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膏方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膏方学
  • 窦志芳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73946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膏剂-方书-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膏方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篇1

第一章 膏方识1

1.膏方是什么1

2.膏方的源流2

3.膏方的种类3

4.膏方的功效4

4.1 补虚扶弱4

4.2 防病治病4

4.3 延年益寿5

5.膏方配伍原则5

5.1 辨证论治5

5.2 重视脾胃5

5.3 动静结合5

6.膏方与开路药6

7.膏方与汤剂7

8.膏方与补药7

第二章 膏方的组成7

1.补药8

1.1 补气药8

1.2 补血药27

1.3 补阴药37

1.4 补阳药53

1.5 消食类81

1.6 理气类85

1.7 活血化瘀类90

1.8 收涩类96

1.9 利水渗湿类99

1.10 安神类105

2.胶类110

2.1 阿胶110

2.2 龟板胶111

2.3 鳖甲胶112

2.4 鹿角胶113

2.5 黄明胶113

3.糖类114

3.1 常用糖114

3.2 替代糖118

4.黄酒119

第三章 膏方的制备119

1.配伍原则120

1.1 单用120

1.2 复方120

2.用药剂量120

3.制备方法121

3.1 浸渍121

3.2 煎煮121

3.3 浓缩122

3.4 收膏123

3.5 收贮123

第四章 膏方的服用123

1.服用对象124

2.服用时间124

3.服用方法124

3.1 冲服125

3.2 调服125

3.3 噙化125

4.服用禁忌125

4.1 忌口125

4.2 防止“闭门留寇”125

4.3 防止“虚不受补”125

4.4 防止“损阳耗津”126

4.5 考虑妊娠禁忌126

5.保存方法126

6.“返砂”处理126

7.观察成药质量127

应用篇128

第一章 妇人与膏方128

1.妇人生理特点128

1.1 子宫128

1.2 月经(天癸)128

1.3 带下129

1.4 妊娠与分娩129

1.5 脏腑与女性生理的关系130

1.6 气血与女性生理的关系132

1.7 经络与女性生理的关系133

2.妇人病病理特点134

2.1 脏腑失调(主要与七情有关)134

2.2 气血失调135

2.3 冲任督带损伤136

3.妇人病处方用药原则136

3.1 补肾136

3.2 调冲任137

3.3 调气血137

3.4 调肝养肝137

3.5 补脾和胃138

4.妇人膏方运用特点138

4.1 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138

4.2 组方要分清主次,气血双补,攻补兼施139

5.妇人膏方应用举隅139

5.1 秦伯未膏方医案139

5.2 张聿青膏方医案140

5.3 张聿青膏方医案140

5.4 张聿青膏方医案141

5.5 秦伯未膏方医案141

5.6 张聿青膏方医案142

5.7 颜德馨膏方医案142

5.8 张聿青膏方医案143

5.9 王旭高膏方医案143

5.10 陈筱宝膏方医案144

5.11 蔡香荪膏方医案144

5.12 秦伯未膏方医案145

5.13 秦伯未膏方医案145

5.14 秦伯未膏方医案146

5.15 秦伯未膏方医案146

5.16 秦伯未膏方医案147

5.17 秦伯未膏方医案147

5.18 秦伯未膏方医案148

5.19 秦伯未膏方医案148

5.20 秦伯未膏方医案149

5.21 张镜人膏方医案149

5.22 秦伯未膏方医案150

5.23 秦伯未膏方医案150

5.24 秦伯未膏方医案151

5.25 张镜人膏方医案151

5.26 秦伯未膏方医案152

5.27 张聿青膏方医案152

5.28 朱小南膏方医案153

5.29 董漱六膏方医案154

5.30 董漱六膏方医案154

第二章 老年人与膏方154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56

1.1 天年156

1.2 《内经》对衰老的认识156

1.3 衰老的表现157

1.4 衰老的成因158

1.5 老年期的划分160

2.阴阳、气血、脏腑等的变化160

2.1 阴阳变化的特点160

2.2 脏腑变化的特点160

2.3 气血津液变化的特点163

2.4 脑变化特点165

2.5 骨骼变化特点165

2.6 肌肉变化特点166

2.7 五官变化特点166

2.8 毛发变化特点166

3.老年人的病理特点166

3.1 脾虚、肾虚多见,兼及他脏166

3.2 多脏相兼,病症复杂167

3.3 虚实夹杂,多痰、多瘀、多风167

4.老年人处方用药原则167

4.1 未病先防,注重养生167

4.2 调整阴阳,以平为期168

4.3 调理脏腑,重视脾肾168

4.4 调和气血,涤痰化淤168

4.5 慎用攻伐,固护脾胃169

4.6 重视补虚,药宜平和169

4.7 标本缓急,分清主次169

5.老年人膏方运用优势170

5.1 老年人虚证特点170

5.2 老年人膏方运用原则170

6.老年人膏方应用举隅171

6.1 张聿青膏方医案171

6.2 陈道隆膏方医案171

6.3 秦伯未膏方医案172

6.4 严苍山膏方医案173

6.5 丁甘仁膏方医案173

6.6 张聿青膏方医案174

6.7 陈莲舫膏方医案175

6.8 柳宝诒膏方医案175

6.9 颜德馨膏方医案176

6.10 丁甘仁膏方医案176

6.11 张聿青膏方医案177

6.12 秦伯未膏方医案178

6.13 严苍山膏方医案178

6.14 秦伯未膏方医案179

6.15 秦伯未膏方医案180

6.16 秦伯未膏方医案180

6.17 秦伯未膏方医案181

6.18 秦伯未膏方医案181

6.19 秦伯未膏方医案182

6.20 陈莲舫膏方医案183

6.21 费绳甫膏方医案183

6.22 费绳甫膏方医案184

6.23 丁甘仁膏方医案184

6.24 柳宝诒膏方医案185

6.25 叶天士膏方医案186

6.26 叶天士膏方医案186

6.27 马培之膏方医案186

6.28 马培之膏方医案187

6.29 陈道隆膏方医案187

6.30 贺季衡膏方医案188

6.31 贺季衡膏方医案189

附篇 常用膏方191

1.补气养血膏191

1.1 两仪膏191

1.2 参术膏191

1.3 人参膏191

1.4 白术膏192

1.5 红枣膏192

1.6 参术膏192

1.7 茯苓膏193

1.8 黄芪膏193

1.9 玉灵膏(代参膏)193

1.10 白术膏193

1.11 参术地黄膏194

1.12 十珍膏194

1.13 双龙补膏194

1.14 十全大补膏195

1.15 参麦膏195

1.16 人参滋补膏195

1.17 补气养血膏196

1.18 扶元益阴膏196

2.调理脾胃膏197

2.1 苍术膏197

2.2 资生健脾膏197

2.3 枳壳膏197

2.4 调中清热化湿膏198

2.5 养血归脾膏198

2.6 建中膏198

2.7 莲肉粳米膏199

2.8 扶元和中膏199

2.9 神术煎199

3.清热化痰膏199

3.1 八仙膏199

3.2 天冬膏200

3.3 羊蜜膏200

4.止咳化痰膏200

4.1 五汁膏200

4.2 地黄煎201

4.3 百花膏201

4.4 杏仁膏201

4.5 百部膏201

4.6 养阴清肺膏202

4.7 金水膏202

4.8 银杏膏202

4.9 竹沥膏203

4.10 枇杷膏203

4.11 枇杷叶膏203

4.12 桑白皮膏204

4.13 润肺膏204

4.14 建兰叶膏204

4.15 止嗽定喘膏205

4.16 清肺抑火膏205

4.17 玄霜紫雪膏205

4.18 地黄煎206

4.19 通宣理肺膏206

4.20 银翘解毒膏206

4.21 麦门冬煎207

4.22 羚翘解毒膏207

4.23 苏子煎207

4.24 清金止嗽西瓜膏208

4.25 延年天门冬膏208

4.26 宁嗽膏208

5.祛风湿膏209

5.1 鲜桑枝膏209

5.2 五枝煎209

5.3 桑枝煎方209

5.4 稀莶膏210

6.利咽明目膏210

6.1 青果膏210

6.2 桑葚子膏210

6.3 通声膏211

6.4 鲜石斛膏211

6.5 明目延龄膏211

6.6 益气聪明膏212

7.清热解毒膏212

7.1 忍冬膏212

7.2 玫瑰膏212

7.3 国老膏212

7.4 复肝膏213

7.5 葛根膏213

7.6 蜂房膏213

7.7 抗过敏膏214

7.8 苍耳草膏214

7.9 夏枯草膏214

7.10 蒲公英膏214

8.活血止血膏215

8.1 丹参膏215

8.2 女经膏215

8.3 地榆膏215

8.4 柿饼膏215

8.5 紫草膏216

8.6 鹿胎膏216

8.7 仙鹤草膏216

8.8 地锦草膏217

8.9 血见愁膏217

8.10 鸡血藤膏217

8.11 养血当归膏218

热门推荐