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 3 社会经济卷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 3 社会经济卷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3487730.jpg)
- 漆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9415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中国-古代史-辽宋金元时代;社会发展史-中国-辽宋金元时代;经济史-中国-辽宋金元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 3 社会经济卷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辽宋西夏金代的生态环境1
第一节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气候状况与变迁1
一、辽初至北宋中期的温暖气候(907—1100)2
二、北宋后期突变的寒冷气候(1101—1127)6
三、南宋金时期延续的寒冷气候(1127—1279)8
第二节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水系与变迁14
一、黄河中下游的决口与变迁及其对淮河的影响15
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状况与变迁20
三、辽宋西夏金时期湖泊的状况与变迁24
第三节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植被分布与变迁29
一、辽宋西夏金时期植被的分布类型29
二、东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30
三、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31
四、长江中下游与东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33
五、岭南、西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36
六、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38
余论40
第二章 辽朝人口和社会43
第一节 人口43
一、辽朝建国初期的人口及其构成43
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流动45
第二节 民族构成和各民族的社会地位48
一、辽朝境内的民族分布48
二、各民族的社会地位50
第三节 社会结构51
一、家族组织与社会阶级结构52
二、斡鲁朵制、头下军州制与契丹社会诸阶级54
三、奚人地区的农奴制59
四、燕南地区社会阶级状况60
五、辽海地区社会阶级状况64
六、寺院的发展及其内部阶级关系65
第三章 辽朝经济和赋役制度68
第一节 社会生产68
一、畜牧业和农业68
二、各种手工业72
第二节 城市和商业贸易76
一、上京、中京等城市建筑及其重要职能和意义76
二、燕南雁北及辽海地区的城市和商业78
三、贸易、通货和征榷80
第三节 兵役和徭役82
一、全民兵役制83
二、农牧相间地区、农业地区的徭役85
第四节 赋税制度87
一、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赋税征收88
二、农业地区、农牧相间地区的田赋征收89
三、辽朝赋役制度剖析90
第四章 宋朝户口和社会94
第一节 宋朝户口94
一、人口的增长94
二、户籍和户口统计97
三、户多口少问题98
四、人口分布和密度102
第二节 宋朝阶级结构106
一、地主阶级106
二、农民阶级112
第三节 宋朝宗族125
一、从门阀宗族制向“敬宗收族”宗族制的过渡125
二、宋朝宗族的各项组织制度129
三、几种重要的宗族类型132
第四节 周边内属民族地区的社会状况及其变化135
一、周边内属民族的地区分布及社会状况135
二、北宋中期以后内属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变化138
第五章 宋朝的土地制度146
第一节 地主土地所有制146
一、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结构146
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特点153
三、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国家所有制的关系156
四、地主土地所有制与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关系159
第二节 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60
一、自耕农、半自耕农所有制的状况和特点161
二、影响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的因素163
三、政府保护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的政策和措施166
第三节 屯田、营田和官庄168
一、屯田168
二、营田175
三、官庄178
第四节 职田、学田及弓箭手等田地181
一、职田181
二、学田184
三、弓箭手田187
四、牧地和荒地188
第五节 地租190
一、地租的几种形态190
二、地租对土地经营的影响198
三、地租与土地买卖的关系201
第六章 宋朝的农业生产206
第一节 宋朝的垦田面积和粮食亩产量206
一、宋朝的垦荒政策和垦田面积206
二、各地区的粮食亩产量209
第二节 宋朝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216
一、宋朝对水利事业的重视216
二、以疏导河流和淤田肥地为主的北方水利事业217
三、两浙路的水利灌溉网218
四、江南东路的高产稳产田——圩田220
五、福建路的水利建设和沿海人民的“与海争地”222
六、山区的梯田建设224
七、水利工程的管理225
第三节 宋朝的农业生产工具、技术和经营方式228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228
二、种子、肥料的进步和田间管理、复种技术的提高232
三、各地区的农业经营方式236
第四节 经济作物种植和多种经营的发展241
一、棉花种植及其范围的扩大241
二、麻的种植和蚕桑业的独立发展243
三、甘蔗的种植245
四、果树种植及其专业化246
五、蔬菜业的发展247
六、药材、花卉种植的发展249
七、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252
第七章 宋朝的手工业生产259
第一节 采矿业、冶炼加工业的发展259
一、煤的采掘和使用地域的扩大259
二、金、银、铜、铁等矿业的发展262
三、金属冶炼加工业的发展264
四、采矿业中从应役制到招募制、承买制的变革269
第二节 铸钱业和军工工业271
一、铸钱业的发展271
二、军工工业的持续生产276
第三节 纺织手工业的发展280
一、棉布纺织从岭南地区向江南地区的传播280
二、丝织品产量的增长和技艺的改进282
三、麻织业的发展285
第四节 造纸业和印刷业的技术变革与巨大成就287
一、造纸业的发展287
二、印刷业的发展与变革289
第五节 瓷器、漆器等手工业的发展292
一、陶瓷制造业的兴盛292
二、漆器制作工艺的发展296
三、金银加工活动的盛行297
第六节 盐、酒、茶、糖等手工业生产的发展299
一、盐的生产299
二、酿酒业的发展301
三、茶叶产量及制作技术的推广303
四、制糖技术的进步305
第七节 粮食加工、造船等其他手工业的发展306
一、粮食加工业的发展306
二、造船业的发展307
第八节 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演变310
一、私营手工业经济的增长310
二、雇工的广泛发展311
三、官营作坊中手工业者的地位和状况314
第九节 手工业生产中的行会组织和匠师制316
一、宋朝行会的职责及特点316
二、匠师制度和考功制度319
第八章 宋朝的城市和商业323
第一节 宋朝的城市和商业概沉323
一、城市发展的表现323
二、区域市场的形成328
三、城市居民的阶级构成与坊郭户332
四、宋朝经商的热潮与商业行会334
第二节 宋朝的商品与商税338
一、商品的构成和流向338
二、宋朝的商税制度341
三、商税的征收及其影响345
第三节 宋朝的商业资本349
一、国有商业资本349
二、民有商业资本353
三、商业资本的经营方式355
第四节 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361
一、宋朝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361
二、宋朝商人的历史作用363
第九章 宋朝的货币和高利贷370
第一节 宋朝的货币370
一、宋朝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及特点370
二、金属货币和钱荒问题377
三、纸币的产生、发展和南宋的通货膨胀385
四、宋朝的白银389
第二节 高利贷资本的活跃和宋政府的干预394
一、高利贷资本的活跃394
二、高利贷资本的利率397
三、高利贷的作用及宋政府的干预401
第三节 便钱汇兑与证券买卖404
一、便钱汇兑404
二、证券买卖现象的增多406
第十章 宋朝的交通运输与邮递410
第一节 主要交通路线410
一、陆路交通线410
二、内河交通线412
三、海上交通线416
第二节 道路和桥梁建设420
一、道路建设420
二、桥梁建设423
第三节 交通工具及使用425
一、畜类交通工具的来源及使用425
二、车、轿的使用425
第四节 物资运输方式与管理427
一、漕运427
二、陆运429
第五节 关津的设置与管理430
一、关隘的设置与管理430
二、津渡的设置与管理430
第六节 邮传431
一、递铺的建置状况431
二、文书传递的等级与方式433
三、文书传递过程与管理435
第七节 馆驿与邸店439
一、馆驿建置状况439
二、公差人员对馆驿之利用440
三、邸店441
第八节 公差人员交通工具的乘用制度442
一、乘驿442
二、乘船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