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 马文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1117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伤寒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三部六病纲要刘绍武自序3

前言4

第一章 思辨框架5

第一节 三部的划分5

一、表部5

二、里部6

三、枢部7

第二节 六病的产生8

一、病因8

二、病机8

三、病名8

第二章 整体内涵9

一、气血的统一性9

二、生态的自组性9

三、层次的有序性9

四、结构的功能性9

五、动态的平衡性10

六、形神的一致性10

七、天人的合一性10

八、意志的主导性10

第三章 理性规范11

第一节 证的研究11

一、证的四性11

二、证的四类12

三、脉的四象13

第二节 辨证的规范化13

一、辨病位13

二、辨病性14

第三节 论治的规律化16

一、六病纠偏17

二、三部和解21

三、整体协调22

四、辨病定方,以方定名23

第四章 三部六病系统图解25

一、三部六病系统结构图25

二、三部生理系统结构图26

三、三部病理系统结构图27

四、三部辨证系统结构图28

五、三部论治系统结构图29

第二部分 三部六病初稿郭序32

第一章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33

第一节 什么是三部六病33

第二节 三部六病的辨证论治34

一、表部病证34

二、半表半里部病证40

三、里部病证47

第三节 合并病论治54

一、厥阴与太阳合并病54

二、太阳与太阴合并病55

三、太阴与阳明合并病55

四、太阳与少阴合并病55

五、太阳与少阳合并病56

六、少阴与阳明合并病56

七、厥阴与太阴合并病56

八、少阳与太阴合并病57

九、少阳与阳明合并病57

十、多种复合病57

第四节 总结59

第二章 局部辨病辨证论治61

第一节 协调局部病证的方剂组成和应用61

一、小柴胡汤61

二、调神汤(亦名柴膏汤)62

三、调心汤66

四、降压汤67

五、解肌汤68

六、理心复脉汤69

七、调肝汤69

八、调胃汤(亦名柴芍汤)70

九、溃疡一号汤(亦名柴灵芍汤)72

十、溃疡二号汤74

十一、复健散75

十二、调肠汤75

十三、利肠汤76

十四、利胆汤76

十五、排石汤77

十六、调肺汤77

十七、团鱼丸78

十八、决渎汤78

十九、调肾汤79

二十、理消汤80

二十一、消斑解毒汤81

二十二、利目汤81

二十三、清喉汤82

二十四、攻坚汤82

二十五、祛风利湿汤82

二十六、调经汤83

第二节 各系统病证变方举例83

一、消化系统病证83

二、呼吸系统病证84

三、泌尿生殖系统症证85

四、造血系统病证85

五、循环系统病证85

六、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85

七、运动系统病证86

八、神经系统病证86

九、精神病证87

十、妇科病证87

十一、皮肤病证87

十二、眼部病证88

十三、耳病88

十四、鼻病88

十五、口腔咽喉病证88

十六、癌症88

第三节 复健疗法89

第三章 临床用药随症加减举例90

一、药对比例90

二、临证加减90

增篇 三部六病续述92

第三部分 三部六病讲稿(修订)贾序98

郭序99

前言100

第一章 “三部六病”的起源101

第一节 “三部六病”学说的提出101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整体观103

一、整体的概念104

二、构成机体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04

三、整体的范畴和统一性106

第三节 中医辨证的探讨107

一、关于“证”的概念107

二、关于“证”的机理109

三、关于具体辨证111

第四节 系统论与“三部六病”辨证的关系114

第二章 三部六病学说117

第一节 整体辨证论治117

一、整体与三部的功能117

二、整体的具体辨证论治122

第二节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128

一、六病产生的机理128

二、六病的建立130

三、三部的并病150

第三节 十二单证辨证论治153

一、表热证154

二、表实证155

三、表寒证155

四、表虚证155

五、里热证156

六、里实证156

七、里寒证157

八、里虚证158

九、半表半里热证158

十、半表半里实证158

十一、半表半里寒证159

十二、半表半里部虚证159

第四节 合病的证治160

第五节 兼证的证治162

第六节 合证的证治164

第七节 六病的相互转化166

一、阳极似阴的转化166

二、阴极似阳的转化167

三、六病中单一的转化167

四、六病的复合转化167

第八节 局部病辨证治论169

一、局部病的证治分类169

二、脉象在局部辨证中的意义170

三、局部协调疗法173

四、局部调治疗法196

五、局部复健疗法200

后语202

第四部分 刘绍武医案选(增补)胡序204

第一章 六病医案205

第一节 太阳病205

第二节 厥阴病207

第三节 少阳病209

第四节 少阴病212

第五节 阳明病213

第六节 太阴病217

第七节 合病案219

第二章 杂病医案222

第一节 胸痹222

第二节 中风224

第三节 眩晕225

第四节 痹证227

第五节 血证229

第六节 胃痛231

第七节 消渴236

第八节 无脉证237

第九节 不仁238

第十节 震颤238

第十一节 心悸、怔忡239

第十二节 癥瘕积聚241

第十三节 便秘242

第十四节 奔豚243

第十五节 痰核243

第十六节 蛊胀245

第十七节 肿瘤247

第十八节 肝痈252

第十九节 红斑狼疮252

第二十节 舌白斑病255

第二十一节 青盲256

第二十二节 失明257

第二十三节 腰痹258

第二十四节 脱发259

第二十五节 痛经260

第二十六节 躄260

第二十七节 骨疽260

第二十八节 痤疮262

第二十九节 雀斑263

第三十节 神经官能症263

第三十一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64

第三十二节 胃下垂265

第三十三节 胆囊炎、胆石症266

第三十四节 癫痫267

第三十五节 下肢静脉曲张268

第三十六节 静脉炎268

第三十七节 失眠269

第三十八节 头痛270

第三十九节 不孕270

第四十节 鬼脉271

第四十一节 狂躁症273

第四十二节 疮疡273

第四十三节 水肿273

第四十四节 腹痛274

第四十五节 肺胀275

第四十六节 牛皮癣276

第四十七节 湿疹277

第四十八节 复视277

第四十九节 郁证277

第五十节 胆囊萎缩278

第五十一节 刘老断生死医案四则278

第五十二节 一味丹参治肝肿大一则280

第五部分 三部六病医话医论第一章 医话282

一、谈方药282

二、谈病283

三、谈脉283

第二章 医论284

一、谈谈临床治疗杂病的一点体会284

二、对八纲中“阴阳”的看法285

三、谈《周易》中的哲学思想286

四、对舌象的看法286

五、刘绍武语录289

第三章 临证见闻290

第六部分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一、机构建设300

二、学术团体301

三、人才队伍302

四、学科带头人304

五、图片材料306

附录一 刘绍武传记310

附录二 刘绍武学术思想研究319

附录三 文献资料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