

第3章 科技评价指标基础数据处理技术61

3.1 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62

3.1.1 引言62

3.1.2 常见的标准化方法62

3.1.3 标准化方法的选择63

3.1.4 不同标准化方法算例66

3.1.5 结论与讨论67

3.2 科技评价指标相关消除方法——相关系数调整法68

3.2.1 引言68

3.2.2 研究方法——相关系数调整法69

3.2.3 数据72

3.2.4 实证结果72

3.2.5 结论75

3.3 科技评价指标相关关系修正——综合回归调整法76

3.3.1 引言76

3.3.2 综合回归调整法原理76

3.3.3 变量和数据77

3.3.4 实证结果78

3.3.5 结论与讨论82

3.4 标准分与原始分的比较分析83

3.4.1 引言83

3.4.2 标准分的计算方法84

3.4.3 数据85

3.4.4 原始分与标准分评价的比较86

3.4.5 结论与讨论89

第4章 权重赋值、效用函数、灵敏度与结果分析91

4.1 主客观赋权方法的比较93

4.1.1 引言93

4.1.2 方法与数据94

4.1.3 实证结果97

4.1.4 结论与讨论103

4.2 科技评价中不同客观评价方法权重的比较104

4.2.1 引言104

4.2.2 研究方法105

4.2.3 数据107

4.2.4 实证结果107

4.2.5 结论与讨论108

4.3 学术期刊非线性评价模拟权重的动态变化研究109

4.3.1 引言109

4.3.2 研究方法110

4.3.3 数据112

4.3.4 实证结果113

4.3.5 结论与讨论116

4.4 科技评价中专家权重赋值优化117

4.4.1 引言117

4.4.2 方法119

4.4.3 数据120

4.4.4 实证结果121

4.4.5 结论与讨论123

4.5 科技评价中效用函数合成方法的比较124

4.5.1 引言124

4.5.2 研究方法125

4.5.3 数据128

4.5.4 实证结果128

4.5.5 结论与讨论133

4.6 科技评价灵敏度分析134

4.6.1 引言134

4.6.2 研究方法135

4.6.3 数据137

4.6.4 灵敏度分析结果137

4.6.5 结论与讨论140

4.7 科技评价结果的实际差距研究141

4.7.1 引言141

4.7.2 研究方法142

4.7.3 数据144

4.7.4 实证结果144

4.7.5 结论与讨论146

4.8 评价者与外部专家的互动分析147

4.8.1 引言147

4.8.2 科技评价要素与外部专家的关系148

4.8.3 科技评价中外部专家的贡献149

4.8.4 评价者向外部专家提供的资料150

4.8.5 评价者与外部专家互动应该注意的问题151

4.9 阿罗不可能定理对科技评价结果的影响153

4.9.1 引言153

4.9.2 不可能定理对定值评价结果的影响154

4.9.3 定序定值评价与不可能定理157

4.9.4 结论与讨论158

第5章 评价方法创新161

5.1 基于结构方程的学术期刊评价162

5.1.1 引言162

5.1.2 研究方法162

5.1.3 变量和数据165

5.1.4 结构方程评价166

5.1.5 结论与讨论169

5.2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学术期刊评价170

5.2.1 引言170

5.2.2 数据选取170

5.2.3 指标筛选171

5.2.4 评价结果173

5.2.5 结论与讨论174

5.3 一种新的客观评价方法——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176

5.3.1 引言176

5.3.2 几种主流线性客观赋权评价法177

5.3.3 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179

5.3.4 评价实例181

5.3.5 结论与讨论183

5.4 一种新的客观评价方法——指标难度系数赋权法184

5.4.1 引言184

5.4.2 常见的客观赋权法原理分析184

5.4.3 指标难度赋权法187

5.4.4 期刊评价数据188

5.4.5 评价结果189

5.4.6 结论与讨论192

5.5 TOPSIS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及在高次幂下的推广193

5.5.1 引言193

5.5.2 研究方法194

5.5.3 数据196

5.5.4 评价结果分析196

5.5.5 结论199

第6章 科技评价方法的选择与组合201

6.1 非线性科技评价方法合适性测度研究203

6.1.1 引言203

6.1.2 回归分析法合适性评价204

6.1.3 数据包络分析(DEA)合适性评价205

6.1.4 两种方法的比较207

6.1.5 结论207

6.2 比较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两个新指标208

6.2.1 引言208

6.2.2 研究方法209

6.2.3 数据211

6.2.4 实证结果212

6.2.5 结论与讨论217

6.3 学术期刊非线性评价方法的检验与修正218

6.3.1 引言218

6.3.2 研究方法219

6.3.3 变量与数据222

6.3.4 实证结果222

6.3.5 结论与讨论227

6.4 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选择228

6.4.1 学术期刊评价概况228

6.4.2 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问题228

6.4.3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229

6.4.4 讨论232

6.5 学术期刊评价目的与评价方法的选择232

6.5.1 学术期刊的评价目的232

6.5.2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体系233

6.5.3 期刊评价目的与评价方法的关系235

6.5.4 结论与讨论237

6.6 评价结果标准化方法对组合评价的影响238

6.6.1 引言238

6.6.2 评价结果标准化原则与方法238

6.6.3 实证结果241

6.6.4 结论与讨论244

6.7 组合评价方法1——共线性数据排序选择模型245

6.7.1 引言245

6.7.2 研究方法247

6.7.3 变量与数据248

6.7.4 实证结果249

6.7.5 结论与讨论251

6.8 组合评价方法2——极值法252

6.8.1 引言252

6.8.2 研究方法253

6.8.3 数据255

6.8.4 评价结果255

6.8.5 结论与讨论256

6.9 组合评价方法3——基于方法一致度的组合评价257

6.9.1 引言257

6.9.2 分析框架257

6.9.3 实证结果260

6.9.4 结论与讨论263

第7章 专题研究265

7.1 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与指标体系关系266

7.1.1 引言266

7.1.2 研究方法267

7.1.3 变量与数据268

7.1.4 实证结果269

7.1.5 讨论与结论272

7.2 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科学计量学研究274

7.2.1 引言274

7.2.2 方法与数据275

7.2.3 实证结果275

7.2.4 结论与讨论281

7.3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素研究282

7.3.1 引言282

7.3.2 研究方法283

7.3.3 数据285

7.3.4 实证结果286

7.3.5 结论与讨论290

7.4 特征因子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关系研究291

7.4.1 引言291

7.4.2 研究方法——面板数据292

7.4.3 数据294

7.4.4 实证研究结果294

7.4.5 结论与讨论298

7.5 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可比性研究299

7.5.1 引言299

7.5.2 研究方法300

7.5.3 数据302

7.5.4 实证结果303

7.5.5 结论与讨论305

7.6 基于成长曲线分析的学科发展差距研究306

7.6.1 引言306

7.6.2 同一学科不同时间跨度的差距研究308

7.6.3 集成系统中不同学科时间差距研究309

7.6.4 成长曲线与比较优势310

7.6.5 学科发展的特殊成长曲线311

7.6.6 结论与讨论312

第8章 研究展望与思考315

8.1 科技评价方法体系构建315

8.2 科技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分析317

8.2.1 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不一致317

8.2.2 组合评价方法的种类也是无限的317

8.2.3 单纯应用客观评价法值得商榷317

8.2.4 基于相关系数的评价方法是有问题的317

8.2.5 一些基于运筹学的组合方法值得商榷318

8.2.6 基于排序的评价不能用于组合评价318

8.3 关于科技评价方法的几点思考318

8.3.1 定性评价仍然是重要的科技评价方法318

8.3.2 单一复杂指标评价应用前景广阔319

8.3.3 组合评价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319

8.3.4 组合评价与多属性评价相结合将会取得进展319

8.3.5 建议采用客观评价法进行组合评价319

8.3.6 基于排序的多属性评价方法要慎重使用320

8.3.7 注意评价的有效性和简洁性的辩证统一320

8.3.8 评价方法众多导致评价结果不一致问题也许不严重320

8.3.9 各种评价方法将长期共存下去321

8.4 未来研究展望321

8.4.1 非线性评价的共性与特性分析321

8.4.2 评价参照点的稳健性问题321

8.4.3 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321

8.4.4 科技评价决策支持系统322

参考文献323

本书内容已经发表的论文333

后记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