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色铁路理论与工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绿色铁路理论与工程技术
  • 卿三惠,杨立中,魏永幸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20693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铁路工程-环境保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绿色铁路理论与工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绿色铁路的理论与评价方法2

第1章 绪论2

1.1 铁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2

1.1.1 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特点2

1.1.2 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

1.1.3 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3

1.2 铁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6

1.2.1 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6

1.2.2 铁路运输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12

1.3 铁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状况16

1.3.1 国外研究现状16

1.3.2 国内研究现状17

第2章 绿色铁路的基本理论21

2.1 绿色基本理论21

2.1.1 绿色理论的起源21

2.1.2 绿色理论的内涵22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23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起源23

2.2.2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24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进展26

2.2.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27

2.3 绿色铁路的基本理论27

2.3.1 绿色铁路的概念27

2.3.2 绿色铁路的内涵28

2.3.3 绿色铁路的定义29

2.3.4 绿色铁路研究的主要内容29

2.3.5 绿色铁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0

第3章 绿色铁路的评价方法33

3.1 绿色铁路评价的目的及意义33

3.2 绿色铁路指标体系的构建33

3.2.1 指标体系的含义33

3.2.2 指标体系的分类33

3.2.3 指标体系的构建36

3.3 绿色铁路评价体系的构建36

3.3.1 评价方法36

3.3.2 评价步骤37

3.3.3 评价体系的构建38

3.4 绿色铁路评价指标研究39

3.4.1 问题的提出39

3.4.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方法39

3.4.3 评价指标的筛选41

3.4.4 绿色铁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1

3.4.5 绿色铁路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43

3.4.6 绿色铁路评价指标的说明44

3.5 绿色铁路评价方法研究50

3.5.1 绿色铁路评价的流程50

3.5.2 绿色铁路评价的概念模型51

3.5.3 指标量化与权重的确定52

3.5.4 绿色铁路评价方法的确定55

第4章 绿色铁路评价案例57

4.1 大丽铁路的绿色铁路评价57

4.1.1 工程概况57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确定57

4.1.3 铁路建设各阶段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分析62

4.1.4 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整理63

4.1.5 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判65

4.1.6 模糊神经网络评判方法核算72

4.1.7 系统协调度评价73

4.1.8 评价结论和建议73

4.2 青藏铁路的绿色铁路评价76

4.2.1 青藏铁路格拉段的特点76

4.2.2 评价指标权重集的选定77

4.2.3 建设各阶段工作情况及评价数据整理77

4.2.4 绿色铁路评价的数据整理78

4.2.5 建设各阶段的模糊综合评价80

4.3 高速铁路的绿色铁路评价88

4.3.1 施工期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的绿色铁路评价89

4.3.2 运营期京津高速铁路绿色铁路评价103

结束语123

第2篇 绿色铁路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125

第1章 环境保护概论125

1.1 环境保护的目的及意义125

1.2 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概况125

1.2.1 国外环境保护的发展125

1.2.2 国内环境保护的发展126

1.2.3 铁路建设环境的保护发展128

1.2.4 绿色铁路通道建设的发展129

1.3 铁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132

1.4 铁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132

1.5 铁路建设各阶段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33

第2章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34

2.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34

2.2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134

2.3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34

2.4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要求134

2.5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方法135

2.5.1 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35

2.5.2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135

2.6 铁路项目主要环境要素评价要点135

2.6.1 工程概况与分析135

2.6.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36

2.6.3 声环境影响评价138

2.6.4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140

2.6.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40

2.6.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42

2.6.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143

2.6.8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44

2.6.9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145

2.6.10 公众参与145

第3章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147

3.1 环境保护的概念147

3.2 铁路环境保护的原则147

3.3 铁路环境保护的内容147

3.4 铁路环境保护的设施147

3.5 铁路环境保护的功能147

3.6 铁路建设各阶段环境保护措施148

3.6.1 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48

3.6.2 铁路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149

第4章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54

4.1 贵广铁路的环境影响评价154

4.1.1 工程概况与分析154

4.1.2 工程项目区域环境概况154

4.1.3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55

4.1.4 工程项目环境管理与监测162

4.1.5 评价结论162

4.2 兰渝铁路的环境影响评价163

4.2.1 项目概况163

4.2.2 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165

4.2.3 评价结论169

第5章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案例170

5.1 胶新铁路的环境保护170

5.1.1 建设前期的环境保护170

5.1.2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171

5.1.3 施工期的环境保护172

5.1.4 环境保护效果172

5.1.5 经验与体会173

5.2 青藏铁路的生态环境保护173

5.2.1 项目概况173

5.2.2 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及意义174

5.2.3 青藏铁路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174

5.2.4 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方法175

5.2.5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75

5.2.6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176

5.2.7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177

5.2.8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178

5.2.9 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179

5.3 京津城际铁路的环境保护179

第3篇 绿色铁路地质灾害及防治技术182

第1章 概述182

第2章 区域地质环境183

2.1 地势地貌183

2.2 气候特征183

2.3 水系分布184

2.4 地层岩性186

2.5 地质构造与地震187

2.5.1 大地构造分区187

2.5.2 新构造运动189

2.5.3 新构造断裂分布189

2.5.4 新构造断裂运动191

2.5.5 区域地应力场特征193

2.5.6 地震活动概况193

2.6 水文地质特征196

2.6.1 地下水类型划分196

2.6.2 主要流域地下水概况197

第3章 区域环境地质灾害199

3.1 新构造地震环境地质灾害199

3.2 新构造山地环境地质灾害200

3.2.1 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规律200

3.2.2 山地环境致灾因素202

3.3 防灾减灾对策探讨204

第4章 铁路工程地质灾害205

4.1 地质灾害的概念205

4.2 斜坡地质灾害205

4.2.1 崩塌、滑坡、泥石流205

4.2.2 铁路沿线崩塌与滑坡的分布及其对铁路的危害207

4.2.3 铁路沿线泥石流的分布及其对铁路的危害208

4.3 岩溶地质灾害209

4.3.1 岩溶地面塌陷灾害210

4.3.2 岩溶洞穴及其堆积物灾害210

4.3.3 岩溶隧道涌水突泥灾害211

4.3.4 岩溶地表水灾害211

4.3.5 岩溶地区地裂灾害211

4.4 有害气体地质灾害211

4.5 采空区地质灾害212

4.6 高地应力地质灾害213

4.7 膨胀土(岩)与红黏土地质灾害214

4.7.1 膨胀土与红黏土的胀缩性危害214

4.7.2 红黏土中的地裂危害215

4.7.3 膨胀岩的胀缩性危害215

4.8 软土地质灾害216

4.9 盐岩地质灾害217

4.9.1 易溶性及其工程问题218

4.9.2 膨胀性及其工程问题218

4.9.3 腐蚀性及其工程问题218

第5章 铁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219

5.1 概述219

5.2 铁路工程选线技术219

5.2.1 铁路选线技术的发展219

5.2.2 铁路工程地质选线技术220

5.2.3 铁路工程综合选线技术221

5.2.4 铁路工程选线案例222

5.3 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技术226

5.3.1 遥感技术226

5.3.2 物探技术226

5.3.3 钻探与取样、测井技术227

5.3.4 原位测试技术227

5.3.5 岩土试验与检测技术228

5.3.6 特殊试验与测试技术228

5.4 工程地质综合勘探技术228

5.4.1 概述228

5.4.2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综合勘探技术229

5.4.3 复杂地质桥基及岸坡综合勘探技术231

5.4.4 复杂地质隧道综合勘探技术232

5.5 路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237

5.5.1 概述237

5.5.2 崩塌与落石防治238

5.5.3 滑坡防治238

5.5.4 岩溶地面塌陷防治239

5.5.5 软土地基处治240

5.5.6 膨胀土处治240

5.6 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241

5.6.1 概述241

5.6.2 隧道地质灾害防治技术241

5.6.3 不良地质隧道地质灾害防治243

5.7 桥梁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246

5.7.1 泥石流的防治246

5.7.2 岩溶地基处治246

5.7.3 高陡岸坡崩塌、落石防治246

5.8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案例246

5.8.1 贵昆铁路K214崩塌与落石防治246

5.8.2 南昆铁路八渡滑坡整治248

5.8.3 斜坡软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254

5.8.4 株六铁路复线路基地质灾害防治259

5.8.5 深埋特长隧道地质灾害防治研究267

5.9 铁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与体会272

5.9.1 铁路地质勘察的经验与体会272

5.9.2 铁路设计与施工的经验与体会273

第4篇 绿色铁路边坡治理及景观绿化技术276

第1章 概述276

1.1 边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76

1.2 边坡稳定性分类276

1.3 边坡稳定性分析277

1.4 边坡失稳灾害防治278

1.5 边坡绿色植被防护279

第2章 边坡灾害形成机理280

2.1 边坡灾害的概念280

2.2 边坡坡体结构及其类型划分280

2.2.1 坡体结构的概念280

2.2.2 坡体结构的类型划分280

2.3 边坡失稳破坏模式285

2.4 边坡灾害形成机理286

2.4.1 土质路堑边坡286

2.4.2 非层状岩质路堑边坡291

2.4.3 层状岩质路堑边坡295

2.4.4 古滑坡区域的边坡299

2.4.5 斜坡软基路堤边坡300

第3章 边坡变形规律302

3.1 边坡变形分析理论302

3.1.1 边坡开挖松动区的理论分析302

3.1.2 松动区的理论解析方法305

3.1.3 松动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307

3.1.4 斜坡软弱地基变形分析方法309

3.1.5 边坡变形的模型试验方法310

3.2 典型工程边坡的变形特征311

第4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313

4.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313

4.2 土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314

4.2.1 概述314

4.2.2 一般黏性土边坡稳定性分析315

4.2.3 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315

4.2.4 碎石土边坡稳定性分析320

4.3 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321

4.3.1 概述321

4.3.2 岩质边坡潜在滑面确定方法321

4.3.3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328

4.3.4 顺斜向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341

4.3.5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349

4.3.6 块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350

4.3.7 松散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356

4.4 斜坡软基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357

4.4.1 概述357

4.4.2 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357

4.4.3 路堤稳定性判别—安全系数与变形系数法358

4.4.4 算例分析361

4.5 古滑坡区域边坡稳定性分析369

4.5.1 概述369

4.5.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369

4.5.3 算例分析372

第5章 边坡灾害防治技术375

5.1 概述375

5.1.1 边坡灾害防治原则与方法375

5.1.2 边坡灾害防治技术体系375

5.1.3 支挡结构设计与施工安全控制要素380

5.2 膨胀岩土路堑边坡灾害防治技术385

5.2.1 概述385

5.2.2 膨胀岩路堑边坡设计原则385

5.2.3 膨胀岩路堑边坡灾害防治技术386

5.2.4 工程应用实例388

5.3 块状岩质路堑边坡灾害防治技术388

5.3.1 概述388

5.3.2 崩坍落石灾害防治技术389

5.3.3 工程应用实例391

5.4 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灾害防治技术393

5.4.1 概述393

5.4.2 顺层岩质路堑边坡设计395

5.4.3 轻型支护体系加固技术399

5.4.4 轻型支护体系设计计算理论402

5.4.5 爆破施工减振技术409

5.4.6 工程应用实例416

5.5 碎裂岩质路堑边坡灾害防治技术418

5.5.1 概述418

5.5.2 分层开挖、分级(层)稳定及坡脚预加固技术419

5.5.3 分层稳定及坡脚预加固技术的设计理论422

5.5.4 工程应用实例432

5.6 松散岩质路堑边坡灾害防治技术435

5.6.1 概述435

5.6.2 岩堆地段路堑边坡灾害防治技术436

5.6.3 工程应用实例437

5.7 斜坡软基路堤边坡灾害防治技术438

5.7.1 概述438

5.7.2 斜坡软基路基设计原则440

5.7.3 斜坡软基路堤边坡灾害防治技术445

5.7.4 工程应用实例448

5.8 强震山区道路边坡灾害防治技术451

5.8.1 概述451

5.8.2 强震山区道路边坡灾害防治技术452

第6章 绿色铁路边坡治理及景观绿化技术456

6.1 概述456

6.2 岩土边坡的浅层破坏模式456

6.3 植物防护对坡面的减灾作用456

6.4 植被防护后坡体浅层的稳定性分析457

6.5 绿色铁路边坡景观植被绿化458

6.5.1 边坡植被绿化技术的发展458

6.5.2 绿色铁路生态保护的原则460

6.5.3 绿色铁路植被绿化的原则460

6.5.4 绿色铁路植被绿化的范围460

6.5.5 绿色铁路边坡的总体设计模式460

6.5.6 绿色铁路边坡景观设计461

6.5.7 岩质边坡景观植被绿化461

6.5.8 植被护坡的经济效益462

6.5.9 护坡植被与当地植被的融合问题463

6.6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绿化技术463

6.6.1 技术原理与适用条件463

6.6.2 边坡植被绿化设计464

6.6.3 边坡植被绿化施工465

6.6.4 施工质量检验程序468

6.6.5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69

6.7 岩质边坡景观植被绿化工程实例471

6.7.1 石灰岩边坡植被绿化471

6.7.2 砂岩边坡植被绿化472

6.7.3 泥岩边坡植被绿化474

6.7.4 页岩与砂岩边坡植被绿化475

6.7.5 浆砌片石坡面植被绿化475

6.7.6 混凝土坡面植被绿化475

参考文献4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