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方药临证备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方药临证备要
  • 谭同来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73764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8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716页
  • 主题词:中药配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方药临证备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方剂临证要诀第一章 解表剂1

第一节 辛温解表1

麻黄汤1

桂枝汤3

九味羌活汤5

香薷饮7

小青龙汤8

止咳散10

第二节 辛凉解表12

银翘散12

桑菊饮13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15

柴葛解肌汤17

升麻葛根汤18

第三节 扶正解表20

败毒散20

参苏饮21

再造散23

加减葳蕤汤24

第二章 泻下剂26

第一节 寒下26

大承气汤26

大黄牡丹汤28

第二节 温下29

大黄附子汤29

温脾汤31

三物备急丸32

第三节 润下33

五仁丸33

济川煎34

麻子仁丸35

第四节 功补兼施37

黄龙汤37

增液承气汤38

第五节 逐水39

十枣汤39

禹攻散41

第三章 和解剂43

第一节 和解少阳43

小柴胡汤43

蒿芩清胆汤45

第二节 调和肝脾47

四逆散47

逍遥散49

痛泻要方51

第三节 调和寒热53

半夏泻心汤53

第四节 表里双解55

大柴胡汤55

防风通圣散57

葛根黄芩黄连汤59

疏凿饮子60

第四章 清热剂62

第一节 清气分热62

白虎汤62

竹叶石膏汤64

第二节 清营凉血65

清营汤65

犀角地黄汤67

第三节 清热解毒69

黄连解毒汤69

普济消毒饮70

凉膈散72

仙方活命饮73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75

导赤散75

龙胆泻肝汤76

左金丸78

泻白散79

苇茎汤81

清胃散82

玉女煎83

芍药汤85

白头翁汤86

第五节 清热祛暑88

六一散88

桂苓甘露饮89

清暑益气汤91

第六节 清虚热92

青蒿鳖甲汤92

清骨散94

当归六黄汤95

第五章 温里剂97

第一节 温中散寒97

理中丸97

小建中汤99

吴朱萸汤100

第二节 回阳救逆102

四逆汤102

回阳救急汤104

第三节 温经散寒105

当归四逆汤105

黄芪桂枝五物汤107

阳和汤108

第六章 补益剂111

第一节 补气111

四君子汤111

参苓白术散113

补中益气汤114

玉屏风散117

生脉散118

人参蛤蚧散120

第二节 补血121

四物汤121

当归补血汤123

归脾汤125

第三节 气血双补127

八珍汤127

泰山磐石散128

第四节 补阴130

六味地黄丸130

左归丸132

大补阴丸133

炙甘草汤134

一贯煎136

百合固金汤138

补肺阿胶汤139

益胃汤140

第五节 补阳142

肾气丸142

右归丸144

第六节 阴阳并补145

地黄饮子145

龟鹿二仙胶147

七宝美髯丹148

第七章 固涩剂150

第一节 固表止汗150

牡蛎散150

第二节 剑肺止咳151

九仙散151

第三节 涩肠固脱152

真人养脏汤152

四神丸154

桃花汤155

第四节 涩精止遗156

金锁固精丸156

桑螵蛸散158

缩泉丸159

第五节 固崩止带160

固冲汤160

固经丸161

易黄汤162

第八章 安神剂164

第一节 重镇安神164

朱砂安神丸164

磁朱丸165

第二节 补养安神167

天王补心丹167

酸枣仁汤168

甘麦大枣汤170

第九章 开窍剂172

第一节 凉开172

安宫牛黄丸172

紫雪173

至宝丹175

行军散176

第二节 温开177

苏合香丸177

紫金锭178

第十章 理气剂180

第一节 行气180

越鞠丸180

柴胡疏肝散182

四磨汤184

瓜蒌薤白白酒汤185

半夏厚朴汤187

枳实消痞丸188

厚朴温中汤189

良附丸191

金铃子散192

天台乌药散193

橘核丸195

暖肝煎196

加味乌药散197

第二节 降气199

苏子降气汤199

定喘汤201

旋复代赭汤203

橘皮竹茹汤204

丁香柿蒂汤206

第十一章 理血剂208

第一节 活血祛瘀208

桃核承气汤208

血府逐瘀汤210

补阳还五汤213

复元活血汤216

温经汤218

生化汤220

桂枝茯苓丸221

失笑散223

丹参饮224

鳖甲煎丸225

第二节 止血228

十灰散228

四生丸230

咯血方231

小蓟饮子232

槐花散234

黄土汤235

第十二章 治风剂237

第一节 疏散外风237

川芎茶调散237

独活寄生汤239

大秦艽汤240

小活络丹242

牵正散244

玉真散245

消风散247

第二节 平熄内风249

领养钩藤汤249

镇肝熄风汤250

天麻钩藤汤252

大定风珠253

第十三章 治燥剂256

第一节 轻宣外燥256

杏苏散256

桑杏汤257

清燥救肺汤259

第二节 滋阴润燥260

麦门冬汤260

养阴清肺汤262

玉液汤264

琼玉膏265

增液汤267

第十四章 祛湿剂269

第一节 化湿和胃269

平胃散269

藿香正气散271

第二节 清热祛湿273

茵陈蒿汤273

八正散275

三仁汤276

甘露消毒丹278

连朴饮280

当归拈痛汤281

二妙散282

第三节 利水渗湿284

五苓散284

猪苓汤286

防己黄芪汤287

五皮散289

第四节 温化水湿290

苓桂术甘汤290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292

真武汤293

实脾散295

第五节 祛湿化浊296

萆薢分清饮296

完带汤298

第十五章 祛痰剂301

第一节 燥湿化痰301

二陈汤301

茯苓丸302

温胆汤304

第二节 清热化痰305

清气化痰丸305

小陷胸汤306

滚痰丸308

第三节 润燥化痰309

贝母瓜蒌散309

第四节 温化寒痰310

苓甘五味姜辛汤310

第五节 化痰熄风311

半夏白术天麻汤311

定痫丸313

第十六章 消食剂315

第一节 消食化滞315

保和丸315

枳实导滞丸316

木香槟榔丸318

第二节 健脾消食319

健脾丸319

肥儿丸320

第十七章 驱虫剂322

乌梅丸322

化虫丸323

布袋丸324

第十八章 涌吐剂326

瓜蒂散326

救急稀涎散327

盐汤探吐汤328

参芦饮329

下编 中成药用药指南第一章 内科330

一 感冒用药330

风寒表实证330

风寒表虚证330

风寒挟湿证331

风热犯表证332

暑湿伤表证337

少阳证338

气虚外感证338

二 流行感冒用药339

三 咳嗽用药341

风寒袭肺证341

风热犯肺证343

风燥伤肺证345

痰湿蕴肺证345

痰热郁肺证348

肺热咳嗽证353

肝火犯肺证354

气虚咳嗽证355

肺阴虚证356

虚劳久嗽证358

上盛下虚证359

四 哮病用药359

热哮痰瘀伏肺证359

五 喘证用药360

风寒壅肺证360

表寒肺热证360

痰浊阻肺证361

阳虚痰阻证362

肺肾两虚证362

肾虚不纳证363

六 痰饮用药364

饮停胸膈证364

脾肾阳虚证365

七 温病高热用药365

瘟病初期证365

热毒壅盛证366

火毒内盛证367

八 中暑用药368

九 神昏用药373

十 厥证用药377

气厥实证377

气厥虚证378

蛔厥378

十一 盗汗用药379

阴虚火旺证379

肺肾阴亏证379

十二 咯血用药380

痰火阻肺证380

血热妄行证380

瘀血阻滞证381

十三 吐血用药381

胃热壅盛证381

气滞血瘀证382

气虚血溢证383

十四 便血用药383

肠道湿热证383

湿热未尽,营阴巳亏证384

十五 紫斑用药385

血热妄行证385

十六 心悸用药385

心血不足证385

气血不足证386

阴虚火旺证387

气阴两虚证388

心气虚寒证388

瘀阻心脉证389

心肺火盛证390

十七 不寐用药390

肝火扰心证390

心血不足证391

心气不足证392

心脾两虚证392

肾精不足证393

肝肾亏虚证393

心肾不足证394

脾肾阳虚证394

心肾不交证395

十八 健忘用药395

气血不足证395

肾精亏耗证396

脾肾两虚证397

心肾亏虚证397

十九 胸痹用药398

气滞心胸证398

心血瘀阻证400

气阴两虚证406

痰瘀痹阻证406

痰浊闭阻证407

气虚血瘀证407

寒凝心脉证409

二十 癫狂用药410

痰火扰神证410

痰气郁结证411

二十一 痫病用药411

风痰闭阻证411

痰阻脑络证412

血热毒盛证412

二十二 胃痛用药413

寒邪客胃证413

气郁食滞证413

肝气犯胃证414

湿热中阻证418

瘀血停胃证419

胃阴亏耗证420

脾胃虚寒证421

脾胃气滞证423

二十三 呕吐用药425

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425

外邪范胃证425

脾胃阳虚证426

二十四 呃逆用药426

二十五 吞酸用药427

肝胃不和证427

肝郁化火证428

二十六 嘈杂用药428

肝胃不和、湿浊中阻证428

脾胃虚弱证429

二十七 痞证用药429

湿浊中阻证429

脾虚气滞证430

二十八 滞泻用药430

寒湿内盛证430

夏暑伤湿证431

湿热伤中证432

脾胃虚弱证434

脾肾阳虚证436

肾阳虚衰证437

脾胃不和证437

二十九 痢疾用药438

疫毒痢438

湿热痢438

阴虚痢441

三十 霍乱用药441

湿热证441

中恶气闭证442

三十一 腹痛用药442

寒湿内阻证442

肝郁气滞证443

三十二 便秘用药443

热秘443

阴虚秘444

气虚秘445

三十三 食积用药446

食积内停证446

湿热内阻证447

脾胃虚弱证448

食积痰饮证448

脾胃不和证449

三十四 头痛用药449

风寒头痛449

风热头痛450

肝阳头痛450

瘀血头痛451

三十五 眩晕用药454

肝阳上亢证454

气血亏虚证457

肾精不足证457

痰湿中阻证458

肝肾阴亏证458

风火上攻证460

肝风上扰证461

风痰阻窍证462

心肝火旺证462

胃肠积热证463

三十六 中风用药464

中经络464

风痰入络证464

痰瘀阻络证465

风邪中络465

中脏腑466

痰火瘀闭证466

恢复期467

痰瘀阻络证467

气虚络瘀证468

瘀血阻络证470

三十七 水肿用药472

风水相搏证472

水湿浸渍证473

湿热壅盛证473

脾肾阳虚证473

肾阳衰证474

三十八 淋病用药475

热淋475

石淋478

肾虚淋证479

三十九 癃闭用药480

浊瘀阻塞证480

热瘀蕴结证481

四十 腰痛用药481

肾阳不足、瘀血阻络证481

脾肾不足证482

脾胃气虚、浊瘀内阻证482

寒湿瘀阻证483

风寒阻络证483

肾精亏虚、心血不足证484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485

脾肾两亏证485

肾虚精亏证486

肝肾不足证486

四十一 消渴用药487

气阴亏虚证487

四十二 遗精用药490

肾阳不足证490

四十三 阳痿用药491

肾虚精亏证491

命门火衰证491

肺肾两虚证493

阴阳两虚证493

四十四 遗尿用药494

肾虚不固证494

四十五 痹症用药494

风湿阻络证494

寒湿闭阻证497

风寒湿痹症498

风湿瘀阻证503

寒湿瘀阻证505

痰瘀痹阻证506

风湿热痹证506

湿热瘀阻证508

肝肾两虚证508

风寒湿瘀阻证510

四十六 黄疸用药511

湿热毒蕴证511

肝胆湿热证512

四十七 胁痛用药512

肝胆湿热证512

肝郁气滞证513

肝郁化火证514

瘀血阻络证515

肝胆湿热证516

肝郁血虚,肝脾不和证518

四十八 癥瘕用药518

瘀血内阻证518

毒瘀内结证519

四十九 虚劳用药520

气虚证520

气血亏虚证520

阳虚证522

五十 高脂血症用药523

脾虚痰瘀证523

痰浊阻滞证523

痰浊挟瘀证524

气滞血瘀证524

肝肾不足证525

脾肾两虚证525

五十一 癌症用药525

胃癌早期525

胃癌晚期526

五十二 急性肝炎用药526

湿热毒盛证526

热毒瘀结证527

外感内热证527

湿热郁蒸证528

五十三 慢性肝炎用药529

脾气虚弱、血瘀阻滞,湿热毒蕴证529

肝郁脾虚证529

湿热内蕴证530

肝胆湿热证530

气滞血瘀证531

五十四 贫血用药532

缺铁性贫血532

再生障碍性贫血533

五十五 血小板减少症用药534

五十六 白细胞减少症用药535

五十七 红斑狼疮用药536

五十八 风湿性关节炎用药537

五十九 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539

六十 中毒用药539

第二章 外科541

一 疮疡用药541

疮疖541

丹毒544

溃疡544

二 瘰疬用药545

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545

阴虚痰热证546

痰气凝滞证546

三 瘿瘤用药547

四 痔疮用药547

大肠湿热证547

湿热瘀阻证548

血热毒盛证549

热毒风盛证550

风热瘀阻证550

五 肠痈用药551

六 前列腺炎用药551

七 烧烫伤用药551

八 毒蛇咬伤553

九 白疕用药553

十 湿疮用药554

十一 痤疮用药555

十二 皮肤瘙痒用药555

十三 银屑病用药556

十四 癣疹用药557

十五 痱子用药557

十六 血风疮用药558

十七 瘾疹用药558

十八 寒疝用药559

十九 斑秃用药559

二十 白癜风用药560

第三章 妇产科562

一 月经不调用药562

肝郁血虚证562

肝郁脾虚证563

气虚血瘀证563

气滞血瘀证563

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564

气血两虚证565

气血两虚兼有血瘀证567

血虚证568

血虚脾弱证568

血虚气滞证569

血虚气滞,下焦虚寒证570

肝肾不足,冲仁失调证570

瘀血阻络,肾失所养证570

阴虚血热,月经先期571

二 闭经用药571

气滞血瘀证571

血虚肝郁证573

气血两虚证573

三 痛经用药574

血虚肝郁证574

气滞血瘀证574

寒凝血瘀证575

四 经期腰痛用药576

肾虚夹瘀证576

气血两虚证577

五 崩漏用药578

气血两虚证578

血热兼瘀证579

血热妄行证579

六 带下病用药580

脾虚湿盛证580

脾肾两虚证580

湿热下注证581

湿热瘀阻证582

瘀热蕴结证584

七 胎漏、胎动不安用药585

气血虚弱证585

气血不足、肾气不固证586

肝肾不足,营血亏虚证587

八 恶露不绝用药587

血瘀证587

瘀血不尽,冲仁不固证588

气虚血瘀证588

九 缺乳用药588

气血虚弱证588

十 不孕症用药589

气血两亏,肾虚宫冷证589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590

十一 乳癖乳痈用药590

痰热互结证590

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证591

冲任失调、气郁痰凝证592

火热内蕴证592

肝气郁结证592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593

十二 宫颈炎用药593

湿热下注证593

湿热瘀阻证594

十三 子宫肌瘤用药594

十四 更年期综合征用药595

第四章 儿科596

一 感冒用药596

风寒感冒596

风热感冒596

风热兼食滞感冒600

暑邪感冒600

二 咳嗽用药601

风寒咳嗽601

风热咳嗽602

痰热咳嗽604

表寒里热咳嗽606

痰湿咳嗽607

三 惊风用药607

外感惊风607

痰食惊风609

痰热惊风610

四 泄泻用药610

脾胃虚寒证610

脾胃气虚证611

湿热下注证611

湿浊中阻证612

五 呕吐用药613

伤食呕吐613

外感时邪,胃肠积滞呕吐613

六 食积用药614

痰湿内积614

乳食内积614

外感风热,痰食内积615

小儿冷积616

七 疳证用药616

食滞脾胃证616

食滞肠胃证617

脾胃虚弱证617

八 厌食用药618

脾失健运证618

脾胃气虚证618

九 虫积用药619

十 五迟五软用药619

十一 小儿肺炎用药620

十二 小儿肝炎用药620

第五章 骨伤科622

一 跌打损伤用药622

二 骨折用药631

三 骨关节炎用药632

四 颈椎病用药634

五 破伤风用药635

第六章 眼科636

一 目赤肿痛用药636

暴风火眼636

砂眼637

胬肉攀睛637

二 结膜炎用药638

三 白内障用药638

风热上扰证638

肝肾不足证639

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证639

肝肾两亏,阴虚火旺证640

四 青光眼用药641

肝阴不足,肝气偏盛证641

肝肾阴虚证641

五 目涩畏光用药642

六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用药642

气滞血瘀证642

血瘀兼气阴两虚证643

第七章 耳鼻喉科644

一 耳鸣耳聋用药644

肝胆湿热证644

肝肾阴虚644

二 鼻炎用药645

急性鼻炎645

急慢性鼻炎645

过敏性鼻炎646

三 鼻窦炎用药647

肺经郁热证647

胆腑郁热证647

湿热内蕴证647

四 急慢性咽炎用药648

急性咽炎648

急慢性咽炎652

五 喉炎用药655

急性喉炎655

慢性喉炎659

六 扁桃体炎用药659

急性扁桃体炎659

化脓性扁桃体炎662

七 腮腺炎用药662

八 牙痛用药663

风火牙痛663

火毒牙痛664

胃火牙痛666

九 口舌生疮用药667

火热内盛证667

肺胃热盛证667

胃肠实热证668

三焦热盛证668

邪毒内蕴证669

十 口腔炎用药669

十一 牙周炎用药670

现代临床中药学临证选药671

一、抗感染药671

二、抗寄生虫药672

三、抗风湿药672

四、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的药672

五、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的药674

六、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的药674

七、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675

八、主要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676

九、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的药677

十、作用于子宫及调整泌乳的药677

十一、作用于眼、鼻疾患的药678

十二、激素类及有关药678

十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679

十四、抗肿瘤药679

十五、活血化瘀药679

十六、补虚药679

十七、外用药6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